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tomy of the anterolateral ligament of the knee joint
1
作者 Jun-Gu Park Seung-Beom Han +2 位作者 Hye Chang Rhim Ok Hee Jeon Ki-Mo J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1期7215-7223,共9页
Despite remarkable improvements in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the residual rotational instability of knee joints remains a major concern.The 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has recent... Despite remarkable improvements in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the residual rotational instability of knee joints remains a major concern.The 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has recently gained attention as a distinct ligamentous structure on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knee joint.Numerous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anatomy,function,and biomechanics of ALL to establish its potential role as a stabilizer for anterolateral rotational instability.However,controversies regarding its existence,prevalence,and femoral and tibial insert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According to a recent consensus,ALL exists as a distinct ligamentous structure on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knee joint,with some anatomic variations.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updated anatomy of ALL and present the most accepted findings among the existing controversies.Generally,ALL originates slightly proximal and posterior to the lateral epicondyle of the distal femur and has an anteroinferior course toward the tibial insertion between the tip of the fibular head and Gerdy’s tubercle below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anatomy Anterolateral ligame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nterolateral rotational instability Antero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髌骨内侧支持带稳定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张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6-469,共4页
目的 :研究髌骨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方法 :在 13具成人尸体 2 6例膝关节标本上 ,解剖观察髌骨内侧支持带的组成 ,以及各组成部分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结果 :髌骨内侧支持带由髌股内侧韧带、髌胫内侧韧带和... 目的 :研究髌骨内侧支持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方法 :在 13具成人尸体 2 6例膝关节标本上 ,解剖观察髌骨内侧支持带的组成 ,以及各组成部分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结果 :髌骨内侧支持带由髌股内侧韧带、髌胫内侧韧带和髌骨半月板韧带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以髌股内侧韧带最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稳定机制的研究 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敏 张力成 +4 位作者 杨国敬 蔡春元 杨新东 林瑞新 汤呈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观测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内侧髌股韧带在股骨端附着于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之间的骨脊上,此处纤维薄而窄,向前... 目的观察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髌骨稳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观测国人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内侧髌股韧带在股骨端附着于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之间的骨脊上,此处纤维薄而窄,向前逐渐增宽增厚。在髌骨端,附着于髌骨内缘上2/3,此处最厚最宽。结论揭示了内侧髌股韧带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 局部解剖
下载PDF
人踝关节深层胫距后韧带远端止点的解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程 张力成 +5 位作者 姜文辉 杨国敬 王伟良 林光锚 刘敏 杨新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对国人踝关节三角韧带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缝合锚钉修补或重建断裂的深层胫距后韧带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30例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对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 目的对国人踝关节三角韧带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缝合锚钉修补或重建断裂的深层胫距后韧带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30例成人尸体踝关节标本,对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深层胫距后韧带是恒定存在的,而且是三角韧带中最为宽厚的1束,其近端止点在内踝后丘部及丘间沟,远端止点位于距骨内侧面后半部分,呈类圆形的不规则图形,远端止点附丽区面积为(111.74±19.97)mm2。结论揭示了深层胫距后韧带的远端止点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深层胫距后韧带 远端止点 局部解剖
下载PDF
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强 周捍东 郑加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结果髌韧带位置恒定,... 目的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结果髌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长度(4.1±0.4)cm,距腓前韧带长度(2.4±0.5)cm,跟腓韧带长度(3.1±0.4)cm。结论 (1)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髌骨膜-髌韧带-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及软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采用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髌骨膜-髌韧带-骨瓣 髌韧带 重建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刘敏 杨国敬 +5 位作者 张力成 林瑞新 蔡春元 崔怀瑞 汤呈宣 王伟良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对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的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对双束股骨及胫骨端止点进行标... 目的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对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的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对双束股骨及胫骨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后交叉韧带的双束股骨止点中点至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8.52±1.81)mm和(11.63±1.81)mm,至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67±0.55)mm和(10.32±1.23)mm;胫骨止点中点至胫骨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8.43±1.21)mm和(14.52±2.31)mm,至胫骨内侧软骨边缘的距离分别为(47.44±6.23)mm和(45.95±6.32)mm。双束股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107.12±15.25)mm2和(65.35±10.27)mm2;胫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50.07±11.33)mm2和(51.08±10.22)mm2。结论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双束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前外侧束 后内侧束 局部解剖
下载PDF
膝后外侧角解剖学特点和力学的稳定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吴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2-723,i00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后外侧角(PLC)的结构组成、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5具3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解剖观察PLC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在选择性离断PLC部分结构的不同工况下,观察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结果(1)PL... 目的探讨膝后外侧角(PLC)的结构组成、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5具30例膝关节尸体标本,解剖观察PLC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在选择性离断PLC部分结构的不同工况下,观察膝内翻加载移位和胫骨上端的后外侧旋转加载移位。结果(1)PLC位于膝关节后外侧区域,邻近上胫腓联合处,由膝外侧副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肌腱、腓韧带、后外侧关节囊等结构组成。(2)PLC切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274%~280%,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大210%~305%。其中膝外侧副韧带离断后膝内翻移位增加比例达78%~87%;而离断腓韧带后胫骨上端后外侧旋转移位增幅比例达81%~91%。结论(1)膝外侧副韧带和腓韧带是膝后外侧角中主要的稳定结构;(2)膝后外侧角具有明显对抗膝内翻不稳和膝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后外侧角 解剖学 稳定机制 生物力学 膝关节 软组织
原文传递
腕舟骨周围韧带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汤锦波 徐燕 侍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分布在腕舟骨周围的腕外源性或内源性韧带的结构及特点。方法采用14侧成人尸体上肢,分离和解剖出舟骨周围的韧带,观察并记录其起止点、行程、长宽度及解剖结构特征。结果在舟骨周围观察到8根韧带,为桡舟头韧带(R... 目的观察和研究分布在腕舟骨周围的腕外源性或内源性韧带的结构及特点。方法采用14侧成人尸体上肢,分离和解剖出舟骨周围的韧带,观察并记录其起止点、行程、长宽度及解剖结构特征。结果在舟骨周围观察到8根韧带,为桡舟头韧带(RSC)、桡舟月韧带(RSL)、桡月韧带(RL)、背侧腕间韧带(DIC)、桡三角骨韧带(RT)、和舟月骨间韧带(SLIL)、舟骨大多角和舟骨小多角骨间韧带。RSC、DIC和SLIL对舟骨的位置、稳定性和运动尤为重要。结论腕舟骨周围存在复杂的韧带结构,其中RSC、DIC和SLIL对舟骨的稳定,舟骨骨折后畸形的形成、舟骨不稳定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腕舟骨 解剖 关节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膝关节板股韧带的解剖学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 调查板股韧带(meniscofemoral ligaments,MFLs)发生率,研究MFLs紧张-松弛模式,确定其股骨止点大小、形态及其与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止点位置关系,探讨MFLs功能及其在PCL双束重建股骨骨道定... 目的 调查板股韧带(meniscofemoral ligaments,MFLs)发生率,研究MFLs紧张-松弛模式,确定其股骨止点大小、形态及其与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股骨止点位置关系,探讨MFLs功能及其在PCL双束重建股骨骨道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解剖研究:3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调查MFLs发生率,研究MFLs在屈伸膝过程中的紧张-松弛模式及其作用,测量其股骨止点面积,确定其股骨止点与PCL前外侧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及后内侧束(posteromedial bundle,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临床研究:89例单独PCL断裂膝关节与23例PCL断裂合并其他韧带损伤膝关节,关节镜下观察MFLs发生情况,确定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止点间位置关系。结果 解剖研究:Humphry韧带紧张-松弛模式与ALB基本相同,出现率为3%(1/30),其股骨止点近似椭圆形,面积为(18.14±3.05)mm^2,位于ALB与PMB交界线的远侧;Wrisberg韧带紧张-松弛模式与PMB相似,出现率为90%(27/30),其股骨止点也近似椭圆形,平均面积为(25.63±7.92)mm^2,位于PMB股骨止点的近侧。临床研究:Humphu韧带出现率为1.7%(2/112),Wrisberg韧带出现率为59.8%(67/112),二者均低于解剖学研究结果(P〈0.05),PCL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时前、后MFLs出现率分别为0%与13.0%(3/23),二者均低于单独PCL断裂中结果(P〈0.05),MFLs股骨止点与ALB及PMB股骨位置关系与解剖学研究结果相同。结论 MFLs发生率与创伤有关,MFLs对膝关节稳定具有一定作用,Wrisberg韧带在深屈膝时具有防止PCL前外束与髁间窝发生撞击的作用,MFLs股骨止点可分别作为ALB与PMB股骨骨道定位标志。PCL重建术及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可能保留MF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韧带 后交叉韧带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髌骨脱位治疗新篇章
10
作者 高雨 张卓 +1 位作者 杨默笛 高忠礼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6期732-737,共6页
关于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式近年来多集中在单纯的髌骨内侧支持带(MPFL)重建和创伤性较大骨性手术,如胫骨结节转位术、滑车成形术、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等。然而随着对髌股关节内侧解剖结构理解的不断加深,在髌股关节内侧限制结构中除... 关于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式近年来多集中在单纯的髌骨内侧支持带(MPFL)重建和创伤性较大骨性手术,如胫骨结节转位术、滑车成形术、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术等。然而随着对髌股关节内侧解剖结构理解的不断加深,在髌股关节内侧限制结构中除了起水平限制作用的髌骨内侧支持带,起源于髌骨下级,斜向内下方走行的髌骨-胫骨韧带(MPTL)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限制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MPTL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各种重建方法,分析了MPFL联合MPTL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可行性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副韧带 髌骨脱位 关节不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