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踝针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
1
作者 朱吕群 王丹 +1 位作者 高加巍 沈建军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37-840,845,共5页
目的:探究腕踝针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针刺(常规针刺及腕踝针)结合正骨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组30例,因病例脱落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比较两... 目的:探究腕踝针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针刺(常规针刺及腕踝针)结合正骨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组30例,因病例脱落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下腰痛功能障碍[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腰椎活动度[腰椎活动度评分量表(ROM)]、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86%(P<0.05)。组内比较中,两组治疗后VAS、ROM、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例患者因腕踝针刺点留针期间疼痛,患者自行提前取针后疼痛消失;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皮下血肿、晕针、滞针及不良事件等现象。结论:腕踝针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骨筋肉并重 正骨 腕踝针 针刺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刃针结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健 章新玲 +2 位作者 江旭 陶淑娟 陈幸生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刃针结合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对比分析治疗前后、随访第2周3个时间节点两组VAS评分...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刃针结合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对比分析治疗前后、随访第2周3个时间节点两组VAS评分、经筋辨证各型VAS评分、WOMAC量表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炎症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第2周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型经筋KOA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型经筋KOA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僵硬、功能及WOMAC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OM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及ESR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及ESR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结合手法可以改善KOA患者疼痛、僵硬、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近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筋骨并重 刃针 手法
下载PDF
基于“筋骨关系”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彦飞 赵勇 +2 位作者 李元浩 吴林 秦伟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筋骨并重"理念是骨伤科领域研究经久不衰的内容,膝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患之一,其治疗也须注重"筋"与"骨"的关系。铍针疗法通过以"筋"达"骨"而恢复"筋束骨"的生... "筋骨并重"理念是骨伤科领域研究经久不衰的内容,膝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患之一,其治疗也须注重"筋"与"骨"的关系。铍针疗法通过以"筋"达"骨"而恢复"筋束骨"的生理作用,对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围绕筋骨关系探讨了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针 膝骨关节炎 筋骨并重 筋束骨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其“筋骨并重”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思路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帆 吴存书 +3 位作者 张水冰 赵思怡 范志勇 吴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07-612,共6页
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构建具有中医理论特色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目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机械损伤模型、应力改变模型、敲除特定基因... 通过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从“筋骨并重”理论探讨构建具有中医理论特色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目前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包括机械损伤模型、应力改变模型、敲除特定基因模型、自发性椎间盘退变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上述动物模型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各种不足,较难全面模拟临床实际症状。为进一步探索中医药疗法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机制,提出从“筋骨并重”理论出发,结合腰椎间盘退变风险因素诱导建立有效的腰椎间盘退变复合因素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疾病模型 动物 筋骨并重 复合因素
下载PDF
筋骨并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展鹏 曹亚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筋骨并重"原则,运用小针刀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 【目的】观察基于"筋骨并重"原则,运用小针刀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疗程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29/20),对照组为75.0%(25/20);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DI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小针刀疗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CSR患者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颈椎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小针刀疗法 颈椎牵引 筋骨并重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并重理论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玉鹏 尚美妍 +1 位作者 曾森炎 季卫锋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筋骨并重理论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且通过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成功的2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基于筋骨并重理论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且通过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成功的2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中与术后髋臼假体角度,记录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3月。手术时间(65.40±9.70) min,术中出血量(239.36±21.58)mL,手术切口长度(8.45±1.26)cm,术后首次下地时间(13.81±2.47)h。术中前倾角(22.34±2.46)°,外展角(43.81±3.94)°;术后前倾角(23.12±2.65)°,外展角(44.42±4.71)°。2组术中、术后前倾角及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月,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21例(77.8%),较好6例(22.2%)。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肢体短缩、畸形等并发症,生活自理能力及独立行走能力良好。结论:基于筋骨并重理论采用DAA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THA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优良,并发症少,具有臼杯假体置入精准、术后康复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筋骨并重 DAA支架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梁德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7
作者 招文华 余翔 +7 位作者 任辉 沈耿杨 方志超 吴智华 张志达 唐晶晶 江晓兵 梁德(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949-954,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梁德教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梁德教授有效诊治DLSS患者的门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统计梁德教授治疗DLSS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梁德教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梁德教授有效诊治DLSS患者的门诊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TCMISS V2.5),统计梁德教授治疗DLSS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挖掘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133首处方和73味药物。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有26味,主要可分为补肝肾强筋骨类、祛湿类、活血止痛类、补气健脾类、滋阴疏肝类、行气理气类等。药物组合及核心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显示梁德教授治疗DLSS用药以补益肝肾或健脾运湿为基础,随症加减。基于核心组合筛选得到3首潜在新方,其中新方1的组成为党参、苍术、生地黄、甘草、炙甘草、白术,新方2的组成为山药、枸杞子、泽泻、桃仁、酒山茱萸肉,新方3的组成为续断、杜仲、独活、金银花。【结论】梁德教授诊治DLSS用药以补益肝肾为主,常辅以健脾行气、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等药,提示其诊治DLSS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重视祛湿除热的临证经验和“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用药规律 筋骨并重 补益肝肾 健脾行气 清热除湿 活血化瘀 数据挖掘 梁德
下载PDF
“筋骨并重”理念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移兵 张君松 +1 位作者 鲍树仁 齐越峰 《现代中医临床》 2016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价“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采用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本组198例中Fer... 目的评价“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采用闭合复位纸夹板外固定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本组198例中FernandezⅡ型患者中有3例骨折复位不理想,2例骨折于骨折整复后1周移位,均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19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外固定时间27~44d,平均30.3d,180例获随访,时间2~11个月,平均3.9个月。优112例,占62.2%,良57例,占31.7%,不满意11例,占6.1%,有效率93.9%。结论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纸夹板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弹性固定方式,在维持骨折稳定性的同时,能够允许腕关节存在微动,结合中药正骨散外用,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筋骨并重”康复理论在Pilon患者术后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涛 王文辉 姜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康复理论在胫骨远端爆裂性骨折(Pilon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康复理论在胫骨远端爆裂性骨折(Pilon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及对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3例)和观察组(“筋骨并重”康复理论,43例),收集对比患者一般资料;记录2组患者术后1 d、2周、4周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记录患者水肿消退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和4周观察组踝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对照组局部感染6例(13.95%),DVT 4例(9.30%),观察组局部感染1例(2.33%),DVT 2例(4.6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康复预期值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并重”康复理论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Pilon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筋骨并重”康复理论 胫骨远端爆裂性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降低PTED术后邻椎病风险力学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啸宇 李敬池 +4 位作者 王楠 邓蓉蓉 席志鹏 徐文强 谢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5-700,共6页
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验证"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可降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PTED)后邻椎病发病风险。方法使用本研究团队建立的L3-S1节段不同骨量患者PTED术后三维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表面中心点上对矢状位... 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验证"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可降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PTED)后邻椎病发病风险。方法使用本研究团队建立的L3-S1节段不同骨量患者PTED术后三维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表面中心点上对矢状位自由度进行约束以模拟腰背肌锻炼,后选择L5-S1节段椎间盘在屈曲、后伸位上计算并分析软骨终板米塞斯应力、纤维环压应力和剪切应力,以评估邻椎病发病风险的变化。结果行腰背肌锻炼前后的PTED模型在正常骨量和骨质疏松模型中均表现出相同趋势,冯米塞斯应力在后伸工况下的应力集中情况在腰背肌锻炼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正常骨量和骨质疏松模型,其峰值应力分别下降了12.9%和9.1%。结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可有效抑制PTED术后生物力学恶化的趋势,降低术后邻椎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重 腰背肌锻炼 有限元分析 邻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