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楼建筑形式分析——一种理想楼阁空间结构的探索与表达
1
作者 周夔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围绕建筑整体结构策略到局部构件的适配与调整,针对北京智化寺钟楼及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从结构体系特征、构件空间表现及细部结构、空间深度及精度塑造、立面和内部一致性、寺院整体布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座不同时代的钟楼建筑在整... 围绕建筑整体结构策略到局部构件的适配与调整,针对北京智化寺钟楼及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从结构体系特征、构件空间表现及细部结构、空间深度及精度塑造、立面和内部一致性、寺院整体布局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座不同时代的钟楼建筑在整体空间表现及室内外关联协调等方面的关系。希望围绕建筑结构与空间表现,建立起从细部到整体多维度理解古建筑设计意图的方法,并指出两座钟楼的核心空间表现意图不同,反映了钟楼在不同时代的寺院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楼 楼阁结构 空间表现 细部特征 设计意图 立面 斗栱
下载PDF
“放逐”与“回归”--以《牡丹亭》“花园”的叙事功能为观照点
2
作者 王智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 作为与“家园”同义的“花园”在《牡丹亭》中并不纯粹是“符号化表征空间”,其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表现为以“家园”空间为核心的“放逐—回归”叙事模式。然而,我们也应区分中西文论之哲学支点殊异,需对这一叙事模式进行本土化书写。而对于“花园”叙事意义的分析,将涉及前人业已讨论的空间与权力、空间与性别、空间与存在等问题。因此,拈出“花园”为观照点具有以一总多的效果。游园是对父权话语的反抗、服从性空间的逃逸,同时也是人性自然化的手段。丽娘于“花园”这一“异托邦”中,实现了从“放逐”到“回归”的生命体验,回到“家园”完成了个体自由性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学空间批评 牡丹亭 权力话语
下载PDF
流动空间理论下东方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子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东方古典园林通过“虚实相生”“小中见大”“动静结合”等空间处理手法,在造园实践中巧妙地营造空间流动性的意境,达到时空连续、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东方造园这种对园林空间的灵活分割、对观赏路线空间意境的营造,与密斯现代建筑“... 东方古典园林通过“虚实相生”“小中见大”“动静结合”等空间处理手法,在造园实践中巧妙地营造空间流动性的意境,达到时空连续、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东方造园这种对园林空间的灵活分割、对观赏路线空间意境的营造,与密斯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妙。本研究以苏州拙政园及巴塞罗那德国馆为例,就其空间序列及空间流线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东方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相似性,使这两者的空间地域性特征弱化,使空间本身特征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园林布局 拙政园 巴塞罗那德国馆
下载PDF
主体意识的空间化表征:《牡丹亭》的空间转换与意识觉醒
4
作者 陈仕国 陈丹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5-88,共4页
《牡丹亭》是汤显祖借助空间转换的方式,以呈现主体意识及其觉醒过程的经典文本。剧作家以空间为基点,将晚明时期封建伦理社会对女性的桎梏进行空间化叙事,呈现出一种象征着女性失语的表征空间。同时,剧作家以主人公的活动轨迹为行文线... 《牡丹亭》是汤显祖借助空间转换的方式,以呈现主体意识及其觉醒过程的经典文本。剧作家以空间为基点,将晚明时期封建伦理社会对女性的桎梏进行空间化叙事,呈现出一种象征着女性失语的表征空间。同时,剧作家以主人公的活动轨迹为行文线索,阐述了杜丽娘在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进行场景转换的空间实践。此外,以过渡的客舍与赋权的朝廷为载体,剧作家还进一步呈现了连接表征空间与空间实践的象征性空间表征。多种形态的空间类型及其转换不仅使剧本的层次更为分明、空间感更为显著,也暗示了不同权力关系之间的博弈与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表征空间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转型中的嬗变:文化场景理论视角下县域“多馆合一”的场景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沈邦应 吴红松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转型,“文化建设”开始进入城市规划的核心舞台。与大城市充分利用各种发展资源助力城市文化发展所表现出的信手拈来不同的是,各县级行政单位所代表的中小城市在文化发展上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束缚,表现出了相当的...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转型,“文化建设”开始进入城市规划的核心舞台。与大城市充分利用各种发展资源助力城市文化发展所表现出的信手拈来不同的是,各县级行政单位所代表的中小城市在文化发展上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束缚,表现出了相当的路径一致性,即构建“多馆合一”文化场景。文章立足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明晰县域“多馆合一”发展路径的生成逻辑,并引入“文化场景”理论以审视“多馆合一”的场景构建优势,探究以“多馆合一”为代表的县域文化空间在城市文化发展建设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场景理论 县域文化空间 多馆合一 场景构建
下载PDF
山中圣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亭”的空间叙事
6
作者 王天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70,共8页
“亭”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着特殊的空间指示与叙事功能,而并非只作为一般的“点景”形象出现。代表着古代士人审美思想与人生态度的“草亭”与“空亭”构成了经典的“亭”之形象,传达了传统山水画中隐含的人文踪迹与士人理想。“亭”... “亭”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着特殊的空间指示与叙事功能,而并非只作为一般的“点景”形象出现。代表着古代士人审美思想与人生态度的“草亭”与“空亭”构成了经典的“亭”之形象,传达了传统山水画中隐含的人文踪迹与士人理想。“亭”作为一种人迹标识和空间地理标志,引导着观者的空间想象与进入,是士人隐喻的空间精神场所;“亭”制造了一种绝佳视点与“看”之体验,为画家和观者提供了最佳的观景平台和视觉期待;“亭”在显露自身的同时还原了世界,成为一处山中的“圣境”,揭示了士人隐遁自然的主题;而“空亭”则作为一种象征的空间符号,强化了过往的痕迹与记忆幻象,且看亭的背后预示着观看者的文化身份,共同构建了山水画的意义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空间 叙事
下载PDF
楝亭“家屋”空间的建构与艺文书写
7
作者 朱志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对有清一代诗史的建构,离不开对典型事件的关注。从曹寅对楝亭的营构及图文题咏这一典型事件开始,即伴随着对楝亭“家屋”伦理的、文学的、审美的多重意蕴的空间建构。曹寅以楝亭形成的亭台空间为据点,当他尝试建构自己对于南都昔日生... 对有清一代诗史的建构,离不开对典型事件的关注。从曹寅对楝亭的营构及图文题咏这一典型事件开始,即伴随着对楝亭“家屋”伦理的、文学的、审美的多重意蕴的空间建构。曹寅以楝亭形成的亭台空间为据点,当他尝试建构自己对于南都昔日生活的记忆乃至居住于此后的生活情状时,一方面借助孝悌意象符号来描写其栖居空间、生活状态,并新添入会友、园隐的栖迟意象内涵,以此塑造自我形象;一方面在建构自己社会身份与生命格局的过程中,透过征集楝亭题咏、宴集酬唱等方式传布风雅,完成了艺文书写的全过程。裹挟在清初唱和之风的浪潮中,文事亦带动着雅集传统的复归。而楝亭开放性隐喻意蕴空间形塑完成的同时,召唤着江南文士们一起参与进金陵这一地方历史记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亭 曹寅 家屋空间 金陵 社集
下载PDF
从潇湘古阁到近代公园:文夕大火前天心阁教化功能研究
8
作者 韩瑜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天心阁作为教化空间,其教化功能的主导权从明清到民国期间经历了由官方到民间再到官方的演变。施教者的变化导致其所传达的教化意义发生改变。文夕大火将天心阁付之一炬,其教化功能也随物质空间的焚毁而暂消。本文将天心阁作为特定的教... 天心阁作为教化空间,其教化功能的主导权从明清到民国期间经历了由官方到民间再到官方的演变。施教者的变化导致其所传达的教化意义发生改变。文夕大火将天心阁付之一炬,其教化功能也随物质空间的焚毁而暂消。本文将天心阁作为特定的教化空间并讨论文夕大火前长沙地区官方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的此消彼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心阁 天心阁公园 教化空间 教化功能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福州水榭戏台园林空间分析
9
作者 王帅 王文奎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水榭戏台是福州三坊七巷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又具有福州地方特色。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建立水榭戏台宅园空间二维平面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分别从凸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层和可行层两个层面计算空间的... 水榭戏台是福州三坊七巷中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又具有福州地方特色。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建立水榭戏台宅园空间二维平面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分别从凸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层和可行层两个层面计算空间的连接度、深度值、整合度等指标,对其可视图解进行量化描述与分析,以期明晰水榭戏台宅园的空间组织序列、形态、视线等园林空间营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榭戏台 园林空间 空间句法
下载PDF
“零卷”的启示--对路易斯·康作品特伦顿浴室的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童乔慧 胡朝乔 唐莉 《新建筑》 2020年第3期124-130,共7页
路易斯·康的"零卷"既是其基本哲学态度,也是其思考建筑形式的源泉,更是其将古典形式成功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手段,这种思想贯穿于康的职业生涯。特伦顿浴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特伦顿浴室的设计中,从"亭子"... 路易斯·康的"零卷"既是其基本哲学态度,也是其思考建筑形式的源泉,更是其将古典形式成功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手段,这种思想贯穿于康的职业生涯。特伦顿浴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特伦顿浴室的设计中,从"亭子"平面发展形成的"亭子"空间、"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理念、双重网格系统下的建筑秩序以及入口空间的处理方式成为康独有的建筑语汇,并在其后的设计中得到延续。文章以"零卷"思路解读特伦顿浴室的整体形态和设计手法,进一步解读康的设计语言和建筑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康 零卷 “亭子”空间 希腊十字 “服务”与“被服务”空间
下载PDF
主题馆大空间照明及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顺强 甘招辉 陈水顺 《现代建筑电气》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几个高大空间的照明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包括光源和灯具的选择以及实施现场实测后的部分照度结果。并着重介绍了大空间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飨同类大空间建筑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题馆 大空间 光源 灯具 平均照度
下载PDF
解读藤王阁景区中的四道“门”——兼论“门”在景区中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晨 陈新 《华中建筑》 2002年第5期67-70,共4页
结合中国建筑上几类典型的“门”的形态,分析了腾王阁景区中轴线上的四道“门”;深入地探讨了“门”在景区空间设计的作用,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藤王阁景区 建筑史 木构架 牌楼 塾门 建筑艺术 空间设计
下载PDF
浅析巴塞罗那德国馆玻璃夹层的设计理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志青 刘玮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9期25-26,共2页
1929 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1986 年在西班牙原址上重建)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其中馆中玻璃夹层空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因此,文章将从其平面布置、空间作用以及与赖特的罗宾住宅的平面对比三个方面对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应... 1929 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1986 年在西班牙原址上重建)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其中馆中玻璃夹层空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因此,文章将从其平面布置、空间作用以及与赖特的罗宾住宅的平面对比三个方面对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应用夹层空间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关于设计工作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罗那德国馆 流动空间 玻璃夹层 芝加哥罗宾住宅
下载PDF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天开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4-29,共6页
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文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 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文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的儒文化最终也与隐逸文化达成某种意义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亭 文化空间 建构 解构 重构
下载PDF
论中国古亭空间的奥旷兼如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柯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9期6-7,共2页
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亭空间的营造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亭独特的空间环境,从而让原本无实用价值的建筑空间具有了"临观之美"的艺术精神特色。
关键词 古亭 空间 意境
下载PDF
建筑与影像——2005爱知世博会国家馆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雷 《建筑师》 2006年第4期8-12,共5页
2005爱知世博会的国家馆,采取“全球共同”的概念,由统一的单元体限定。在此条件下,本文主要从建筑与影像两个方面,对国家馆的设计展开分析;文章具体以西班牙馆和克罗地亚馆为例,探讨展馆空间中建筑与影像、现实与虚拟相互之间的对应... 2005爱知世博会的国家馆,采取“全球共同”的概念,由统一的单元体限定。在此条件下,本文主要从建筑与影像两个方面,对国家馆的设计展开分析;文章具体以西班牙馆和克罗地亚馆为例,探讨展馆空间中建筑与影像、现实与虚拟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博会 国家馆 建筑空间 影像空间
下载PDF
流动与匀质之间——巴塞罗那馆之“几何建构”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凤龙 《建筑师》 2009年第5期47-57,共11页
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空间的流动和形式的抽象,却很少注意到它与上述特质对立的另一种特质,即那种贯穿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以"清晰的建造"为终极目标,以匀质网格为本质特征的"几... 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空间的流动和形式的抽象,却很少注意到它与上述特质对立的另一种特质,即那种贯穿密斯一生建构探索的、以"清晰的建造"为终极目标,以匀质网格为本质特征的"几何建构"法则。作者通过对德国馆的深入剖解,试图将这种特质揭示和呈现出来。但在德国馆中,这种特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抽象形式挫败,这归根结底源于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促使密斯在日后的建构生涯中逐渐放弃了抽象形式转而走上了一条"匀质建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斯 巴塞罗那馆 流动空间 抽象形式 几何建构 匀质网格 清晰的建造 矛盾
下载PDF
潮州北阁景区设计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鼎航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北阁景区作为潮州当地一处名胜古迹,在其地方历史上有着承古续今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人文内涵,其地形条件的特殊、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建筑处理手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文章通过对北阁景区的空间序列与层次、感官视... 北阁景区作为潮州当地一处名胜古迹,在其地方历史上有着承古续今的历史文化地位和人文内涵,其地形条件的特殊、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建筑处理手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文章通过对北阁景区的空间序列与层次、感官视点、建筑形制及其造园手法进行浅析与研究,探索如何在狭窄险陡的特定环境中恢复荒废日久的古迹,再现地方建筑历史文化丰富内涵的经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阁景区 空间序列 建筑形制
下载PDF
材料笔迹:对七桥瓮木构亭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彤 胡晓明 《建筑师》 2009年第3期67-72,共6页
材料笔迹是指材料赋予空间的特征和性质,表现为建筑中的一种结构和由此获得的质量,即材料的自然属性内在地规定了它的组织和连接方式,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是这一规定的产物,由此产生的空间不仅具有材料和结构的逻辑,而且其表现出来的知觉质... 材料笔迹是指材料赋予空间的特征和性质,表现为建筑中的一种结构和由此获得的质量,即材料的自然属性内在地规定了它的组织和连接方式,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是这一规定的产物,由此产生的空间不仅具有材料和结构的逻辑,而且其表现出来的知觉质量,在建构的深度上具有逆向的透明度。七桥瓮木构亭的材料被严格限制在木材之中。作为一次木材的建构实验,其结构本身完成了空间的围合和感知,材料、建造和空间以最为朴素和真实的方式得到一体的呈现。七桥瓮木构亭以新型的木材和木构技术,探索了木材之于建造和空间的表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建造 空间 材料笔迹 木材 七桥 瓮木构亭
下载PDF
作为“他者”与“自我”存在的场所——读44届“进步建筑奖”作品罗丹画廊
20
作者 仝晖 《中外建筑》 2004年第2期47-48,共2页
通过对罗丹画廊设计的解读,文章揭示了该作品两方面的成功之处:其一,注重了对所展作品艺术特质的诠释与升发,在展示空间设定与形象表达之间构建出有序的关联;其二,作为城市建筑,罗丹画廊在环境职能、空间结构上体现与城市环境的密切相... 通过对罗丹画廊设计的解读,文章揭示了该作品两方面的成功之处:其一,注重了对所展作品艺术特质的诠释与升发,在展示空间设定与形象表达之间构建出有序的关联;其二,作为城市建筑,罗丹画廊在环境职能、空间结构上体现与城市环境的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画廊 环境职能 空间结构 城市环境 城市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