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rimination of marine algal taxonomic groups based on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and CHEMTAX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Xiaona SU Rongguo +2 位作者 BAI Ying SHI Xiaoyong YANG Ruju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205,共14页
An 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lga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b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and CHEMTAX. The PARAFAC model was applied to fluo-rescence exc... An 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lga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b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and CHEMTAX. The PARAFAC model was applied to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of 60 algae species belonging to five divisions and 11 fluorescent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and specificity of the composition profiles of fluorescent. By the 11 fluorescent components, the algae speci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classified correctly at the division level using Baye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 (BDA). Then the reference fluo-rescent component ratio matrix was constructed for CHEMTAX, and the EEM-PARAFAC-CHEMTAX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ifferentiate algae taxonomic groups. The correct discrimination ratios (CDRs) when the fluorometric method was used for single-species samples were 100% at the division level, except for Bacil-lariophyta with a CDR of 95.6%. The CDRs for the mixtures were above 94.0% for the dominant algae species and above 87.0% for the subdominant algae species. However, the CDRs of the subdominant algae species were too low to be unreliable whe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estimated was less than 15.0%. The fluorometric method was tested using the samples from the Jiaozhou Bay and the mesocosm experiments in the Xiaomai Island Bay in August 2007. The discrimination results of the dominant algae groups agreed with microscopy cell counts, as well as the subdominant algae groups of which the estimated relative abundance was above 15.0%. This technique would be of great aid when low-cost and rapid analysis is needed for samples in a large batch. The fluorometric technique has the ability to correctly identify dominant species with proper abundance both in vivo and in si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TAX fluorescence excitatiqn-emission matrices in vivo fluorescent components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HYTOPLANKT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phytoplankton class abundance using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b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an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
2
作者 苏荣国 陈小娜 +2 位作者 吴珍珍 姚鹏 石晓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878-889,共12页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 along with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 an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NNLS) metho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hytoplankton taxonomic groups w...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 along with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 an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NNLS) metho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hytoplankton taxonomic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Forty-one phytoplankton species belonging to 28 genera of five divisions were studied. First, the PARAFAC model was applied to EEMs, and 15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were generated. Second, 15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were found to have a strong discriminating capability based on Bayesian discriminant analysis(BDA). Third, all spectra of the fluorescence component compositions for the 41 phytoplankton species were spectrographically sorted into 61 reference spectra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and then, the reference spectra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Finally, the phytoplankton taxonomic groups was differentiated by the reference spectra database using the NNLS method. The five phytoplankton groups were differentiated with the correct discrimination ratios(CDRs) of 100% for single-species samples at the division level. The CDRs for the mixtures were above 91% for the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above 73% for the sub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 Sixteen of the 85 fiel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ere analyzed by both HPLC-CHEMTAX and the fluorometric technique developed.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reveal that Bacillariophyta was the dominant algal group in these 16 samples and that the subdominant algal groups comprised Dinophyta, Chlorophyta and Cryptophyta. The differentiation results by the fluorometric technique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from HPLC-CHEMTAX.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uorometric technique could differentiate algal taxonomic groups accurately at the divis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s PHYTOPLANKTON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下载PDF
Fast parallel factor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 source localiza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CHENG Qianlin ZHANG Xiaofei CAO Renz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667-675,共9页
This paper links parallel factor(PARAFAC) analysis to the problem of nominal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CD) sources and proposes a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by establishing... This paper links parallel factor(PARAFAC) analysis to the problem of nominal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 for coherently distributed(CD) sources and proposes a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by establishing the trilinear PARAFAC model.Relying on the uniqueness of the low-rank three-way array decomposition and the trilinear 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nominal DOA estimation and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technique CD(ESPRIT-CD) and propagator method CD(PM-CD)methods in terms of estimation accuracy. Furthermore, by means of the initialization via the propagator method, this paper accelerates the convergence proced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ith no estimation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multiple-source scenario,where sources have different angular distribution shape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fast PARAFAC-ba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localization coherently distributed (CD)source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ropagator method (PM) trilin-ear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基于3DEMMs-PARAFAC技术的运河桐乡水源地夏季低溶解氧成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淼 金梦 +3 位作者 兰亚琼 金晓燕 赵远 刘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3-1944,共12页
运河桐乡水源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是桐乡市70多万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近年来连续数年夏季溶解氧(DO)偏低,影响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以及常规水质分析和氮形态解析,研究了上游... 运河桐乡水源地处长江流域太湖水系,是桐乡市70多万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近年来连续数年夏季溶解氧(DO)偏低,影响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以及常规水质分析和氮形态解析,研究了上游来水、桐乡自身污染以及运河底泥释放对水源地DO的影响,解析了夏季低DO成因.结果表明,桐乡入境水具有生活污水荧光特征峰,夏季DO浓度低、氨氮浓度高,是造成运河桐乡水源地DO不能稳定达标的首要原因,桐乡入境水和桐乡水源地取水口DO显著正相关(R^(2)=0.76,P<0.01).其次,运河桐乡段水体中DOM主要由3个荧光组分组成,其中C1(230/275,307)和C2(235/295,338)为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3(255/330,297/422)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水源地保护区内类蛋白质物质荧光强度大幅增强,在总荧光强度中占比67.6%—95.9%,显示村镇生活污水排放对水源地水质有所影响.此外,运河干流通航引起底泥悬浮、水体浊度上升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以及支流底泥在缺氧条件下的氮磷释放进一步加剧了水源地DO消耗.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运河桐乡水源地水质提升和平原河网地区低氧水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溶解氧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成因分析 控制策略
下载PDF
西安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分子特性和来源季节差异
5
作者 杨毅 赵明佳 +1 位作者 张亚楠 刘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0-2868,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秋、春、夏,且南北郊差异不显著。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质量浓度为3.50~17.29μg/m^(3),冬季WSOC质量浓度最高。四季的WSOM中均含有紫外光类腐殖质和可见光类腐殖质。秋、冬和夏季类富里酸的荧光强度占比最大。WSOM的E_(2)/E_(3)、E_(3)/E_(4)和AAE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冬、春、夏、秋。SUVA 254和MAE_(3)65值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腐殖化程度较小,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大,光吸收能力对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强;秋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腐殖化程度较强,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弱;夏季WSOM的芳香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及春季WSOM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弱。碳组分质量浓度、UV 254、α350和荧光强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1)。WSOM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物源指数(Biogenic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值分别为1.51~2.15、0.88~1.46、1.18~3.19。冬季WSOM的自生来源最高,夏季WSOM的陆源来源比例相对较大。西安市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陕西省区域气团传输。西安市四季PM_(2.5)碳组成及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存在季节差异,但北郊和南郊的紫外荧光光谱特性和来源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 水溶性有机物(WSOM) 荧光特性 平行因子分析 来源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污泥堆肥过程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孙晓杰 谭知涵 +2 位作者 张木喜 王亚搏 欧车权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 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葡萄糖、蔗糖分别作为外加碳源进行高温堆肥,探讨不同碳源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腐殖质(HS)的电子转移能力(ETC)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堆肥不同阶段的HS中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电子供给能力(EDC)和电子接受能力(EAC),以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表征HS的结构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处理HS的EDC、EAC和RER(电子循环率)在堆肥过程中都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相比葡萄糖组试验,蔗糖组试验增强了HA和FA的ETC和RER,对HA的EDC和FA的EAC提升效果较好;光谱学分析发现,蔗糖组试验促进了蛋白类物质的降解和类胡敏酸、类富里酸物质的形成,且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和含氧活性基团含量高于葡萄糖组试验。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胡敏酸物质和芳香族物质的增加促进了HA的ETC和RER的增加,而分子量的增大,蛋白质的下降,腐殖化程度的提高,类富里酸和芳香族物质的形成有利于FA中ETC和RER的增强。因此,在选择污泥堆肥的外加碳源时,可通过蔗糖的投加来强化堆肥腐殖质电子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电子转移能力 胡敏酸 富里酸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黄河源湖泊表层沉积物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与来源解析
7
作者 张佩莲 张含笑 +3 位作者 李文攀 张靖天 李怡 霍守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5-203,共9页
湖泊沉积物是重要的有机碳库,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组成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以黄河源区湖泊扎陵湖、茶木错、鄂陵湖、星星海和阿涌尕玛错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 湖泊沉积物是重要的有机碳库,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组成直接影响着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以黄河源区湖泊扎陵湖、茶木错、鄂陵湖、星星海和阿涌尕玛错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与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对湖泊表层沉积物溶解有机质(DOM)的组成特征与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PARAFAC模型共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分别是两种陆源腐殖质组分C1、C4,以及类酪氨酸组分C2、类色氨酸组分C3,其中C1、C4具有同源性。光谱参数和荧光组分占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湖泊表层沉积物DOM组成受外源输入和内源释放共同作用。扎陵湖和鄂陵湖的内源组分占比较其他湖泊高,总体腐殖化程度低。茶木错、星星海和阿涌尕玛错表层沉积物DOM的陆源输入信号更强,腐殖化特征更明显。光谱参数可有效表征湖泊沉积物DOM组成与来源特性,从而为黄河源区湖泊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湖泊 溶解有机质 光谱特征 平行因子分析 来源解析
下载PDF
3DEEM和PARAFAC的猪场废水DOM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磊 李忠佩 +2 位作者 刘明 马晓焉 唐晓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7-583,共7页
猪场废水中物质组成与其潜在的环境效应密切相关,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将可为制订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江西省余江县不同养殖规模(以年出栏量计)的吴杨高(WYG,2 000头)、成林牧业(CL,5 000头)、万谷(WG,20 00... 猪场废水中物质组成与其潜在的环境效应密切相关,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将可为制订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江西省余江县不同养殖规模(以年出栏量计)的吴杨高(WYG,2 000头)、成林牧业(CL,5 000头)、万谷(WG,20 000头)和正邦(ZB,24 000头)等猪场自然氧化塘内的养殖废水,运用三维荧光(3DEEM)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研究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及其荧光特性。结果表明,成林和吴杨高猪场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氨氮(NH+4)以及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均显著高于万谷和正邦猪场。通过3DEEM和PARAFAC建模发现,猪场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OM)主要有三个组分,其中包括两个类蛋白质组分(C1,C2)和一个类腐殖质组分(C3)。线性拟合结果表明,C1分别与C2,C3组分荧光强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不同组分间可能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或变化趋势。与养分浓度变化趋势一致,成林和吴杨高猪场DOM组分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万谷和正邦。此外,C1和C2组分对猪场废水中DOM总的贡献率依次为成林(89.7%),吴杨高(87.9%),万谷(77.5%)和正邦(72.9%),而C3所占比例分别为成林(10.3%),吴杨高(12.1%),万谷(22.5%)和正邦(27.1%)。可见,废水中类蛋白质组分比例明显高于类腐殖质组分。与此同时,荧光指数(FI370)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正邦和万谷猪场显著高于成林和吴杨高猪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的荧光指数受环境指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COD与DOC浓度分别与DOM组分荧光强度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综上,不同的规模化猪场废水中养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DOM组成和荧光特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废水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PARAFAC和FRI解析ISI中DOM分布 被引量:18
9
作者 吕晶晶 龚为进 +6 位作者 窦艳艳 段学军 刘海芳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9-2047,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FRI分析,ISI中DOM可以分为5个荧光区域,包括3个类蛋白物质区域(Ⅰ、Ⅱ、Ⅳ)和2个类腐殖质物质区域(Ⅲ、Ⅴ).沿着垂直方向向下,ISI中DOM有溶出的现象,导致总荧光区域积分体积(TOT)与TN、TP、NH_4^+-N、COD、TOC等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与E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荧光区域Ⅴ与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氮素去除与DOM组成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做PARAFAC分析表明,可以从DOM中识别出四种荧光组分,分别为C1类富里酸类物质和C2、C3、C4类蛋白类物质.荧光组分浓度得分值F_(max)表明,ISI对物质降解由易到难依次为C2>C4>C1、C3,即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F_(max)间接表征TN、TP和COD等水质指标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改良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玉婷 王玮敏 +3 位作者 吴琳琳 郭昌胜 李红丽 徐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采用水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研究了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沿岸污水处理厂、支流、干流的水质参数及其DOM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榆... 采用水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研究了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沿岸污水处理厂、支流、干流的水质参数及其DOM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干流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与各支流接近,总磷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氨氮和总磷污染严重。水体DOM共存在2类(4种)荧光组分,包括类腐殖质组分(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组分(类色氨酸,C3;微生物代谢产物,C4)。污水处理厂出水汇入各支流后,水体DOM中的类腐殖质组分的比例上升。荧光比例显示,各河流DOM以C3组分为主,占比为24.76%~40.27%。水体荧光指数(1.58~1.72)、自生源指数(0.96~1.17)及腐殖化指数(0.74~0.81)计算结果指明,该水体的DOM组成具有内源和外源的双重特性,整体腐殖化程度低且自生源特性强。DOC与C1、C2和C4组分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荧光组分可用于动态跟踪河流有机物;总氮与C1、C2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腐殖质组分会对氮污染物浓度产生重要影响;总磷与自生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为DOM腐殖化程度越高,总磷浓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温榆河-北运河水系
下载PDF
湖泊水体三维荧光光谱的PARAFAC法在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祝鹏 华祖林 李惠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90-3294,共5页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矩阵的PARAFAC模型中因子得分反映混合物各因子相对浓度和比例这一特征,将其应用到混合物源解析的研究。对于因子与来源物质光谱不一致的情况考虑将来源物质荧光矩阵和混合物荧光矩阵均作为模型三维数据矩阵的元素进行...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矩阵的PARAFAC模型中因子得分反映混合物各因子相对浓度和比例这一特征,将其应用到混合物源解析的研究。对于因子与来源物质光谱不一致的情况考虑将来源物质荧光矩阵和混合物荧光矩阵均作为模型三维数据矩阵的元素进行分析,推导出混合样品与源物质荧光矩阵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系数由因子得分组成,反映了混合样品各来源物贡献率的相对大小,能够作为来源物量化研究的参考指数。在湖泊污染物源解析的应用中,利用混合水样和污染源水样荧光光谱矩阵建立上述关系式,关系式各系数可作为湖泊水体污染源源解析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矩阵 平行因子分析法 源解析
下载PDF
海拉尔河典型傍河型地下水源砷的富集机制与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解析
12
作者 樊月婷 昌盛 +4 位作者 张茉莉 杨光 王山军 谢琼 赵少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0-2290,共11页
傍河型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其水质水量受临近河道和地下径流补充双重影响.海拉尔河沿线傍河型地下水源中砷浓度较高,备受关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影响地下水中砷释放的主要... 傍河型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饮用水水源地类型,其水质水量受临近河道和地下径流补充双重影响.海拉尔河沿线傍河型地下水源中砷浓度较高,备受关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影响地下水中砷释放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对海拉尔河和沿线地下水水源中砷(As)的含量和DOM进行调查监测,展开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利用平行因子法确定水体的有机物组分,对探究砷的富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满洲里水体中DOM包括含陆源类腐殖质(C1)、类醌化合物(C2)和微生物来源的腐殖质(C3)的3种组分.傍河地下水源的腐殖化程度高于地表河流,且浅水井多为陆源和微生物源混合来源有机物.有机质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地下水中砷的浓度,主要为C1通过络合方式促进溶解性砷浓度升高,C2则穿梭于易分解的DOM、Fe和As之间,对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起传递作用.综上,在陆源类有机物和微生物利用内源有机碳的共同作用下,使As在地下水中的浓度逐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里 地下水源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含钙添加剂处理下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变化
13
作者 夏明明 刘佳 +6 位作者 吴萌 樊剑波 刘晓利 陈玲 马昕伶 李忠佩 刘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资源,研究含钙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对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性质差异,可为秸秆高效腐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钙添加剂草酸钙(CaC_(2)O_(4))和氢... 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资源,研究含钙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对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物(DOM)组成性质差异,可为秸秆高效腐熟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花生秸秆和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钙添加剂草酸钙(CaC_(2)O_(4))和氢氧化钙[Ca(OH)_(2)]及不同添加量(4%、 8%),进行秸秆腐解试验。测定腐解产物养分含量,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和平行因子方法(PARAFAC)探究秸秆腐解产物DOM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物总碳含量显著大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添加剂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总碳含量小于低量处理;花生秸秆腐解产物的总氮、总磷和总钾高于水稻秸秆腐解产物。(2)通过3DEEM-PARAFAC方法分析腐解产物DOM组成,共识别出类胡敏酸(C1)、类胡敏酸(C2)和类色氨酸(C3)三种荧光组分;不同添加剂类型、添加量和不同秸秆类型对腐解产物DOM荧光组分的影响较为复杂,没有明显规律,但是总体上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1和C2组分比例大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C3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氢氧化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组分C1、 C2与组分C3呈显著负相关;组分C2含量与总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3)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腐殖化指数(HIX)明显高于草酸钙处理,而草酸钙处理的秸秆腐解产物DOM生物源指数(BIX)明显高于氢氧化钙处理;高量草酸钙处理秸秆腐解产物DOM主要来自于微生物的转化,而其他处理DOM来自于微生物转化和陆生植物;不同添加量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DOM的荧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花生秸秆腐解产物DOM的HIX、 BIX和荧光指数(McKnight index)均高于水稻秸秆;秸秆腐解产物DOM中McKnight和HIX呈显著负相关,和BIX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秸秆腐解产物DOM中BIX和总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可以促进秸秆腐解以及腐解产物的腐殖化,其中高量氢氧化钙处理的花生秸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添加剂 秸秆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PARAFAC分析的二级出水DOM臭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鑫 金鹏康 +2 位作者 孔茜 白雪 王晓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7-433,共7页
基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analysis),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PARAFAC分析确定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共有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1为蛋白质类物质,组分2和3为腐殖质类物质.... 基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analysis),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DOM)在不同臭氧投加量下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PARAFAC分析确定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共有3个荧光组分,其中组分1为蛋白质类物质,组分2和3为腐殖质类物质.当臭氧为0.98mg O3/mg TOC时,3个组分中的荧光基团均可以和臭氧发生比较彻底的反应.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臭氧与组分1和组分2中荧光基团的反应可以很好地解释臭氧化对色度、UV254、UV280的去除.HPLC-SEC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PARAFAC的分析结果.同时,对于蛋白类物质组分1而言,臭氧主要和其中小分子物质的荧光基团发生反应,与其大分子物质几乎不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臭氧氧化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性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与铅、砷相互作用研究
15
作者 何茜 程乔 +6 位作者 欧阳文娟 冯艾荣 胡艳云 冯景伟 张浏 尹浩 郑刘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高结合能力。(2)超高分辨率质谱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能够改变标准DOM原有特性,使得有机质发生转变,如氨基糖类组分减少,类单宁组分增加,CHO相对丰度减少,其他杂原子相对丰度增加。(3)DOM-As显示紫外特征参数a254和荧光特征参数HIX具有强正相关性,通过超高分辨质谱仪获得的氨基糖组分、CHO与紫外特征参数a254、a260、a280、荧光特征参数HIX均具有正相关性,荧光组分C1和质谱获得的不饱和烃类组分具有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水体中有机质-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减少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平行因子分析 超高分辨率质谱
下载PDF
洞庭湖DOM组成与有机碳收支对江湖水力连通的响应
16
作者 庄奔 李冰 +2 位作者 郭燕妮 周永强 谷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6-1475,共10页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通江湖泊之一,为探究洞庭湖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DOC)收支与江湖水力连通间的内在关联,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1月在洞庭湖湘、资、沅、澧4支流和长江荆南松滋、虎渡、藕池3个入湖口以及洞庭湖出湖口城陵矶采...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通江湖泊之一,为探究洞庭湖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DOC)收支与江湖水力连通间的内在关联,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1月在洞庭湖湘、资、沅、澧4支流和长江荆南松滋、虎渡、藕池3个入湖口以及洞庭湖出湖口城陵矶采集水样,并探究洞庭湖流域DOM的组成分异特征及其对江湖水力连通的响应.结果表明,入湖河流和城陵矶DOM吸收系数a254和陆源类腐殖酸组分C1在7月最高.DOC由入湖口(2.4±1.3mg)/L下降至出湖口(2.1±0.3)mg/L,而a254由入湖口(9.7±2.2)m^(-1)上升至出湖口(10.1±1.7)m^(-1).微生物培养前的DOC浓度为(2.4±1.0)mg/L,微生物降解后的DOC浓度为(2.1±0.9mg)/L,DOC的微生物活性,即BDOC最高值出现在澧水为50.3%.5月、7月、9月和11月入湖的DOC通量分别为(63.7±43.6)×10^(3)t,(60.1±7.3)×10^(3)t,(27.6±3.6)×10^(3)t,(31.9±13.9)×10^(3)t.洞庭湖因自身水力滞留时间短,导致DOM在湖内运移过程中较少被降解,全湖DOM来源组成受流域不同季节来水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洞庭湖 水力联系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下载PDF
基于EEMs及PARAFAC的洪湖、东湖与梁子湖CDOM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周永强 张运林 +1 位作者 牛城 王明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86-3292,共7页
国内外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洪湖、东湖及梁子湖等大中型浅水湖泊DOM组成特征的分析较少,本文基于2007年9月-10月洪湖、东湖与梁子湖34个站点野外实地采样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图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PARAEAC)模型,着重分析了三个湖泊C... 国内外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洪湖、东湖及梁子湖等大中型浅水湖泊DOM组成特征的分析较少,本文基于2007年9月-10月洪湖、东湖与梁子湖34个站点野外实地采样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图谱(EEMs)与平行因子分析(PARAEAC)模型,着重分析了三个湖泊CDOM吸收荧光特性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CDOM在350 nm处吸收系数a(350)在三个湖泊表现为洪湖极显著高于东湖与梁子湖(P<0.001);三个湖泊CDOM光谱斜率S_(208~500)与a(350)呈极显著负相关(R^2=0.781,p<0.001)且洪湖S_(280~500)值极显著低于东湖与梁子湖P<0.01);光谱斜率比值S_R值也表现为洪湖显著低于东湖与梁子湖(p<0.05)。PARAFAC模型解析得到两个类腐殖质组分(C1,C2),两个类蛋白质组分(C3,C4),其中组分C1与C2呈极显著正相关(R^2=0.884,p<0.001),组分C3与C4亦为极显著正相关(R^2=0.677,p<0.001),这表明三个湖泊CDOM组分C1与C2,C3与C4来源相似,然而统计结果并未发现四个荧光组分与DOC及Chl-a浓度之间存在任何显著性相关关系。三个湖泊荧光指数FI_(255)(HIX),FI_(265),FI_(310)(BIX)与FI_(370)值均表现为东湖显著高于梁子湖(P<0.05),极显著高于洪湖(P<0.01),这意味着东湖富营养化程度高于洪湖与梁子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平行因子分析 洪湖 东湖 梁子湖
下载PDF
PARAFAC法解析太湖水体DOM三维荧光光谱 被引量:19
18
作者 祝鹏 华祖林 李惠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1625,共7页
采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法)对太湖水样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因子数分别为3,4和5时,PARAFAC模型的核一致函数、激发和发射光谱误差平方和、各水样模拟的三维荧光光谱和残差谱图等情况,选择因子数为3作为太湖... 采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法)对太湖水样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析。通过比较因子数分别为3,4和5时,PARAFAC模型的核一致函数、激发和发射光谱误差平方和、各水样模拟的三维荧光光谱和残差谱图等情况,选择因子数为3作为太湖水样DOM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模型的最佳因子数。太湖水样DOM的3类主要荧光组分分别是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类色氨酸荧光物质、类酪氨酸荧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法 溶解性有机质 太湖 三维荧光
下载PDF
基于VMD-PARAFAC的轴承故障欠定盲源分离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志农 杨晓飞 陈长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针对传统的轴承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需要施加约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PARAFAC)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利用VMD算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带限本征模态... 针对传统的轴承故障欠定盲源分离方法需要施加约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平行因子(parallel factor,PARAFAC)分析的欠定盲源分离方法.利用VMD算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带限本征模态函数(band-limited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BLIMFs),将这些BLIMFs构造成三阶张量作为PARAFAC模型的输入,利用三线性交替最小二乘算法对模型分解,从而在宽松条件下实现复合故障信号的分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与传统的故障盲源分离方法比较,提出的方法在多故障盲源分离中更具有适应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析 变分模态分解 主成分分析 盲源分离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张量分解 复合故障
下载PDF
基于荧光指纹的土门西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溯源研究
20
作者 刘卓然 金中天 +4 位作者 姜佳玉 李佳澄 陈大地 陈磊 沈珍瑶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157,共11页
于2022—2023年采集密云水库的典型农业小流域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源样品构建指纹库,采集7、8月河道6个重点断面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通过平行因子分析解析小流域氮素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7.92 mg/L,主要形态为硝态... 于2022—2023年采集密云水库的典型农业小流域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源样品构建指纹库,采集7、8月河道6个重点断面水样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通过平行因子分析解析小流域氮素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氮平均质量浓度为7.92 mg/L,主要形态为硝态氮;通过结合荧光激发发射矩阵与平行因子分析共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主要包括两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及类蛋白组分(C3、C4),C1与农业有机肥施用有关,C2与堆肥有关,C3、C4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污水或未分解的尿素化肥;研究区农村生活污水荧光指数平均值约为2.16,土壤浸提液荧光指数平均值约为1.83,农村生活污水在8月对农业面源约贡献35%;小流域丰水期水质波动主要与类腐殖质C1、C2组分相关,应对研究区有机肥带来的农业面源给予关注并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污染溯源 荧光指纹法 平行因子分析 密云水库 土门西沟小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