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Connection Flexibility Effects Based on Load Testing of a Steel-Concrete Bridge
1
作者 Czeslaw Machelski Robert Toczkiewic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11期1504-1513,共10页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than in specimens is proposed. The range of the index value changes, obtained during load testing of a typical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bridge, is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motorway viaduct, consisting of two parallel structures. During the testing values of strains in girders under static and quasi-static loads were measured. The readings from the gau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characterizing composite action of the girders. Results of bridge testing under movable load, changing position along the bridge span is presented and obtained in-situ influence functions of strains and index values are comment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Composite bridge parti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亚明 刘宏欣 +3 位作者 贾水钟 杨宇焜 李杰 徐瑜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不易密实的问题,研究了受拉侧混凝土对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半包裹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根不同构造的局部半包裹PEC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模拟局部半包裹PEC... 针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不易密实的问题,研究了受拉侧混凝土对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局部半包裹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根不同构造的局部半包裹PEC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模拟局部半包裹PEC梁负弯矩区受力状态,对其受弯性能、延性、破坏形式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半包裹PEC梁表现出良好的延性,挠度达到l_(0)/50时截面抗弯承载力并未下降。型钢主钢件、混凝土的应变沿截面高度方向大致呈线性变化,可引用平截面假定计算受弯承载力及刚度。局部半包裹PEC梁受拉侧混凝土对其极限承载力与破坏模式影响不大,在计算局部半包裹PEC梁柱节点受力时可不考虑受拉侧混凝土作用,节点后浇筑区域可采用半包裹填充,以加快施工进度。此外,对局部半包裹PEC梁进行建模,进行梁受弯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二者荷载-挠度曲线吻合较好,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半包裹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 破坏模式 受弯承载力 延性
下载PDF
工艺孔对大截面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水钟 刘宏欣 +3 位作者 李亚明 孙求知 张朕磊 钱桦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为了研究工艺孔对大截面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大截面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对5根不同构造的大截面PEC梁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了两点加载下主次梁腹板开洞方式对大截面PEC梁试件受弯性能、延性、破坏模式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力... 为了研究工艺孔对大截面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大截面PEC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对5根不同构造的大截面PEC梁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了两点加载下主次梁腹板开洞方式对大截面PEC梁试件受弯性能、延性、破坏模式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力荷载作用下,各个试件均表现出良好的延性,腹部开孔对试件承载力和截面刚度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型钢主钢件的应变与混凝土的应变沿截面高度方向均大致呈线性变化,符合平截面假定。按《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T/CECS 719—2020)计算得到的开工艺孔的大截面PEC梁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误差较小,受尺寸效应影响不大,所采用计算公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截面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 工艺孔 破坏模式 受弯承载力 延性
下载PDF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宏欣 贾水钟 +4 位作者 李杰 李亚明 张仪放 蔡艳清 潘法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PE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2个PEC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PEC梁柱节点试件的破坏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 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的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PEC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2个PEC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PEC梁柱节点试件的破坏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强轴连接PEC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呈梭形和弓形,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弱轴连接PEC梁柱节点牛腿与梁间的焊缝处发生破坏,未展现出预期的耗能能力,PEC梁仍在弹塑性状态,没有达到极限状态;PEC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替换为加劲肋板后,试件仍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刚度退化规律无明显变化,且强轴连接节点与弱轴连接节点刚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EC柱牛腿设计过短会导致焊缝连接处断裂,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得不到发挥,剩余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梁柱节点 强轴连接 弱轴连接 破坏模式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装配式双槽钢拼合PEC柱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周凌宇 刘家豪 +3 位作者 方蛟鹏 刘晓春 石敬州 戴超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2-653,共12页
为发挥钢-混组合结构优良性能及装配式结构施工节能、质量可控的优势,满足建筑模块化、工业化发展需求,提出螺栓连接装配式双槽钢拼合部分包裹混凝土(PEC)组合柱,开展1个纯钢拼合柱、5个组合拼合柱轴心受压及偏心压弯性能试验,结合数值... 为发挥钢-混组合结构优良性能及装配式结构施工节能、质量可控的优势,满足建筑模块化、工业化发展需求,提出螺栓连接装配式双槽钢拼合部分包裹混凝土(PEC)组合柱,开展1个纯钢拼合柱、5个组合拼合柱轴心受压及偏心压弯性能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对组合柱破坏形态、应变发展规律、变形性能和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螺栓间距、混凝土外伸宽度、相对偏心距大小等因素对双槽钢拼合柱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心受压双槽钢拼合柱破坏模式均为整体失稳破坏,偏心受压双槽钢拼合柱均为压弯破坏,使用钢板及螺栓能可靠连接构件,加载过程双肢未发生分离;加密螺栓间距能有效增强组合柱峰后延性,在一定间距范围内构件具较高刚度,由1000mm加至500 mm极限承载力提高4.43%;开孔钢板连接件能约束且保证混凝土与型钢协同工作,破坏阶段前混凝土与型钢未出现明显黏结分离;混凝土外伸宽度增加能提高构件稳定性能.提出考虑单肢影响的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基于Eurocode 4规范双槽钢拼合柱轴力-弯矩(N-M)相关曲线,理论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可为装配式拼合柱设计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模块化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 螺栓连接 承载性能
下载PDF
基于施工全过程健康监测的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求知 李亚明 刘宏欣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8,共7页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采用全过程健康监测手段对装配式PEC结构体系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加速度进行监测,研究其阻尼比和自振频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应力计算值、自振频率计算值等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结构施工全过程仿真模拟计算的合理性。施工过程中PEC框架梁柱及节点后浇区的型钢及混凝土应力实际监测结果均满足强度要求。节点后浇区混凝土浇筑前后,结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差别较小;结构顶部覆土恒载施加完成后,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比均较之前有所增大。结构设计时阻尼比取0.04,小于施工完成后的阻尼比实测值最小值0.046,阻尼比取值偏于安全,设计阻尼比取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施工全过程 健康监测 有限元分析 动力响应 自振频率 阻尼比
下载PDF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石韵 刘万鹏 +2 位作者 苏明周 周巧玲 刘少博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两阶段耗能结构体系。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对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整体性能缺乏考虑,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顺序难以控制。基于混合联肢部分... 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两阶段耗能结构体系。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对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整体性能缺乏考虑,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顺序难以控制。基于混合联肢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性能目标,提出结构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以目标位移和理想破坏模式作为预测结构弹塑性受力状态性能目标,针对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性能目标,考虑耦连比对结构合理耗能机制的影响,将结构的能力曲线等效为三线型,改进了传统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保证结构在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下实现理想屈服顺序,避免薄弱层产生。采用建议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个12层结构算例,并采用ABAQUS对算例进行推覆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预测的中震及大震下结构顶点位移角与数值分析结果误差分别为0.5%和12.1%,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要求。算例结构能够实现“强节点弱构件、强墙肢弱连梁”合理的屈服顺序,保证结构预期的失效机制和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性能目标,验证了基于两阶段耗能的塑性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混合联肢墙 塑性设计 部分外包组合剪力墙 两阶段耗能 性能目标 耦连比
下载PDF
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
8
作者 张咸昌 朱浩川 +2 位作者 叶灵鹏 肖志斌 金振奋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5,95,共11页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墙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节点承载力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受力性能进行研究,基于既有试验验证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性,考察水平加劲肋厚度、柱间腹板厚度、暗柱截面高度和暗柱横隔板间距等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节点受力机理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式。研究表明,计算值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适用于带水平加劲肋PEC墙-钢梁刚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墙 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 有限元模拟 水平加劲肋
下载PDF
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赫约西 杨宇焜 +2 位作者 徐国军 蒋路 黄亚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4,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短肢剪力墙的受弯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5片短肢剪力墙。通过拟静力试验,分析轴压比、翼缘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和型钢强度对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 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短肢剪力墙的受弯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5片短肢剪力墙。通过拟静力试验,分析轴压比、翼缘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和型钢强度对试件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受弯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短肢剪力墙表现为典型的压弯破坏;轴压比由0.4增大至0.6,试件的承载力及延性均降低;翼缘板厚度的变化对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和型钢强度的增大,试件的承载力随之增大;罕见地震作用下,试件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提出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短肢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受弯承载力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波浪腹板PEC梁抗震延性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陆天宇 杨克家 +2 位作者 李杰 蒋路 楼汉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 传统部分填充钢-混凝土(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PEC)梁通常选用平直腹板,该类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偏低,且平直腹板与混凝土之间无机械咬合力,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工作。为解决平直腹板带来的不利影响,选用波浪腹板进行截面替换,形成新型波浪腹板PEC梁。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波浪腹板PEC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延性性能,研究了翼缘厚度、剪跨比对正弦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变形能力、滞回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波浪腹板PEC梁的承载力和抗震延性性能较好;剪跨比对梁的破坏形式及延性有显著影响,翼缘厚度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梁截面承载力,但过厚的翼缘会影响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在试验中翼缘厚度较小,剪跨比较大的构件型钢与混凝土匹配度高,其延性和耗能能力发挥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腹板 部分包覆复合材料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 滞回耗能
下载PDF
吊装技术在装配式PEC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凤锦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装配式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业化模式,对比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具有高效率、高质量、施工快、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势。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吊装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包括:施工前吊装方案的确定、钢结构吊... 装配式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工业化模式,对比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具有高效率、高质量、施工快、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势。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吊装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包括:施工前吊装方案的确定、钢结构吊装的关键技术点、施工顺序及质量保证措施,得出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的吊装施工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吊装施工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钢结构 吊装技术 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下载PDF
焊接H型钢PEC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滞回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根田 王姗 +1 位作者 狄昊 宋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74-78,共5页
为了解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对6个节点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加背垫板构造措施等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观察各个试件试验的破坏过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6个试件的弯矩-... 为了解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对6个节点试件进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加背垫板构造措施等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观察各个试件试验的破坏过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6个试件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等试验结果。分析试件的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相关抗震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研究认为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有:梁翼缘和腹板屈曲并形成明显塑性铰、端板断裂、核心区柱翼缘鼓曲撕裂;端板厚度和柱翼缘宽厚比是影响节点承载力、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节点的抗弯承载力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柱翼缘宽厚比的减小而增大;端板厚度由12mm增加到18mm,试件的总耗能Wt提高了24.66%,由18mm增加到24mm,试件总耗能Wt提高了7.65%;试验中所有节点的平均有效极限转角θu大于或接近0.03rad,位移角延性系数在3.38~6.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 端板连接 滞回性能 延性与耗能
下载PDF
轴心受力H型钢PEC组合柱承载能力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殷占忠 陈生林 +2 位作者 陈伟 方顺中 王坤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近年来国内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就型钢混凝土部分外包组合柱的研究仍较少。为了研究H型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PEC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稳定性及刚度,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3组共18根构件(12根PE... 近年来国内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就型钢混凝土部分外包组合柱的研究仍较少。为了研究H型钢混凝土组合截面部分外包组合柱(PEC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稳定性及刚度,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3组共18根构件(12根PEC组合柱,6根H型钢柱)进行单向轴心受压模拟试验,观察了试件加载后的变形情况及截面应力云图,提取数据绘制出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曲线。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试件的强度承载力、稳定性承载力及刚度等力学性能。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选取1 m不同截面的两根PEC组合柱进行轴向加载试验。结果表明:PEC组合柱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PEC组合柱的强度承载能力、稳定性及刚度比单独型钢柱均有提高;混凝土对防止型钢柱的局部屈曲起良好作用;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随型钢的高宽比的减小而增加;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模拟的可靠性。研究为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外包组合柱 H型钢 极限承载力 稳定性 约束能力
下载PDF
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翼缘板裂缝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凯 胡夏闽 +2 位作者 江雨辰 洪万 顾明明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8,46,共9页
为了研究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混凝土翼缘板裂缝分布及发展情况,对6根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和两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与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 为了研究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混凝土翼缘板裂缝分布及发展情况,对6根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和两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与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截面刚度较大,混凝土翼缘板的裂缝开展比较缓慢,且具有较大的开裂弯矩值;随着组合梁负弯矩区综合力比的增加,混凝土翼缘板的平均裂缝间距与最大裂缝宽度均有减小的趋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开裂弯矩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对开裂截面混凝土翼缘板的塑性发展与钢筋应变不均匀现象进行了探讨,为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梁 综合力比 负弯矩区 开裂弯矩 裂缝宽度
下载PDF
不同系杆形式的部分组合钢-混凝土受弯构件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炜 陈以一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现行部分组合钢-混凝土构件中系杆易于脱落的问题,提出两种系杆改进形式,设计了4根梁试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纯弯与剪弯受力状态下梁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X型与C型系杆均能较好地拉结受压翼缘,受压翼缘在弹性段内没有屈曲;采用... 针对现行部分组合钢-混凝土构件中系杆易于脱落的问题,提出两种系杆改进形式,设计了4根梁试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纯弯与剪弯受力状态下梁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X型与C型系杆均能较好地拉结受压翼缘,受压翼缘在弹性段内没有屈曲;采用了这两种系杆的试件承载能力基本一致;与C型系杆相比,X型系杆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更强,混凝土整体性更好,并且能抑制斜裂缝;纯弯试件与剪弯试件破坏部位的现象主要以混凝土的压溃、受压翼缘屈曲为主,剪弯试件破坏部位还观察到了受拉翼缘的开裂。此外,按照边缘屈服和全截面塑性假定计算得到的试件抗弯承载力小于试验实测值,用其来估计类似截面的承载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组合钢-混凝土结构 受弯构件 系杆 局部屈曲 受弯承载力
下载PDF
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根田 郝志强 +1 位作者 朱晓娟 李鹏宇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了合理地建立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强度计算方法,对8根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5000 kN试验机上进行,主要测量了型钢、箍筋和混凝土的纵向应变,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试件跨中的荷载-挠度曲线... 为了合理地建立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强度计算方法,对8根部分包裹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5000 kN试验机上进行,主要测量了型钢、箍筋和混凝土的纵向应变,试件的裂缝发展过程,试件跨中的荷载-挠度曲线及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试件的主要参数为含钢率、荷载作用的偏心距和配箍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偏心距的增大,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降低;随着含钢率和配箍率的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承载能力提高有限.含钢率和配箍率是影响柱子延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裹混凝土 组合短柱 承载力
下载PDF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根田 冯超 王聊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5,130,共6页
本文对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型钢梁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共设计了4个构造不同的梁柱节点,通过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该节点各连接组件板域的应变分布及破坏模式,分析端板厚度、加劲板、背垫板对节点承载力、刚... 本文对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型钢梁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共设计了4个构造不同的梁柱节点,通过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研究该节点各连接组件板域的应变分布及破坏模式,分析端板厚度、加劲板、背垫板对节点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裹混凝土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根田 王丽娜 王少敏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4,57,共7页
为了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框架的抗震性能,以角钢螺栓边距和柱子轴压比为变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了3个框架,通过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分析研究了影响框架抗震性能的指标,研究发现:框架试件破坏顺序符合&qu... 为了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顶底角钢连接框架的抗震性能,以角钢螺栓边距和柱子轴压比为变量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共设计了3个框架,通过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分析研究了影响框架抗震性能的指标,研究发现:框架试件破坏顺序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适当增大轴压比或减小角钢螺栓边距可以提高框架初始刚度及水平极限承载力;框架滞回性能较好且延性系数满足抗震规范相关规定,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裹混凝土柱 顶底角钢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轴压比 角钢螺栓边距
下载PDF
部分剪力连接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的滑移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启印 章荣国 李爱群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针对典型的钢-砼组合梁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为研究其钢-砼交界面相对滑移及变形性能,通过4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研究,得到组合梁的荷载-滑移、荷载-挠度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交界面相对滑移发... 针对典型的钢-砼组合梁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为研究其钢-砼交界面相对滑移及变形性能,通过4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研究,得到组合梁的荷载-滑移、荷载-挠度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交界面相对滑移发展的过程和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组合梁的交界面相对滑移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剪力连接系数的合理范围.在基于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梁跨中挠度的建议计算公式.把有限元模型和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三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砼组合梁 部分剪力连接 界面滑移 变形 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
下载PDF
约束PEC柱(绕强轴)的耐火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小勇 金晓飞 +1 位作者 施键梅 于宝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四面受火约束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抗火分析有限元模型,应用已有的约束PEC柱抗火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偏心率、截面尺寸等参...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四面受火约束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抗火分析有限元模型,应用已有的约束PEC柱抗火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偏心率、截面尺寸等参数以及弯矩分布模式对约束PEC柱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约束PEC柱(绕强轴)的轴向变形和轴力变化系数都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降低,最后以较大速率持续降低的趋势;截面边长和弯矩分布模式对约束PEC柱轴向变形和轴力变化系数的影响不显著;荷载偏心率对柱的轴向变形影响较小;轴向约束刚度比越小或荷载比越小,轴向变形就越大;荷载比越小或约束刚度比及荷载偏心率越大,轴力变化系数峰值就越大;3种弯矩分布模式中,均匀弯矩分布模式最不利,柱的耐火极限时间最短,而三角形弯矩分布模式与异号弯矩分布模式下PEC柱的耐火极限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 轴向变形 轴力变化 抗火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