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nhanced LDPC Coded Partia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ARQ Scheme
1
作者 贾民丽 何遵文 匡镜明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An enhanced scheme is proposed for high code rate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d partia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PI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t employs the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An enhanced scheme is proposed for high code rate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d partia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PI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t employs the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techniqu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bits and uses the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CoRe) technique for information bits in retransmissions so as to reduce the reliability variances of all encoded bits after soft combining.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applies to both regular LDPC and irregular LDPC cases and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frame error rate (FER) performance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incremental redundancy (PI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CoRe)
下载PDF
Toward Developing a Syllabus-Oriented Computer-Based Question-Banks Software to Support Partially Computerized Exams
2
作者 Sulieman Bani-Ahmad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5年第5期252-268,共17页
Aims: This study aims a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yllabus-oriented question-bank system that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paper-based exams with multiple forms along with answer keys. The developed software tool is nam... Aims: This study aims at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syllabus-oriented question-bank system that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paper-based exams with multiple forms along with answer keys. The developed software tool is named Χ(Chi)-Pro Milestone and supports four types of questions, namely: Multiple-choice, True/False, Short-Answer and Free-Response Essay questions. The study is motivated by the fact that student number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tinuously growing at high, non-linear, and uncontrolled rates. This growth, however, is not accompanied by an equivalent growth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mainly: instructors, classrooms, and labs). A direct result of this situation is having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in each classroom. It is observed that providing and using online-examining systems could be intractable and expensive. As an alternative, paper-based exams can be used. One main issue is that manually produced paper-based exams are of low quality because of some human factors such as instability and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topics [1]. Further, it is observed that instructors usually ne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 composing paper-based exams with multiple forms. Therefore, the use of computers for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paper-based exams from question bank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ethodology: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X-Pro Milestone are done by considering a basic set of design principles that are based on a list of identified Functional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Deriving those requirements is made possible by developing X-Pro Milestone using the 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model from software engineering domain. Results: We demonstrate that X-Pro Milestone has a number of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the exam-preparation and question banks tools available in market. Som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ase of use and operation, user-friendly interface and good usability, high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question bank-items, high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Further, X-Pro Milestone makes initiating, maintaining and archiving Question-Banks and produced exams possible. Putting X-Pro Milestone into real use has showed that X-Pro Milestone is easy to be learned and effectively used. We demonstrate that X-Pro Milestone is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online examining systems with more and richer features and with low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m Preparation Tools Syllabus-Oriented QUESTION Banks partialLY COMPUTERIZED Exams Iterative and incremental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 X-Pro Milestone
下载PDF
基于改进LGWO-INC算法的MPPT控制研究
3
作者 王金玉 赵付佳 王士勇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光伏发电阵列板在局部遮阴下会产生多个功率峰值,传统算法难以准确快速追踪光伏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莱维飞行灰狼算法(Levy grey wolf optimization,LGWO)与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INC)... 光伏发电阵列板在局部遮阴下会产生多个功率峰值,传统算法难以准确快速追踪光伏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莱维飞行灰狼算法(Levy grey wolf optimization,LGWO)与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INC)结合的复合算法追寻MPP,莱维飞行帮助灰狼算法跳出局部最优,搜寻MPP附近时,切换电导增量算法减少系统振荡,在静态与动态局部遮阴下通过Simulink进行光伏并网仿真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复合算法收敛效果快速精确,并且符合并网谐波(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含量要求,可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算法 电导增量 莱维飞行 局部遮阴 最大功率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静力触探试验力学机理研究
4
作者 王长虹 方恬 +2 位作者 吴昭欣 王昆 汤道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9-528,共10页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 在自然状态下,大部分土体的约束条件介于完全排水和不排水两者之间。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test,CPTU)的贯入过程中,受探头尺寸、贯入速度和岩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将发生部分排水现象。为研究排水条件对CPTU试验数据的影响,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引入应变增量比,建立考虑渐近状态的修正剑桥(Modified Cam-Clay,MCC)模型。推导考虑渐近状态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提出CPTU测试数据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模型槽试验,研究归一化贯入速度与排水系数的规律。结合CPTU数据的力学模型,获得应变增量比与排水系数的数理关系。最后以上海市苏州河地区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测试数据为背景,验证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部分排水条件下,利用考虑渐近状态的MCC模型,能够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合理解释CPTU贯入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部分排水 渐近状态 柱孔扩张理论 应变增量比
下载PDF
基于跃变探索式电导增量法的光伏阵列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艺博 苏高民 邱榕鑫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1-357,共7页
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的传统算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局部阴影出现后会发生寻优失效,难以实现全局最大功率跟踪(Global maximum power tracking, GMPPT)。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将粒子群... 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的传统算法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局部阴影出现后会发生寻优失效,难以实现全局最大功率跟踪(Global maximum power tracking, GMPPT)。为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将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等群搜索算法应用在MPPT控制过程中,虽然能够控制工作点稳定在全局最大功率点处,但由于该算法收敛能力依赖于核心参数,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概率会导致系统振荡。针对以上问题,在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INC)的基础上提出跃变探索式电导增量法(Jump explore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JEINC),相较于传统电导增量法而言,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能够在局部阴影下实现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同时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能力,在工作点位于最大功率点附近能够快速稳定。在三种光照环境下进行Matlab仿真,从稳定时间、暂态过程能量损耗率和振荡幅值三个方面验证了所提算法相较于电导增量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局部阴影 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 电导增量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Analysis of Maximum PowerPoint Tracking (MPPT) Adaptability in Inverters of the Three-Phas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tegrated into the Electrical Grid of Congo-Brazzaville
6
作者 Rostand Martialy Davy Loembe Souamy Mavie Grace Mimiesse +4 位作者 Brel Levallois Ndzah Yombi Zonzolo   Guoping Jiang Wanghong Hua Xubao Wen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2024年第11期125-152,共2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algorithms in single-stage three-phase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connected to the grid of Congo-Brazzaville and compares the attributes 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algorithms in single-stage three-phase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connected to the grid of Congo-Brazzaville and compares the attributes of various conventional, significance and novelty of controller system of the proposed of method and improved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s,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Techniques, and othe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algorithms in normal and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PV system although the control of this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advanced technology but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due to increase in transformation series. The single stage topology has a simple topology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because of high power consumption, but control algorithm is more complex because of its power convert main circuit a new strategy is being develope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in the single-stage and three single-phase PV grid-connected system. In the paper, the nonlinear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V including I-V & P-V are obtained in changed solar insulations or temperature based on MATLAB, and the MPPT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 & O algorithm method, compared with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is also described, a dimensioning of the impedance adapter for better stabilization. A comparison SPWM and SVPWM control methods in the case of a grid connection applied to the electrical grid of Republic of Congo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their impact in reducing the harmonic rate for better injection into the gri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ree single-phase PV grid-connected system is built,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MPPT algorithm has excellent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s, which verifies the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is effective for MPPT in the single-stage and three single-phase PV grid-connected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voltaic Array CONGO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Perturbation Observation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te Flow
下载PDF
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渐近状态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家顺 王来贵 +2 位作者 张向东 杨建军 孙嘉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91,共7页
为研究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利用GDS-DYNTTS动三轴仪开展了饱和黏土的不排水试验和自由排水试验。采用控制体应变与轴向应变增量比ξ的方法进行了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的强度特性试验,从孔隙水压力、p’-q平面的有... 为研究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利用GDS-DYNTTS动三轴仪开展了饱和黏土的不排水试验和自由排水试验。采用控制体应变与轴向应变增量比ξ的方法进行了部分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的强度特性试验,从孔隙水压力、p’-q平面的有效应力路径和渐近状态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排水边界条件对饱和黏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渐近状态特性和剪胀特性,将应变增量比x引入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建立了饱和黏土渐近状态本构方程。通过与孔压、有效应力路径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黏土的应变增量比ξ应小于0.3;排水条件影响正常固结黏土剪胀性的发挥程度、有效应力路径以及土的抗剪强度大小。随着应变增量比ξ的增大,饱和黏土的孔隙水压和有效应力比减小而强度增大。试验后期,饱和黏土试样长期处于临界状态,改变排水条件可抑制或加速土体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饱和黏土 部分排水 应变增量比 强度
下载PDF
公共信息模型拆分与合并应用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刘崇茹 孙宏斌 +1 位作者 张伯明 王志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1-55,59,共6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交换模型数据的问题,更好地实现部分模型传输,在基于IEC61970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CIM)及国内两次互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CIM拆分与合并的基本应用原则。基于该原则,在原有互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完成了... 为了更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交换模型数据的问题,更好地实现部分模型传输,在基于IEC61970系列标准中的公共信息模型(CIM)及国内两次互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CIM拆分与合并的基本应用原则。基于该原则,在原有互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完成了各种拆分合并实验,并用IEEE 14节点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满意。该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系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息模型 能量管理系统 电力标准 IEC61970 合并 拆分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线分数增量中继协议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龙航 王文博 邵兰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数增量中继协议.在该协议中,若数据包的直接传输失败时,中继节点并不是1次转发整个数据包,而是先将其分为若干子块,每次只传输其中1个子块,直至目标节点实现正确接收或达到最大中... 为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分数增量中继协议.在该协议中,若数据包的直接传输失败时,中继节点并不是1次转发整个数据包,而是先将其分为若干子块,每次只传输其中1个子块,直至目标节点实现正确接收或达到最大中继传输次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数增量中继协议能有效地降低平均传输时间,显著地提高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通信 增量中继 部分重传 性能分析
下载PDF
局部阴影条件下最大功率点跟踪改进算法 被引量:30
10
作者 孙博 梅军 郑建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19,127,共6页
利用MATLAB对光伏阵列在不同阴影情况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并总结出光伏阵列可能出现局部最大功率点电压与开路电压之间的规律。根据该规律提出改进型电导增量法,将参考电压依次设为可能出现局部最大功率点的电压以避免漏掉任何一个峰... 利用MATLAB对光伏阵列在不同阴影情况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仿真,并总结出光伏阵列可能出现局部最大功率点电压与开路电压之间的规律。根据该规律提出改进型电导增量法,将参考电压依次设为可能出现局部最大功率点的电压以避免漏掉任何一个峰值点,并通过比较这些局部最大功率点,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设置参考电压阈值以判断是否存在局部最大功率点,减少搜索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有、无阴影的情况下都能准确搜索到全局最大功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局部阴影 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电导增量法 开路电压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纤维聚合物筋混凝土梁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东辉 郑文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4期537-542,共6页
目的研究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荷载作用下CFRP筋应力增量、受弯构件变形以及裂缝分布特征.方法设计制作4根简支试验梁,梁中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对试验梁在两点进行分级加载,根... 目的研究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荷载作用下CFRP筋应力增量、受弯构件变形以及裂缝分布特征.方法设计制作4根简支试验梁,梁中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对试验梁在两点进行分级加载,根据各梁试验结果对这类梁的受力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试验梁的裂缝分布比较均匀,且主要集中在纯弯曲段;混凝土的开裂对梁的变形及CFRP筋应力增量影响不大,而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后,试验梁变形及CFRP筋应力增量明显增大,且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受综合配筋指标影响显著;提出了以综合配筋指标为自变量的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结论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为开展这类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 CFRP筋 应力增量 挠度 裂缝
下载PDF
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园 薛伟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1-37,共7页
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中,CFRP筋在梁的两端为有黏结形式,而中间部分为无黏结形式。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与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延性;与无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相比,部分... 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中,CFRP筋在梁的两端为有黏结形式,而中间部分为无黏结形式。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与有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延性;与无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相比,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对锚具的依赖性大为减小。基于构件整体变形协调与截面内力平衡条件,建立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简化分析模型,提出可考虑不同无黏结段长度比例影响的、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不同破坏模式下部分黏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黏结 预应力CFRP筋 极限应力增量 受弯承载力
下载PDF
视图增量计算的延迟部分补偿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先霞 潘久辉 贾维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4-1031,共8页
为解决异步传播算法中视图增量计算时间过长、占用系统资源过多及某些错误补偿问题,提出了在数据源上进行延迟部分补偿的算法。该算法要求获取数据源的基表增量时记下增量的事务时间,在实化视图层记录已用于视图增量计算的基表增量的最... 为解决异步传播算法中视图增量计算时间过长、占用系统资源过多及某些错误补偿问题,提出了在数据源上进行延迟部分补偿的算法。该算法要求获取数据源的基表增量时记下增量的事务时间,在实化视图层记录已用于视图增量计算的基表增量的最大事务提交时间。当计算实化视图新的增量时,比较同一个数据源在实化视图层上的记录时间与增量子查询的执行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基表产生新的增量,则进行补偿查询。补偿过程采用单个数据源上的时间进行比较,避免了全局时间问题,也解决了现有部分补偿算法可能产生的错误。该算法利用基表之间的主外码约束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计算效率和正确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化视图 异步传播 增量计算 部分补偿 数据仓库 算法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增量式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晖 李大航 +1 位作者 刘凌 周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99-280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增量式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典型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不同波长吸光度和成分浓度是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在使用历史样本训练之前先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所得自变量和因变量... 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增量式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典型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不同波长吸光度和成分浓度是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在使用历史样本训练之前先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所得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历史负荷矩阵分别用于确定模型输入层和输出层的初始权值,且自变量的主成分个数作为隐层的节点数。当获得新的样本时,对新数据与历史负荷矩阵组合后进行PLS回归,将所得新的负荷矩阵与历史负荷矩阵融合后作为模型输入层和输出层新的初始权值,接着使用新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来实现增量式更新。将所提模型与PLS、BPNN、基于PLS的BPNN、递归PLS在天然气燃烧烟气近红外光谱数据上测定后比较。对于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预测,所提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降低了27.27%,58.12%,19.24%和14.26%;对于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预测,所提模型的RMSEP分别降低了20.65%,24.69%,18.54%和19.42%;对于烟气中甲烷浓度的预测,此模型的RMSEP分别降低了27.56%,37.76%,8.63%和3.20%。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通过PLS对BPNN结构和初始权重的优化,使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且能在已建模型信息的基础上,不访问旧数据而用新增样本即可完成自身的增量式更新,从而使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增量式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汉诺坝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天福 马鸿文 白志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汉诺坝地区玄武岩具有以碧玄岩为先导、碱性玄武岩到拉斑玄武岩浆多韵次喷发的特点;从碱性玄武岩到拉斑玄武岩, Mg # 逐渐增高,稀土元素丰度逐渐降低,轻稀土元素由较富集到较不富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从碧... 汉诺坝地区玄武岩具有以碧玄岩为先导、碱性玄武岩到拉斑玄武岩浆多韵次喷发的特点;从碱性玄武岩到拉斑玄武岩, Mg # 逐渐增高,稀土元素丰度逐渐降低,轻稀土元素由较富集到较不富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从碧玄岩到拉斑玄武岩浆的部分熔融程度逐渐增高的产物,未发生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本文将本区玄武岩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经典的地幔岩熔融实验紧密结合,提出了本区玄武岩的石榴石相地幔源区多旋回底辟递进熔融模式。底辟上升熔融过程中,不同压力(polybaric) 下所熔出的矿物相的不同控制了岩浆成分的变化。岩浆的多旋回性和相似于 O I B 型的不相容元素蛛网图暗示了其深部热动力背景可能是先后形成的同一地幔柱的多个地幔柱头部组成上地幔的多旋回底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地幔柱
下载PDF
天津市工业用水现状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勇 石红旺 +2 位作者 尚毅梓 高学睿 屈吉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48,35,共5页
为识别影响天津市工业用水的主要因素,预判多因素影响下天津市工业用水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天津市工业用水变化情况,并运用增量分解法定量描述了各因素对于工业用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对天津市工业用水贡献较大的... 为识别影响天津市工业用水的主要因素,预判多因素影响下天津市工业用水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天津市工业用水变化情况,并运用增量分解法定量描述了各因素对于工业用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对天津市工业用水贡献较大的因素为工业规模和工业用水效率,近10年来因工业规模扩大带来的年均用水增量约7 800×104 m3,因技术改进、实施节水措施等因素带来的年均节水量约7 600×104 m3;2008年以后用水效率提升速度放缓,工业用水量在工业规模的拉动下呈直线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用水的贡献较微弱,工业结构调整并未一直向用水量减小的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 归因分析 偏水度 增量分解法
下载PDF
一个基于部分求值的增量式数据库引擎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湖声 吴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42,共4页
文中介绍一个采用增量计算进行数据库操作的数据库引擎,阐述了利用部分求值技术实现增量式数据库查询的方法,给出了增量式数据库引擎的系统框架与实现方法。性能测试的实验结果说明了这种数据库引擎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库查询的... 文中介绍一个采用增量计算进行数据库操作的数据库引擎,阐述了利用部分求值技术实现增量式数据库查询的方法,给出了增量式数据库引擎的系统框架与实现方法。性能测试的实验结果说明了这种数据库引擎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计算 数据库引擎 部分求值 批处理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时序数据部分周期模式增量挖掘 被引量:2
18
作者 荀亚玲 王林青 +1 位作者 蔡江辉 杨海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1-397,共7页
针对动态时序数据部分周期模式挖掘过程存在的计算复杂度过高和扩展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理论的时间序列部分周期模式挖掘算法(MSI-PPPGrowth),所提算法充分利用了时序数据客观存在的时间多尺度特性,将多尺度理论引入时序数... 针对动态时序数据部分周期模式挖掘过程存在的计算复杂度过高和扩展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多尺度理论的时间序列部分周期模式挖掘算法(MSI-PPPGrowth),所提算法充分利用了时序数据客观存在的时间多尺度特性,将多尺度理论引入时序数据的部分周期模式挖掘过程。首先,将尺度划分后的原始数据以及增量时序数据作为更细粒度的基准尺度数据集进行独立挖掘;然后,利用不同尺度数据间的相关性实现尺度转换,以间接获取动态更新后的数据集对应的全局频繁模式,从而避免了原始数据集的重复扫描和树结构的不断调整。其中,基于克里金法并考虑时序周期性设计了一个新的频繁缺失计数估计模型(PJK-EstimateCount),以有效估计在尺度转换过程中的缺失项支持度计数。实验结果表明,MSI-PPPGrowth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时性,尤其是对于稠密数据集,其性能优势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繁项集挖掘 时序数据 部分周期模式 多尺度 增量挖掘
下载PDF
配置HRB500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梁应力增量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荣霞 郭蓉 +2 位作者 赵少伟 黄海新 于之静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9,74,共5页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 对5片配置不同强度等级非预应力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了加载试验,研究了该结构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以及高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对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并根据各国规范对试验梁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预应力筋的强度等级差别及配筋率在弹性工作阶段对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影响很小,但在混凝土开裂后至破坏阶段影响显著。各国规范极限应力增量计算值和实测值相比,我国现行规范计算结果更为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 应力增量 荷载试验 HRB500级钢筋
下载PDF
一种处理部分标记数据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维 苗夺谦 +1 位作者 高灿 李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数据挖掘中知识获取的关键步骤。Pawlak粗糙集约简的对象一般是有标记的决策表或者是无标记的信息表。而在很多现实问题中有标记数据很有限,更多的是无标记数据,即半监督数据。为此,结合半...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数据挖掘中知识获取的关键步骤。Pawlak粗糙集约简的对象一般是有标记的决策表或者是无标记的信息表。而在很多现实问题中有标记数据很有限,更多的是无标记数据,即半监督数据。为此,结合半监督协同学习理论,提出了处理半监督数据的属性约简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有标记数据上构造两个差异性较大的约简来构造基分类器;然后在无标记数据上交互协同学习,扩大有标记数据集,获得质量更好的约简,构造性能更好的分类器,该过程迭代进行,从而实现利用无标记数据提高有标记数据的约简质量,最终获得质量较好的属性约简。UCI数据集上的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增量式属性约简 协同学习 部分标记数据 半监督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