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评价
1
作者 陈关良 李新明 +3 位作者 李斌 王青 黄雪汝 赵军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经皮顺行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 .78± 4 .65(2 .5~ 33)岁 ,平均体重 2 6 .2± 1 1 .9(1 2 .4~ 55)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 目的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经皮顺行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 .78± 4 .65(2 .5~ 33)岁 ,平均体重 2 6 .2± 1 1 .9(1 2 .4~ 55)kg。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 4 .86± 1 .97(2 .0~ 1 0 .0 )mm。经 6或 7F导管置入Amplazter封堵器 ,术后 1 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术后 1天、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封堵成功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 1 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 3例有微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h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随访 1~ 6个月 ,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Amplazter封堵器治疗直径达 1 0mm的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zter封堵器 介入治疗 pda
下载PDF
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3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其PDA最窄处直径(1.94±0.85)mm,堵塞均获成功;合并PS或COA者,先作球囊扩张,再行堵塞术。另75例应用Amplatzer堵塞器也均一次堵塞成功,PDA最窄处直径(3.83±1.25)mm。所有病例随访1月~4.5年,均无残余分流及任何并发症。结论:可控弹簧圈主要应用于直径小于2.5mm PDA,而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 PDA则选用Am-platzer堵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塞器 pda 儿童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帆 郑宏 +5 位作者 李世国 徐仲英 蒋世良 张戈军 吕建华 杨延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房间隔缺损(ASD)解剖模型,探讨3D打印模型在特殊类型AS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行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输入FitMe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根据3... 目的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房间隔缺损(ASD)解剖模型,探讨3D打印模型在特殊类型AS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均行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输入FitMe影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根据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介入治疗并制定介入手术方案。结果 25例ASD模型均制作成功。对7例多孔型ASD采用ASD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4例下腔型ASD采用PDA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余病例由于缺损直径过大或结构特殊未行介入治疗。结论 3D打印ASD模型技术具有可行性,对于较为复杂的ASD可通过术前模拟介入治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管丽华 谢迪杨 +4 位作者 周达新 陈丹丹 张蕾 潘文志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4-778,I0003,共6页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 目的评价经皮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A)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共12例RSA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为(38.9+13.2)岁。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的方法治疗,并随访6个月。结果主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SA最窄径为(9.9±2.9)mm,11例患者成功封堵,其中9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2~4mm的PDA封堵器封堵,2例患者应用腰部直径大于RSA破口最窄径3~5mm的VSD封堵器封堵。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除1例患者外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均未增加,无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导管介入治疗RS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蘑菇伞封堵器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代政学 张建合 +4 位作者 李寰 郭文怡 王海昌 杨省力 张玉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评价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12/2008-06我科对婴幼儿PDA 78(男28,女50)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36(15.8±5.6)mo,体质量7.8~17.5(12.0±... 目的:评价蘑菇伞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12/2008-06我科对婴幼儿PDA 78(男28,女50)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36(15.8±5.6)mo,体质量7.8~17.5(12.0±4.3)kg;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1.5~14.3(4.3±3.1)mm.以蘑菇伞堵堵器行介入治疗.术后24 h及1,3,6,12 mo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8例患儿中74例(94.9%)封堵器植入成功.1例主动脉造影后PDA粗大(14.3 mm),呈C型,采用最大型号封堵器轻易拉过PDA,该例放弃封堵术,转外科手术治愈.1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试封堵后30 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大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余74例术后3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52例(70.3%)封堵完全,22例(29.7%)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心脏彩超复查71例(95.9%)封堵完全,3例(4.1%)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 mo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再通和堵闭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应用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婴幼儿PDA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蘑菇伞封堵器
下载PDF
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卢蓉 张刚成 +3 位作者 尚小珂 沈群山 周红梅 刘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PDA患者5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在1.0~1.5。入院时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和试封堵试验,阳性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范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6、12个月综合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个月,无一例死亡,3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呈下降趋势,1例经靶向药物治疗6个月后仍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好转,1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病情逐步恶化。结论经积极靶向药物、介入封堵治疗可使部分PDA合并ES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 心间隔封堵装置
下载PDF
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经皮介入封堵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珊珊 尚小珂 +8 位作者 董念国 王斌 陈澍 李飞 肖书娜 王利军 卢蓉 柳梅 张长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 分析体重≤6 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 对体重≤6 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目的 分析体重≤6 kg的婴幼儿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 对体重≤6 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皮PDA介入封堵术.结果 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 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 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 kg的婴幼儿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皮PDA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下载PDF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堵闭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琳 盛锋 +2 位作者 刘芳 陆颖 黄国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价分别运用弹簧圈(Coil)和Amplatzer封堵器(ADO)堵闭小型和中-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封堵术的112名PDA患儿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植入Coil和ADO的患儿分别为19例和93例。... 目的评价分别运用弹簧圈(Coil)和Amplatzer封堵器(ADO)堵闭小型和中-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封堵术的112名PDA患儿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植入Coil和ADO的患儿分别为19例和93例。ADO组患儿PDA最窄处直径为1.7~11.0mm,(平均3.53mm),显著高于Coil组患儿1.0~3.3mm(平均1.76mm),P<0.001。全部患儿均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术(100%)。1年随访期中,残余分流率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分别为Coil组31.6%(即刻)、26.3%(24h)、5.3%(1~3月)、5.3%(9~12月)和ADO组21.5%、6.5%、2.2%和1.2%。近期并发症2例,溶血1例,心律失常1例。远期随访中无溶血、PDA再通和左肺动脉或降主动脉狭窄;无患儿因残余分流需要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堵闭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PDA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AMPLATZER堵闭器 儿童
下载PDF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琦光 朱鲜阳 +6 位作者 张端珍 韩秀敏 崔春生 张坡 孙仕怀 庚靖淞 魏鑫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策略与经验。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巨大PDA的患者166例,通过术前心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经皮PDA封堵介入治疗,10 min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策略与经验。方法选取2001年5月至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巨大PDA的患者166例,通过术前心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经皮PDA封堵介入治疗,10 min后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行X线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6例患者中男43例(25.9%),年龄6个月~63.0岁(18.8±16.3)岁。心血管造影检查排除合并畸形血管患者2例,PDA试封堵术排除不适合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3例。最终161例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1例发生封堵器脱落,其余160例患者均成功封堵。封堵术后10 min肺动脉平均压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有7例患者虽然肺动脉压力较封堵前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术后给予口服靶向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术后中远期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封堵术后5例(3.1%,5/160)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给予激素、止血药物等相关处理,其中4例患者于出院前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院前血小板虽未恢复至正常,但无下降趋势,于术后半年恢复正常;1例(0.6%,1/160)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给予激素、止血药物、降压药物等相关处理,尿色逐渐变浅,于术后第4天恢复正常。术前伴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和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随访复查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且无明确血流动力学意义。结论巨大PDA行介入封堵治疗有其特殊性,也存在一定风险,但介入治疗策略正确,仍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兆丰 李渝芬 +3 位作者 张智伟 钱明阳 李虹 高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mm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PDA(直径≥5mm)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56例PDA采用Amplatzer或国产...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mm婴幼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PDA(直径≥5mm)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56例PDA采用Amplatzer或国产先健动脉导管封堵器,3例采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率为98.3%(59/60),术后1d超声心动图显示15%(9/60)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3例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患儿术后12月超声心动图示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直径≥5mm婴幼儿大型PD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闭器封堵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辰程 郭保静 金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封闭器在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肌部VSD封闭器对9例低体质量婴幼儿PDA进行介入治疗,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6~21个月,体质量... 目的:探讨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封闭器在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应用肌部VSD封闭器对9例低体质量婴幼儿PDA进行介入治疗,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6~21个月,体质量5.5~10 kg。本组病例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检查。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者8例,轻、中及重度分别为2例、5例及1例。肺/体循环血量比(QP/QS)为1.94~2.87,肺血管阻力指数(TPRI)1.82~4.7wood/m2。造影示4例为粗大PDA,1例为漏斗腔大的PDA,4例漏斗腔短小,其中1例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左位PDA,PDA距左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近。9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释放封闭器前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未发生医源性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及血管内膜损伤。术后随访无封闭器脱落、残余分流,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较术前明显减小,4例合并二尖瓣反流者3例减轻。结论:对于低体质量婴幼儿粗大、漏斗腔短小或应用常规PDA蘑菇形封闭器治疗效果不佳的PDA,应用肌部VSD封闭器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肌部室间隔缺损 封闭器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旭春 蒋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 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其特殊性。方法 全组 18例 ,男 4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 3岁 ,最窄直径 ( 5 .0± 2 .2 7)mm ,采用AmplatzerPDA封堵伞治疗。术后 2 4h及 3~ 5 1个月X线照片及彩色多普... 目的 评价成人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介入治疗方法、疗效及其特殊性。方法 全组 18例 ,男 4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 3岁 ,最窄直径 ( 5 .0± 2 .2 7)mm ,采用AmplatzerPDA封堵伞治疗。术后 2 4h及 3~ 5 1个月X线照片及彩色多普勒随访。结果 技术成功率 10 0 % ,即时造影显示 6例无残余分流 ,1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 ,2 4h复查 17例无残余分流 ,1例少量分流 ,3~ 5 1个月随访情况同前。结论 成人PDA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成人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俊 燕纯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术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引导、术中效果评价及术后长期随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长期随访 术前诊断 术中监测 术后 效果评价 指导 重要作用 引导
下载PDF
经皮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小玲 徐健 +3 位作者 何浩 韩小萍 安春生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评价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近期、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5 6岁。PDA平均直径为 4 2 5mm(3~ 12mm) ,应用F5~F9长鞘输送封堵器封堵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果 全部患者封堵器放... 目的 评价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近期、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8例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5 6岁。PDA平均直径为 4 2 5mm(3~ 12mm) ,应用F5~F9长鞘输送封堵器封堵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果 全部患者封堵器放置成功 ,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所有的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 ,仅 1例可闻及轻微收缩期杂音 ,术后 10min胸主动脉造影显示 7例PDA完全堵闭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3~ 9个月无封堵器的移位、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结论 应用蘑菇伞形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术创伤小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蘑菇伞形封堵器
下载PDF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小梅 樊文峰 +1 位作者 王震 刘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0例,室间隔缺损46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在介入治疗术前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及color RT...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0例,室间隔缺损46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在介入治疗术前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及color RT-3DE检查,分析缺损口和未闭导管的空间位置、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距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等周围组织的距离;封堵术中应用RT-3DE及color RT-3DE监测,并于封堵术后RT-3DE及color 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相对空间毗邻关系和残余漏。结果119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RT-3DE及color RT-3DE立体实时动态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相对空间毗邻组织的关系。结论RT-3DE及color RT-3DE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彩色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室瘘的经皮介入封堵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7 位作者 金敬琳 李晓枫 郑凯 王翔 张戈军 胡海波 潘湘斌 王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左室瘘(CALVF)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就诊的4例CALVF患者,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7岁,平均(30.0±7.3)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对其CALVF进行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左室瘘封堵术。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等6~12个月。结果 4例患者中累及右冠状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1例,远端均与左心室交通,且均可见粗大迂曲瘘管,瘘管最宽直径18~40 mm,平均(26.5±10.0)mm。瘘口直径7~19 mm,平均(12.0±5.1)mm。4例患者均建立右肱动脉和右股动脉通道,经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对CALVF进行封堵治疗,成功率100%。随访6~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瘘管和瘘口粗大的CALVF患者,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左室瘘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 瘘管 瘘口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下载PDF
轨道法在特殊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长海 刘晓桥 +7 位作者 张萍 谭洪文 刘兴会 王纪人 周松 李天纵 梁青龙 穆庆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轨道法在形态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形态特殊的PDA患者采用动静脉轨道的方法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压及主动脉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并术后随访观察血液残余分流及... 目的:探讨轨道法在形态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形态特殊的PDA患者采用动静脉轨道的方法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压及主动脉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并术后随访观察血液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形态特殊的PDA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压显著降低,主动脉压轻度升高;术后即刻及随访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能采用常规方法封堵的PDA患者采用轨道法进行封堵,可提高PDA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轨道法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钰 李颖 刘红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纪军 何胜虎 +3 位作者 徐日新 顾翔 屠莉莉 陈述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结果70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97.2%,分别于术后24h、7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确切,费用较低,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向阳 单凤仙 +2 位作者 袁奇 徐健 杨冬妹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10期744-746,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导管闭合 6例 PDA、 8例 ASD及 3例 VSD患者 ,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 /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例 PDA、 8例 ...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室间隔缺损 (VSD)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导管闭合 6例 PDA、 8例 ASD及 3例 VSD患者 ,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经胸或 /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6例 PDA、 8例 ASD及 3例 VSD在经胸超声引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 ASD、 1例 PDA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 ,分别于 1周及 3个月后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于用封堵器封堵 PDA、 ASD及 VSD术前病例选择 ,术中指导监测 ,封堵器型号的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VSD 超声心动图 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术后 术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