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平行岭谷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1
作者 舒姚 陶加胜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3期78-82,86,共6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问题。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促进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川东平行岭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达州市为...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问题。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促进矿业经济绿色发展。川东平行岭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达州市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露天矿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川东平行岭谷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川东平行岭谷区 矿山生态环境 修复措施
下载PDF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慈恩 朱洁 +2 位作者 高岩红 王莲阁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选取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域垫江县为研究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80年)和2007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监测数据,考察了该区域农田耕层土壤碳库现状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垫江县境内,紫色土和水稻土是最重要的农田耕层碳库,其中红棕紫... 选取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县域垫江县为研究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80年)和2007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监测数据,考察了该区域农田耕层土壤碳库现状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垫江县境内,紫色土和水稻土是最重要的农田耕层碳库,其中红棕紫泥土、灰棕紫泥土、红棕紫色水稻土和灰棕紫色水稻土是面积分布最广、耕层碳储量最高的4个土属,其耕层碳储量之和占全县耕层有机碳总储量的68.34%;对于绝大部分土属来说,水耕稻作在促进其耕层土壤碳累积方面要明显优于旱作.1980-2007年期间,长期人为扰动对垫江县农田耕层有机碳累积的影响是正面的,全县农田耕层土壤一直发挥着"碳汇"效应;近30年来,全县农田耕层碳储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紫色土耕层碳储量的提高,而耕层土壤有机碳亏损则主要出现在灰棕紫色水稻土中,有效减少其耕层有机碳亏损是提高全县耕层碳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目前,垫江县农田耕层仍具有巨大的增碳潜力,主要存在于紫色土和水稻土中;就土属而言,灰棕紫泥土、红棕紫泥土、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等4个土属的耕层增碳潜力较高,是垫江县农田管理调查与增碳策略实施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 有机碳 储量 川东平行岭谷
下载PDF
未来30年川东平行岭谷区县域农田SOC动态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琳 邵景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8-1857,共10页
以位于川东平行岭谷的典型县——垫江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特定气候模式下未来30 a研究区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动态变化,为研究区未来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选取IPCC AR4报告中的BCC... 以位于川东平行岭谷的典型县——垫江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特定气候模式下未来30 a研究区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动态变化,为研究区未来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选取IPCC AR4报告中的BCCR_BCM 2.0的B1模式,在基于研究区土壤性质和农业管理制度等建立的GIS区域数据库的支持下,模拟研究区2011—2041年SOC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特定气候条件下SOC及其动态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981,达到0.01水平下的极显著相关关系;模拟值和观测值的RMSE值为16%,模拟结果较好。2)未来30 a研究区农田0~20 cm土层SOC密度和储量均呈显著增加态势,单位面积碳增量2 637.07~8 091.55 kg(C)·hm^(-2),增幅为10%~34%,新增固碳量2.7×10~5~8.3×10~5 t,年均增速87.9~269.7 kg(C)·hm^(-2)·a^(-1)。3)未来30 a川东平行区县域农田土壤总体呈持续碳增汇状态,研究区固碳、丢碳以及相对平衡三者间的差异将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动态模拟 固碳量 川东平行岭谷区
下载PDF
盆东平行岭谷区新建公路工程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措施
4
作者 李红云 马小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61-263,共3页
盆东平行岭谷区新建公路工程建设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以省道S305线富顺段绕城改线建设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区域新建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并提出了该区域新建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关键词 新建公路工程 水土流失 现状 防治措施 盆东平行岭谷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