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硫氮转化的PM_(2.5)生成特征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信成 郭利利 +2 位作者 李荣杰 何秋生 王新明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研究太原盆地相关地区氮硫转化对PM_(2.5)生成的影响,该研究在2019年10月1日至11月9日于太原盆地南段某城市使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对当地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PM_(2.5)、SO_(2)、NO_(2)平均浓度分别为76.4... 为研究太原盆地相关地区氮硫转化对PM_(2.5)生成的影响,该研究在2019年10月1日至11月9日于太原盆地南段某城市使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对当地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PM_(2.5)、SO_(2)、NO_(2)平均浓度分别为76.40μg/m^(3)、40.80μg/m^(3)、56.03μg/m^(3),污染天SO^(2-)_(4)、NO^(-)_(3)和NH^(+)_(4)(统称SNA)在颗粒物中占比显著高于清洁天。随着颗粒物浓度的上升,NO_(2)/SO_(2)呈降低趋势,NO^(-)_(3)/SO^(2-)_(4)呈现出先升后降,说明污染前期NO^(-)_(3)转化占主导地位,而后期SO^(2-)_(4)转化起着重要作用。采样期间较高的湿度和NH^(+)_(4)浓度均有利于二次转化,当湿度大于80%时,硫的转化占主导。该研究可为太原盆地相关城市PM_(2.5)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 SNA 硫转化率 氮转化率
下载PDF
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的设计发展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刀谞 李健军 +6 位作者 唐桂刚 狄世英 孙家奇 李洁 谢淑艳 王帅 邢冠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7,共12页
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 2.5)及臭氧(O 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 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 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 2.5)及臭氧(O 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 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理了组分监测的工作目标,提出组分网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监测网、区域站监测网和光化学网等的联合运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精准支撑。研究了组分网的业务组织:分析了目前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亟需开展的技术体系建设内容;梳理了组分网工作内容、各方职责,提出了形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借鉴美国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等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科研与业务化的合作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训等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组分网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监测网络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化学组成 监测网
下载PDF
北京APEC期间不同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佳媛 高健 +1 位作者 张岳翀 马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8-947,共10页
2014年10月8日-11月25日,在北京城市点位采用颗粒物多组分在线监测技术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两种方法测定颗粒物化学组分.基于颗粒物在线多组分监测技术得到的受体数据,采用ME2模型进行解析(OC-ME2);基于SPAMS的观测数据,采用ART-2... 2014年10月8日-11月25日,在北京城市点位采用颗粒物多组分在线监测技术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AMS)两种方法测定颗粒物化学组分.基于颗粒物在线多组分监测技术得到的受体数据,采用ME2模型进行解析(OC-ME2);基于SPAMS的观测数据,采用ART-2a和ME2两种方法进行来源解析.SPAMS-ART2a方法解析得到6种颗粒物污染源,而SPAMS-ME2和OC-ME2均确定了5种来源.每种方法都识别出了扬尘源、机动车尾气、燃煤源、工艺过程源和二次源.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解析结果均显示机动车尾气(25.43%-28.84%)和二次源(22.55%-33.50%)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燃煤源(20.16%-21.21%)和工艺过程源(12.01%-15.17%);不同方法解析出的同种源在对颗粒物(PM)的分担率与贡献时间变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采样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有关.对APEC会议期间主要污染源类特征进行研究,3种方法解析结果中的首要污染源均是机动车尾气(29.17%-44.18%),其贡献均高于非会议期间(23.59%-28.79%),表明在此期间机动车尾气对颗粒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在线监测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 化学组成 来源解析 北京市
下载PDF
南京市溧水区夏季大气细颗粒物来源解析
4
作者 谈健康 于小平 《环境保护前沿》 2020年第5期653-662,共10页
利用在线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9年7月16日至2019年8月31日对南京市溧水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开展高时间分辨化学成分监测。结果显示,在监测时段内,监测点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污染较2018年同期变差,PM2.5均值浓度为21.0 &#181;... 利用在线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9年7月16日至2019年8月31日对南京市溧水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开展高时间分辨化学成分监测。结果显示,在监测时段内,监测点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污染较2018年同期变差,PM2.5均值浓度为21.0 &#181;g•m−3。通过对细颗粒物成分分类,最终确定了八类颗粒物。根据对细颗粒物排放源分类分析,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源(34.9%)、扬尘源(20.0%)、工业工艺源(10.1%)。此外,考虑到气象因素,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区域内更易发生细颗粒物浓度升高。结合不同风向判断,不同时段PM2.5数量浓度的升高会分别受到机动车尾气源、工业工艺源、扬尘源、燃煤源、生物质燃烧源等不同类型源的排放累积影响,说明溧水区颗粒物来源综合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在线监测 化学成分 源解析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7年第21期136-137,共2页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污染的防治也处于初级阶段,环境质量不太乐观,大气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能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发布空气状况,也能掌握大气颗粒物的特点。论文阐述了常见...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污染的防治也处于初级阶段,环境质量不太乐观,大气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在线监测能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发布空气状况,也能掌握大气颗粒物的特点。论文阐述了常见的集中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在线监测技术,为后续大气污染的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化学组成 在线监测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PM_(2.5) and its major chemical components at urban sites in Canada 被引量:2
6
作者 Huanbo Wang Leiming Zhang +2 位作者 Irene Cheng Xiaohong Yao Ewa Dabek-Zlotorzynsk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control regulations designed for reducing air pollution, chemically resolved PM_(2.5)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across Canada through the National Air Pollution Surveillance n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control regulations designed for reducing air pollution, chemically resolved PM_(2.5)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across Canada through the National Air Pollu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 in the past decade. 24-hr time integrated PM_(2.5) collected at seven urban and two rural sites during 2010-2016 were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geographical and seasonal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potential causes. Site-specific seven-year mean gravimetric PM_(2.5) mass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5.7 to 9.6 μg/m^(3). Seven-year mean concentrations of SO_(4)^(2-), NO_(3)^(-), NH_(4)^(+), organic carbon(OC), and elemental carbon(EC) were in the range of 0.68 to 1.6, 0.21 to 1.5, 0.27 to 0.71, 1.1 to 1.9, and 0.37 to 0.71 μg/m^(3), accounting for 10.8%-18.1%, 3.7%-16.7%, 4.7%-7.4%, 18.4%-21.0%, and 6.4%-10.6%, respectively, of gravimetric PM_(2.5) mass. PM_(2.5) and its five major chemical components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southeastern Canada and lower values in Atlantic Canada, with the seven-year mean ratio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being on the order of 1.7 for PM_(2.5) and 1.8-7.1 for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When comparing the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ites within the same region, those of SO_(4)^(2-) and NH_(4)^(+) were comparable, while those of NO_(3)^(-), OC, and EC were around 20%, 40%-50%, and 70%-80%, respectively, higher at urban than rural sites, indicating the regional scale impacts of SO_(4)^(2-) and NH_(4)^(+) and effects of local sources on OC and EC. Monthly variations generally showed summertime peaks for SO_(4)^(2-) and wintertime peaks for NO_(3)^(-), but those of NH_(4)^(+), OC, and EC exhibited different seasonal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erosol chemical com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原文传递
河北香河亚微米气溶胶组分特性、来源及其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江琪 王飞 孙业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22-3032,共11页
霾的形成发展与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变化紧密相关.本文利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黑碳仪等对河北香河夏季亚微米气溶胶(PM1)化学组分、来源及其演变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PM1平均占到PM2.5的约71%,PM1主要分布在20~80μg·... 霾的形成发展与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变化紧密相关.本文利用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黑碳仪等对河北香河夏季亚微米气溶胶(PM1)化学组分、来源及其演变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PM1平均占到PM2.5的约71%,PM1主要分布在20~80μg·m-3间;观测期间有显著的秸秆燃烧事件,秸秆燃烧时段PM1质量浓度显著升高,其中有机物质量分数迅速升高,平均约占到47%;秸秆燃烧使得大气气溶胶由弱碱性转变为弱酸性;整个观测期间,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共识别出4类有机气溶胶,分别为两种一次有机气溶胶(类烃类有机气溶胶和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和两种二次有机气溶胶(低挥发、高氧化性的有机气溶胶和低氧化、半挥发性的有机气溶胶),有机气溶胶氧化程度较高.其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远大于一次有机气溶胶,平均占到有机物的~69%,而去除秸秆燃烧时段后PMF结果中未解析出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化学组分监测仪(acsm) PM1 化学组分 有机气溶胶 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 秸秆燃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