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harg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in coal material failur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被引量:2
1
作者 Xin Ding Xiao-chun Xiao +1 位作者 Di Wu Xiang-feng L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9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Rock burst is a catastrophic dynamic disaster caused by sudden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coal, loading path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ilure of coal, the coal failure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charge exception... Rock burst is a catastrophic dynamic disaster caused by sudden failure and instability of coal, loading path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ailure of coal, the coal failure process is associated with charge exception infonnation. Hence, violent coal failure mechanics and time-frequency domain distribution of charge signal such as rock burst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should be studied in-depth. In this paper, grade and cyclic load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for coal with impact tendency samples produced by blocks cored from 800 depth in Xiaoqing coal mine of the Tiefa coal group in northeast China. Theory discuss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result of stress and strain, frequency-spectr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he wavelet charge data, figures showing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imefrequency domain amplitude of charge signals in coal with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and stage were obtained. The failur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paths were summarized. It found that the loading path changed the manner of energy accelerate-release, there were more plastic strain generation in coal under cyclic loading than that under grade loading, the former was more likely to cause greater damage and failure, then the strength of coal under cyclic loading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at under grade loading, an energy conversion mechanical model of stress, damage and deformation was developed and explained the effect of the loading path. Charge signal was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the strengthening and peak stages, where there was a high amplitude pulse at each stress drop. The charge pulse was a type of low frequency signal with a primar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range of 1 -100Hz. Discussion on the charge generating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iction slip,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arge obtained during the coal failure process directly to stress loaded on and damage, the result verified it better. We propose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study could be efficiently applied to daily mining activities, to provide an early warning and effectively avoid rock burst dis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BURST Coal FAILURE Loading path Damage Energy accelerate-release charge TIME-FREQUENCY signal
下载PDF
Effect of Space Charge on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Air Gap Discharge
2
作者 郝丽霞 王伟 +2 位作者 詹花茂 韩筱慧 邓丽红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14-718,共5页
The existence of space charge may be addressed a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could cause shielding failur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ace charge on discharge propagation path, a new experime... The existence of space charge may be addressed a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could cause shielding failure of transmission lin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pace charge on discharge propagation path, a new experimental system, including mainly DC high voltage generator, impulse voltage generator as well as rod-plane electrod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pace charge was generated around the rod by means of pre-applying DC high voltage, and the air gap dis- charg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pre-applying DC high voltage, respectively. Meanwhile, high speed cameras worked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front and lateral side to record the discharge propagation path so as to obtain the curvature.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curvature increas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ortions of the propagation path when the effect of space charge is taken into acc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ATURE discharge propagation path high speed cameras space charge
下载PDF
改进灰狼算法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路径规划
3
作者 刘尚俊男 刘书海 肖华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老旧停车场内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但停车场内复杂与随机的障碍物环境对其路径规划与避障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传统灰狼算法的改进,对停车场内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仿真与分... 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老旧停车场内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但停车场内复杂与随机的障碍物环境对其路径规划与避障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传统灰狼算法的改进,对停车场内的电动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仿真与分析。灰狼算法迭代速度快,但优化精度低,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在对停车场地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后,从适应度函数、收敛因子以及位置更新函数3个方面对传统灰狼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灰狼算法的平均迭代次数较传统灰狼算法减少了39.4%,路径长度缩短了4.7%,在与其他典型改进灰狼算法对比中路径长度最短。对同一停车场不同车位占用率的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利用该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随机地图与不同目标位置的情况下均可以成功运行,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充电机器人 路径规划 灰狼算法 栅格化地图
下载PDF
多因素下基于路网拓扑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策略
4
作者 周筝 龙华 +2 位作者 李帅 蔡伟平 梁昌侯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多样性需求并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本文在考虑出行距离、充电电价以及充电站排队情况等三种影响因素下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多因素下基于...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充电多样性需求并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本文在考虑出行距离、充电电价以及充电站排队情况等三种影响因素下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一种多因素下基于充电站路网拓扑结构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方法,为用户规划充电路径与充电站选择.首先,该方法在能耗约束的前提下基于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进行充电引导,为求解多目标最优引入信息熵的概念来确定各参数影响权重.其次,针对用户充电需求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三种不同目标下的规划方法以降低用户充电成本.此外,本文构建了站点随机充电服务排队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研究充电站服务能力对充电成本的影响.以某地区路网为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用户充电出行成本并合理规划出行路径,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充电选择和站点配置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路径 路网拓扑 排队模型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基于实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路径引导策略
5
作者 刘晓佳 赵兴勇 +1 位作者 许天宇 李振文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6期16-20,30,共6页
随着电动汽车占比逐步增加,大量电动汽车在空间、时间上的随机性使得其分布极不均衡,无序充电造成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较高、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路径引导策略。基于电动汽车智能信息交... 随着电动汽车占比逐步增加,大量电动汽车在空间、时间上的随机性使得其分布极不均衡,无序充电造成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较高、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路径引导策略。基于电动汽车智能信息交互系统,以电动汽车行驶时间、排队时间、充电时间、充电费用以及能耗费用的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实时电价更新策略引导电动汽车至最优快充站。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实现空间上的有序快充,改善区域负荷的均衡度,减少各个充电站的拥挤度,并且有效降低了电动汽车用户的综合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实时电价 综合成本 智能充电路径引导
下载PDF
Uncertainties of critical temperatures based on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
6
作者 肖尔熙 雷昕 +3 位作者 黄英格 冯玉洁 祝龙 苏军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The new signature of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has been well indicated by 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but the uncertainties of critical temperatures based on this signature have not ... The new signature of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has been well indicated by 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but the uncertainties of critical temperatures based on this signature have not been revealed.This study extracts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s of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in nuclear reactions and investigates their uncertainties.Utilizing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atistical model GEMINI enables us to describe the dynamical path from the initial to the final state.An isotope thermometer and a quantum fluctuation thermometer are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nuclear temperature.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 and critical temperatures are studied in^(124)Sn+^(120)Sn collisions ranging from 400 to 1000 MeV/nucleon and^(124)Sn+AZ collisions at 600 MeV/nucleon.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pseudo-critical point is robustly indicated by the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The critical temperatures extracted by the isotope thermometer are relatively consistent,with an uncertainty of 15%,while those obtained by the quantum fluctuation thermometer a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incident energy and mass number of target nuclei.The excitation energy E∗and bound charge Zbound are used for event-sorting.These two ensembles represent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initial and final states of the system,respectively.The initial-final correlations of statistical properties might lead to two phenomena.First,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at the pseudo-critical point based on the Zbound ensemble is wide,while that based on E∗ensemble exhibits bimodality,which is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liquid-gas coexistence of a finite system.Second,the temperature at the pseudo-critical point based on the Zbound ensemble is higher than that based on the E∗ensemble.Furthermore,the projectile-like system exhibits a significant dynamical effect in its evolution path from the initial to final state,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critical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higher-order fluctuations of the largest fragment charge critical temperature initial-final correlations of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dynamical path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原文传递
动态能源与地理信息融合的光储充电站电动汽车充电路径引导
7
作者 杨有为 徐春梅 +1 位作者 彭道刚 邢蕾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电动汽车(EV)的出行、充电行为在对交通系统运行规律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使得能源网络负荷的时空分布发生改变。为此,考虑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特点,结合大规模EV、区域路网、配电网以及光储充电站的动态信息,构建了精细化的车-站-路-网动... 电动汽车(EV)的出行、充电行为在对交通系统运行规律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使得能源网络负荷的时空分布发生改变。为此,考虑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特点,结合大规模EV、区域路网、配电网以及光储充电站的动态信息,构建了精细化的车-站-路-网动态融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用户、交通路网、电网3个角度构建包含行程时间、交通拥堵情况、电网稳定性的多目标优化函数。针对当前模型的高复杂度,运用分层规划和双向搜索思路对LPA*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动态环境下的充电路径引导。以某市一区域路网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策略相比,所提充电路径引导策略能很好地解决因EV充电带来的局部道路拥挤、区域光储能源消纳不均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光储充电站 地理信息系统 能源网络 充电路径引导 分层规划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电动汽车主动充电引导模型
8
作者 袁晓冬 甘海庆 +3 位作者 王明深 滕欣元 阮文骏 龙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168,共10页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数量和充电需求的急剧增长,从电动汽车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在车联网环境下基于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主动充电引导模型。首先,融入红绿灯等待时间和不走回头路条件,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利用实际路...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数量和充电需求的急剧增长,从电动汽车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在车联网环境下基于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与排队论的电动汽车主动充电引导模型。首先,融入红绿灯等待时间和不走回头路条件,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利用实际路网状态信息更新路网时空状态矩阵,实时优化电动汽车行驶路径,获取电动汽车充电行驶时间。其次,利用深度置信网络预测充电站电动汽车短时到达量,基于排队论M/G/k模型预测电动汽车充电等待时间。最后,以最小化电动汽车充电行驶时间和充电等待时间为目标,搭建电动汽车主动充电引导模型。以中国南京市中心区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主动充电引导模型的有效性,所提算法能够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并减少电动汽车用户综合充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电动汽车 主动充电引导 排队论 路径规划
下载PDF
断陷盆地陡坡带新近系目标圈闭优势运移路径与汇聚能力分析: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
9
作者 张捷 于海波 +2 位作者 彭靖淞 肖锦泉 岳军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划分了优势充注段,进而在断层充注段控制下开展了油气运移模拟。研究表明:(1)陡坡带汇聚体系由深层聚烃砂体、边界大断层、浅层晚期断层3个部分组成。(2)汇聚体系中3个部分的各自优势汇烃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主要运移路径,最终体现在与目标圈闭搭接的断层充注段上;庙西北凸起东侧主干运移断层中段为强充注区,北段为中等充注区;次级运移断层中4,6,8号断层发育强充注段,1,2,11号断层发育中等充注段。(3)构造层运移模拟发现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中段发育油气聚集区,东侧发育2条主要运移路线,同时南侧发育1条主要运移路线;3号典型砂体发育4个汇聚区,其中汇聚区C为汇聚能力最强区域。研究成果可为目标区井位部署提供参考,技术方法可为油气汇聚成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体系 运移路径 充注段 运移模拟 庙西北凸起东侧 陡坡带 断陷盆地
下载PDF
计及多方利益的“车-路-网”三层充电优化方法
10
作者 王昊东 于江涛 郑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170,共7页
随着电动汽车(EVs)保有量逐年增加,充电需求日益增大,短时间内大规模EVs集中充电不仅会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和负担,还会造成路网交通拥堵。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兼顾配电网、路网和车主三方利益的“车-路-网”三层充电优化方法... 随着电动汽车(EVs)保有量逐年增加,充电需求日益增大,短时间内大规模EVs集中充电不仅会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风险和负担,还会造成路网交通拥堵。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兼顾配电网、路网和车主三方利益的“车-路-网”三层充电优化方法。通过三层优化模型的相互传递与配合,对配电网的等效负荷方差和有功网损、路网的通畅情况、车主的充电总成本进行协调优化。以杭州市某区域路网为例,结合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三层充电优化,系统等效负荷方差降低72.82%,有功网损降低83.41%,车主充电总成本减少8.89%。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法能够合理安排EVs充电,可以在平抑负荷波动和降低有功网损的同时,缓解路网拥堵和降低车主充电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优化 路网 三层优化模型 有功网损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充换储一体化电站布局及电缆供电的路径优化
11
作者 何晨可 朱继忠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01,共17页
随着电动汽车在城市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逐渐增加,系统对电动汽车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结合城市配电系统配置新型集中性充换电设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优化规划是一大难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电动汽车充换... 随着电动汽车在城市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逐渐增加,系统对电动汽车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结合城市配电系统配置新型集中性充换电设施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合理有效的优化规划是一大难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化电站(charging-swapping-storage integrated station,CSSIS)定容布局以及电缆供电路径优化的综合规划模型。基于充、换电设施的功能特点分析,分别构建充电站、换电站和储能电站运行和定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体站综合运行和定容布局模型,同时结合电动汽车在规划区的概率分布特点,分析一体站的电动汽车负荷。计及不同类型的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以及电缆供电走廊的类型,提出了结合一体站布局的电缆供电路径优化方法。基于公司自由现金流理论分析,优化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化电站定容布局配置规划的累计净现值,并对电缆供电路径及其配套电缆走廊进行优化,采用YALMIP/CPLEX优化工具箱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地区作为规划区,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电动汽车一体站及其配套的城市电缆配电系统的优化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换储一体化电站 定容布局 电缆供电 路径优化 公司自由现金流 电动汽车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文网络和主题共现的颠覆性技术轨道演化及延伸研究——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为例
12
作者 沈世玲 催靖华 《情报探索》 2024年第2期56-66,共11页
【目的/意义】深度挖掘颠覆性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对国家、企业抢先占领颠覆性技术相关市场及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方法提取颠覆性技术的主路径,对主路径上的专利文本分析并归纳技术主题,而后构... 【目的/意义】深度挖掘颠覆性技术轨道演化规律,对国家、企业抢先占领颠覆性技术相关市场及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专利引文网络方法提取颠覆性技术的主路径,对主路径上的专利文本分析并归纳技术主题,而后构建颠覆性技术萌芽期和萌芽期+成长期的技术轨道,并进行演化分析。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最新专利、论文主题共现的方法来延伸技术轨道。【结果/结论】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为实证研究,总结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的演化方向有:充电全方位智能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技术轨道 新能源汽车 充电技术 主路径
下载PDF
用A星算法进行电动汽车快充电桩布局优化分析
13
作者 常昊 郭明昊 +2 位作者 秦林杰 吴浩民 焦烯奥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充电桩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目前充电桩布局存在的问题,我们借助“A星算法”,对南京市边界的人口集中及交通发达区域之间进行最优路径搜索,进而根据交点确定充电桩最优布局的区域。
关键词 A星算法 DIJKSTRA算法 最优路径搜索 快充电桩优化布局
下载PDF
一种多移动充电车在线协同充电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顺淼 林亚彪 王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808,共11页
在大规模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RSN)中,引入多部移动充电车(MCV)为传感器补充能量可以有效提高充电可靠性。如何协同多MCV进行充电规划是提高WRSN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MCV在线分布式协同充电算法(OCAMD)。首先根... 在大规模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RSN)中,引入多部移动充电车(MCV)为传感器补充能量可以有效提高充电可靠性。如何协同多MCV进行充电规划是提高WRSN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MCV在线分布式协同充电算法(OCAMD)。首先根据能耗率对传感器进行分级,结合传感器节点的距离和能量属性,采用注意力机制在线选择充电节点,并自适应调整充电时间。其次在满足WRSN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确定网络中所需的MCV数量。最后提出分布式协同算法,确保MCV与充电节点一一对应,同时均衡多MCV的充电负载。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主流的几种协同充电算法相比,OCAMD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的存活率和MCV的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协同算法 注意力机制 充电路径规划 移动充电车
下载PDF
基于双源引文网络的技术路径识别及融合研究——以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军 傅凯 武兰芬 《情报探索》 2023年第5期10-16,共7页
[目的/意义]技术路径识别能够得到表征技术发展的链接模式,挖掘技术方向及演变特征,对企业知悉技术路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通过Web of Science和USPTO数据库对期刊文献和专利数据进行导出,利用Pajek软件分别构建期刊文献... [目的/意义]技术路径识别能够得到表征技术发展的链接模式,挖掘技术方向及演变特征,对企业知悉技术路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过程]通过Web of Science和USPTO数据库对期刊文献和专利数据进行导出,利用Pajek软件分别构建期刊文献和专利引文网络;对引文网络进行社群划分,提取最大的社群网络进行主路径识别;对双源主路径节点文献构建文本相似性矩阵,利用文本相似性算法将前述路径进行融合与连接,全面揭示技术发展路径。[结果/结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期刊文献与专利双源引文网络和文本相似性分析的技术路径识别及融合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揭示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主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相关企业明晰技术路径提供了科学的决策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文网络 主路径识别 无线充电 文本相似性
下载PDF
计及行驶工况的多目标纯电动汽车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辉 徐玮 王朝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9,共7页
对纯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计及行驶工况的多目标纯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驾驶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交通路况对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建立了行驶工况数据库。设计了行驶工况特征参数提取策略,在最大限度... 对纯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计及行驶工况的多目标纯电动汽车路径规划方法。充分考虑了驾驶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交通路况对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建立了行驶工况数据库。设计了行驶工况特征参数提取策略,在最大限度降低数据维度的同时,筛选出最能反映行驶工况的特征参数子集。采用改进核FCM算法对行驶工况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引入加权核函数和自适应聚类机制,实现行驶工况最佳聚类划分的同时,得到了反映不同行驶工况的平均参数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行驶距离、时间和能耗的多目标充电路径规划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离散多目标海豚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重新定义海豚个体编码和群体进化方式,得到合理路径规划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规划方法得到的规划路径,行驶时间减少了约(3.8~12.4)%,充电成本降低了约(5.6~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路径规划 模糊聚类 特征参数 海豚群算法 行驶时间 充电成本
下载PDF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下的高维多目标动态充电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佑仟 王茜 +1 位作者 张景波 崔志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2-1169,共8页
随着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WRSNs)的出现,针对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寿命问题,大量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充电方案.然而大多数充电方案都属于离线的,没有考虑充电路... 随着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WRSNs)的出现,针对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寿命问题,大量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充电方案.然而大多数充电方案都属于离线的,没有考虑充电路径规划会随着新需充电节点的加入而发生动态变化的多时间窗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高维多目标动态充电路径方案模型.通过最小化路径距离、死亡节点数量、通信延迟以及最大化无线充电车(Wireless Charging Vehicle,WCV)剩余能量,以减少死节点数量,延长WRSNs的生命周期.同时为求解该动态模型以及适应路径编码方式和响应环境变化,通过引入改进的进化策略和环境响应机制到强帕累托进化算法2(The Strength Pareto Evolutionary Algorithm 2,SPEA2)中,提出了改进的SPEA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动态模型和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延长WRSNs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SPEA2 动态充电路径规划 动态模型 无线充电车
下载PDF
考虑临时驻车充放电管理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顺其 向月 王晏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1,共8页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提升,电动汽车配送工作过程中的长时间驻车行为与电网存在的交互行为与能量转移存在研究价值。为提高电动汽车参与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出日调度背景下考虑临时驻车充放电管理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规划方法。计及...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提升,电动汽车配送工作过程中的长时间驻车行为与电网存在的交互行为与能量转移存在研究价值。为提高电动汽车参与物流配送的效率,提出日调度背景下考虑临时驻车充放电管理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规划方法。计及实时电价、车载电量、载货限重、单侧送达时间窗约束,考虑电池损耗、充电站服务时间、分时电价及实时服务费,构建以配送时间、耗电成本、车辆成本、配送延迟惩罚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配送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以某26节点路网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少配送总成本,降低续航不足的风险,提升交通与能源互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物资配送 临时驻车 路径优化 充放电管理
下载PDF
半开放式的多车场移动充电车路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长影 张圣忠 +1 位作者 陆迪 白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881-8887,共7页
为解决移动充电平台投入运营成本高的问题,考虑应急服务点时间窗、流量平衡及充电车里程限制等约束,建立包括移动充电车为应急服务点提供充电服务的车辆启动成本、行驶成本和违反应急服务点的时间窗惩罚成本三者总和最小的混合整数非线... 为解决移动充电平台投入运营成本高的问题,考虑应急服务点时间窗、流量平衡及充电车里程限制等约束,建立包括移动充电车为应急服务点提供充电服务的车辆启动成本、行驶成本和违反应急服务点的时间窗惩罚成本三者总和最小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分支定界法和遗传算法研究了半开放式的多车场移动充电车路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对半开放式的多车场移动充电车路径优化问题进行10次求解,每次运行得到的解与10次中最优解的偏差(g ap)均值为1.22%,说明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单车场独立服务模式对比分析,半开放式多车场联合服务可为移动充电车提供更多路径选择,减少充电车行驶里程,降低平台运营成本;对比顾客点集中分布情形,在顾客点随机分布和混合分布情形下,移动充电平台的成本节约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充电车 半开放式联合服务 多车场 路径优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分子/固体界面量子化质子耦合的电荷转移过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又友 郑奇靖 赵瑾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3年第2期37-49,共13页
【目的】理解分子与固体界面发生的超快电荷转移物理机制,对于提升太阳能电池以及光催化反应的能量转化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献范围】在许多含有氢元素的分子/固体界面,分子会以一定结构吸附,分子中的氢会在固体表面形成氢键网... 【目的】理解分子与固体界面发生的超快电荷转移物理机制,对于提升太阳能电池以及光催化反应的能量转化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献范围】在许多含有氢元素的分子/固体界面,分子会以一定结构吸附,分子中的氢会在固体表面形成氢键网络。由于氢元素具有很轻的质量,同时,它在分子中常常以质子的形式存在,因此人们常常可以在分子/固体界面观察到质子电子耦合在一起的电荷转移过程,而这类过程中质子的核量子效应(Nuclear quantum effects,NQEs)无法被忽略。最近,我们发展了结合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Path-integral molecular dynamics,PIMD)与非绝热分子动力学(Nonadiabatic moleculardynamics,NAMD)的计算方法RP-NAMD,可以有效地研究质子电子耦合的电荷转移过程。然而,其中PIMD/RPMD的巨大计算量限制了这类方法在真实体系中的应用。【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大幅度减小了PIMD/RPMD的计算量,使得RP-NAMD可以应用于更大的体系,并可以用来研究更长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过程。为了验证新的方法,我们选择了甲醇/二氧化钛界面作为原型体系,并研究了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质子耦合的电荷转移过程的重要作用。【结论】总之,本文基于深度学习,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可以用来研究核量子效应与载流子动力学耦合效应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路径积分动力学 质子耦合电荷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