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王荣波 石茗月 +4 位作者 徐月华 刘裴清 卞润恬 翁启勇 李本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型菌株对峙培养来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菌丝生长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LSU-Ypt1融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所分离病原菌均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交配型测定发现,所分离的125个芋疫霉菌株中,122个为A2交配型,3个为A1A2交配型。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8%甲霜灵对芋疫霉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146±0.032)μg·m L^(-1);95%烯酰吗啉、98%氟吡菌胺和94%氰霜唑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介于(0.239±0.011)~(0.713±0.088)μg·m L^(-1);而95%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低,EC_(50)值为(23.447±3.666)μg·m L^(-1)。【结论】福建省芋疫霉以A2交配型为优势群体,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可作为芋疫病高效防控的轮换使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 病原菌鉴定 交配型 防治药剂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天津分离株的鉴定及其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志民 李秀丽 +10 位作者 杨春蕾 杨丽景 田向学 王利丽 池晶晶 张莉 孟乐 张万江 祝瑶 张东超 鄢明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5,共8页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 为了解天津市某猪场引起育肥猪神经症状的病原及其特性和遗传特征,本研究采集8份患病猪脑组织样品经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gdh基因和cps2J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确定8份样品中的分离株均为同一2型猪链球菌(SS2),命名为TJS75。测定其生长曲线、并按照文献方法进行溶血性试验、黏附/侵入试验和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分析该SS2分离株特性。结果显示,TJS75菌株经TSB培养6 h~15 h可达对数生长期,对绵羊血红细胞(RBC)具有崩解效果,可黏附并侵入PK-15细胞(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16%和7.90%),且感染TJS75株的BALB/c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和神经症状等,经测定其LD50为2.15×107cfu/mL。进一步采用高通量测序,并预测其毒力基因,分析该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显示,TJS75菌株基因组全长2368195 bp,GC含量40.88%,含有2299个编码基因,其中有1822、1830和1077个基因分别注释于GO、COG和KEGG数据库,携带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的SS强毒株98HAH33和05ZYH33的亲缘性较近,毒力基因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499种毒力相关基因(编码173种毒力相关因子),依据功能分类,这些毒力基因参与SS2的黏附和侵袭、溶血、促进铁转运、自溶酶的合成、降解胶原酶、唾液酸的合成等。本研究首次分离到携带MRP毒力因子的ST25型SS2,为深入开展SS2 TJS75株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离鉴定 致病力 遗传特征
下载PDF
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岳锋 周娟娟 +4 位作者 夏黎明 王华泽 潘耀谦 吉川尧 王选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疫苗免疫仍是主要的防控途径。因此,开展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学致病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疫苗免疫仍是主要的防控途径。因此,开展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学致病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综述了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通过引起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细胞和器官损伤、免疫相关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失衡以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过表达等方面造成机体淋巴细胞衰竭和免疫抑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免疫抑制 致病机制
下载PDF
一株鹅源禽腺病毒4型的分离及致病性
4
作者 王艳 高亚东 +1 位作者 蒋成辉 曾巧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32-4240,共9页
2023年,昆明一朗德鹅场部分雏鹅出现软脖子症状,伴有零星死亡,病变疑似禽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本研究旨在对本次雏鹅病因进行分子病毒学诊断和病原的致病性研究。采集肝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 2023年,昆明一朗德鹅场部分雏鹅出现软脖子症状,伴有零星死亡,病变疑似禽心包积液综合征(hydropericardium syndrome,HPS)。本研究旨在对本次雏鹅病因进行分子病毒学诊断和病原的致病性研究。采集肝病料接种鸡肝癌细胞(leghorn male hepatocellular cells,LMH):1)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取培养液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2)靶标4型禽腺病毒(serotype 4 fowl adenovirus,FAdV-4)的衣壳蛋白编码基因hexon基因进行PCR诊断,对扩增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3)以5×10^(5.5)TCID_(50)/羽的剂量皮下注射感染10日龄健康泰州鹅,进行动物回归感染以确证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将病料上清接种LMH细胞48~72 h后CPE明显,细胞圆缩、间隙变大、随后碎裂、逐渐脱落,电镜观察见二十面体无囊膜病毒粒子;PCR检测FAdV-4阳性,分离纯化病毒,命名为YNKM2023株;hexon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FAdV-4流行毒株相似性高达99.8%~99.9%,与印度分离株相似性为99.5%~99.6%。接种感染后,泰州鹅未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感染后3 d开始出现HPS的特征性病变,感染后6 d检测到中和抗体。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到鹅源FAdV-4/YNKM2023株,该毒株与国内已有的鸡鸭流行毒株高度同源,尚未发生明显的基因漂移。分离株可以感染鹅,病毒可以在雏鹅体内复制引起组织器官病变并产生免疫应答,对鹅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这有助于了解FAdV-4在鹅群的流行情况及其对雏鹅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 禽腺病毒4型(FAdV-4) 分离 致病性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1株牛源D:L3:L5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奕朵 张康 +12 位作者 王磊 路晓荣 张景艳 程佳 郭志廷 徐国伟 黄莉萍 牛宇辉 马婷 冯晓微 EGIDE 刘明超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8-3141,共14页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特性
下载PDF
李生财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漆利红 李生财 赵世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1期36-40,共5页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疾病,寒邪客胃型为胃脘痛较常见的证型。多因贪凉饮冷或感受寒邪诱发,临床以胃脘部冷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嗳气打嗝、呃逆、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属于现代...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疾病,寒邪客胃型为胃脘痛较常见的证型。多因贪凉饮冷或感受寒邪诱发,临床以胃脘部冷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多伴有嗳气打嗝、呃逆、四肢冰冷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属于现代医学受凉或者进食生冷食物引起的急性胃炎、急性消化性溃疡、胃痉挛等疾病的范畴。李生财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内科疾病,认为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以寒邪凝滞为主,与气机异常密切相关,迁延日久易于导致寒邪化热,寒热失调,脾胃损伤。治疗本病以“寒留则气凝”为指导思想,以“温通”“理气”为主要治法,临证以厚朴、枳壳、莱菔子、陈皮、半夏、干姜等药为主,注重药对的使用,疼痛多用芍药、延胡索,反酸多用浙贝母、海螵蛸,嗳气打嗝常用旋覆花、代赭石,失眠则用酸枣仁、远志等;同时注重内外治法相结合,用中药包或热盐包外敷以开通玄府、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止痛,内服则温里散寒、行气消积止痛;根据临床症状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外敷与内服相结合,疗效显著。本研究总结李生财主任医师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经验,并附有典型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寒邪客胃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鸽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和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兰雪琴 黄颖 +5 位作者 白怡馨 靳婉婧 王金泉 苏战强 谢金鑫 佟盼盼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8,共7页
为探究喀什某鸽场致种鸽腹泻和雏鸽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于2023年2~3月采集71份腹泻种鸽粪便和43份死亡雏鸽肝、肾、脾和肠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采用16S rRNA和ITS(16S rDNA-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序列)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 为探究喀什某鸽场致种鸽腹泻和雏鸽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于2023年2~3月采集71份腹泻种鸽粪便和43份死亡雏鸽肝、肾、脾和肠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采用16S rRNA和ITS(16S rDNA-23S rDNA内部转录间隔序列)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PCR鉴定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经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采用PCR检测其耐药基因;通过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分离菌的ST型。利用小鼠致病性试验检测分离菌的致病性。结果显示:经分离培养和PCR鉴定114份样品中共分离到83株肺炎克雷伯菌(Kp)(72.8%,83/114);毒力基因uge、mrkD、rmpA、wabG、ureA和magA的检出率在85.5%~98.8%,fimH的检出率为1.2%;83株Kp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的菌株占73.0%~100%,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占1.2%~25.0%,其中4株为多重耐药Kp;耐药基因blaSHV-11(72.3%,60/83)和bla_CTX-M-1G)43.4%,36/83)的携带率较高,而bla_(CTX-M-9G)14.5%,12/83)和tet(A)(6.0%,5/83)的携带率较低,但未检出耐药基因bla_(TEM)、bla_(CTX-M-2G)、aac、aadA1、strA、strB、tet(E)、tet(G)和mph(A),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间基本呈正相关。ERIC-PCR和MLST分析显示,种鸽和雏鸽Kp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且以ST23型为主。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鸽源Kp对小鼠的LD_(50)为3.6×10^(3)cfu/mL。本研究首次在腹泻种鸽和死亡雏鸽体内分离到Kp,其致病性较强,携带丰富的毒力基因,且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严重,该结果为肉鸽养殖合理用药及Kp感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致病性 耐药性 分子分型
下载PDF
浅析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研究现状
9
作者 朱治佳 袁明 +7 位作者 韩冬伟 张笛 王振 孙浩月 王淑荣 王连霞 庄煦 张婵娟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大豆根腐病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卵孢子存活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制约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控技术水平,文章综述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种类及分布、发病症状及特点、抗病品种鉴定... 大豆根腐病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卵孢子存活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制约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控技术水平,文章综述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种类及分布、发病症状及特点、抗病品种鉴定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发病症状 致病菌种类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在感染兔体内的分布及其致病性研究
10
作者 董妮华 陈小珺 +11 位作者 李昱昊 孙卿 陈梦莉 周黎笋 付宁宁 邵东华 刘珂 李宗杰 邱亚峰 李蓓蓓 魏建超 马志永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1954年首次在英国分离鉴定,在我国和其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多次流行,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传染病。...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1954年首次在英国分离鉴定,在我国和其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多次流行,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传染病。本研究用SS2-ZY05719株按10^(9)、10^(8)、10^(6)CFU腹腔注射途径人工感染健康的新西兰兔,3种剂量均可引起发病并死亡,新西兰兔临床症状明显,感染组平均体温升高1℃~2℃。同时分析了SS2在兔体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高剂量感染组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快速死亡,感染剂量与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对各试验组新西兰兔内脏组织进行检测发现,SS2主要集中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等组织中,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细菌载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研究了SS2感染新西兰兔后的临床症状和各组织载菌量,为猪链球菌的防治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细菌载量 致病性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结肠息肉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刘家君 杨金辉 迟莉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5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同时探讨其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发病因素的相关性,旨在为结肠息肉临床辨证和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获取并整理结肠息肉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病理分型、血脂程度及结肠镜...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同时探讨其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发病因素的相关性,旨在为结肠息肉临床辨证和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获取并整理结肠息肉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病理分型、血脂程度及结肠镜结果等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量、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息肉病理类型。统计分析结肠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大肠湿热证199例(39.5%)>肝郁气滞证127例(25.2%)>脾胃虚弱证101例(20.0%)>瘀血内停证46例(9.1%)>寒湿内阻证30例(5.9%)。②结肠息肉患者年龄大多≥45岁,447例,占88.86%;饮食习惯以肥甘厚味为主,有208例,占41.35%;吸烟者232例,占46.13%;饮酒者136例,占27.04%。③结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患者295例,占58.65%,非腺瘤性息肉患者208例,占41.35%。④非高总胆固醇血症124例,占24.65%,高总胆固醇血症379例,占75.35%;非高甘油三酯血症136例,占27.03%,高甘油三酯血症367例,占72.97%;非高脂血症139例,占27.63%,高脂血症364例,占72.37%;非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222例,占44.1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281例,占55.87%。结论:结肠息肉中医证型以大肠湿热证多见。腺瘤性息肉中医证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非腺瘤性息肉中炎性息肉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肝郁气滞证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高总胆固醇血症分布具有差异(P<0.05),以大肠湿热证多见;不同证型高总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分布无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中医证型 病理类型 发病因素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2018-2022年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致病类型鉴定及毒性分析
12
作者 关亚诗 赵雅琼 +2 位作者 武英鹏 原宗英 刘敏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8,共9页
[目的]小麦叶锈病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已成为制约山西省小麦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特点,为山西省小麦抗叶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采自山西省运城市、晋中市... [目的]小麦叶锈病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已成为制约山西省小麦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毒性特点,为山西省小麦抗叶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采自山西省运城市、晋中市、临汾市、长治市和晋城市田间自然发病的小麦叶锈病标样进行单孢子堆分离获得132个纯化菌株,利用42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和材料对其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群体毒性分析。[结果]从132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子堆分离物中鉴定得到82个致病类型,其中优势致病类型为THT(4.55%)、PHT(4.55%)、PKJ(4.55%)、PHS(3.03%)、TKT(3.03%)、THS(3.03%)和THK(3.03%)。毒性基因V25、V38和V13+3ka这4年的毒性基因频率均小于30%,其对应的抗病基因为目前有效的抗病基因。毒性基因V26、V10、V12、V20和V39这4年中毒性基因频率均大于80%,表明其对应的抗病基因对小麦叶锈菌已经基本失去抗性。运城市和晋中市的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多态性较高,其次为临汾市和晋城市,长治市最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山西省小麦叶锈菌近几年的优势致病类型、毒性基因频率和毒性多态性,为进一步指导山西省小麦抗叶锈育种和病害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毒性频率 致病类型 生理小种 毒性多态性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3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分析
14
作者 王一霖 郭向辉 +4 位作者 彭焜 王乙好 袁羽 刘颂蕊 耿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80,共9页
【目的】明确四川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 PEC)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大熊猫源Ex PEC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绵阳市和雅安市野外死亡大熊猫的肠外器官采集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 【目的】明确四川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 PEC)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大熊猫源Ex PEC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绵阳市和雅安市野外死亡大熊猫的肠外器官采集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Ex PEC多重PCR鉴定,继而对分离的Ex PEC进行系统进化群分群、MLST分型和PFGE分型,并采用K-B法与Wafergen Smartchip超高通量qPCR进行耐药表型测定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分离出9株Ex PEC,系统进化群分别为B2群和A群;MLST和PFGE分型均为3种分子型,其中MLST为ST555、U10和ST127型,PFGE为Ⅰ、Ⅱ和Ⅲ型;9株Ex PEC对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与萘啶酸敏感率达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9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检测发现,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结论】分离鉴定的9株大熊猫源Ex PEC系统进化群主要为B2群,MLST和PFGE分型主要为ST127/PFGE基因Ⅰ型,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且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主要通过抗生素失活(antibiotic deactivate)和抗生素外排泵(efflux pump)两种耐药机制介导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大熊猫 分子分型 耐药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西藏那曲市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博华 符汉宇 +5 位作者 王玉恒 索朗斯珠 牛家强 包玉花 李家奎 徐业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5-3118,共14页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分离纯化、生化试验、PCR鉴定、K-B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Mauve软件和MEGA 7软件进行基因共线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发现在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巴氏杆菌阳性率为2.61%,且从病死牦牛肺组织中分离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命名为“Pm XZ01”株;药敏试验发现Pm XZ01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羧苄西林、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动物试验发现感染Pm XZ01株的家兔(1.2×10^(8) CFU·mL^(-1))和小鼠(1×10^(7) CFU·mL^(-1))死亡率高达100%,说明在该浓度下Pm XZ0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全基因组测序获得Pm XZ01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331787 bp,GC含量为40.47%,重复序列总长度为3266 bp;含有121个非编码RNA基因,包括59个tRNA基因,19个rRNA基因,43个ncRNA基因;2个假基因,5个基因岛,3个前噬菌体,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CARD注释分析发现1个PBP3抗性基因和2个EF-Tu抗性基因;VFDB和PHI-base注释分析发现101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及663个表型突变基因等;共线性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猪源HB03株(CP003328.1)、HN07株(CP007040.1)和禽源P1702株(CP097616.1)共线性最好,而与牦牛源Tibet-Pm1株(CP072655.1)共线性较差;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中国广东牛源GDZQ201401株(KP083466.1)属于同一分支,进化关系最近。本研究完成了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牦牛源B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为探索西藏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以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致病性 基因组
下载PDF
12株桑源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分析
16
作者 张雪吟 罗龙辉 刘吉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3-831,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来源的人类条件病原体的特征和耐药机制,预防环境病原体和医院病原体交叉感染,对桑树中分离的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子分型特点的探究。方法从广东和广西两地采集桑树和桑树根际土壤样本,其中共分离得到12株... 目的为了解不同来源的人类条件病原体的特征和耐药机制,预防环境病原体和医院病原体交叉感染,对桑树中分离的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子分型特点的探究。方法从广东和广西两地采集桑树和桑树根际土壤样本,其中共分离得到12株克雷伯菌,对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耐药性表征;采用PCR技术对6类9个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行遗传分析。结果12株桑源克雷伯菌检测到bla_(SHV)、tet(D)、tet(A)和aadA14种耐药基因,其中携带氨基糖苷类相关基因aadA1的有5株(41.67%);12株桑源克雷伯菌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表现出耐药,对6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6株(50%),对7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2株(16.67%);8株(66.67%)携带脂多糖相关的wabG毒力基因;MLST分析显示12株桑源克雷伯菌划分为3大类,包括产酸克雷伯菌复合体(Klebsiella oxytoca species complex,KoSC)、肺炎克雷伯菌复合体(K.pneumoniae species complex,KpSC)以及产气克雷伯菌(K.aerogenes);可分成7个序列型(sequence typing,ST),ST260为优势序列型,有5株(41.67%)。结论12株桑源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峻,氨基糖苷类aadA1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ST260是主要的序列型,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为环境中桑树来源的克雷伯菌病原体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属 条件致病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ST分型
下载PDF
禽腺病毒流行株FAdV-4-AH-F41的分子特征及对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17
作者 魏宁波 刘琪 +6 位作者 徐良 杨侃侃 曹影丽 宋祥军 邵颖 涂健 祁克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27,共12页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方法克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基于柯赫法则,用分离毒株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检验其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毒株对LMH细胞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白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α(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α、MHCⅡ-β等11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FAdV,其在LMH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 nm,符合FAdV-4的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LMH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红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该毒株命名为FAdV-4-AH-F41。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FAdV-4-AH-F41全基因组序列(43708 bp);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发现,FAdV-4-AH-F41与FAdV-4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存在3个重组事件,第1个重组事件发生在30453-30674 bp,第2个发生在36884-36988 bp,第3个发生在43401-43715 bp。致病性试验显示,FAdV-4-AH-F41是导致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病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DMEM/F12处理)相比,用FAdV-4-AH-F41处理后LMH细胞中11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水平均有提升,其中cGAS、IL-6、IRF7、MHCⅡ-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IL-1β、IFN-α、MAVS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STING、IL-8、IFN-β、MHCⅠ-α差异不显著。【结论】成功分离1株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会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鸡肝癌细胞 致病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血管病进程的加速作用
18
作者 王淑美 刘雅欣 +3 位作者 赵一桐 任清照 林凡琪 李明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6,共9页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作为人体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其体内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以及中风发病的独立危险...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作为人体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其体内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以及中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诱导的炎症反应、脂代谢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将严重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服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HHcy患者血液Hcy水平。本文将围绕HHcy加速CVD进程的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Hcy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病 致病机制 H型高血压
下载PDF
岗梅止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临床研究
19
作者 区深恩 梁颖阳 +2 位作者 田惠芳 曾黎明 张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岗梅止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2例,最终纳入研究观察组47例,对照... 目的:观察岗梅止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2例,最终纳入研究观察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岗梅止咳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6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中文版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理、生理、社会评分及LCQ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梅止咳合剂联合西药治疗风邪恋肺型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后咳嗽 风邪恋肺型 岗梅止咳合剂 中医证候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从三因致湿论治2型糖尿病
20
作者 祝俊香 陈凤菲 +1 位作者 张传霞 岳文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94-796,共3页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历代文献论及消渴病机,多以肺燥、胃热、阴虚为主。近些年,湿邪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验证。此文依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中有关湿邪形成...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历代文献论及消渴病机,多以肺燥、胃热、阴虚为主。近些年,湿邪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验证。此文依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中有关湿邪形成的原因,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湿邪对消渴形成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选方用药作出指导,以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2型糖尿病 湿邪 三因学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