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应力阳 刘喜旺 +2 位作者 谭征 俞建根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术中采用右侧90°卧位,观察孔及两操作孔置于腋中线第五肋间、腋前线第四肋间及肩胛下线第六肋间,辅助孔置于腋前线第七肋间,术中均采用7号丝线双重或三道结扎动脉导管,术后撤除呼吸机后送普通病房。结果3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0~84 min,平均50.5 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住院时间1~6 d,平均1.8 d;术后动脉导管残余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1例,随访3个月后好转。平均住院费用5.4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及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儿童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行动脉导管未闭床旁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晓环 张建敏 +4 位作者 郑铁华 李立晶 毛珍慧 辛忠 高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行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行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地点分为NICU组(8例)和OR(operating room,普通手术室)组(6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但NICU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床旁PDA结扎术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手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具备一定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施旭聪 翁建彬 李建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出生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PDA如持续存在,不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还是早产儿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出生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PDA如持续存在,不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还是早产儿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关于早产儿PDA的管理一直是新生儿医学领域的热点,本文从PDA手术干预指征及手术疗效出发,对早产儿PDA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小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改进——附212例报告
4
作者 程邦昌 高尚志 +2 位作者 涂仲凡 林道明 姚震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本组连续对212例14岁以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采用改进的导管结扎术,术中未发生意外。全部治愈。术后随访6月~10年,无1例导管再通。因此认为,改进的结扎术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术。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结扎 儿童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保 程端 +7 位作者 李波 贺贵宝 王海峰 阿哈提 伊力亚斯 盛唏 李金鹏 萨达姆.胡赛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01-703,7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应用室缺肌部伞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末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PDA患者53例,其中漏斗型30例,管型23例。所有患者均经TTE引导下经股动脉行PDA封堵,... 目的探讨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应用室缺肌部伞经股动脉封堵动脉导管末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PDA患者53例,其中漏斗型30例,管型23例。所有患者均经TTE引导下经股动脉行PDA封堵,通过建立股动脉-动脉导管-肺动脉-右室的轨道,在TTE引导下由股动脉入路置入合适的室缺肌部伞,封堵后以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3、6个月门诊复诊。结果 53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PDA封堵,其中1例成人PDA,因图像质量导致超声对导管内径的诊断有误,导致多次更换封堵器,但最终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0±10)min,选用室缺肌部封堵器,封堵器腰径(12±6)mm,术后杂音消失,超声示主、肺动脉间无分流,术后住院时间3~4 d。随访1、3、6个月均无分流信号。左房前后径(LAD)[(25.8±6.1)mm vs(30.6±8.4)mm]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38.5±9.1)mm vs(45.2±11.5)mm]明显缩小(P<0.05)。结论 TTE引导下由股动脉入路应用室缺肌部伞封堵PDA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了X线及造影剂的损害,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股动脉/外科学 间隔封堵器 胸部/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