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生物量相关性曲线的拟合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娟 曾燏 +2 位作者 郑羽晨 赵雨双 钟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为探究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其生物量间关系,根据麦穗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得到qPCR标准曲线,采用线性、指数和对数3种模型对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的相... 为探究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其生物量间关系,根据麦穗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得到qPCR标准曲线,采用线性、指数和对数3种模型对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的相关性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O I基因设计的引物对麦穗鱼DNA具有特异性扩增,扩增效率为90.94%;qPCR的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t值)与已知浓度或拷贝数的样品(标准品)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2),说明标准品的拷贝数与Ct值之间相关的可信度较好。通过3种曲线进一步拟合比较分析显示:线性模型为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其R2高达0.9338,y=72.087x+81.978。这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eDNA浓度与麦穗鱼生物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浓度 生物量 麦穗鱼
下载PDF
中国发现分距姬蜂亚科新记录属
2
作者 段春华 李洋 +3 位作者 李涛 张林 孙淑萍 盛茂领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 记述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分距姬蜂亚科Cremastinae我国新记录属——迪姬蜂属Dimophora Förster和中国新记录种——小迪姬蜂Dimophora parva Omatsu&Konishi,2023。介绍描述迪姬蜂属的鉴别特征和小迪姬蜂的形态特征,提供该种的整体形态图和部分形态特征图,并介绍该种的世界分布。标本保存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姬蜂属 小迪姬蜂 新记录 膜翅目 姬蜂科 分距姬蜂亚科
下载PDF
受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恢复(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1 位作者 樊德方 田素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分别为 33.76 %、5 7.89%、6 3.0 5 %。恢复 12 0h后 ,0 .5mg L处理过的鱼AChE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80 %被认为是鱼的安全限 ) ;1.0mg L处理过的鱼经 2 88h也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而 2 .0mg L处理过的鱼恢复 36 0h还低于对照的 6 0 %。恢复期间后两个处理鱼AChE活性差异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马拉硫磷 麦穗鱼 抑制 恢复
下载PDF
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药物对比试验
4
作者 姜汉军 贾秀秀 田海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唑,氯化铜,敌百虫作用时间短,一般在6 h;甲苯咪唑对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杀灭效果最好,杀虫率为80%;90%晶体敌百虫的杀虫率为78%;氯化铜的杀虫率为75%。指出,槟榔相对于甲苯咪唑、氯化铜等化学药物,具有高效、低残留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扁弯口吸虫 中草药 化学药物
下载PDF
中国鸟类新记录种——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涛 陈亮 +1 位作者 何志刚 刘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2007年4-5月间,笔者在中国河北省乐亭县祥云岛林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岛分别记录到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为中国鸟类物种新记录。红胸姬鹟和F.albicilla原为红喉姬鹟(F.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 2007年4-5月间,笔者在中国河北省乐亭县祥云岛林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蒲台岛分别记录到红胸姬鹟(Ficedula parva),为中国鸟类物种新记录。红胸姬鹟和F.albicilla原为红喉姬鹟(F.parva)的两个亚种,近年来很多著者依据形态、鸣声、分子等证据,认为两者应为在古北界异域分布(allopatric)的对种(semispecies)。本文亦就两者的鉴定特征和野外辨识要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胸姬鹟 红喉姬鹟 中国 鸟类新记录
下载PDF
Growth and feeding habits of invasive Pseudorasbora parva in the Chabalang Wetland(Lhasa,China) and its trophic impacts on native fish 被引量:2
6
作者 DING Huiping GU Xiaohong +3 位作者 ZHANG Zhiming HUO Bin LI Dapeng XIE Congxi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28-639,共12页
In recent years, fish inva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native fish stocks. Pseudorasbora parv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invasive species worldwid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 In recent years, fish inva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native fish stocks. Pseudorasbora parv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invasive species worldwid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ish resources of the Chabalang Wetland (Lhasa, Tibet) during diff erent seasons in 2009 and 2013. Four hundred and twelve individuals were subsampled to estimate age, growth, and feeding habit of P . parva . Furthermore, f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 . parva and the native Schizothoracinae fish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fish and outbreak of non-native fish. The percentage of nonnative P . parva in the fish collec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33.64% in 2009 to 64.08% in 2013. The standard length (SL) ranged from 22.00 to 78.71 mm, and their age was 1–5 a. The von Bertalanff y function was used to model the observed length-at-age data as L t =112.19(1–e^-0.1495 ( t +0.8012)) for females and as L t =123.12 (1–e^-0.1500 ( t +0.7132)) for mal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 parva in Tibet has lower growth and mortality rates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native ranges. Ninety-seven prey taxa belonging to 9 prey categor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ut of 38 P . parva . P . parva can be considered a generalized and opportunistic predator, competing with the native fish, especially Schizothorax o’connori ,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 and Ptychobarbus dipogon , for Bacillariophyta and Chironomid larvae. Thi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n native fish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rasbora parva GROWTH feeding HABITS SCHIZOTHORACINAE FISH biological invasion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etween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of Pseudorasbora parva 被引量:7
7
作者 Yunzhi YAN Yifeng CHE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Reproductive traits of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in Lake Fuxia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in Lakes Chao and Dongting for Pseudorasbora parva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ir reproductive strategie... Reproductive traits of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in Lake Fuxia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in Lakes Chao and Dongting for Pseudorasbora parva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ir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two native populations,P.parva markedly experienced the protraction in their spawning time and the decrease in mortality for adult individuals in Lake Fuxian. The three populations all got their first sexual maturity at the same age,but their total lengths at maturity we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ose in Lake Chao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Lakes Fuxian and Dongting. Additionally,in spite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their relative fecundities for P. parva in Lakes Fuxian and Dongting,the population in Lake Chao showed the markedly higher relative fecundity than the other two populations. Thes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variations in water temperature,nutrient status,fishing stress among the three lakes.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fecundity for the invasive population,which conflicted with the enemy release hypothesis,was disscussed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preponderance of another invasive fish,Neosalanx taihuensis,in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洞庭湖湖区 生活习性 生理特征
下载PDF
Perforin Expression in <i>Theileria parva</i>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Cytotoxicity
8
作者 Jerome Wendoh Rebecca Waihenya +3 位作者 Rosemary Saya Elias Awino Vishvannath Nene Lucilla Steinaa 《Ope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4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Theileria parva is a protozoan parasite that causes the disease East Coast fever in cattle which results in major economic losses in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frica. Efforts to generate vaccines involve measureme... Theileria parva is a protozoan parasite that causes the disease East Coast fever in cattle which results in major economic losses in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frica. Efforts to generate vaccines involve measurements of cytotoxic activity since CD8 cells are believ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on of the animals. CTL assays are time consuming, and may require us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and they also impos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 vitro work, which may skew the response compared to ex vivo assays. Hence i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identify other markers that correlate with the cytotoxicity. In this in vitro study we examined if the number of tetramer positive CD8 cells and the staining intensity of these correlated with lysis of the target cells.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if the expression of the activation marker perforin correlated with the cytotoxicity. Perforin is involved in permeabilization of the cell membrane of the target cell. Bulk CTL lines and purified CD8 cell lines generated from cattle of the A18 BoLA (MHC) type were analysed for the Theileria parva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using a peptide-MHC tetramer and antibodies for perforinin FACS analysis. Thelysis of target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a chromium release assa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rcentage of tetramer positive cells, in six cell lines generated against the whole parasite, correlate with killing of PBMC pulsed with the peptide. The product of the percentages of perforin and tetramer double positive cells and the net MFI of perforin showed a perfect correlation with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peptide pulsed PBMC. Likewise, the product of percentage perforin positive cells and the staining intensity had the be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killing of the pulsed PBMC.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forin could be a possible biomarker for the cytotoxicity to Theileria parva infections/immu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TOXIC T Cells Biomarkers PERFORIN THEILERIA parva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中麦穗鱼肠道菌群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冀野 王世兴 +3 位作者 刘东姣 杜新科 牟晋华 申旭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4日(计6周)在9个泡沫养殖箱中放养平均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12尾(对照组),再分别与株高(13.85±0.92)cm罗莎生菜(Lactuca... 为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4日(计6周)在9个泡沫养殖箱中放养平均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12尾(对照组),再分别与株高(13.85±0.92)cm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PL组)和株高(26.10±1.84)cm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PI组)组成两种鱼菜共生系统,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分析各系统鱼体肠道的菌群,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每个鱼菜共生养殖箱的箱体边缘都固定等面积蔬菜浮床(覆盖面积占水体面积的35%),并在浮床底部覆盖纱布以避免鱼类啃食。结果表明,3种系统中麦穗鱼主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优势属为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沉积物杆状菌属丰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系统;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仅见于传统养殖系统。聚类树与功能热图显示,两种鱼菜共生系统聚集为一支。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PICRUSt2)表明,鱼菜共生模式对麦穗鱼的代谢、机体系统和环境信息加工等功能起到正向作用,其中麦穗鱼-水蕹菜共生系统优势更大。麦穗鱼在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系统(P<0.05)。本研究认为,鱼菜共生模式可以改变麦穗鱼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利于维持麦穗鱼肠道健康,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本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鱼菜共生系统鱼体肠道菌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肠道菌群 麦穗鱼 16S rRNA
下载PDF
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东姣 杜新科 +3 位作者 王世兴 张冀野 刘丽雪 申旭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床,菜根裹海绵固定防止其松动,用纱布裹住菜根防止麦穗鱼啃食。试验设水蕹菜-麦穗鱼和罗莎生菜-麦穗鱼2个处理组和1个单养麦穗鱼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隔7 d取一次水样,检测水体pH、溶氧(DO)、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含量等指标,研究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蕹菜和罗莎生菜能维持麦穗鱼养殖水体pH及DO浓度稳定,使水体TAN浓度降至较低水平;水蕹菜组和罗莎生菜组水体NO_(2)^(-)-N和NO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蕹菜组降低水体TN的能力优于罗莎生菜组,吸收NO_(3)^(-)-N的效率显著高于罗莎生菜(P<0.05)。在浮床覆盖率为35%的条件下,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均能有效吸收麦穗鱼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盐,促进有害氮盐向可吸收利用氮盐转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菜共生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水质 水蕹菜 罗莎生菜 麦穗鱼
下载PDF
硅对迷你椒草试管苗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干雨露 丰锋 +3 位作者 范紫云 向星星 于奕宁 陈灿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探究硅对迷你椒草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高温季节移栽成活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迷你椒草不定芽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硅源(硅酸钾、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及硅浓度(0、0.2、0.4、0.6、0.8、... 【目的】探究硅对迷你椒草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高温季节移栽成活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迷你椒草不定芽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硅源(硅酸钾、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及硅浓度(0、0.2、0.4、0.6、0.8、1.0 g/L)对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硅源及硅浓度,并用于不定芽生根培养,移栽后进行高温、高湿胁迫,研究其对迷你椒草抗逆特性的影响。【结果】除添加硅酸钾0.6 g/L的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显著低于CK;添加硅酸钾、硅酸钠培养25 d各处理的不定芽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0.4g/L硅酸钠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较CK增长97.92%。添加二氧化硅后,各浓度处理的不定芽可溶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CK,涨幅13.49%~26.63%。添加硅提高了迷你椒草不定芽的POD、SOD活性,硅酸钙和二氧化硅处理后不定芽SOD活性较CK分别增长13.49%~62.87%、0.86%~75.85%;添加0.2 g/L硅酸钠后不定芽SOD活性较CK提高45.43%。所有施硅处理不定芽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其中添加硅酸钾0.6 g/L时各指标表现最佳,迷你椒草不定芽增殖系数为2.67,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CK增长95.39%、27.34%,POD、SOD活性分别提高137.67%、39.01%,MDA含量降低56.20%。高温高湿胁迫5 d后,0.6 g/L硅酸钾处理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POD、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结论】在MS+6-BA 4.0 mg/L+NAA 0.2 mg/L+AD 10.0 mg/L+硅酸钾0.6 g/L时,迷你椒草不定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可增强迷你椒草苗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椒草 不定芽 生理代谢 高温高湿 胁迫
下载PDF
龙延河几种挺水植物上麦穗鱼卵的分布及其孵化率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金庆 宋祥甫 +2 位作者 邹国燕 周文宗 刘长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调查了太湖流域龙延河内常见挺水植物茎叶和枯树枝等介质上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卵的数量分布特征,分析了鱼卵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的差异,系统评价挺水植物作为麦穗鱼产卵介质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体茭草茎、喜旱莲子草茎... 调查了太湖流域龙延河内常见挺水植物茎叶和枯树枝等介质上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卵的数量分布特征,分析了鱼卵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的差异,系统评价挺水植物作为麦穗鱼产卵介质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体茭草茎、喜旱莲子草茎、枯芦竹、枯树枝等4种介质是该河道内麦穗鱼主要利用的产卵介质,茭草组和枯树枝组卵带面积最大(107.9 cm2,95.3 cm2),喜旱莲子草组卵径最大(1463.9μm),枯芦竹和枯树枝组卵密度最大(25.4个/cm2,24.9个/cm2)。茭草组和喜旱莲子草组受精卵孵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2.9%和87.9%。枯树枝组鱼苗死亡高峰出现较早(在14~16 d),而茭草和喜旱莲子草组发生较晚(18~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产卵 孵化率 存活率 茭草 喜旱莲子草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Ⅳ.种群动态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7-545,共9页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强,1996年11月为21,631ind,与同期的1995世代(14,431ind)相比增加了49.9%,死亡率在夏季较高。1995世代周年死亡率为71.7%,1996年11月的数量为4,084ind,与生活史中同期的1994世代(1,515ind)相比,增加了1.7倍。1994世代在1996年繁殖后期的死亡率急剧增加,在产卵季节过后全部死亡。种群活动水平除了与水温有关外,在春季可能主要受繁殖活动的影响。1996年的种群繁殖力为4.05×106粒,其中0+龄的贡献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种群动态 保安湖 小型鱼类资源 标志回捕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V.生产力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究期间 ,种群平均生物量为1 8 2 7kg·hm- 2 ,周年生产力为 36 53kg·hm- 2 ·a- 1 ,P/B系数为 2 0。 1 996世代对总生产力的贡献为 67 9%。种群月平均生物量及生产力均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生物量在秋季(9月 )出现峰值 ,生产力在冬季非常低 ,在夏季 (7月 )出现峰值 ,夏季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7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生产力 P√B系数 种群 湖泊 鱼类群落
下载PDF
高寒小嵩草草甸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被引量:29
15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5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施建军 王彦龙 盛丽 闫明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3-1327,共5页
对高寒小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强度下20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放牧实验,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重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为鹅绒委陵菜和阿拉善... 对高寒小嵩草草甸不同放牧强度下20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年的放牧实验,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重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为鹅绒委陵菜和阿拉善马先蒿;由于小嵩草、矮嵩草和线叶嵩草具有耐牧和耐践踏等生物学特点,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很大(0.938,0.824,0.815);垂穗披碱草由于其耐牧和耐旱性较差,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小(0.805),且青海野青茅、异针茅、针茅、紫羊茅和双叉细柄茅等禾本科牧草的生态位宽度在放牧强度梯度上均较小(0.226,0.448,0.445,0.608,0.605),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层片的发育,为植株矮小的莎草科牧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异针茅和针茅之间、甘肃马先蒿和阿拉善马先蒿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小(0.500,0.572),这是种间对资源利用上分化的结果。分布于放牧演替系列2个极端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物种的分布是既间断又连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小嵩草草甸 暖季草场 放牧强度 优势度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牦牛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2 位作者 李青云 施建军 王启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8-53,共6页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 暖季草场 2年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 ,优良牧草盖度降低 ,杂草盖度增加 ,而且优良牧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杂草盖度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经过 1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回归分析 ,相似性系数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基本呈“S”型变化 ,而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 ,地上生物量趋于减小 ,优良牧草的比例减少 ,杂草比例增加 ;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暖季草场 植被盖度 年度变化 地上生物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牦牛放牧率和放牧季节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李青云 王启基 施建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经过两年牦牛放牧试验表明,夏季草场不同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全磷、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及0~20cm土壤层营养因子的平均含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速效氮含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冬季草场不同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和全氮与放牧... 经过两年牦牛放牧试验表明,夏季草场不同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全磷、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及0~20cm土壤层营养因子的平均含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速效氮含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冬季草场不同土壤层有机质、有机碳和全氮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的含量及0~20cm土壤层营养因子的平均含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随着放牧率的逐渐增加,夏季草场不同土壤深度速效氮含量也逐渐减小,当放牧率达到1.07、1.08和1.22头·hm-2时,0~5、5~10、10~20cm土壤速效氮含量依此达到最小;冬季草场不同土壤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逐渐增加,当放牧率达到0.81、0.78和1.00头·hm-2,1.03、1.09和1.03头·hm-2,1.36、1.35和1.30头·hm-2时,0~5、5~10、10~20cm土壤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依此达到最大。在夏季草场,0~20cm土壤层速效氮平均含量达到最小放牧率是1.07头·hm-2;冬季草场0~20cm土壤层全磷、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达到最大放牧率分别是0.90、0.83和1.21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率 冬季草场 夏季草场 小嵩草高寒草甸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瑞斌 边书京 +1 位作者 周洁 谢从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 ,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1~ 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 ,而 7月较低 ,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食性 摄食强度 梁子湖
下载PDF
麦穗鱼的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坤 王子健 +2 位作者 祝东梅 方礼豹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麦穗鱼染色体数目2n=50,未观察到次缢痕及性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2sm+10st,NF=90;麦穗鱼二倍体细胞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38倍,绝对含量为3.18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
下载PDF
鲤微卫星引物对麦穗鱼的适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洪雨 岳永生 +2 位作者 于艳 郭金峰 王慧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关键词 微卫星 麦穗鱼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