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esorbed gas on microwave breakdown on vacuum side of dielectric window
1
作者 赵朋程 刘忠玉 +3 位作者 王瑞 舒盼盼 郭立新 曹祥鑫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The gas desorbed from the dielectric su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breakdown on the vacuum side of the dielectric window. In this paper, the dielectric surface breakdown is describe... The gas desorbed from the dielectric su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wave breakdown on the vacuum side of the dielectric window. In this paper, the dielectric surface breakdown is described by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PIC-MCC) model. The process of desorption of ga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reakdown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desorbed gas, the pressure near the dielectric surface increases in time, and the breakdown mechanism transitions from secondary electron multipactor to collision ionization. More and more electrons generated by collision ionization drift to the dielectric surface, so that the amplitude of self-organized normal electric field increases in time and sometimes points to the dielectric surface. Nevertheless,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electrons emitted in each microwave cycle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number of primary electrons.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breakdown, the attenuation of the microwave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dielectric surface is very small. However, the collision ionization causes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number density of electrons,and the microwave electric field decays rapidly in the later stage of breakdown. 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PIC-MCC simulation results, the mean energy and number of electrons obtained by the electrostatic PIC-MCC model are overestimated in the later stage of breakdown because i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attenuation of microwave electric field. The pressure of the desorbed gas predic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PIC-MCC model is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when the number of gas atoms desorbed by an incident electron is taken as 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ultipactor collision ionization desorbed gas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 model
下载PDF
基于3D蒙特卡洛的TCAS告警下的碰撞风险评估
2
作者 许亚星 覃莉茹 +1 位作者 陈海明 方航 《航空计算技术》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对于同时拥有运输和飞行训练任务的单跑道机场,运行过程中常出现为了避免与运输航班发生冲突而延长训练机三边的情况,从而导致运输机的交通碰撞避免系统(TCAS)产生TA告警。提出了一个3D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此场景下两机的碰撞风险。... 对于同时拥有运输和飞行训练任务的单跑道机场,运行过程中常出现为了避免与运输航班发生冲突而延长训练机三边的情况,从而导致运输机的交通碰撞避免系统(TCAS)产生TA告警。提出了一个3D碰撞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此场景下两机的碰撞风险。建立了飞机位置预测模型,使用蒙特卡洛方法得出飞机在每一时刻的位置分布;根据TCAS系统定义建立了TCAS碰撞模型;最后,统计训练机的蒙特卡洛样本进入TCAS碰撞模型的次数,对飞机间的碰撞风险做出评估。结果表明:三边航线与跑道间的侧向间距不小于2037 m时,两机触发TA告警后,两机可以分别沿三边以及五边继续飞行。在后续的飞行过程中,两机的碰撞风险小于ICAO规定的1×10-7次/h,满足安全目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风险 3D蒙特卡洛 TCAS告警 碰撞模型 训练机与运输机
下载PDF
风暴液化沉积的波动分选Monte-Carlo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钦 李小龙 +2 位作者 方钟波 任宇鹏 许国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风暴潮会引起近岸沉积物再沉积,重新沉积的沉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正粒序排列特征。通过风暴液化沉积模拟试验,我们研究了液化沉积物波动分选的问题,即试验堆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成层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颗粒成层问题,基于 MonteCarlo 方法... 风暴潮会引起近岸沉积物再沉积,重新沉积的沉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正粒序排列特征。通过风暴液化沉积模拟试验,我们研究了液化沉积物波动分选的问题,即试验堆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成层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颗粒成层问题,基于 MonteCarlo 方法,本文根据简化后的砂砾碰撞模型模拟了液化波动后砂砾的分层并给出了砂砾碰撞轨迹图及液化波动分布图。结果解释了两个关键问题:(1)液化沉积物在长时间的波动振荡过程后,相对粗的颗粒在液化沉积物层的下部聚集较多,上部较少,相对细的颗粒在液化沉积物层的上部聚集较多,下部较少;(2)作为标识的砂和砾石没有集中在样品柱的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沉积物 液化 波动分选 碰撞模型 MONTE-carlo方法
下载PDF
蒙特卡罗方法中分子作用模型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德 伍贻兆 +1 位作者 夏健 林晓宏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0,共7页
利用Lennard-Jones(6-12)作用势,设计GSS-3分子碰撞模型,通过与已有的分子模型及实验数值对比,该模型能够给出正确的气体输运性质.将GSS-3模型应用到非结构网格DSMC中,模拟二维超声速平板绕流和圆柱绕流.数值计算结果初步验证该分子模... 利用Lennard-Jones(6-12)作用势,设计GSS-3分子碰撞模型,通过与已有的分子模型及实验数值对比,该模型能够给出正确的气体输运性质.将GSS-3模型应用到非结构网格DSMC中,模拟二维超声速平板绕流和圆柱绕流.数值计算结果初步验证该分子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分子作用模型 DSMC 稀薄气体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过程的PIC/MCC仿真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卓 潘翔 +3 位作者 郑蓓 乔向阳 黄堃 李思焱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170,共7页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中圆柱形绝缘子的放电过程,采用粒子网格法(PIC法)与蒙特卡罗碰撞模型(MC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PIC/MCC法)仿真模拟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SF_6分子及N_2分子的各种电离碰撞过程...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中圆柱形绝缘子的放电过程,采用粒子网格法(PIC法)与蒙特卡罗碰撞模型(MC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PIC/MCC法)仿真模拟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SF_6分子及N_2分子的各种电离碰撞过程以及复合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电子主要与SF_6分子发生电离碰撞过程以及复合过程。放电过程初始阶段,空间电子数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规律,当t≥20 ns时,空间电子数将迅速减少直至完全复合。此外,在整个放电过程中,正离子分布范围始终大于负离子分布范围。PIC/MCC仿真模拟从纯微观角度展现了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过程,对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网格法 MONTE carlo碰撞模型 PIC/MCC法 气体放电 绝缘子
下载PDF
一种补偿时间步长限制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东 王洪广 +2 位作者 刘纯亮 周岩 刘美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41-1744,共4页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 从碰撞次数的概率分布出发,推导出一种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采用以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平均碰撞次数作为碰撞概率,来补偿传统方法中忽略的多次碰撞。通过模拟不同折合电场强度条件下He气放电产生电子的运动规律,验证了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补偿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特别适用于高气压气体放电现象的粒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模拟 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时间步长限制 气体放电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表面电荷动态积聚过程的PIC/MCC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汪沨 李卓 +1 位作者 张盈利 何荣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50-2756,共7页
局部放电是绝缘子表面电荷的主要来源。为了研究局部放电的复合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动态积聚过程,采用粒子网格法(PIC法)与Monte Carlo碰撞模型(MC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PIC/MCC法)跟踪了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气体分子之间... 局部放电是绝缘子表面电荷的主要来源。为了研究局部放电的复合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动态积聚过程,采用粒子网格法(PIC法)与Monte Carlo碰撞模型(MC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PIC/MCC法)跟踪了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各种碰撞过程以及带电粒子空间分布对绝缘子电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将运动到复合绝缘子阴极侧伞裙表面以及护套表面从而形成电荷积聚,伞裙表面电荷积聚量沿半径即径线方向先增加后减少,护套表面电荷积聚量则呈现出阴极侧较多的特点。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其一致性较好,表明PIC/MCC法适用于模拟复合绝缘子表面电荷的动态积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网格法 MONTE carlo碰撞模型 PIC/MCC法 表面电荷 局部放电 积聚 复合绝缘子
下载PDF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琦 甘旭升 +1 位作者 孙静娟 王明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30,共7页
近年来无人机(UAV)已经成为新型作战力量。为解决军航UAV与民航航班之间的飞行冲突,确保飞行安全,对经典EVENT模型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UAV的碰撞风险模型。着重研究了导航方式、人为因素、高空风对于UAV飞行的影响,并构建了相应的位置... 近年来无人机(UAV)已经成为新型作战力量。为解决军航UAV与民航航班之间的飞行冲突,确保飞行安全,对经典EVENT模型进行改进,提出适用于UAV的碰撞风险模型。着重研究了导航方式、人为因素、高空风对于UAV飞行的影响,并构建了相应的位置偏差模型。首先,利用蒙特卡罗法求解军航UAV与民航航班之间侧向间隔丢失的频率;其次,利用MATLAB进行算例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出了侧向碰撞概率随参数变化的关系;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安全间隔下的碰撞风险,对空域使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UAV) 碰撞风险 EVENT模型 蒙特卡罗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8—9.5 keV正电子致Ti的K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钱宇瑞 吴英 +5 位作者 杨夏童 陈秋香 尤俊栋 王宝义 况鹏 张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0-116,共7页
低能正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数据目前还很缺乏,从而影响了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限制了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慢正电子束流装置产生的8—9.5 keV正电子束碰撞纯厚Ti靶,利用硅漂移探测... 低能正电子碰撞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数据目前还很缺乏,从而影响了对近年来发展的各相关理论模型的检验,限制了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慢正电子束流装置产生的8—9.5 keV正电子束碰撞纯厚Ti靶,利用硅漂移探测器(SDD)收集正电子碰撞Ti靶产生的X射线,同时采用高纯锗探测器在线获得与靶碰撞的入射正电子数,从而得到Ti的K壳层实验产额,并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PENELOPE获得模拟产额.将实验产额分别与内壳层电离截面数据库采用经典光学数据模型(ODM)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模型(DWBA)的蒙特卡罗模拟产额进行对比,发现基于ODM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值有较大的偏差,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根据实验产额和基于DWBA理论模型的模拟产额的比较结果,对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使用的DWBA理论模型数据库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模拟和比较,从而得到可靠的8—9.5 keV正电子致Ti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碰撞厚Ti靶 K壳层电离 蒙特卡罗模拟 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模型
下载PDF
库仑碰撞截面在等离子体粒子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萌萌 周前红 +2 位作者 孙强 杨薇 董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4-92,共9页
在等离子体粒子模拟中,TA模型和NanBu模型被广泛用于处理库仑碰撞,这两种模型要求每个时间步长内全部粒子参与计算。为了降低参与碰撞的粒子数,提高库仑碰撞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截面的库仑碰撞模拟方法,并给出了库仑碰撞概率的计... 在等离子体粒子模拟中,TA模型和NanBu模型被广泛用于处理库仑碰撞,这两种模型要求每个时间步长内全部粒子参与计算。为了降低参与碰撞的粒子数,提高库仑碰撞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截面的库仑碰撞模拟方法,并给出了库仑碰撞概率的计算公式。采用该方法对不同温度不同密度电子气的弛豫过程进行模拟,分别对比了电子速度分布函数、电子温度以及电子x、y方向上的温度与电子温度之比的模拟值与理论值,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在相同的小时间步长上,该方法相比TA模型计算效率提升可达40%以上。对于较大的时间步长,该方法仍能得到与理论解近似的模拟结果,相比Nanbu模型,在相同的精度下可取更大的时间步长,计算效率也有所提升。研究表明,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电子-离子碰撞。因此在提高库仑碰撞计算效率上,该方法具有碰撞粒子数少以及适用于大时间步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模拟 库仑碰撞截面 蒙特卡罗方法 TA模型 Nanbu模型 等离子体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改进蒙特卡洛仿真气体模型实现
11
作者 马吉祥 刘雪丽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2年第1期68-70,共3页
通过MATLAB仿真,对传统空碰撞蒙特卡洛模型进行改进,并以我国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SF6-CO2混合绝缘气体为例,验证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 蒙特卡洛模拟 空碰撞法 仿真气体模型 自由飞行时间 MATLAB仿真
下载PDF
直流氩气辉光放电的PIC/MCC模拟分析
12
作者 石峰 王昊 朱红伟 《真空与低温》 2018年第3期188-192,共5页
辉光放电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研究直流辉光放电稳态等离子体的特性,采用粒子网格方法(PIC法)与Monte Carlo碰撞模型(MC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PIC/MCC方法)跟踪了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中性粒子的弹性... 辉光放电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研究直流辉光放电稳态等离子体的特性,采用粒子网格方法(PIC法)与Monte Carlo碰撞模型(MCC方法)相结合的方法(PIC/MCC方法)跟踪了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同时充分考虑了电子与中性粒子的弹性、电离碰撞,离子与中性粒子的弹性和电荷交换碰撞,模拟结果得到了直流辉光电离过程达到稳态后的电子离子的相空间分布,得到了放电过程中带电粒子的速度、能量的空间变化,同时对粒子进行统计平均,得到了空间中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和理论相符,对实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网格法 MCC碰撞模型 PIC/MCC 直流辉光放电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的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拟
13
作者 舒盼盼 赵朋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2024年第23期157-166,共10页
在高功率微波介质窗外表面周围,气体击穿是限制功率容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对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将宏粒子合并方法引入该模型,大大减少了跟踪的... 在高功率微波介质窗外表面周围,气体击穿是限制功率容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相应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对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将宏粒子合并方法引入该模型,大大减少了跟踪的宏粒子数量,以至于能够对整个击穿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宏粒子权重为变量下,击穿的时空演化特性与宏粒子权重为常数下的结果符合得很好.由于次级电子发射产额远小于1,所以气体电离是介质窗气体侧击穿的主导机理.电子电离和扩散导致等离子体的密度和厚度随着时间显著增加.电子密度的峰值未出现在介质表面处而是在距离介质表面100—150μm的位置.这是因为大量的电子沉积在介质表面上,伴随产生的自组织法向电场驱使电子远离介质表面.由于本文关注的背景气体压强高于最大电离率对应的临界压强(约为1.33×10^(3)Pa),所以电离率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并导致击穿发展得更加缓慢.通过比较击穿时间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证实了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击穿 介质表面 高功率微波 粒子-蒙特卡罗碰撞模型 宏粒子合并方法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多粒子末态相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海 刘连寿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29-537,共9页
利用小波变换这一数学工具,对于由随机级联α模型模拟产生的多数子末态相空间的几率分布,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出利用小波变换可直接对末态相空间粒子分布的实验数据进行几率矩、关联矩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高能碰撞 小波变换 多粒子末态 随机级联模型
原文传递
随机级联模型的连续标度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阳 吴元芳 刘连寿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715-722,共8页
将传统的阶乘矩统计方法推广到分割数或相空间元胞大小连续变化的情形,发现以往元胞大小分立变化的随机级联α模型存在"链条效应",没有连续的标度率.考虑到实验过程及实际测量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改进,让相空间的大小和... 将传统的阶乘矩统计方法推广到分割数或相空间元胞大小连续变化的情形,发现以往元胞大小分立变化的随机级联α模型存在"链条效应",没有连续的标度率.考虑到实验过程及实际测量情况,对模型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改进,让相空间的大小和位置随机起伏.这样得到的分形体,在相空间范围的起伏足够大时,有较好的标度不变性.能达到这一要求的相空间范围起伏的临界值,对模型参数α不敏感.用MonteCarlo模拟证明了,相空间范围的起伏对模型的反常标度指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碰撞 间歇现象 标度不变性 分形
原文传递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逐事件横动量起伏的蒙特卡罗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明梅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92-895,共4页
用蒙特卡罗模型研究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逐事件横动量起伏与多重数的关联,发现蒙特卡罗产生器HIJING不能描述实验现象.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蒙特卡罗模型,可以与实验一致,有助于理解逐事件横动量起伏与多重数关联的动力学起源.
关键词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 逐事件起伏 横动量 动力学起伏 蒙特卡罗模型 起伏 事件 多重数关联 实验现象 产生器
原文传递
高能P■碰撞末态粒子的结团产生和前后关联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阳 刘建寿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6-333,共8页
本工作在三火球模型的基础上引进结团(cluster)机制对多种窗口的前后关联进行MonteCarlo模拟.与=200,546,900GeV的实验数据的符合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从理论上说明了cluster机制对多重... 本工作在三火球模型的基础上引进结团(cluster)机制对多种窗口的前后关联进行MonteCarlo模拟.与=200,546,900GeV的实验数据的符合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从理论上说明了cluster机制对多重数关联的影响表现为短程加强,长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火球模型 结团 末态粒子 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