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alized Experiments for Optimizing Model Parameters Using a 4D-Variational Method in an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 of ENSO 被引量:5
1
作者 Chuan GAO Rong-Hua ZHANG +1 位作者 Xinrong WU Jichang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10-422,共13页
Large biases exist in real-time ENSO prediction,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uncertainties in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del parameters. Previously, a 4D variational (4D-Vat)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 Large biases exist in real-time ENSO prediction,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uncertainties in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del parameters. Previously, a 4D variational (4D-Vat)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an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 (ICM) and used to improve ENSO modeling through optimized initi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is system is further applied to optimize model parameters. In the ICM used, one important process for ENSO is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temperature of subsurface water entrained into the mixed layer (Te), which is empirically and explicitly related to sea level (SL) variation. The strength of the thermocline effect on SST (referred to simply as "the thermocline effect") is represented by an introduced parameter, (l'Te. 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is model parameter through the 4D-Var assimilation of SST data in a twin experiment context with an idealized setting. Experiments having their initial condition optimized only, and having their initial condition plus this additional model parameter optimized, a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ENSO evolution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recovered by including the additional optimization of this parameter in ENSO modeling. The demonstrated feasibility of optimizing model parameters and initial conditions together through the 4D-Var method provides a modeling platform for ENSO studies. Further applications of the 4D-Vat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implemented in the ICM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 ENSO modeling 4D-Var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of model param- eter and initial condition
下载PDF
Automated estimation of stellar fundamental parameters from low resolution spectra: the PLS method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Nan Zhang A-Li Luo Yong-Heng Zhao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12-724,共13页
PLS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is introduced into an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fundamental stellar spectral parameters. It extracts the most correlative spectral component to the parameters (Teff, log g and [... PLS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is introduced into an automatic estimation of fundamental stellar spectral parameters. It extracts the most correlative spectral component to the parameters (Teff, log g and [Fe/H]), and sets up a linear regression function from spectra to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stellar spectra and the PLS algorithm, we present a piecewise PLS regression method for estimation of stellar parameters, which is composed of one PLS model for Teff, and seven PLS models for log g and [Fe/H] estimation. Its performance is investigated by large experiments on flux calibrated spectra and continuum normalized spectra at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and re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ecewise PLS method is robust for spectra at the medium resolution of 0.23 nm. For low resolution 0.5 nm and 1 nm spectra, it achieves competitive results at higher SNR. Experiments using ELODIE spectra of 0.23 nm resolution illustrate that our piecewise PLS models trained with MILES spectra are efficient for O ~ G stars: for flux calibrated spectra, the systematic offsets are 3.8%, 0.14 dex, and -0.09 dex for Teff, log g and [Fe/H], with error scatters of 5.2%, 0.44 dex and 0.38 dex, respectively; for continuum normalized spectra, the systematic offsets are 3.8%, 0.12dex, and -0.13 dex for Teff, log g and [Fe/H], with error scatters of 5.2%, 0.49 dex and 0.41 dex, respectively. The PLS method is rapid, easy to use and does not rely as strongly on the tightness of a parameter grid of templates to reach high precision a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or minimum distance methods 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ODS data analysis -- methods statistical -- stars fundamental param- eters (classification temperatures metallicity) -- techniques spectroscopic -- surveys
下载PDF
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新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伯强 李和明 +1 位作者 朱凌 孙丽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57,共5页
发电机定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方法 ,即首先辨识发电机定转子绕组电阻 ,随后根据金属电阻与其温度之间具有严格线性关系这一规律 ,计算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 ,进... 发电机定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方法 ,即首先辨识发电机定转子绕组电阻 ,随后根据金属电阻与其温度之间具有严格线性关系这一规律 ,计算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 ,进而实现在线监测。数字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所提出的发电机定转子绕组温度在线监测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该方法简捷实用 ,可集成于发电厂现有的发电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 ,无需任何额外的硬件投资 ,软件开销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 定子 转子 绕组 温度监测 在线监测
下载PDF
基于模量电容参数识别的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振锋 索南加乐 +1 位作者 宋国兵 石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6-92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在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且两侧断路器跳开后,该方法以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瞬时性故障线模T形模型为参考模型建立参数识别方程,将电容参数...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在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且两侧断路器跳开后,该方法以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瞬时性故障线模T形模型为参考模型建立参数识别方程,将电容参数作为待求参数,利用求解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来区分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瞬时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一致,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很小;永久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不一致,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明显。EMTP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别永久性故障,能实现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继电保护 并联电抗器电流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参数识别 线模分量
下载PDF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3
5
作者 鞠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1-7,共7页
从电力负荷对系统暂态稳定、静态稳定、电压稳定、系统阻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电力负荷建模的要求,综述了现有的电力负荷模型结构、参数辨识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电力负荷建模的实践,对电力负荷建模今后的研究提出了 4 点建设性意见。... 从电力负荷对系统暂态稳定、静态稳定、电压稳定、系统阻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电力负荷建模的要求,综述了现有的电力负荷模型结构、参数辨识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电力负荷建模的实践,对电力负荷建模今后的研究提出了 4 点建设性意见。认为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必须立足本地区系统和负荷的实际情况,开展负荷模型实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参数辨识 电力负荷 建模 系统分析
下载PDF
电力负荷实用建模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振青 王步云 +2 位作者 黄文英 沈昆仑 陈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34-39,共6页
将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电力负荷建模方法。将调查统计、仿真计算和动模实验相结合,为典型负荷节点建立了可以实际应用的负荷静、动态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计及网络影响的高一电压等级的负荷模型。在以上的... 将统计综合法和总体测辨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电力负荷建模方法。将调查统计、仿真计算和动模实验相结合,为典型负荷节点建立了可以实际应用的负荷静、动态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计及网络影响的高一电压等级的负荷模型。在以上的负荷建模中还计及了补偿电容对负荷模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特性 负荷模型 参数辩识 系统分析
下载PDF
高速HSK热装工具系统结合部的参数辨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登升 陈建 +1 位作者 陶德飞 王贵成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486-2490,共5页
HSK工具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与质量,获得准确的工具系统结合部参数又是精确预测HSK工具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将热装刀柄-刀具结合部简化为弹簧-阻尼模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了HSK热装刀柄-刀具结合部的有限元模... HSK工具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与质量,获得准确的工具系统结合部参数又是精确预测HSK工具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将热装刀柄-刀具结合部简化为弹簧-阻尼模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了HSK热装刀柄-刀具结合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弹塑性理论辨识结合部的刚度和阻尼,获得了HSK热装刀柄-刀具结合部内沿轴向不同位置的刚度和阻尼。进而建立了HSK热装工具系统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分析工具系统刀尖点的频响函数。最后进行了HSK热装工具系统频响函数的实验测量,与理论频响函数相比较,验证了将结合部等效为弹簧-阻尼的辨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 可靠性 HSK热装工具系统 结合部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反演的电力电缆缆芯温度间接测量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蠡 彭迎 +4 位作者 李靖 陈然 张毅军 但林烽 黄雄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1,共6页
针对电力电缆导体温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电缆导体温度间接测量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对电缆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表面温度和导体温度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测量到的表面温度即可间接得到导体温度.另外,... 针对电力电缆导体温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电缆导体温度间接测量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对电缆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获取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的表面温度和导体温度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测量到的表面温度即可间接得到导体温度.另外,针对电缆中某些材料热参数难以标定从而影响温度场计算模型准确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缆内部材料的热参数值进行辨识以对模型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 导体温度 有限元 温度场计算 参数辨识
下载PDF
粒子群参数辨识的超(超)临界锅炉负荷响应数学建模
9
作者 柯尊光 高海东 +2 位作者 高林 王田 吕永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为了适应电网系统中长期稳定性分析的需要,构建了具有线性传递函数形式的超(超)临界锅炉非线性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模型变量之间在静态和动态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以便通过扰动试验获取准确反映超(超)临界锅炉负荷响应特性的模型参数。... 为了适应电网系统中长期稳定性分析的需要,构建了具有线性传递函数形式的超(超)临界锅炉非线性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模型变量之间在静态和动态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以便通过扰动试验获取准确反映超(超)临界锅炉负荷响应特性的模型参数。针对某超临界600 MW机组,采用基于粒子群(PS0)算法的超(超)临界锅炉非线性数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不同机组负荷工况下的模型参数辨识。结果表明:只需在不同负荷点上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即可获得超(超)临界锅炉非线性模型中的非线性函数;辨识负荷点数量越多,非线性函数曲线越平滑,非线性拟合效果也越好;模型输出曲线与实测输出曲线吻合较好,所建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锅炉 负荷响应 数字模型 非线性 PSO算法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状态方程的水驱油田区块产量模型及应用
10
作者 胡雪梅 赵娇 +1 位作者 吕明珠 贾碧珏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1期31-35,4,共5页
油田区块产量除了自然递减外,还会受到开井数和累计开井数等的影响。本文首先将水驱油田区块产量分为老区老井、老区新井和新区新井产量三类;然后,以开井数、累计开井数等工作量为控制变量,在递减模型的基础上对以上三类油井建立了相应... 油田区块产量除了自然递减外,还会受到开井数和累计开井数等的影响。本文首先将水驱油田区块产量分为老区老井、老区新井和新区新井产量三类;然后,以开井数、累计开井数等工作量为控制变量,在递减模型的基础上对以上三类油井建立了相应的水驱油田区块产量变化的状态方程,并进行了对应的参数辨识;其次,通过求解所得模型,建立了水驱油田区块产量与时间、工作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油田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胜利油田为例,对本文所提出的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均方根误差、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工作量 累计井数 递减模型 状态方程 参数辨识
下载PDF
一种基于点云配准的卫星运动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鲁荣荣 孙海波 +2 位作者 付双飞 朱枫 郝颖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03-212,共10页
为了实现空间翻滚卫星(同时作自旋和进动的卫星)的消旋,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卫星运动参数辨识方法。算法主要包含3个步骤:通过点云配准技术,获取相邻两幅点云之间的位姿变换关系,从而可以依据这些位姿变换得到卫星点云中每个点的运动轨... 为了实现空间翻滚卫星(同时作自旋和进动的卫星)的消旋,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卫星运动参数辨识方法。算法主要包含3个步骤:通过点云配准技术,获取相邻两幅点云之间的位姿变换关系,从而可以依据这些位姿变换得到卫星点云中每个点的运动轨迹;基于自旋轴上的点只绕进动轴旋转的特点,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圆拟合的方式,搜索自旋轴上的点并确定进动轴的方向和位置;根据整体位姿变换与两种运动间的关系,建立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出翻滚卫星的运动参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噪声程度下,所提方法可以准确地辨识出空间翻滚卫星的运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点云配准 卫星消旋 参数辨识 运动估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