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Paraquat in Several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ypes of Rice 被引量:1
1
作者 Thais Lopes Lima Maria Aparecida Nicoletti +7 位作者 Camila Munhoz Gabriel Ramos De Abreu Julia Zaccarelli Magalhaes Esther Lopes Ricci Ricci Paula A.Faria Waziry Júlia Nathalia Alves da Costa Ana Carolina Nascimento Antonio AndréRinaldi Fukushim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8年第12期1368-1375,共8页
Introduction: Paraquat (1,1’-dimethyl-4,4’-bipyridine-dichloride) is a herbicide used to combat weeds and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Its acute toxicity can cause fatal poisoning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several stu... Introduction: Paraquat (1,1’-dimethyl-4,4’-bipyridine-dichloride) is a herbicide used to combat weeds and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Its acute toxicity can cause fatal poisoning i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araquat and Parkinson’s disease.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paraquat in different types of rice in Brazil. Method: Paraquat quantification is based on a complexation reaction with sodium dithionite, which generates a blueish color compound, whose absorbance was read in a spectrophotometer at the 600 nm wavelength. Results: Five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above the maximum allowed limit, while one sample had a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allowed limit. The method employed did not allow quantification of black rice. Conclusion: There is a ne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pesticide used in each examined crop as well as their respective dates of remis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quat herbicide RICE
下载PDF
Comparative Paraquat Sensitivity of Newly Germinated and Mature Fronds of the Aquatic Macrophyte <i>Spirodela polyrhiza</i>
2
作者 Jihae Park Hojun Lee Taejun Ha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0年第7期1008-1024,共17页
Here, we compared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3-day-(newly germinate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young”) and 8-week-old (“mature”) fronds of the aquatic plant </span>... Here, we compared the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3-day-(newly germinate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young”) and 8-week-old (“mature”) fronds of the aquatic plant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irodel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polyrhiza</i></spa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paraquat, a toxic herbicide. Endpoints measured were frond area and fresh weight, root length, chlorophyll</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tents, and chlorophyll</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luorescen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intrinsic physiological traits between young and mature fronds. Young fronds showed higher root length, chlorophyll contents, maximum quantum yield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v</span></sub></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span></sub></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maximal relativ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rETR</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saturating photon flux density (PFD), whereas mature fronds exhibited greater frond area and fresh weight. After a 72 h exposure to paraquat, root length and rETR</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sensitive endpoints of paraquat toxicity for both frond types, with EC</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50</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values of 0.66 and 0.76 μg<span style="font-size:6.5pt;font-family:"background:yellow;">&middot;</span>L</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young fronds, respectively, and 5.53 and 2.28 μg<span style="font-size:6.5pt;font-family:"background:yellow;">&middot;</span>L</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mature fronds, respectively. Young fronds of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polyrhiza</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nsitivity to paraquat than mature fronds. A survey of other studies on paraquat toxicity to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emna</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ecies revealed that EC</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50</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values of paraquat-induced inhibition of root regrowth and rETR</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ax</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both stages were the lowest, 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 endpoint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paraquat. In addition, EC</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50</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values of both endpoints of mature fronds of </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polyrhiza </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ppear to be similar to the current allowable concentrations in drinking water set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dicating that these values may have appl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oxicity risk of paraquat in aquatic ecosystem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odela polyrhiza paraquat herbicide Chlorophyll Contents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Root Length
下载PDF
百草枯或敌草快中毒患者30 d预后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樊丹丹 高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7-843,共7页
目的探讨百草枯(PQ)或敌草快(DQ)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符合纳排标准的PQ... 目的探讨百草枯(PQ)或敌草快(DQ)中毒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符合纳排标准的PQ与DQ中毒患者(109例,其中PQ中毒患者82例,DQ中毒患者27例);收集病历资料并电话随访服毒30 d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n=46)及存活组(n=63);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1 h的血生化指标、是否血液灌流(HP)、是否HP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分析两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年龄、服毒量、乳酸值及是否HP为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Y=Logit(P)=-3.588+0.05×年龄+0.031×服毒量+0.467×乳酸-1.915×是否HP(未HP赋值为0,有HP赋值为1)。该模型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645,自由度=8,P=0.469,该模型拟合度较好。该模型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8.89%,AUC为0.93,95%CI为0.88~0.98,P<0.001。该模型校准度良好,C-index为0.931,有良好的区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标准化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对PQ或DQ中毒患者进行30 d预后的预测,能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敌草快(DQ) 近期预后 预测模型 血液灌流(HP)
下载PDF
除草剂对不同耐寒性水稻幼苗的氧化胁迫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其松 黄建中 +3 位作者 周烨 叶庆富 徐步进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通过分析比较百草枯和丙酯草醚处理以及零上低温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水平的效应,研究了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对不同耐寒性水稻品种(耐寒性品种圣稻13和冷敏感性品种IR50)的氧化胁迫特征。结果显示,100 nmol/L丙酯... 通过分析比较百草枯和丙酯草醚处理以及零上低温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水平的效应,研究了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对不同耐寒性水稻品种(耐寒性品种圣稻13和冷敏感性品种IR50)的氧化胁迫特征。结果显示,100 nmol/L丙酯草醚处理显著抑制圣稻13和IR50幼苗的生长,但50 nmol/L百草枯仅对IR50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百草枯处理使2个水稻品种的丙二醛(MDA)有大幅度提升,这与百草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的杀草机理相符,而圣稻13对百草枯一定程度的抗性可能与其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上升响应有关。丙酯草醚处理虽然引起圣稻13中MDA的上升,但对IR50的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丙酯草醚处理对圣稻13造成了氧化胁迫伤害,而对IR50的生长抑制可能与氧化胁迫没有密切关系。H2O2处理后,圣稻13中H2O2含量略有下降,而IR50中H2O2含量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提示,冷敏感性品种IR50可能通过H2O2预处理来增加其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丙酯草醚 百草枯 寒害 氧化胁迫
下载PDF
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百草枯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8
5
作者 宋桃 何晓英 +2 位作者 范向明 魏胤 华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2,57,共6页
该文制备了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PTA—MMT-[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对PTA—MMT和[BMIM]PR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改性前后电极的交流阻抗图,发现PQ在PTA—MMT-[BMIM]PF6/GCE上电荷转移的电阻最小。研究了百草枯(P... 该文制备了磷钨酸改性蒙脱土-离子液体修饰电极(PTA—MMT-[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对PTA—MMT和[BMIM]PR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比改性前后电极的交流阻抗图,发现PQ在PTA—MMT-[BMIM]PF6/GCE上电荷转移的电阻最小。研究了百草枯(PQ)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8.0的PBS缓冲液中,PQ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两对氧化还原峰。在40~360mY·s^-1扫速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吸附控制。测得PQ在修饰电极上的反应电子数和电极有效面积分别为2和0.0644cm^2。讨论了修饰剂用量、缓冲液种类、溶液pH值对测定的影响。用方波伏安法对PQ进行测定.氧化峰电流(Ipa)与PQ在5.0×10-72.5×10^-4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方程为Ips(μA)=-1.024—23.683c(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2.07×10^-7mol·L^-1,加标回收率为93%-104%。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蒙脱土 百草枯 方波伏安法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长期存活患者肺损伤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冬奇 李敏 +8 位作者 郝树亭 高恒波 耿左军 王霞 苏建玲 宫玉 孟兆华 王荣英 田英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百草枯( PQ)中毒患者在中毒后6个月的肺功能,以进一步了解PQ中毒致肺损伤的转归。方法回顾2010-09~2012-07就诊我科的50例存活至6个月的PQ中毒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肺CT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在中毒后6个月时测定TLC%...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百草枯( PQ)中毒患者在中毒后6个月的肺功能,以进一步了解PQ中毒致肺损伤的转归。方法回顾2010-09~2012-07就诊我科的50例存活至6个月的PQ中毒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肺CT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在中毒后6个月时测定TLC%、RV%、RV/TLC%、TLcoSB%,经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两组肺损伤的差别。结果轻型组TLC%为94.86&#177;10.88,RV%为95.14&#177;32.32,RV/TLC%为25.24&#177;7.71,TLcoSB%为95.48&#177;12.26;重型组TLC%为97.69&#177;11.15,RV%为98.52&#177;24.56,RV/TLC%为27.37&#177;4.44,TLcoSB%为83.48&#177;11.21。轻型组与重型组限制性、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弥散障碍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重型组肺功能各项检测指标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重型组TLcoS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可降低存活至6个月的部分患者肺弥散能力,对重型患者的肺泡损伤程度较轻型患者重,但两组弥散障碍异常率比较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百草枯 肺功能 肺损伤 肺纤维化 paraquat( pq)
下载PDF
灭生性除草剂敌草快与百草枯杀草活性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学 任晓东 张宏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9期27-30,共4页
本文在田间情况下比较了灭生性除草剂敌草快和百草枯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二者在作用方式、作用速度、表现症状以及在相同剂量作用于同一种杂草的效果相近,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关键词 除草剂 敌草快 百草枯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不同控草措施对高温季节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国奇 冯莉 田兴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44-7453,共10页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从6月持续到10月,田间杂草危害严重,当前高温季节田间杂草群落发生格局相关的研究资料积累不足。因此在广州高温季节于标准化菜田通过田间杂草调查、小区控草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研究了杂草群落发生规律和菜田不同清园...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从6月持续到10月,田间杂草危害严重,当前高温季节田间杂草群落发生格局相关的研究资料积累不足。因此在广州高温季节于标准化菜田通过田间杂草调查、小区控草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研究了杂草群落发生规律和菜田不同清园和土壤处理控草措施对田间杂草群落短期防效和后续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田休耕50 d后,田间杂草群落中禾草类杂草种类较少但发生量明显占优,阔叶类杂草种类较多而危害总体较轻,莎草类杂草种类较少,发生量与阔叶草相当;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呈现明显的单优势,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等的盖度也较高。休耕后取田间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结果亦表明,高温促进禾草类杂草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尤其是40℃/35℃)而15℃恒温培养14 d几乎仅有阔叶类杂草出苗。不同控草措施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草枯处理(900 g a.i./hm^2)后阔叶类杂草总盖度上升的趋势被扭转为禾草类杂草持续占优势;喷施百草枯并铲草处理30 d后杂草盖度即恢复至60%以上,而配合喷施丁草胺(1350 ga.i./hm^2)、乙草胺(750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750 ga.i./hm^2)或二甲戊灵(600 ga.i./hm^2)进行土壤处理30 d后可使杂草盖度与仅喷施百草枯处理分别下降72.9%、84.6%、83.9%和77.5%;土壤处理前配合浅翻耕可明显提升控草效果。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控草处理70d后,百草枯、铲草和翻耕处理均对试验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1),田间各主要杂草在CCA排序图中明显分为两个类群:1)光头稗、牛筋草、千金子、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和三头水蜈蚣(Kyllinga triceps);2)草龙、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鳢肠(Eclipta prostrat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等阔叶类杂草和碎米莎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高温 杂草群落 百草枯 翻耕 铲草 芽前除草剂
下载PDF
百草枯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和肽素水平变化及甘草酸二铵对其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曾诚 方辰 +1 位作者 张剑锋 黄英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iammonion glycyrrhizinate,DG)干预对其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百草枯(paraquat,PQ)建立ALl大鼠模型,将1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究甘草酸二铵(diammonion glycyrrhizinate,DG)干预对其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百草枯(paraquat,PQ)建立ALl大鼠模型,将15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染毒组、DG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NS)。PQ组和DG组大鼠给予PQ100mg/kg一次性灌胃,NS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DG组大鼠灌胃后立即给予DG50mg/kg腹腔注射,每24h重复给药1次。分别于12、24、48h处死动物留取标本。ELISA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炎症因子TNF—α和IL-10浓度,并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结果在12、24、48h三个观察时段,PQ组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TNF-α和IL-10浓度均逐渐升高,肺组织W/D比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此三个观察时段的组间比较发现,DG干预组血清和肺组织中和肽素、TNF-α浓度降低,而IL-10浓度升高,肺组织W/D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和肽素水平可能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DG对ALI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和肽素 甘草酸二铵(DG)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LR-4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莉 李浩 +2 位作者 张剑锋 张伟 苏思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中毒(PQ)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mRNA表达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组(n=2...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中毒(PQ)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mRNA表达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组(n=20)、DG治疗组(n=20)和正常对照组(S组,n=10),PQ组和DG治疗组予百草枯100mg/kg灌胃1次,DG组于灌胃后立即腹腔注射DG50mg/kg(1次/d),S组和PQ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至48h。取肺组织检测肺湿干质量比(W/D);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TLR-4mRNA、NF-κB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7浓度。另选择健康SD大鼠50只,分组及各组处置方法同上,观察其7d内死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PQ组W/D、TLR-4mRNA、NF-κB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6、IL-17亦升高(P<0.01);DG组干预后,W/D降低,TLR-4mRNA、NF-kBmRN、AIL-6及IL-17有所降低,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Q组大鼠7d死亡18只(死亡率90%),DG组死亡8只(死亡率40%),NS组无死亡(死亡率0)。结论甘草酸二铵可抑制PQ致ALI大鼠肺组织TLR-4mRNA、NF-κBmRNA及血清IL-6、IL-17浓度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DG) 百草枯(pq) Toll样受体4(TLR-4) 急性肺损伤(ALI)
下载PDF
320排CT在百草枯中毒致兔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万广志 宋祖军 +2 位作者 管静芝 马春燕 曹建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49,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320排CT灌注扫描观察兔百草枯中毒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灌注参数指标评估肾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百草枯组12只,对照组12只。百草枯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5mg/kg剂量百草枯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 目的通过320排CT灌注扫描观察兔百草枯中毒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灌注参数指标评估肾损伤的程度。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百草枯组12只,对照组12只。百草枯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5mg/kg剂量百草枯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注射后2h、12h及24h行320排CT灌注扫描以获取灌注图像、肾脏血流量(renalbloodflow,RBF)与肾脏血容量(renalbloodvolume,RBV)的灌注参数值;各时间点耳缘静脉采血2mL检测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结果百草枯组:sCr、BUN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h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百草枯组24h时检测sCr、BUN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BF、RBV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h及24h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BF、RBV较sCr、BUN能更早地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光镜下,百草枯组病理改变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空泡变性,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等;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见细胞充血水肿、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320排CT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百草枯(pq) 肾损伤程度 肾脏血流量(RBF) 肾脏血容量(RBV) 灌注 参数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糖蛋白130/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在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念 唐泽 +3 位作者 蒋世双 苟小红 魏纯玲 陶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 目的基于肺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IL-6)敲除小鼠研究IL-6/糖蛋白130(gp130)/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百草枯(PQ)诱导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分为IL-6野生型(IL-6 WT)组、IL-6 WT+PQ组,采用Sftpc(肺表面活性蛋白C基因)-Cre^(+)小鼠与IL-6^(FLOX/FLOX)小鼠交配的方式得到肺特异性IL-6敲除小鼠并分为IL-6 KO组、IL-6 KO+PQ组,单次腹腔注射PQ诱导ALI,比较四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IL-6/gp130/STAT3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差异。结果与IL-6 WT组比较,IL-6 WT+PQ组小鼠肺组织出现了典型的ALI病理改变,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增加(P <0.05);与IL-6 WT+PQ组比较,IL-6 KO+PQ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胞浆蛋白中IL-6、gp130、p-STAT3、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及胞核蛋白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A-aO_(2)、W/D明显降低(P <0.05)。结论 IL-6/gp130/STAT3通路激活与PQ诱导AL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敲除 糖蛋白130(gp130) 磷酸化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
下载PDF
百草枯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敬华 乔振 +2 位作者 刘伟 林波 马绍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9-9,共1页
以吡啶为原料,以先进的氰化钠催化法合成除草剂百草枯,总收率≥90%,有效成分阳离子浓度≥38%
关键词 除草剂 百草枯 合成 氰化钠 催化剂 吡啶
下载PDF
“后百草枯时代”除草剂中毒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钰 蒋臻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717-1720,共4页
农药中毒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中国成人中毒死亡的最常见病因。除草剂在农药中所占比重最大,在百草枯禁用后,其他除草剂中毒事件逐渐增多。由于除草剂种类繁多、中毒机制和临床诊疗也不相同,对于常见除草剂中毒仍缺少系统... 农药中毒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中国成人中毒死亡的最常见病因。除草剂在农药中所占比重最大,在百草枯禁用后,其他除草剂中毒事件逐渐增多。由于除草剂种类繁多、中毒机制和临床诊疗也不相同,对于常见除草剂中毒仍缺少系统研究,使临床医师在诊断、评估和治疗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总结、归纳既往的研究经验,加强基础与临床的合作,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除草剂中毒诊治规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中毒 百草枯中毒 敌草快中毒 草铵膦中毒 草甘膦中毒 毒物检测
下载PDF
硫酸镁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后大鼠环氧化酶-2和钙-ATP酶表达及胶原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俊英 梁宗安 +1 位作者 何庆 郑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8,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大鼠百草枯(PQ)中毒时肺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钙-ATP酶(Ca^2+-ATPase)的表达及胶原生成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中毒组(PQ组)、干预组(MS组)和对照组(NS组)。PQ组及MS组一次...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大鼠百草枯(PQ)中毒时肺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钙-ATP酶(Ca^2+-ATPase)的表达及胶原生成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中毒组(PQ组)、干预组(MS组)和对照组(NS组)。PQ组及MS组一次性胃管内注入百草枯80mg/kg制备百草枯中毒模型;MS组每天腹腔注入硫酸镁30ms/kg;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按造模后时间分为第3天、7天、14天和21天四个亚组(n=5)。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内COX-2和胶原纤维的表达,并检测肺组织匀浆Ca^2+TPase含量。结果随中毒时间延长,PQ组和MS组COX-2进行性增强,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COX-2比PQ组明显减弱(P〈0.05)。PQ组较MS组Ca^2+ATPase减少(P〈0.05)。在各时间点NS组与PQ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组与MS组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Ca^2+ATPase在第14天开始升高,到第21天恢复正常。而PQ组在第21天Ca^2+ATPase开始出现升高。胶原染色在第3天差异不明显,PQ组在第14天起胶原纤维逐渐增加,到第21天肺组织内大量的胶原纤维充满肺野,出现显著的纤维化表现。与同时间点的PQ组比较,MS组胶原纤维增生少,肺组织结构破坏轻。结论硫酸镁可能通过抑制COX-2、抑制钙超负荷和减少胶原生成途径发挥对百草枯中毒肺损伤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百草枯(pq) 肺损伤 环氧化酶-2(COX-2) 钙-ATP酶(Ca^2+ATPase)
下载PDF
转运体在百草枯抗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万潮 郭书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010-1014,共5页
转运体是生物体内一类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离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的吸收、转运和隔离。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Ⅰ的光合膜系统,影响电子传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植物拥有解毒系统,能除去叶绿体中的活性... 转运体是生物体内一类跨膜蛋白,主要参与离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的吸收、转运和隔离。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速效触杀灭生性除草剂,主要作用于光系统Ⅰ的光合膜系统,影响电子传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植物拥有解毒系统,能除去叶绿体中的活性氧。科学家针对生物对百草枯的抗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假说,其常见的抗性机制如抑制转运、隔离到液胞、增强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等。其中,抑制转运和隔离到液胞较为合理。深入研究转运体对百草枯的关系,是培育转基因抗百草枯植物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综述了转运体在百草枯抗性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百草枯 除草剂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外周血NRL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红纲 杨蓉佳 +1 位作者 李佩鸿 王彬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入院后第1、3、7天,对...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于观察组入院后第1、3、7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检测血清NLR、PCT水平;随访患者中毒后1个月内的预后状况,据此分入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NLR与PCT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血清NLR、PCT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观察组有效受试者58例,其中死亡组19例、存活组39例。入院第1天,死亡组、存活组血清NLR、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1、3、7天,死亡组血清NLR、PCT水平均逐渐增高(P<0.05);存活组第3天血清NLR、PCT水平均分别高于第1天、第7天(P<0.05);第1、3、7天,存活组血清NLR、PCT水平均分别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NLR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1)。NLR联合PCT检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测的AUC和敏感度、特异度高于NLR、PCT(P<0.05);NLR、PCT、NLR+PCT越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 外周血NLR联合PCT检测简便、快捷,易于动态观察,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 降钙素原(PCT) 炎症 预后 急性中毒
下载PDF
百草枯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高飞 宋祖军 +3 位作者 尹文 曹建霞 敖国昆 袁小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百草枯(PQ)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组。百草枯组以35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Au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实验各组分别于建模2、4、6h... 目的研究百草枯(PQ)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百草枯组。百草枯组以35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Au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实验各组分别于建模2、4、6h时间点行320排CT扫描胸腔,得到灌注图像的CTP(CTPerfusion)参数[包括局部血流量(regionalbloodflower,rBF)、局部血容量(regionalbloodvolume,rBV)、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rPS)],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质量浓度。6h后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分析百草枯组CTP参数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rBF和rBV随实验延长逐渐降低,rPS和血清VEGF质量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显示,光镜下百草枯组炎细胞浸润明显,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宽,可见灶性出血。结论PQ致兔Au早期时肺灌注不良,血清VEGF质量浓度升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Au早期时肺血管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pq) 急性肺损伤(ALI) 早期 320排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局部血流量(rBF) 局部血容量(rBV) 毛细血管通透性(rPS)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百草枯中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先连 李超乾 陈冰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9-893,I0001,共6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百草枯(PQ)中毒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昆明小鼠2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PQ组)、强的松干预组(CS组)、双氢青蒿素干预组(DHA组)各55只.PQ、CS、DHA组按100 mg/kg给予百草枯灌...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百草枯(PQ)中毒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成年昆明小鼠2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PQ组)、强的松干预组(CS组)、双氢青蒿素干预组(DHA组)各55只.PQ、CS、DHA组按100 mg/kg给予百草枯灌胃造模.A组予等量的蒸馏水.2 h后开始药物干预,CS组予6 mg/kg强的松灌胃,DHA组予20 mg/kg双氢青蒿素,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予蒸馏水.后每天于同样时间点予相同方法药物干预.观察动物中毒反应,并于观察点(第3、7、14、21天)随机处死各组存活的动物8只,计算肺系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HE和Masson染色)及测定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①PQ、CS、DHA组体质量早期减少后增加,DHA组增加较PQ、CS明显(P〈0.05).②4~7 d各组间小鼠死亡率比较(χ2=21.439,P〈0.042)、PQ与DHA比较(χ2=5.026,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PQ、CS、DHA组肺系数随时间推移减轻,但PQ组第3、7天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④各组早期出现肺水肿、肺泡炎症表现,后期则胶原增生、肺泡壁增厚.DHA较PQ、CS降低了肺纤维化程度.⑤TNF-α在PQ组升高趋势最明显,第7、14天均高于余下三组(P〈0.05);DHA组上升趋势较CS组弱,第7、14天低于PQ、CS组(P〈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对小鼠PQ中毒及其所致肺纤维化有防治作用,抑制肺组织TNF-α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百草枯 肺纤维化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中毒
下载PDF
百草枯水剂及9种替代产品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中霄 宁玉波 +2 位作者 李钊 王开运 姜莉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3-487,共5页
百草枯水剂是桑园等经济林园常用的除草剂。采用浸叶法测定百草枯水剂及其替代产品百草枯膏剂、可溶性粒剂、可溶性胶剂、颗粒剂与草铵膦铵盐水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草甘膦·草铵膦水剂、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草甘膦水剂对家... 百草枯水剂是桑园等经济林园常用的除草剂。采用浸叶法测定百草枯水剂及其替代产品百草枯膏剂、可溶性粒剂、可溶性胶剂、颗粒剂与草铵膦铵盐水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草甘膦·草铵膦水剂、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草甘膦水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风险性评价,为桑园除草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百草枯水剂及上述9种替代产品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对家蚕2龄幼虫的96 h LC50分别为2 575.163、408.247、539.030、276.802、1 917.195、306.395、882.738、1 119.454、1 135.177和2 596.773 mg/L。鉴于灭生性除草剂的田间施用浓度较高,仅百草枯颗粒剂对家蚕的安全性为中等风险,草甘膦水剂对家蚕的安全性为中高风险,而百草枯可溶性胶剂、草铵膦铵盐水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对家蚕的安全性均为高风险。依据试验结果认为,生产上选用百草枯水剂替代产品作为桑园除草剂时应极为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百草枯水剂 替代产品 生态安全性 家蚕 急性毒性 中毒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