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念与感知的纠缠:中医针灸患者的具身感受
1
作者 王小丁 刘振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0-64,共5页
针灸患者的感受与信念,贯穿着从术前到术后的每个阶段:施针前,患者未认识到其心身贯通为一,虽然其身体上有各种不适感,但其对中医针灸并无清晰认识;施针中,患者获得了针灸治疗的沉浸体验,针刺在身体上产生的沉、胀、酸、麻等感受引导着... 针灸患者的感受与信念,贯穿着从术前到术后的每个阶段:施针前,患者未认识到其心身贯通为一,虽然其身体上有各种不适感,但其对中医针灸并无清晰认识;施针中,患者获得了针灸治疗的沉浸体验,针刺在身体上产生的沉、胀、酸、麻等感受引导着气通观念;施针后,患者身体感觉回落,形成了身体记忆,促使其回想治疗中信念变化。由此可见,疼痛唤醒了患者对自己身体的觉知,让其肉身回到世界之中;在得气时,患者身体的整全性显现,身体间性意识在患者和医师之间确认;患者身体认同,促进其对中医针灸治疗的认同,进而促进中医药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具身感受 唤醒身体 身体间性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研究
2
作者 王蕊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31-33,共3页
教育情怀是高校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是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情感支撑和精神引领。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具身性”“情境性”“生成性”内涵,为高校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育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对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情怀 具身认知 培育
下载PDF
情本的认知:脑科学对教育的启示——兼与董奇教授商榷 被引量:4
3
作者 燕燕 李福华 王家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3,122,共11页
脑科学在揭示脑的工作机制、原理以及脑损伤与认知、情感障碍的相关关系上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操作性与可验证性。理论与技术的耦合又为打开黑箱的大脑提供了精要又深远的户牖。然而,当认知的身体体现性原理启开学界探微大脑的规式作用... 脑科学在揭示脑的工作机制、原理以及脑损伤与认知、情感障碍的相关关系上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操作性与可验证性。理论与技术的耦合又为打开黑箱的大脑提供了精要又深远的户牖。然而,当认知的身体体现性原理启开学界探微大脑的规式作用时,学者们过度揄扬脑与认知的关系而未深解“实证科学揭示的不是脑的认知,而是情本的肉身”的真实义,即身体对知识的体现性是情本的知性形式。“情”或说“情感”并不是心理的状态、大脑的附属,而是历史的、文化的、个性化的人的存在、生存方式。人是情本的在者,知识是情本析出的晶体。正因为人是情本体的,所以教育是情本的教化与养正,动情发智、智运情中的教化式教学才是脑科学等实证科学对教育的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情感障碍 身体体现性 情本 教化
下载PDF
患者具身情绪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共6页
患者具身情绪是多成分、多维度、多水平整合的患者情感过程;是患者身体、认知、思维、心理和情感的组成部分;是对相关应激事件的反应图式;是身体的保护功能和机制;是与医者具身情绪相互迁移的存在,是医患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其状态与健康... 患者具身情绪是多成分、多维度、多水平整合的患者情感过程;是患者身体、认知、思维、心理和情感的组成部分;是对相关应激事件的反应图式;是身体的保护功能和机制;是与医者具身情绪相互迁移的存在,是医患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其状态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体察、尊重、调整和关怀患者具身情绪,是诊疗活动、医患沟通和医学人文关怀的起点。据此提出患者具身情绪的内在结构平衡观、具身属性本体观、多维功能整合观、情绪结构失衡说、应激事件集结论、过程节点联动观和情绪关怀策略八重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具身情绪 患者具身感受 患者具身认知 身体哲学 情绪 情绪关怀
下载PDF
论患者感受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0,共5页
患者感受研究居于患者研究的核心地位。患者感受是患者在感受源刺激下产生的患者具身反应,是患者身体个体的、独特的、无法抹除、无法替代甚至是难以言说的体验。患者感受的基本属性是具身性。患者的生命终末期感受凸显着生命灵性的蕴... 患者感受研究居于患者研究的核心地位。患者感受是患者在感受源刺激下产生的患者具身反应,是患者身体个体的、独特的、无法抹除、无法替代甚至是难以言说的体验。患者感受的基本属性是具身性。患者的生命终末期感受凸显着生命灵性的蕴涵。患者感受源是由患者具身刺激、具身认知和具身情绪构成的三维一体结构。因医学人文关怀缺失导致的患者不良感受成为当前临床上突出的问题;体认患者感受、体察患者感受和体谅患者感受,是体现医学人文关怀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感受 患者感受源 具身认知 具身情绪 具身性 医学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体验与传达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苏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6-100,共5页
体验的传达具有矛盾两重性:一方面,体验是可以传达的。但另一方面,体验又具有难以言说性。体验具有难以言说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语言表达的困难。二是内部言语有一定的“我向性”,因此外部言语不能尽善尽美地传达出内部言语。三是人的... 体验的传达具有矛盾两重性:一方面,体验是可以传达的。但另一方面,体验又具有难以言说性。体验具有难以言说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语言表达的困难。二是内部言语有一定的“我向性”,因此外部言语不能尽善尽美地传达出内部言语。三是人的内觉体验很难诉诸于外在符号。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并非全是缺陷。它一方面给艺术创作和欣赏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艺术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艺术家在创作时主要通过隐喻、传神、具体化这三种方法来抵抗审美体验的难以言说性,力图充分地传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传达 语言 内觉 隐喻 传神 具体化 艺术
下载PDF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真与情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7-49,共3页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真”和“情”两个字。“真”就是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景;“情”就是寓情与景、注情于人、融情入事。这两大特色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核心,使朱自清散文脸炙人口。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现代文学 抒情 艺术风格
下载PDF
“U-G-S”协作培育师范生教育情怀:现实困境、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皖赣 闫龙 张承梅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7-62,共6页
教育情怀是师范生成为“四有好老师”的核心要素。虽然“U-G-S”模式为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提供了实践场域,但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面临着目标遮蔽、进程割裂、评价单一等现实困境。师范生教育情怀生成经历初始萌发、具身认知、实践磨砺阶... 教育情怀是师范生成为“四有好老师”的核心要素。虽然“U-G-S”模式为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提供了实践场域,但师范生教育情怀培育面临着目标遮蔽、进程割裂、评价单一等现实困境。师范生教育情怀生成经历初始萌发、具身认知、实践磨砺阶段,按照“U-G-S”模式协作开展对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育,需要明确目标并落实各主体培育职责,发挥多主体协作优势;丰富培育途径,建立教育情怀养成档案袋,发挥档案袋在毕业要求和新入职教师考核中的评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U-G-S” 师范生 培育模式 具身认知 职业情感 职业责任
下载PDF
Style and Body Language in the Moving Image
9
作者 Lennard Hojbjerg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3年第6期391-401,共11页
Audio visual style has a complex multi-functionality and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is deals with the way that the character body is visualized and how body language is implemented in the moving image. With a number of e... Audio visual style has a complex multi-functionality and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is deals with the way that the character body is visualized and how body language is implemented in the moving image. With a number of examples of contemporary film and television, the article will line up of key issues of body language in the moving imag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body language in visual media--how visual style mediates the body expressions of fictional character and real persons in news on television and how aspects of the visual style always represent bodily presence in the moving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style body language TELEVISION FILM embodied style feelings and style
下载PDF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情感体验研究系统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文郁 单美贤 《软件导刊》 2023年第9期32-44,共13页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是基于某种教学模式的包括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的虚拟环境,学习者根据虚拟形象和情感参与构建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中的沉浸式情感体验。随着VR学习环境的普及,VR学习环境中情感体验相关研究增长迅速,但多为实证研究,缺乏系...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是基于某种教学模式的包括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的虚拟环境,学习者根据虚拟形象和情感参与构建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中的沉浸式情感体验。随着VR学习环境的普及,VR学习环境中情感体验相关研究增长迅速,但多为实证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不利于推进更深层次的研究。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国外近10年的38篇实证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将VR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因素归纳为沉浸感、存在感、具身感和心流感。其中,沉浸感和存在感与学习者从技术实现中的感知特征相关;具身感和心流感则与学习者从身体和情境中的感知特征有关。VR学习环境中情感体验的测量主要通过生理行为观测和感知体验询问的方法实现,问卷调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情感体验测量方法。系统文献综述的成果可为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中情感体验的设计与应用勾勒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学习环境 情感体验 系统文献综述 沉浸感 存在感 具身感 心流感
下载PDF
外语课程涵养家国情怀的具身教学路径研究
11
作者 刘朝晖 《语言教育》 2023年第2期33-42,共10页
在外语课程中构建具身化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贯通现实世界、书本世界和经验世界,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发挥外语的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实现立德树人这一... 在外语课程中构建具身化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贯通现实世界、书本世界和经验世界,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发挥外语的桥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外语课程的教研教改往往过于侧重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上,产生了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等问题。因此,在学习方式上,需要超越“身心”二元论,实现由“脑学”到“身学”的转向;在学习动力上,需要超越“心智-情境”二元论,实现由“意志驱动”到“情境激发”的转向;在培养模式上,需要超越“主客”二元论,实现由“知识传递”到“关系建构”的转向。在具身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体系出发,将家国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提出富有思辨性的开放型议题,开展多元多样、生动活泼的对话,形成基于共同愿景的师生共同体,以达到语言技能、知识传递和精神塑造的最佳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程 家国情怀 具身教学 对话教学
下载PDF
包装设计探讨
12
作者 罗一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25-26,共2页
从温暖设计、质感体现、从未设计、过度设计、微观布局等方面探讨了包装设计,以为包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包装设计 温暖设计 质感体现 从未设计 过度设计 微观布局
下载PDF
数字交往中的“污名感”:网络秽语的体认传播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网络秽语是交际网语中一种小众而极端的网络方言。为适应新场景的传播-认知语境,网络秽语有其特定的语言变异与修订意图,并日渐呈现出公共化、动态化、可视化的传播特征。网络秽语以男权话语的羞辱故意,经由认知心理的联想机制,使交往... 网络秽语是交际网语中一种小众而极端的网络方言。为适应新场景的传播-认知语境,网络秽语有其特定的语言变异与修订意图,并日渐呈现出公共化、动态化、可视化的传播特征。网络秽语以男权话语的羞辱故意,经由认知心理的联想机制,使交往对方产生"污名化"的身份降维之感,并因网络围观产生污名泛化之效。一些网络秽语更有反语言、反社会的对抗意指,对传统会话原则、公共交往理性产生重大妨害,加剧社会疏离并弱化政治认同,话语背后有深刻的权力关系。加大社会符号中的秽语规避研究,是边缘文化引导,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交往 网络秽语 污名感 反语言 体认传播
下载PDF
自我、具身性与经验世界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恒威 《心智与计算》 2008年第3期230-243,共14页
"我"或自我,是人类最切近的现象,但也是理智最为困惑的现象之一。尽管心智科学对心智主体的各方面——意向性、知觉、行为、记忆、学习、意象、情绪、思维、语言、想象、无意识乃至意识等等——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然而心智... "我"或自我,是人类最切近的现象,但也是理智最为困惑的现象之一。尽管心智科学对心智主体的各方面——意向性、知觉、行为、记忆、学习、意象、情绪、思维、语言、想象、无意识乃至意识等等——有了相当深入的理解。然而心智的所有这些方面只有围绕自我这一概念的内涵才有意义,否则就根本无法有意义地谈论它们。但是必须即刻强调的是:自我并非一个实体性的自我极点,就好比一个主体内部再有的一个主体——一个自我小人。因此,自我必须从一个结构性的方面来理解。日常经验显示:自我首先是一个生命现象。迈特拉纳和瓦雷拉(Maturana&F.J.Varela)借助自创生(autopoeisis)概念描述了生命自我的一般结构。生命——即使是最简单的生命——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是自治的(autonomous)个体。它们与世界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意向性和意义关系。在生命-心智演化和发育的不同水平,自我的表现形态是不同的。统一的自我感(senseofself)是人类最直接的意识经验,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就是从这个自我感的直接经验开始的。与单纯的生命自我不同,有自我感的自我是如何形成的呢?达玛西奥(A.Damasio)将自我感的形成视为意识研究中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之一。第一个问题是,有机体是如何产生心理模式(意象)的;第二个问题是,与产生一个对象的意象并行,有机体如何产生一个有关"这个意象是我的意象"的自我感的。"感受(feeling)是如何具身的"这个玄奥难解的问题就成为当前神经自我研究的核心问题。自我长久以来让人困惑的方面不仅不在于它作为一种实在的本身的独特性,而且在于其与世界之间循环关系的独特性;而只有理解后者,我们才能明确地把握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具身性 经验世界 自创生 感受 现象学 循环
原文传递
具身理论的空间模型与日常生活中的人类学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文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06,共11页
本研究借鉴"实践中的认知"理论(cognition in practice)分析中国西南景颇族祭师如何承载信仰传统,据此提出具身理论(embodiment)的一个空间模型。该模型分三层:第一层祭师进入家族谱系空间,此为获取秘传知识的前提;第二层,进... 本研究借鉴"实践中的认知"理论(cognition in practice)分析中国西南景颇族祭师如何承载信仰传统,据此提出具身理论(embodiment)的一个空间模型。该模型分三层:第一层祭师进入家族谱系空间,此为获取秘传知识的前提;第二层,进入仪式空间,使祭师的感知、话语和知识传统一致;第三层,进入神话空间,将祭师的精神和情感化入知识体系。基于此模型,本文对比分析了人类学家在自己身上呈现学科精神的过程,进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人类学。本研究在统一的视野中理解他者(景颇族祭师)和自我(人类学家),并兼顾抽离和投入的方法论差异:以超然的身份研究祭师,考察结构下的力量和过程;以投入的状态从事教学,承载行动的道德和情绪后果。本文认为,人类学研究最终需要进入研究者的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的人类学是人类学家与自己的合作民族志:投入的自我与抽离的自我相互合作。并置理论模型、他者生活与身边日常,可理解日常实践如何既带有理性的明晰,又凸显出生命的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理论 日常生活的人类学 知识 口吻 情感
原文传递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16
作者 Jia P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第2期23-41,共19页
Record of Music,a class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theories,has established an aesthetic model of"Wu gan",which offer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erspective for how feelings are sparked by things and artistic... Record of Music,a class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theories,has established an aesthetic model of"Wu gan",which offer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erspective for how feelings are sparked by things and artistic creations come into being thereafter.Being re-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Peircean semiotics,such a model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feeling and meaning generation of artistic semiosis,and could,therefore,provide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ve semiotics initiated by Charles S.Pei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gan artistic creation feelingS external objects Record of Music mind and body embodied perce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