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的“情本体”家具陈设研究
1
作者 农先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的家具空间是“生情”“传情”“共情”的情感化的美好生活情境,反映曹雪芹的“情本体”思想。本文结合绘本图像和历史文献,阐释孙温绘本的“情本体”内涵,探索空间营造方法,分析当代家具作品对于“情”的表现...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的家具空间是“生情”“传情”“共情”的情感化的美好生活情境,反映曹雪芹的“情本体”思想。本文结合绘本图像和历史文献,阐释孙温绘本的“情本体”内涵,探索空间营造方法,分析当代家具作品对于“情”的表现,目的是构建“情本体”室内空间陈设的理论框架。该研究除了体现孙温绘本蕴含的家具文化价值外,还有利于在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应对AI图像生成技术与文化价值的择取和生成、中外家具文化融合导致的文化的“断根性”问题等因素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情本体 家具陈设
下载PDF
论“情操”及“情-操”——一种存在论意义的探讨(论纲)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5,共8页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情-操”思想特点,试图说明作为人存在之本源展开方式意义上的“情-操”现象,是如何为各种情操提供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存在论 海德格尔 现象 哲学家 自身 本源 超越 思想特点 情操 意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情”“采”关系新解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言会 郭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 学界对"情"与"采"范畴的论析并没有因《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化而清晰起来,相反矛盾与分歧逐渐增多。因此,还原其主要范畴的应有之义,回归刘勰论述的意义原点,成为深化"情采"篇研究的重要理路。文章着重从文本出发,重新审视范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采"非"文","文"与"质"是"采"的两个维度;"情"非"质","情"是刘勰"情性"本体观的体现。这一研究有利于澄清当下的种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采 关系 文质 情性本体
下载PDF
“激情本体论”的真实意蕴与理论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65,共5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激情本体论既不是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也不是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而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的一种有益探索,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激情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
下载PDF
“至情至性”与“情”本体论——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文学观念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晓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李金发、朱光潜、梁宗岱、宗白华都曾留学欧美,在中西文化的双向透视与观照之间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并不同程度地接受与吸收当时各种先进文学理论思潮。但在他们的文学观念中,中国古典诗学批评倡导的"情"及其本土性与民族性被重新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性与世界性内涵。"情"作为一个变异性呈现的范式,构筑了更具张力的深层表现空间,在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三个维度上形成了独特的"情"本体论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情至性” “情”本体 世界性 本土性
下载PDF
从《红楼梦》看中国艺术之“情本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碧辉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70-79,共10页
本文试图以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分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情本体"精神。《红楼梦》明确地把"情"为人生的本体,并使之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既植根于现世、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在... 本文试图以实践美学的情本体理论分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的"情本体"精神。《红楼梦》明确地把"情"为人生的本体,并使之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成为一种既植根于现世、又具有超越性的精神。"情"在《红楼梦》里不仅是一种狭义的男女之间两心相悦之情爱,而且是一种广义上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世界的"爱",更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悟",一种形而上之"体",一种既入世又出世之"玄",也是人生存于世的"本体"。这种本体之"情",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源远流长,传承悠久。它与儒家的社会本体论、道家的自然本体论互为补充,同时也互相批评,构成中国传统人生本体论的立体交叉网络。情本体美学的理论表述可以明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唯情说"为代表,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为其人格象征,《红楼梦》则是其作品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情本体 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
下载PDF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被引量:3
7
作者 雍繁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5,共7页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这个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成圣境界——“孔颜乐处”理解的差异上。白沙糅合儒、庄、禅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超越性阐释,以自适任情取代“孔颜乐处”的道德伦理内涵。这充分表现在他的生活实践方面。另外,白沙心学的超越性也体现出宋明理学本身的矛盾,揭示出理学到心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孔颜乐处" 超越性 理学 哲学命题 心学 儒学 佛学 道学 生活实践
下载PDF
论《野叟曝言》的反佛老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开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野叟曝言》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修养方法、人生归趋三个方面严辨儒家和佛老之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对佛老思想进行了全力批判。《野叟曝言》的反佛老思想极为偏颇,但也指出了佛老思想缺乏社会实践与参与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 清代小说 《野叟曝言》 佛老思想 本体论 认识论 儒家思想
下载PDF
中国本土思想中的情感与真实——对葛瑞汉和汉森的回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冰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8-43,78,共7页
在汉代以前的中国思想中 ,“情”的意义到底如何 ,它与“真实”、“情感”等概念有何关系 ,是西方汉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以葛瑞汉和汉森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 ,认为汉之前“情”在中国思想中意为真实 ,而“情感”的涵义源于佛教的传... 在汉代以前的中国思想中 ,“情”的意义到底如何 ,它与“真实”、“情感”等概念有何关系 ,是西方汉学家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以葛瑞汉和汉森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 ,认为汉之前“情”在中国思想中意为真实 ,而“情感”的涵义源于佛教的传入。这种依托西方二元对立理性思维方式的分析 ,是对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误解。中国思想强调主客、内外之间的和谐互补 ,在这种语境中 ,“情感”与“真实”的意义在“情”中是内在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真实 中国传统思想
下载PDF
冯梦龙《情史》评辑的理论内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悦玲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18,共5页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对"情"本体地位的演绎,也有对"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复有对"情"之内在品性的呈现及以之对"情"的规正。这二十四卷作品的合力,即是对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创作目的的共同承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情史》 情本体 情为理维
下载PDF
晚清小说理论的小说本体观念
11
作者 李兴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晚清小说理论在界别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其它文学门类的同时,对小说的本体特征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揭示,而以“美的制作”、“虚构性”、“繁言如画”和“近世性”等提法最有理论代表性。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对小说本体的认识,已从传统中突... 晚清小说理论在界别小说与历史小说与其它文学门类的同时,对小说的本体特征作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揭示,而以“美的制作”、“虚构性”、“繁言如画”和“近世性”等提法最有理论代表性。晚清小说理论批评对小说本体的认识,已从传统中突围出来,在对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融会中,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理论 小说本体观念 意义
下载PDF
道德何以可能?——晚清民初寻找道德本体的三个思路及其启示
12
作者 李承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30,共7页
晚清民初时期对道德本体的寻找,呈现出回归儒教传统、倡扬佛教信念、追求西方近世伦理等三个思路。三个思路的形成不仅折射出晚清民初时期思想文化的复杂性,也反应了思想家们建构道德本体的迷惘性。三个思路的形成及其特征,亦为当代道... 晚清民初时期对道德本体的寻找,呈现出回归儒教传统、倡扬佛教信念、追求西方近世伦理等三个思路。三个思路的形成不仅折射出晚清民初时期思想文化的复杂性,也反应了思想家们建构道德本体的迷惘性。三个思路的形成及其特征,亦为当代道德本体的建构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 道德本体 儒教 佛教 伦理 启示
下载PDF
情欲美学与明清小说
13
作者 胡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关键词 情欲美学 明清小说 主题分析
下载PDF
先秦儒家理欲之论及其现代启益
14
作者 沈壮海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先秦儒家以其对欲的一定程度的肯定、对道的挚烈推崇、对由道而德的具体现实化过程中“欲”的前提与基石性作用的认识、对道的足欲作用的洞察 ,提出依道足欲、以道足欲 ,又以道制欲的主张 ,成为先秦理欲之论中的一股主潮。先秦儒家关于... 先秦儒家以其对欲的一定程度的肯定、对道的挚烈推崇、对由道而德的具体现实化过程中“欲”的前提与基石性作用的认识、对道的足欲作用的洞察 ,提出依道足欲、以道足欲 ,又以道制欲的主张 ,成为先秦理欲之论中的一股主潮。先秦儒家关于理欲问题的探讨 ,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富有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理欲之论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本体性激情——2017年长篇小说创作共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陌尘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认知的敏锐、语言的活力和创造的才情这三个方面汇合成作家创作的本体性激情,这三个方面也是在评论作品时所遵循的审美标准。2017年长篇小说创作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审美追求,作家在本体性激情驱动下,创作出不少充满活力的作品。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 本体性激情 戏剧化 海派风格
下载PDF
论“诸法实相”与《红楼梦》“情”之本体的挺立
16
作者 高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 《红楼梦》在诸法实相的思想基石上挺立出"情"本体,使之与"情"的境界、工夫和合于"情"的哲学体系中。《红楼梦》用烟雾朦胧之法使"情"与"空"的分立圆融成为可能,并凸显伤时骂世之旨;而"情"的大化流行,则处处体现着"诸法实相"的思辨智慧。基于"诸法实相","情"在境界嬗变与本体流转中不可避免地陷入悲苦之境,从而于悲情视域中完成了《红楼梦》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诸法实相 情本体
下载PDF
论明清实学对陆王心学本体论的超越
17
作者 杨华祥 何姿艺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13,共7页
整个宋明理学围绕理本论、心本论还是气本论的本体问题展开了旷年持久的争论。程朱理学的理先于气、理静气动、理一分殊难以解决理气相隔的问题,陆王心学用心即是理、心外无物这种化气入理的手法克服了程朱理学的某些缺陷,然而到了王学... 整个宋明理学围绕理本论、心本论还是气本论的本体问题展开了旷年持久的争论。程朱理学的理先于气、理静气动、理一分殊难以解决理气相隔的问题,陆王心学用心即是理、心外无物这种化气入理的手法克服了程朱理学的某些缺陷,然而到了王学末流却又流入了狂禅。到了明末清初,实学家以化理入气的手法,提出了元气实体、太虚本动、理在事中等观点,比较圆融地解决了程朱陆王本体论中存在的理气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明清实学 本体论
下载PDF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representing and mining knowledge from Qing court medical records 被引量:1
18
作者 Weimin WANG Jingchun ZHANG +3 位作者 Cong CAO Tao HOU Yue LIU Keji CHEN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Research on Qing Court Medical Records (RQCMR) is a large-volume book which was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the sixth co-author Keji, Chen and his colleagues, and consists of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mperial families... Research on Qing Court Medical Records (RQCMR) is a large-volume book which was edited and annotated by the sixth co-author Keji, Chen and his colleagues, and consists of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mperial families and aristocrats of the Qing dynasty. To reveal and utilize their high value bo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modem clinical practice, we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of transforming the Qing Court Medical Records (QCMR) into a computer-read- able, structured representation, so that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can be accurately performed. The method consists of a frame ontology based medical language, called MedL, for representing QCMR, a parser for compiling MedL frames into a database, and an explorative pattem mining technique. With this method the entire RQCMR volume is transformed into a database and medical patterns may be mined from the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 court medical records frame ontology explorative pattern mining
原文传递
回儒的本体论:最高存在的本质与属性
19
作者 马晓琴 和侃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最高存在的本质与属性"是伊斯兰哲学本体论范畴的核心命题。明清时期,回儒穆斯林学者以伊斯兰教经典为根据,借鉴伊斯兰哲学论述,运用古汉语独特的表述方式,详细阐释和论述了最高存在的本质和属性,形成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 "最高存在的本质与属性"是伊斯兰哲学本体论范畴的核心命题。明清时期,回儒穆斯林学者以伊斯兰教经典为根据,借鉴伊斯兰哲学论述,运用古汉语独特的表述方式,详细阐释和论述了最高存在的本质和属性,形成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伊斯兰本体论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儒 明清 真主本质 真主属性 伊斯兰哲学 本体论
原文传递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
20
作者 郭明浩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73-88,共16页
经学是汉代文艺理论孕育与发展的温床,汉儒关于文艺本源的认知亦多从经学化出。在先秦“诗言志”说的基础上,汉代经生对“志”为诗之本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但也进行了道德化限定与政治性规范。受性情论影响的“情本论”,虽然注意到... 经学是汉代文艺理论孕育与发展的温床,汉儒关于文艺本源的认知亦多从经学化出。在先秦“诗言志”说的基础上,汉代经生对“志”为诗之本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但也进行了道德化限定与政治性规范。受性情论影响的“情本论”,虽然注意到“情”之于诗乐的发生学意义,但同样被纳入政治伦理范围,纬书中的诗含“情”则具有神秘化倾向。汉儒已然认识到人心之动生诗乐,但经学论述中的“心”非个体心理活动,而是受政治钳制与伦理调控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文艺本源 志本论 情本论 心本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