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电流强度刺激前庭感受器1 h后休养1 h;双轴旋转组动物以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应用包含mPFC的25μm脑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技术进行Fos蛋白免疫反应并以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最后,对mPFC内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经两种类型分别刺激后,mPFC均见到大量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核;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表明每种刺激条件下,刺激组较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有显著增加(P<0.05)。半定量统计显示两种类型刺激后,接受刺激组和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激活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053±240.50 vs 44.25±3.64和509.80±54.40 vs 128.30±7.66。结论:诱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刺激和伽伐尼刺激前庭器官均能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提示mPFC是接受、加工前庭信息的皮层结构。展开更多
许多皮层区都存在对前庭刺激具有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其中猕猴顶内沟腹侧区(ventral intraparietal area,VIP)以及背侧内上颞区(dorsal subdivision of the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area,MSTd)神经元根据其对前庭信号的方向选择性而...许多皮层区都存在对前庭刺激具有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其中猕猴顶内沟腹侧区(ventral intraparietal area,VIP)以及背侧内上颞区(dorsal subdivision of the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area,MSTd)神经元根据其对前庭信号的方向选择性而呈聚集分布。那么这种聚类特性源自何处?已有研究表明,VIP和MSTd的前庭输入很可能来自较早期处理前庭信号的顶岛前庭皮层(parieto-insular vestibular cortex,PIVC)。由此,我们推测PIVC也存在对前庭信息处理的聚类结构。在本研究中,为了检测PIVC神经元前庭反应特性的聚类性,我们将同一电极上记录到的单个神经元(single unit,SU)对前庭刺激的方向调谐反应与电极尖端周围采集到的多个神经元群(multiunit,MU)的前庭调谐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MU具有显著方向调谐时,其偏好方向通常与同一电极上记录到的SU偏好方向非常接近。本研究结果证实PIVC中相邻神经元对直线和/或旋转的前庭运动刺激的方向偏好具有一定的聚类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对比加伐尼刺激(Galvanic stimulation)与双轴旋转运动分别作用于大鼠前庭器官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电刺激组、对照组、双轴旋转运动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动物以100~200μA电流强度刺激前庭感受器1 h后休养1 h;双轴旋转组动物以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应用包含mPFC的25μm脑冠状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ABC)技术进行Fos蛋白免疫反应并以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最后,对mPFC内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动物经两种类型分别刺激后,mPFC均见到大量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核;曼-惠特尼U检验统计表明每种刺激条件下,刺激组较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都有显著增加(P<0.05)。半定量统计显示两种类型刺激后,接受刺激组和对照组动物mPFC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激活的神经元数目分别是1053±240.50 vs 44.25±3.64和509.80±54.40 vs 128.30±7.66。结论:诱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刺激和伽伐尼刺激前庭器官均能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提示mPFC是接受、加工前庭信息的皮层结构。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3137102931571121)+2 种基金the Innovation Program of Shanghai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China(No.14ZZ05115JC1400104 and 16JC1400100)
文摘许多皮层区都存在对前庭刺激具有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其中猕猴顶内沟腹侧区(ventral intraparietal area,VIP)以及背侧内上颞区(dorsal subdivision of the medial superior temporal area,MSTd)神经元根据其对前庭信号的方向选择性而呈聚集分布。那么这种聚类特性源自何处?已有研究表明,VIP和MSTd的前庭输入很可能来自较早期处理前庭信号的顶岛前庭皮层(parieto-insular vestibular cortex,PIVC)。由此,我们推测PIVC也存在对前庭信息处理的聚类结构。在本研究中,为了检测PIVC神经元前庭反应特性的聚类性,我们将同一电极上记录到的单个神经元(single unit,SU)对前庭刺激的方向调谐反应与电极尖端周围采集到的多个神经元群(multiunit,MU)的前庭调谐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MU具有显著方向调谐时,其偏好方向通常与同一电极上记录到的SU偏好方向非常接近。本研究结果证实PIVC中相邻神经元对直线和/或旋转的前庭运动刺激的方向偏好具有一定的聚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