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产党宣言》得名考
1
作者 冯玉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看,马克思几乎全部使用“共产主义者”(Kommunisten)来指称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这与恩格斯早前将其命名为“共产主义宣言”(Kommunistisches Manifest)的建议具有一致性。而“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在... 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看,马克思几乎全部使用“共产主义者”(Kommunisten)来指称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这与恩格斯早前将其命名为“共产主义宣言”(Kommunistisches Manifest)的建议具有一致性。而“共产党”(Kommunistische Partei)在正文中仅仅出现一次,却被确定在这一文本的正式名称中。文本名称与内容之间乖离、文本得名与恩格斯建议抵牾的双重矛盾表明,《共产党宣言》得名并非仅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决定。事实上,《共产党宣言》(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名称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大集体讨论所确定的结果。同盟选用“共产主义”(Kommunistische)充分考虑了同盟的理论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选用“宣言”(Manifest)则既有莫尔(Moll)的承诺因素,也有文体和修辞方面的考量。概念史研究表明,19世纪中叶“党”(Partei)指一种聚集的趋势和因此中聚集所形成的群体的统称,不具有现代语境中“政党”含义。同盟所使用的“die Kommunistische Partei”概念,与20世纪语境中具有严密组织、严格纪律、明确目标的先锋队式的“共产党”完全不同,其用意也不是展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历史任务,而是在考虑了“Partei”这一概念在19世纪上半叶所具有的“清楚分辨”和“积极指向”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为了彰显“共产主义者”群体的主体性特征,并在二月革命前保证同盟秘密性的现实需求所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党(partei) 马克思 命名
下载PDF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共产党宣言》的镜像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辛向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1923年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卢卡奇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这本书中,卢卡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特别是关于物化的思想、阶级意识的思想等。这些新思想的提出与卢卡奇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卢卡奇看来,《共... 1923年匈牙利著名的思想家卢卡奇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这本书中,卢卡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特别是关于物化的思想、阶级意识的思想等。这些新思想的提出与卢卡奇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卢卡奇看来,《共产党宣言》是历史的预言家,它预见到了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都是自己的掘墓人,它提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它能够把眼前利益与最终目标统一起来的思想,提出了共产党能够防止出现既得利益集团的观点等。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镜像是真实、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共产党宣言》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叙述——《共产党宣言》与欧洲文学的视域融合
3
作者 聂馨蕾 《德语人文研究》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共产党宣言》与欧洲文学的视域融合,确立了经典文本诗与思合一的叙述方法。在叙述线“资产者”的情节高潮与转折点,马克思、恩格斯化用希伯来文学《圣经》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魔术学徒》,分别以创世神话、转... 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共产党宣言》与欧洲文学的视域融合,确立了经典文本诗与思合一的叙述方法。在叙述线“资产者”的情节高潮与转折点,马克思、恩格斯化用希伯来文学《圣经》和德意志诗人歌德的《魔术学徒》,分别以创世神话、转世神迹和魔性隐喻阐述资本主义的主体性创造,昭示其沉亡的定局以及主体向无产者的易位。与欧洲文学的视域融合构成《共产党宣言》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学叙述,揭示了马恩理论书写中概念演绎与图像彰显的融合关系。这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整全性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欧洲文学 视域融合 叙述方法
原文传递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资本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在近代,中国处于...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资本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境地,中国先进分子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革命面貌为之一新。今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面对进入新时代这一现实,也必须从思想观念和理论认知上进行重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在激辩中彰显共产主义--德文本《共产党宣言》中戏剧性对话之翻译与诠释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广 《德语人文研究》 2020年第2期36-48,共13页
《共产党宣言》呈现出一种文体的混合类型,戏剧对话构成第二章“无产者与共产主义者”的主要特征。在全文叙述性框架中插人戏剧对话,戏剧性争辩式对话使《共产党宣言》更具生动性和在场性,人物形象更具鲜明性,敌我双方更具对立性。此时... 《共产党宣言》呈现出一种文体的混合类型,戏剧对话构成第二章“无产者与共产主义者”的主要特征。在全文叙述性框架中插人戏剧对话,戏剧性争辩式对话使《共产党宣言》更具生动性和在场性,人物形象更具鲜明性,敌我双方更具对立性。此时,原本独立的叙述者转变为与共产主义者身份同一的对话者,并代表无产者对资产阶级等反对者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驳和争辩。从多个论题和视角来阐述共产主义对“私占己有物”(通常译为“私有制”)的基本态度以及必欲扬弃之的历史任务。对话的特殊功能在于话题论述的生动性和话题转变的灵动性,在激辩中有效彰显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目的 戏剧对话 私占己有物(私有制)
原文传递
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论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1848—1852年社会主义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韩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179,239,共11页
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人自我批判思想。两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界定了以唯物史观武装自身的“共产党人”,初步揭示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系。面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困局,马克思、恩格斯同... 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人自我批判思想。两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界定了以唯物史观武装自身的“共产党人”,初步揭示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系。面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困局,马克思、恩格斯同步推进法兰西阶级斗争史研究与伦敦时期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确证了掌握革命主动、推进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他们由此提出,该语境中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就是指从“主张变革的党”成长为“真正革命的党”,从主张“空论的社会主义”转变为践行“革命的社会主义”,以不断的自我批判、自主行动引领社会革命的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论,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革命中获得充分且深刻的继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 自我革命 自我批判 主张变革的党 真正革命的党
原文传递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德语版《共产党宣言》语篇分析——以复数人称代词和修辞为例
7
作者 陆娇娇 《德语人文研究》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本文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共产党宣言》的德语版进行了篇章文体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马恩通过表述人称的巧妙转换实现了篇章人际互动、政治立场展现、拉近读者距离和分立敌对阵营等多种政治和语用目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 本文借助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共产党宣言》的德语版进行了篇章文体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马恩通过表述人称的巧妙转换实现了篇章人际互动、政治立场展现、拉近读者距离和分立敌对阵营等多种政治和语用目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如隐喻、拟人、平行结构、重复等。这既是《宣言》简化和形象化叙事风格的体现,也使全文风格统一,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上两种篇章特点皆使语篇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也是《宣言》的语言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德语版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 人称代词 修辞手法 篇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