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张力中 陈浩然 +1 位作者 于琦 卢学春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测序深度不断增加,并且在现今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host-pathogen 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Dual RNA-seq),可以同时提取2个(或多... 伴随着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测序深度不断增加,并且在现今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互作转录组测序技术(dual host-pathogen 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Dual RNA-seq),可以同时提取2个(或多个)物种的RNA进行基因表达的互作分析,得到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在医学上可用于分析感染患者或实验样本与病原体之间转录组水平的互作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或实验样本基因表达状态并可用于药物预测。本文主要综述了Dual RNA-seq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其与单细胞测序和非编码RNA分析结合的进展,以期对感染相关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作转录组测序 感染 生物信息学 病原物 宿主 基因交互调控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调控宿主抗结核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段淑娟 王伟 +1 位作者 逄宇 李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89,共6页
尽管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药物毒性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治疗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host-directed therapy,HDT)可利用小分... 尽管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药物毒性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治疗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host-directed therapy,HDT)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进而保护组织并清除病原体。HDT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宿主的抗结核免疫功能,同时缩短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被视为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主要参与激活细胞信号转导,从而调节细胞生长、增殖、死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靶向过表达细胞通路,也可通过诱导自噬并激活其他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TKI也可以在巨噬细胞中调节信号转导过程,降低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载量,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因此,TKI可作为HDT的潜在候选药物,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结核病。笔者将从PTK及信号转导入手,针对潜在的HDT治疗结核病的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HDT疗法更好地应用于现有药物及研发新药,从而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下载PDF
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AMV病原检测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3
作者 周建玲 梁巧兰 +5 位作者 魏列新 周其宇 田龙 陈应娥 王存颖 张国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毒病 苜蓿Detection of AMV pathogen of alfalfa virus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symptom types and its host ranges花叶病毒 寄主植物 叶绿素 致病性 症状表现
下载PDF
冯晓纯教授用主客交病理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经验
4
作者 宫文 高屹文 +1 位作者 钱美加 冯晓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取有创治疗,但术后易复发、感染,不易被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可缩小腺样体体积,减轻鼻塞、打鼾、开口呼吸等临证症状,可使部分患儿避免手术、复发患儿避免二次手术,因此被广大患儿及家... 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取有创治疗,但术后易复发、感染,不易被接受。中医药保守治疗可缩小腺样体体积,减轻鼻塞、打鼾、开口呼吸等临证症状,可使部分患儿避免手术、复发患儿避免二次手术,因此被广大患儿及家长接受。冯晓纯教授根据中医经典“主客交病”理论,采用“疏瘀和营,入阴搜邪”法,应用加减三甲散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 腺样体肥大 疏瘀和营入阴搜邪法 三甲散 主客交病
下载PDF
肿瘤内细菌调控肿瘤细胞可塑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钟儒天 余星晨 +2 位作者 杨丰瑞 姚雪彪 刘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I0001,I0009,共9页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交流与互作机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随着单细胞分析和多组学研究模式的拓展,该领域迎来了新的科研突破。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内细菌通过与肿瘤细胞及肿瘤免疫细胞互作改变肿瘤的演进和可塑性。为此,进...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交流与互作机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随着单细胞分析和多组学研究模式的拓展,该领域迎来了新的科研突破。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内细菌通过与肿瘤细胞及肿瘤免疫细胞互作改变肿瘤的演进和可塑性。为此,进一步解析肿瘤内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望为靶向干预肿瘤发展与演进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内细菌与肿瘤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在制定肿瘤的精准治疗和新的靶向策略方面的潜在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生物 细菌 病原微生物-宿主互作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病原学与宿主防御学“双线混融模式”实验教学探索
6
作者 张小萌 丁隆 +3 位作者 党博 刘蕾 吕少春 杨宇(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61-1964,共4页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病原学与宿主防御学实验教学为例,提出以“双线混融模式”为基础,探索利用虚拟仿真和互联网平台,结合临床案例与综合性实验,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新途...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病原学与宿主防御学实验教学为例,提出以“双线混融模式”为基础,探索利用虚拟仿真和互联网平台,结合临床案例与综合性实验,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新途径,有效发挥整合医学实验课程的作用,加强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整合医学实验教学在数字化进程中的步伐,为整合医学教育同行开辟新思路,对推动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整合医学 双线混融模式 病原学与宿主防御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病原体感染对物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基于资源竞争理论
7
作者 方笛熙 万霞 +1 位作者 毛婉琼 张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109-7117,共9页
病原体感染对种间竞争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改变了宿主的资源利用过程,然而竞争模型(Lotka-Volterra)由于参数化竞争系数而忽略了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基于此类模型的研究无法揭示病原体对宿主资源利用的影响。基于Tilman的资源竞争理论... 病原体感染对种间竞争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改变了宿主的资源利用过程,然而竞争模型(Lotka-Volterra)由于参数化竞争系数而忽略了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基于此类模型的研究无法揭示病原体对宿主资源利用的影响。基于Tilman的资源竞争理论构建了病原体感染一个物种的资源竞争模型,通过分析宿主物种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探讨了病原体对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1)病原体降低了宿主对资源的消耗率(消费矢量变短),抬高了对资源的最低需求(零等倾线上移),这意味着宿主的竞争力减弱;(2)虽然感染影响了竞争物种的密度,但不会改变共存物种的共存状态;(3)病原体可以使宿主物种的竞争对手更容易入侵,形成共存局面,极大地扩大了竞争物种共存的参数范围,本质上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维持;(4)病原体的传播率和毒性也复杂地影响了竞争物种共存,传播率越大越能促进物种共存,而中等强度毒性最能促进物种共存。研究结果明确了病原体对物种资源利用模式的潜在改变,强调了病原体在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竞争 宿主-病原体系统 共存 间接效应 寄生 传染病
下载PDF
链格孢毒素化学结构、毒性效应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冉 李欲轲 +1 位作者 乙引 唐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链格孢(Alternaria sp.)是自然界常见的真菌微生物,也是造成许多农作物、蔬菜和水果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链格孢毒素是链格孢产生的多种次级代谢物的总称,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链格孢毒素影响植物宿主亚细胞结构,包括叶绿... 链格孢(Alternaria sp.)是自然界常见的真菌微生物,也是造成许多农作物、蔬菜和水果病害的病原微生物。链格孢毒素是链格孢产生的多种次级代谢物的总称,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链格孢毒素影响植物宿主亚细胞结构,包括叶绿体、线粒体、质膜、细胞核等。根据链格孢与宿主的作用特性,可将链格孢毒素分为宿主特异性毒素(Host⁃specific toxin,HST)和宿主非特异性毒素(Non⁃host⁃specific toxin,nHST)两类。综述了多种重要的HST和nHST的化学结构、毒性效应和检测技术,比较了不同种类链格孢毒素化学结构特征异同、毒性效应靶向位点差异、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为控制链格孢病害和开发毒素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宿主特异性毒素 宿主非特异性毒素 致病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宿主导向治疗
9
作者 王梦园(综述) 王世富(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659-2664,共6页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逐年增加及新型未知致病微生物的频繁出现与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各种新型抗感染药物。宿主导向的抗细菌和病毒感染治疗(HDT)可作用于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各个阶段的宿主组分或因素,相比...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逐年增加及新型未知致病微生物的频繁出现与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各种新型抗感染药物。宿主导向的抗细菌和病毒感染治疗(HDT)可作用于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中各个阶段的宿主组分或因素,相比于直接靶向病原微生物本身的药物,HDT具有研发周期较短、研发成本较低、治疗范围广以及能有效防止或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发展的优势。鉴于大部分HDT方法基于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和失衡理论,该文从阻止病原微生物对细胞的入侵、干扰病原微生物在宿主细胞内的持续存在、提升宿主的抗感染反应及调节过度炎症反应等几个方面对HDT药物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导向治疗 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 细菌 病毒 抗感染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猴痘病毒的分类、演化和宿主范围:痘病毒的系统综述和分析
10
作者 杨琛晖 葛行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81-491,516,共12页
近20年来,偶发的感染人类的猴痘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经济。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MPXV)在自然界的主要宿主。MPXV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至人并引起自限性感染,出现皮疹和淋巴结症状。本世纪初,美国报道了第一例在非洲以外地区人感染... 近20年来,偶发的感染人类的猴痘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经济。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MPXV)在自然界的主要宿主。MPXV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至人并引起自限性感染,出现皮疹和淋巴结症状。本世纪初,美国报道了第一例在非洲以外地区人感染MPXV的病例,此后,猴痘逐步在全世界流行,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威胁。随着病毒检测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痘病毒被发现,从而丰富了痘病毒科的多样性。本综述对MPXV以及痘病毒科中的其他病毒的最新分类、宿主范围、基因组结构特点、致病性以及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全面概述。这些信息将促进我们对痘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和传播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病毒的研究和疾病的控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致病性 分类 宿主 遗传演化
下载PDF
大脑的多任务:对病毒感染的神经胶质反应和相应的感染后神经后遗症
11
作者 Veronica A Davé Robyn S Klein 杜一星(编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许多病毒感染会导致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导致大脑皮质功能退化。虽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嗜神经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神经元或其支持细胞直接诱导脑损伤,但它们也会通过间接神经免疫机制改变大脑功能,这种机制可能会破坏血脑屏... 许多病毒感染会导致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导致大脑皮质功能退化。虽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嗜神经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神经元或其支持细胞直接诱导脑损伤,但它们也会通过间接神经免疫机制改变大脑功能,这种机制可能会破坏血脑屏障(BBB)、损伤突触,并产生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阻止神经环路的恢复。非神经侵袭性、神经毒性病毒也可能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引发异常反应,包括那些干扰运动和感觉行为、记忆编码、执行功能的反应。来自人类和动物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在没有神经侵袭的情况下,提高先天免疫分子水平的神经保护性抗病毒反应也会导致正常的神经免疫过程失调,这种情况可能在病毒清除后持续存在。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了选择性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RNA病毒如何诱导神经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包括视觉空间识别、学习和记忆以及运动控制在内的高级过程功能障碍。识别使神经免疫系统恢复稳态的治疗靶点对于预防病毒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免疫学 神经病毒学
下载PDF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血流感染样本去宿主干扰效应四种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12
作者 贾适瑜 王飞燕 +5 位作者 杨琳梅 耿洁 李峰 高简 周洲 程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去宿主方法对血流感染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影响。方法以浓度分别为10^(5),10^(3),10^(2)和10CFU/ml的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样本为研究对象,将检测分为全血组和血浆组,使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 目的探讨不同去宿主方法对血流感染样本中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影响。方法以浓度分别为10^(5),10^(3),10^(2)和10CFU/ml的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样本为研究对象,将检测分为全血组和血浆组,使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比较Saponin法、Wash法、CD45法和MolYsis法四种预处理方法的病原微生物reads检出数和占比,以评估不同方法的去宿主效率。结果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初始浓度在10^(3)CFU/ml以下的微生物检出占比小于0.15%。四种去宿主方法中,Saponin法reads检出数最多,病原微生物检出占比最高,血浆组检测结果占比可提升至18%以上;Wash法及CD45法相比直接提取法病原微生物reads检出数均未显著增加,MolYsis法的reads检出数水平有明显增高。血浆组病原微生物reads检出数多于全血组,去宿主方法可明显提高病原微生物的丰度。结论对比四种去宿主方法的mNGS检测结果,Saponin法可明显去除宿主核酸,提高病原微生物的reads检出数,尤其血浆组去宿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去宿主方法 病原微生物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怀谷 王裕中 +1 位作者 史建荣 沈素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 ,播种后第 3 5d调查发现 ,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 ,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 ,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由此确认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全蚀病菌小麦变种。通过接种鉴定 ,明确了病菌的寄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 致病力 寄主范围 禾顶囊壳 防治
下载PDF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彩霞 李壮 +3 位作者 陈莹 田义 张利益 丛佩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32,共7页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的互作机制,系统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两类互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差异表达功能蛋白,并对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病原菌 植物宿主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毅 车海彦 +1 位作者 曹学仁 罗大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4,共7页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可经叶蝉、飞虱等昆虫介体传播,感染1 000多种植物,产生丛枝、黄化、韧皮部黑斑坏死等症状,给农业、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当前植原体效应蛋白... 植原体(phytoplasm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可经叶蝉、飞虱等昆虫介体传播,感染1 000多种植物,产生丛枝、黄化、韧皮部黑斑坏死等症状,给农业、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植原体基因组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当前植原体效应蛋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原体 基因组 效应蛋白 病原 寄主互作
下载PDF
一种镰刀菌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力与寄主专一性测定 被引量:18
16
作者 袁树忠 何平平 +2 位作者 廉吉衷 王彰明 陈厚德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从罹病的空心莲子草上分离到一种镰刀菌,人工接种条件下,3叶期的空心莲子草幼苗最易发病,叶部次之。在供试的4个菌株中,以YZ-03菌株的致病力最强,该菌株接种空心莲子草幼苗5d后,接种的植株病情指数已达100,8d后幼苗全部枯死;人工接种叶... 从罹病的空心莲子草上分离到一种镰刀菌,人工接种条件下,3叶期的空心莲子草幼苗最易发病,叶部次之。在供试的4个菌株中,以YZ-03菌株的致病力最强,该菌株接种空心莲子草幼苗5d后,接种的植株病情指数已达100,8d后幼苗全部枯死;人工接种叶片和茎秆9d后,叶片的病情指数达90.95,接种茎秆的病情指数达85.19。采用27科61种植物对该镰刀菌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该镰刀菌能使莲子草严重发病,也能侵染藜的幼苗,对包括主要农作物在内的其他59种植物均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镰刀菌 致病力 寄主专一性
下载PDF
甘草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阎合 徐秉良 +3 位作者 梁巧兰 薛应钰 唐丽婧 徐福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及渭源地区甘草产区发现一种甘草新病害—甘草叶斑病。2006-2008年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甘草叶斑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高燥地发病率低于低洼地,采用轮作可减轻甘草叶斑病的... 近年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及渭源地区甘草产区发现一种甘草新病害—甘草叶斑病。2006-2008年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甘草叶斑病在6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达80%。高燥地发病率低于低洼地,采用轮作可减轻甘草叶斑病的发生。经过对甘草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等方面的测定表明,病原菌为豆链格孢(Alternaria azukiae)。通过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亦可侵染独活、羌活等药用植物。对大黄、苍耳等不具侵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叶斑病 病害发生 病原菌鉴定 寄主范围测定
下载PDF
苦瓜枯萎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叶 周琴 +3 位作者 嵇豪 韦凤 徐晓波 蒋冬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1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3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进行了致病性及寄...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1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3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进行了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苦瓜有明显致病性,不侵染其他测试的瓜类,证明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momodicaeSun&Huang)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尖孢镰孢菌 致病性 专化型鉴定
下载PDF
水花生病原菌——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庄义庆 何东兵 +1 位作者 王源超 郑小波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 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产孢量有较大差异。在供试菌株中,32-6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供试的9个蕉斑镰刀菌菌株对水花生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所差异。根据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等因素,菌株32-6被选为水花生生防菌的优选菌株。采用生产上常见农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物候上与水花生一致的杂草等42种植物对菌株32-6进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蕉斑镰刀菌菌株32-6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只对水花生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对其他植物均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花生 蕉斑镰刀菌 致病性 寄主专化性
下载PDF
沙打旺根腐病发生及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洪友 杨合同 唐文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5-288,297,共5页
调查内蒙古赤峰沙打旺根腐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沙打旺株龄越高 ,根腐病发病率和严重度越高 ,3~ 5株龄发病率达 10 0 % ,而病情指数则在 85以上 ;4株龄和 5株龄沙打旺的返青率较低 ,分别为 6 8.8%和 5 4 .8% ;分枝返青率不到30 %和 2 ... 调查内蒙古赤峰沙打旺根腐病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沙打旺株龄越高 ,根腐病发病率和严重度越高 ,3~ 5株龄发病率达 10 0 % ,而病情指数则在 85以上 ;4株龄和 5株龄沙打旺的返青率较低 ,分别为 6 8.8%和 5 4 .8% ;分枝返青率不到30 %和 2 0 %。依据柯赫氏法则自典型病株分离病原菌 ,经鉴定 ,致病菌株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 19种植物进行温室接种实验 ,结果表明两菌株均对沙打旺、鹰嘴紫云英、蒙古黄芪、达呼里黄芪、草木樨状黄芪等黄芪属植物有致病性。寄主范围试验表明 ,病原菌初步定为沙打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 (Fusarium solani f.sp astragali Sad 1)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 astragali Sad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株龄 返青率 专化型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病原菌鉴定 植物 黄芪属 蒙古黄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