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龙小玲 卜昆鹏 +6 位作者 曹昭 黄军强 马彩芳 卢秋龙 曾焕 张云 舒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索人对氧磷酶-1(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在线数据库TIMER、HCCDB和Kaplan-Meier Plotter,获得HCC患者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并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在广... 目的探索人对氧磷酶-1(PON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对临床预后的意义和免疫浸润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在线数据库TIMER、HCCDB和Kaplan-Meier Plotter,获得HCC患者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并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HCC患者的癌及癌旁肝组织,检测PON1基因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相关参数,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肝癌患者预后有意义的参数并构建预后模型。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免疫细胞浸润特征。结果PON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均显著低于癌旁,且PON1低表达与HCC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PON1 mRNA水平、BCLC分期、CNLC分期、T分期、微血管侵犯(MVI)数量、血管侵犯、血清AFP水平与HCC预后显著相关(P<0.05)。BCLC分期、血清AFP、PON1 mRNA表达水平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三个指标建立的1、2、3年总生存期预后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临床实用价值(C-index=0.757)。免疫浸润分析显示,PON1与HCC中多种免疫浸润细胞显著相关(P<0.05)。结论低表达的PON1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PON1联合血清AFP水平、BCLC分期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肝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1 预后 肝癌 免疫炎症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Effects of aerobic training on serum paraoxonase activ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N1-192 phenotypes in women
2
作者 Gulbin Rudarli Nalcakan S.Rana Varol +3 位作者 Faruk Turgay Mesut Nalcakan M.Zeki Ozkol S.Oguz Karamizrak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6年第4期462-468,共7页
Background:Paraoxonase 1(PON1) is an antioxidant enzyme that protect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gainst oxidation.Limited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influenc of exercise on PON1 ac... Background:Paraoxonase 1(PON1) is an antioxidant enzyme that protect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gainst oxidation.Limited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influenc of exercise on PON1 activ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N1 phenotypes.We 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N1-192 phenotypes,PON1 activity,aerobic exercise,and blood lipid and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middle-aged women.Methods:An exercise group(n=50) engaging in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and a control group(n=41) were selected from a subset of 300 Caucasian women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Serum PON1,salt-stimulated PON1(SSPON1),and arylesterase(ARE) activities;cholesterol levels and ARE activities of total HDL and HDL subgroups(HDLs)(supernatants obtain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and blood lipid and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ized enzymatic methods.PON1-192 QQ(low activity),QR(moderate activity),and RR(high activity) phenotype groups were define using serum SSPON1/ARE activity ratios.The R-carries(RC) phenotype group consisted of the QR and RR groups combined.Results:All lipid and lipoprotein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in the exercise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Regardless of phenotype,no significan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exercise and control groups in terms of serum PON1,SSPON1,or ARE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HDLs(p〉 0.05),whereas PON1 activities in QQ-phenotyped women in the exercise group were significant 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but not the RC group.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 interaction between PON1 phenotypes(QQ and RC groups) and exercise(exercise and control groups) on PON1 activity was found.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a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 can improve PON1 activity depending on PON1-192 phenotype,but not on lipid and lipoprotein levels,in middle-aged Turkish wo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exercise program ARYLESTERASE Lipids LIPOPROTEINS paraoxonase pon1-192 phenotype WOMEN
下载PDF
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 被引量:23
3
作者 任晓蕾 张春燕 +3 位作者 詹轶秋 黄琳 贺真 冯婉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671-2674,共4页
目的:利用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12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引物末端延伸的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 目的:利用CYP2C19、ABCB1及PON1基因检测结果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12月收治的2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基于引物末端延伸的测序法(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CYP2C19*17、CYP2C19*3、CYP2C19*2、ABCB1及PON1)的基因型,临床药师根据基因类型提出给药建议。另选取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测定氯吡格雷抑制率和血凝块形成的强度(MA)及上述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的基因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结果:在23例患者中,CYP2C19*17检测结果均为CC的野生型,其中CYP2C19*3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人,CYP2C19*2检测结果为AG的突变杂合型10人,此11人为中间代谢型,CYP2C19*2检测结果为AA的突变纯合型3人,为慢代谢型,上述14人建议停用氯吡格雷;余9人为正常代谢型,其中无ABCB1基因突变纯合型,PON1基因突变型6人,建议按正常剂量服用氯吡格雷。1例反复缺血性卒中患者2次检测氯吡格雷抑制率均为0,MA分别为66.4、68 mm,其ABCB1为突变杂合型,药物吸收减慢,CYP2C19*2为突变杂合型,PON1为突变杂合型,酶活性减弱,药物代谢减慢,建议停用氯吡格雷。结论: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可达到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目的,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pon1 ABCB1 氯吡格雷 缺血性卒中患者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PON1、SOD、MDA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邵伟华 姚丽霞 +3 位作者 王素星 吕彩霞 王娜 李绍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18-3222,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患者心肾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l,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 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的影响,评价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CRS的机制。方法收集老年2型CRS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心脉隆组(49例)。对照组按照现行指南给予抗心衰、保肾治疗,心脉隆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5 mg/kg,日二次静点,疗程15 d。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测定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PON1、SOD、MDA,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PON1、SOD、MDA分别与NT proBNP、EF、CysC、eGFR的关系;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NYHA)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5 d后2组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CysC、NT proBN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治疗后eGFR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5 d后两组PON1、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MDA较治疗前下降(P<0.05),心脉隆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同期对照组更明显(P<0.05);心脉隆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92%vs 89.8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ON1、SOD分别与eGFR、EF正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负相关(P<0.05);MDA与eGFR、EF呈负相关(P<0.05),与CysC、NT proBNP呈正相关(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清PON1、SOD、MDA水平与老年2型CRS患者心肾功能相关,可用于老年2型CRS病情监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2型CRS患者的心肾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2型CRS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CRS 心脉隆注射液 pon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滕飞 张效林 +4 位作者 蔡文芝 闫承慧 梁振洋 孙莹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85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85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2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残余血小板聚集率(RPA),当RPA≥70%时,即定义为CR。将入选患者分为CR组(n=215)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n=635),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PON1基因rs854572多态位点在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三种基因型(CC、CG和GG)分布频率在CR组和NCR组分别为23.7%、49.3%、27.0%和24.1%、50.2%、25.7%,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C、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63)。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PON1基因rs854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相关关系。结论 PO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854572与冠心病患者CR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对氧磷酶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牛PON1基因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姬爱国 周正奎 +5 位作者 张路培 杨润军 许尚忠 王淑辉 高雪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克隆了牛PON1基因,检测其外显子上的SNPs,对EcoRⅤ和AluI 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ON1基因后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所产生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估计,并对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后所产生的多态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动物为30头安... 克隆了牛PON1基因,检测其外显子上的SNPs,对EcoRⅤ和AluI 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ON1基因后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所产生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估计,并对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后所产生的多态性对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动物为30头安格斯、30头海福特和28头西门塔尔牛。关联分析应用SAS9.1的GLM过程中最小二乘均数Tukey′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ON1基因克隆获得1 205 bp的cDNA序列,其编码区为1 068 bp,编码355个氨基酸;外显子SNPs检测表明,仅在其第6外显子区域存在2个突变位点,且没有引起氨基酸变异,但可分别被EcoRⅤ和AluI 2种酶酶切。EcoRⅤ位点,AG基因型的个体有着较高的试验前体质量(329.97±6.08)kg,宰前质量(577.56±8.32)kg,净肉质量(275.89±4.05)kg和较为适宜的嫩度(3.10±0.19)kg(P<0.05);AluI位点,AA基因型的个体也有着较高的试验前体质量(333.37±8.93)kg,宰前质量(576.82±13.18)kg,净肉质量(275.49±6.43)kg和平均日增质量(0.68±0.02)kg.d-1(P<0.05);并在此位点不同的基因型个体间肉色评分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品种和基因型之间除了全骨质量、眼肉质量、大理石花纹评分、眼肌面积和肉色评分外,其它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连锁分析表明,作为一个新陈代谢功能基因,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直接影响肉牛的背膘厚,如AeAeGaGa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pon1基因 SNPS 关联分析 生长性状 胴体性状
下载PDF
年龄与性别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与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晓宇 石秀锦 +2 位作者 续茜桥 彭文星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龄和性别对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之间相关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54例纳入研究的患者连续服用标准双抗≥3天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将PAR>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人群中PON1 Q192R基因型与CR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人群PON1 Q192R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为37%。在整体人群中,PON1 Q192R突变纯合型(A/A)患者中CR发生率(59.39%)与野生型(G/G)患者(43.58%)及突变杂合型(G/A)患者(49.00%)中CR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2<0.001,P3=0.02)。在≤65岁的患者中,G/G型患者的CR发生率(41.69%)与A/A型(57.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不同基因型CR发生率虽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2,P3>0.05)。男性患者中CR发生率(45.87%)显著低于女性(53.91%,P=0.01)。同时,在男性患者中,G/G型患者CR的发生率(40.63%)与A/A型(57.0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2<0.001),而在女性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间,CR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1,P2,P3>0.05)。结论:高龄和女性作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会削弱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造成的个体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pon1 Q192R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ABCB1、CYP3A5和PON1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雷晓辉 翟娅婧 +2 位作者 贺海蓉 王学良 吕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6-733,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肠道多药耐药蛋白1基因ABCB1、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A5、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到2015年3月6日为止的中英文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共32 675例患者。分别有19项和8项研究报道了ABCB1C3435T、CYP3A5 A6986G与氯吡格雷疗效的关系。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B1C3435T和CYP3A5A6986G多态性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没有影响(OR=1.099,95%CI0.913,1.323,P=0.319;OR=0.844,95%CI0.784,1.220,P=0.844)。有19项关于PON1多态性的研究,发现Q192R突变与MACE的发生风险有关(OR=0.812,95%CI 0.671,0.984,P=0.033),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缺乏稳定性。结论 PON1Q192R突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ABCB1 CYP3A5 pon1 META分析
下载PDF
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奚炜 贾亮亮 +4 位作者 金桂兰 邢翔飞 彭官良 徐帮 闫喜明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6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诊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266例。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2(rs4244285,c.681G>A)、CYP2C19*3...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人群CYP2C19和PON1基因型分布与氯吡格雷抵抗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就诊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266例。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2(rs4244285,c.681G>A)、CYP2C19*3(rs4986893,c.636G>A)、CYP2C19*17(rs12248560,c.-806C>T)和PON1(rs662)基因型。结果宜昌地区本院就诊患者CYP2C19*2、*3、*17基因主要以野生型为主,其中CYP2C19*2 GG型占比46.24%,CYP2C19*3 GG型占比87.22%,CYP2C19*17 CC型占比99.35%。PON1基因以GA型为主,占比47.74%。CYP2C19*2的3种基因型在男性和女性间分布不同(P<0.05),女性CYP2C19*2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266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度≥2患者的占比49.2%,对这部分人群临床药师给予了增加氯吡格雷使用剂量或换为替格瑞洛的用药建议。结论2018年宜昌地区在该院就诊的患者中,49.2%的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在抗血小板方案上需要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或者换药。这些患者中,女性CYP2C19*2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高于男性,因此,临床在进行治疗时需要重视这类人群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基因型 pon1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PON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非遗传因素对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康彦红 劳海燕 +4 位作者 陈秀云 麦丽萍 余细勇 陈纪言 钟诗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82-1686,共5页
目的对氧磷脂酶1(PON1)启动子CpG岛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本研究探讨PON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08C/T,-126 G/C和-162G/A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非遗传因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氯吡... 目的对氧磷脂酶1(PON1)启动子CpG岛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本研究探讨PON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08C/T,-126 G/C和-162G/A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非遗传因素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效应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术患者538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基因型,使用SAS9.1和HPlus软件分析其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关系。结果 PON1启动子区-108C/T,-126 G/C和-162G/A位点,基因型为野生型或突变性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患者合并高血压[HR(95%CI)=3.837]、糖尿病(HR=2.715)或使用钙离子拮抗剂(HR=2.686)时,PCI术后出现MAC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PON1基因启动子CpG岛区-108C/T,-126 G/C和-162G/A基因变异对接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无明显影响。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会增加PCI术后出现MA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对氧磷脂酶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非遗传因素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疗效和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晓宇 彭文星 +1 位作者 井浣雨 林阳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9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 目的:研究CYP2C19和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PCI术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11月于我院行PCI术的患者245例,同时进行CYP2C19和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最终共计纳入245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在其出院6个月和12个月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分别研究CYP2C19*2、*3、PON1 Q192R基因突变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结果:CYP2C19*2和/或*3突变组服用氯吡格雷5 d后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未突变组[(36.99±15.40)%vs (48.66±15.15)%,P=0.000)],且突变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突变组(16.83%vs 34.03%,P=0.003,OR=2.022),而未突变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突变组(18.81%vs 7.64%,P=0.009,OR=0.406)。但PON1 Q192R基因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CYP2C19*2、*3基因突变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进而增加术后MACE的发生,降低服药期间出血的发生风险。未发现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pon1 Q192R 基因多态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广西巴马长寿人群PON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雪 张志勇 +5 位作者 梁桂云 李友 蒋梅玉 夏天龙 韦鹏 覃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巴马长寿老人151例、无长寿家族史健康成年人198例(对照1组)及南丹无长寿家族史的健康成年人176例(对照2组),分析其PON1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巴马长寿老人151例、无长寿家族史健康成年人198例(对照1组)及南丹无长寿家族史的健康成年人176例(对照2组),分析其PON1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各基因型人群血脂水平。结果长寿组与对照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长寿组与对照两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8%和23.0%;长寿组AG基因型的HDL水平高于GG的HDL水平,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DL水平高于对照1组,AG、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低于对照两组。结论长寿组与对照两组rs66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巴马长寿人群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 对氧磷酶-1 rs662位点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ON1和ox-LD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玉松 任艺虹 +3 位作者 王琦 李辉 韩敬 牛宝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确诊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他汀组。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qd;联合组在...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确诊ACS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他汀组。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qd;联合组在他汀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375mg bid。药物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PON1和ox-LDL的水平,并监测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ox-LDL、PON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ox-LDL水平降低幅度大于他汀组,两组患者治疗后ox-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PON1水平升高幅度大于他汀组,两组治疗后PON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较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有效的升高患者血清PON1及降低Ox-LDL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对氧磷酶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PON1功能活性在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的预测价值以及多种危险因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晓燕 张光宇 王扬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血清PON1的活性、PON1蛋白含量和Ox-LDL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性质,探讨PON1活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揭示"PON1功能活性"用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风险评估和临床治疗监测的检...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血清PON1的活性、PON1蛋白含量和Ox-LDL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性质,探讨PON1活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揭示"PON1功能活性"用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风险评估和临床治疗监测的检测靶标的可行性。方法所有入选者入院后立即检测血液,对确诊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血脂、氧化状态、PON1活性和颈动脉超声等多方面综合分析。结果糖尿病单因素组和多因素组血清TC、TG、LDL-C以及Ox-LDL水平高于正常组,糖尿病单因素组和多因素组PON1酶活性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组Ox-LDL与PON1酶活性高度负相关(r=-0.73,P<0.05);PON1酶活性与IMT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ON1的活性越高,Ox-LDL水平越低,颈动脉斑块越稳定,PON1功能活性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风险评估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1 Ox—LDL 糖尿病
下载PDF
PON1和PON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间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涤 吕红霞 +2 位作者 张秀清 游丽琴 金永堂 《疾病控制杂志》 200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痛经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收集了某纺织厂 499名新婚女工的资料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对氧磷 1(PON1)和对氧磷 2 (PON 2 )两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的关系。结果 在未调整环境影响因素下 PON1Arg192 Gln/ Gln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痛经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收集了某纺织厂 499名新婚女工的资料 ,采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对氧磷 1(PON1)和对氧磷 2 (PON 2 )两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痛经的关系。结果 在未调整环境影响因素下 PON1Arg192 Gln/ Gln192 Gln基因型可明显增加痛经危险度 ,而 PON2 Ala148Ala基因型虽对痛经有增强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ON1:OR=1.91,95 %CI 1.33~ 2 .75 ;PON2 :OR=1.33,95 % CI 0 .84~ 2 .11)。调整潜在影响因素后 ,PON1Arg192Gln/ Gln192 Gln基因型仍显示增加痛经危险度 ,而 PON2 Ala 148Ala基因型虽显示有增强痛经趋势 ,但仍无统计学意义。 (PON 1:OR=2 .0 1,95 % CI 1.36~ 2 .96 ;PON2 :OR=1.31,95 % CI0 .80~ 2 .13)。分析 PON1和 PON2基因间交互作用结果显示 ,同时存在 PON1Arg192 Gln/Gln192 Gln和 PON 2 Ala148Ala基因型时 ,可明显增加原发性痛经危险度 (OR=1.86 ,95 % CI1.0 7~ 3.2 3) ,但显示出的基本上仍然是 PON1的影响。结论 表明原发性痛经与 PON1基因遗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痛经 遗传易感性 pon1 PON2
下载PDF
PON1、CD39/ATP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波 吕晓丹 +4 位作者 周琴 林媛珍 李喆 刘达 吕立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究对氧磷脂酶1(PON1)、CD39/三磷酸腺苷(ATP)轴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APP患者82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18例),检测两组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 目的探究对氧磷脂酶1(PON1)、CD39/三磷酸腺苷(ATP)轴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APP患者82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64例)与死亡组(18例),检测两组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死亡组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低于生存组,CD39细胞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ON1活性、血清ATP水平与中毒剂量(r=-0.698、-0.741)、中毒程度(r=-0.749、-0.725)呈负相关,CD39细胞比例与中毒剂量、中毒程度呈正相关(r=0.665、0.708,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是APP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水平预测APP预后的AUC均>0.7,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20,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血浆PON1活性、CD39细胞比例、血清ATP可作为预测APP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百草枯中毒 对氧磷脂酶1 CD39/三磷酸腺苷轴
下载PDF
PON1-192Gln/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云 常志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 探讨Ⅰ型对氧磷酯酶 (PON1)基因 192Gln/Arg遗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对 3 9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3 6例糖尿病对照者及 3 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 ,检测PON1-192Gln/Arg基因多态性 ... 目的 探讨Ⅰ型对氧磷酯酶 (PON1)基因 192Gln/Arg遗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 ,对 3 9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3 6例糖尿病对照者及 3 8例健康体检对照者 ,检测PON1-192Gln/Arg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以A/B表示。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两对照组比较 ,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等位基因携带者 (AB型 +BB型 )与AA型纯合子比较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B等位基因是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OR =2 40 ,95 %CI :1 2 4~ 4 62 ,P<0 0 5 )。结论 PON1基因 192Gln/Arg遗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关。该酶切位点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1-192Gln/Arg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相关性 合并症
下载PDF
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哈斯朝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388-1389,共2页
目的研究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进一步阐述氯吡格雷精准用药的基因因素。方法选取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且经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PA)法判定为氯吡格雷抵抗(CR)。利用CYP2C19基因分析... 目的研究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进一步阐述氯吡格雷精准用药的基因因素。方法选取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人,且经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PA)法判定为氯吡格雷抵抗(CR)。利用CYP2C19基因分析结果分为CYP2C19野生型组和CYP2C19突变型组。然后比较两组病人PON1 Q192R和ABCB1 C3435T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从而判断PON1和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结果发生CR现象的CYP2C19野生型(38例)和CYP2C19突变型(162例),PON1 Q192R和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1Q192R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CR现象没有明确关系。除CYP2C19单基因因素外,其他多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的非遗传因素共同导致了CR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pon1基因 ABCB1基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利奈唑胺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TOS、TAS、PON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璐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及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及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国家标准肺结核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与环丝氨酸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AS、PON1水平明显增高,TOS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缩短痰结核杆菌转阴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耐药性肺结核 血清总氧化态 总抗氧化态 血清对氧磷酶-1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araoxonase-1介导硫化氢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英文)
20
作者 张平 李祥 +3 位作者 任衍开 王春燕 邹伟 唐小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实了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甲醛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具有拮抗作用.Paraoxonase-1(PON-1)是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N-1是否可介导H2S的抗甲醛神经毒性作用.采用甲醛损伤PC12细胞为甲醛神经毒性的细胞模型.硫氢化钠(NaHS,一种H2S的供体)不仅可以上调PC12细胞PON-1的活力,还可恢复甲醛对PC12细胞PON-1表达与活力的抑制作用.2-hydroxyquinoline(2-HQ)是一种选择性PON-1抑制剂,它可显著降低H2S对甲醛细胞毒性、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累积的抑制作用.而且,2-HQ可阻止H2S逆转甲醛激活PC12细胞caspase-3和下调PC12细胞bcl-2表达.结果提示H2S依赖PON-1去保护PC12细胞对抗甲醛的神经毒性.我们的这一发现表明PON-1有希望成为防治甲醛神经损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硫化氢 paraoxonase-1 凋亡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