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ORIGIN OF STRESS PEAK IN UNI-AXIAL STRETCHING OF AMORPHOUS POLYMERS
1
作者 钱人元 沈静姝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2-337,共6页
Rubber of high molar mass, like cis-polybutadiene, shows a stress peak on theen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 during stretching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is work cis-polybutadiene samples were swollen in a poor solvent,... Rubber of high molar mass, like cis-polybutadiene, shows a stress peak on theenineering stress-strain curve during stretching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is work cis-polybutadiene samples were swollen in a poor solvent, CHCl<sub>3</sub>/EtOH (1/1 v/v), for differenttime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initial modulus and the stress peak on stretching de-creased in magnitude with increasing swelling time and the peak disappeared entirely after1 hour of swelling. On further swelling the initial modulus increased somewhat and a smallstress peak re-appeared after swelling for 2 h.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tress peak afterswelling is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disruption of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present in theinitial rubber sample. The re-appearance of a small stress peak and the increase of modu-lus on further swelling are interpreted as being of the same nature as the phenomenon ofanti-plasticization. It is the result of forming some new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of largerbinding energies through longer range chain segmental motions excited after the disruptionof the previously existing cohesional entanglements in the rubber.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ess peak on stretching a high molar mass rubber and the phenomenon ofanti-plasticization on molecular level has been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SWELLING ENTANGLEMENT stress peak Uni-axial STRETCHING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eismic stress drop from the peak velocity of ground motion
2
作者 秦嘉政 刘祖荫 +1 位作者 钱晓东 谢庆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7年第5期29-39,共11页
EstimationofseismicstresdropfromthepeakvelocityofgroundmotionJIAZHENGQIN(秦嘉政)ZUYINLIU(刘祖荫)XIAODONGQIAN(钱晓东)Q... EstimationofseismicstresdropfromthepeakvelocityofgroundmotionJIAZHENGQIN(秦嘉政)ZUYINLIU(刘祖荫)XIAODONGQIAN(钱晓东)QINGYINXIE(谢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MOMENT stress DROP peak VELOCITY earthquake sequence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秸秆纤维混凝土损伤特性及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孙霄 刘茂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9,125,共7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纤维掺量的秸秆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纵波波速,利用直径74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试件开展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件纵...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不同纤维掺量的秸秆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秸秆纤维混凝土试件纵波波速,利用直径74 mm变截面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试件开展动态单轴压缩试验,分析试件纵波波速、峰值应力、劣化度、韧性及破碎耗能密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及秸秆纤维掺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材料的纵波波速及整体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秸秆纤维混凝土纵波波速随之降低,冻融循环会对试件造成损伤;秸秆纤维的掺入会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掺量为0.2%时效果最佳,冻融循环作用试件峰值应力不断降低,劣化度不断增加,相较于冻融循环0次素混凝土试件,冻融循环30、60、90、120次试件峰值应力分别降低6.96%、19.4%、34.2%、53.3%,冻融循环后期应力降幅显著增加,纤维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冻融作用下试件劣化程度;纤维掺量为0.2%时试件的韧性与破碎耗能密度提升最大,冻融循环会对试件造成劣化,降低其韧性及吸能效果。秸秆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大幅增加,秸秆纤维的绿色可再生性对秸秆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秸秆纤维 纵波波速 峰值应力 劣化度 韧性 破碎耗能密度
下载PDF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
4
作者 杨磊 张耀磊 +3 位作者 唐明秀 李让杰 徐真浩 尹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64,共16页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 富水软弱围岩劈裂型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对注浆整体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室内注浆模拟试验、劈裂型注浆加固体三轴压缩试验和相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劈裂浆脉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及注浆加固规律,分析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和倾角对注浆加固体力学性能与破坏模式的影响,阐明三轴加载条件下加固体内部孔隙率和微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劈裂浆脉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包括半贯通型、交叉型和贯通型,注浆影响区域可分为加固区、过渡区和未扰动区;浆脉存在有效提升了加固体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加固体峰值偏应力与浆脉粗糙度、厚度、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浆脉倾角增大会导致整体强度降低;加固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局部膨胀型和剪切滑移型,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二者对整体变形破坏的贡献程度不同;在加载过程中,浆-土界面处首先萌生微裂纹,进而浆脉两侧软弱介质被压缩挤密后出现大量微裂纹,裂纹数量持续增多直至试样破坏;加固体孔隙率与微裂纹萌生数量变化规律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受浆脉形态特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注浆 加固体 浆脉形态特征 变形破坏模式 峰值偏应力 微裂纹萌生
下载PDF
混凝土内部受压力学性能试验与本构分析
5
作者 何浩祥 王峥 +1 位作者 程时涛 高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202,共8页
为了精准测量受压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在丙烯酸树脂杆上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得到混凝土试块内部应变,研发大量程微型土压力盒实现混凝土内部应力测量。将相关测试装置预埋在混凝土试块内部,完成混凝土试块单轴压缩试验,获得... 为了精准测量受压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在丙烯酸树脂杆上布置电阻式应变片,测量得到混凝土试块内部应变,研发大量程微型土压力盒实现混凝土内部应力测量。将相关测试装置预埋在混凝土试块内部,完成混凝土试块单轴压缩试验,获得精准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关系数据。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本构模型相对于传统本构模型具有良好的延性,且峰值强度远高于传统本构模型。结合国内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本构方程对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针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及峰值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的混凝土内部应力-应变曲线合理准确,相关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行性;基于我国规范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内部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传感器 峰值强度 峰值应变
下载PDF
轴向荷载作用下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能量耗散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正亚 王志博 孙明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 本文对碳纤维布约束损伤混凝土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开展试验研究。设计了混凝土损伤度、碳纤维布层数及碳纤维布缠绕角度三种变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三种变量对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耗能效果及机械损伤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损伤试件,0.4σm(σm为未损伤混凝土试件单轴抗压强度)、0.5σm、0.6σm、0.7σm应力幅值损伤下素混凝土损伤度均值分别为7.24%、14.86%、25.31%、36.66%,损伤度与损伤应力幅值间指数函数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增强试件峰值应力及延性,0.4σm损伤应力作用后,相较于未粘贴碳纤维布试件,粘贴1,2,3层碳纤维布试件峰值应力增幅分别为34.99%、55.16%、64.42%,碳纤维布粘贴层数与峰值应力间指数函数呈负相关,过量的纤维布使试件应力增幅不再明显。碳纤维布缠绕角度的增大使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线性降低,缠绕角度的增大降低了荷载作用下试件的承载效果。应力损伤幅值的增大使试件机械损伤度降低,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使试件机械损伤度增加,纤维布的约束保护作用极大提升了试件的耗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混凝土 碳纤维布 损伤度 峰值应力 耗能密度 机械损伤度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颗粒混凝土冲击压缩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韩国庆 穆朝民 +2 位作者 陆显峰 王阔 时本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颗粒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比较常见,但其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欠缺.为得到颗粒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借助MTS实验机得出其静力学强度,其后使用直径为75 mm SHPB系统对颗粒混凝土试样做了多种加载速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颗粒... 颗粒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结构中应用比较常见,但其冲击下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欠缺.为得到颗粒混凝土的动力学特性,借助MTS实验机得出其静力学强度,其后使用直径为75 mm SHPB系统对颗粒混凝土试样做了多种加载速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混凝土试样的毁坏模式是非脆性碎裂,呈现出延性特点;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破坏后的形状由试样被压扁(形态基本完整,表现出明显的可压缩性)过渡到絮状.应变率在103.88~464.71 s^(-1)时,试样的峰值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变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建立了颗粒混凝土峰值应力前和峰值应力后应力-应变的等效本构方程,将实验数据与拟合数据进行对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构方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B 颗粒混凝土 动力学 峰值应力 应变率 本构方程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良对浙西山区红黏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葛宏盛 刘丽萍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解决高液限红黏土在浙西地区工程施工中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文中采用玻璃纤维加筋技术改良红黏土,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对不同长度、掺量的玻璃纤维红黏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指标演变... 为了解决高液限红黏土在浙西地区工程施工中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坡等工程地质灾害。文中采用玻璃纤维加筋技术改良红黏土,通过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对不同长度、掺量的玻璃纤维红黏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力学性能指标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红黏土中掺入定量的玻璃纤维对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使土体的黏聚力相比于素土提高1.68~2.22倍,黏聚力随着掺量和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玻璃纤维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相比于素土提高了1.47~1.95倍,纤维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掺量、长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发现素土应力峰值出现在2.5%~3.0%之间,而纤维土应力峰值出现在3.5%~4.5%之间,说明玻璃纤维的掺入提高了土体的残余强度。改良后的纤维土体可满足路用性要求,为纤维加筋土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红黏土 抗剪强度 无侧限抗压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峰值
下载PDF
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对砂岩动力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瑞红 贾敬茹 +3 位作者 骆浩 危灿 张健锋 贾依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 为深入分析砂岩峰前和峰后不同阶段的动力特性规律,开展单轴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综合分析下限应力对砂岩峰前峰后不同加卸载阶段的表观弹性模量、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及动弹性模量等相关动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岩样在峰后因内部损伤加深和累积,相同下限应力下滞回曲线位于峰前右侧,且应变量增幅和最大应变增幅均随下限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峰后岩样虽然强度已达到极限状态,但只要岩石未完全破坏失稳,其致密性仍可以在高应力条件下的循环加卸载中得到增强。②砂岩在峰前峰后循环加卸载下的变化过程,可以通过表观弹性模量曲线斜率a值的变化得以体现,低下限应力循环加卸载试验中,致密性增强系数a_(1)>致密性劣化系数a_(2),斜率a均为正值,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明显强于劣化损伤作用;随着下限应力升高,a_(2)的降低速率高于a_(1)的升高速率,a值逐渐减小甚至变为负值,说明轴向应力对岩石整体的压密作用逐渐弱于劣化损伤作用。③4组不同下限应力条件下,岩样峰后的滞回圈面积、阻尼比、阻尼系数均高于峰前状态,而动弹性模量低于峰前状态,说明岩样在峰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内部劣化损伤程度高于峰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峰前峰后 循环加卸载 表观弹性模量 下限应力 动力特性
下载PDF
不同应力循环路径下砂岩的能量演化特征
10
作者 张遵国 袁新立 +3 位作者 陈毅 唐朝 马凯欣 陈永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为从能量角度探究砂岩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开展1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8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及恒定100 MPa峰值应力3种循环路径下的加卸载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计算结果,分析砂岩各项能量随循环次数和峰值... 为从能量角度探究砂岩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开展1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80 MPa初始峰值应力逐级递增及恒定100 MPa峰值应力3种循环路径下的加卸载试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计算结果,分析砂岩各项能量随循环次数和峰值应力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循环次数和峰值应力增加,初始峰值应力80和100 MPa时滞回环仅在第2次循环时向应变增大方向明显迁移。不同应力循环路径下单位体积耗散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分级循环加卸载时,砂岩各项能量值随峰值应力增加由二次函数向线性函数增长特征转变,而峰值应力恒定为100 MPa等幅度循环加卸载时,随循环次数增加,砂岩单位体积能和单位体积弹性能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趋势下降,单位体积耗散能呈指数趋势下降。不同应力区间内循环路径对砂岩的能量影响有较大差异,分级循环加卸载与单次加卸载相比,峰值应力为80 MPa时各项能量相差均小于10%,峰值应力为100 MPa时各项能量相差达到22.74%~6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路径 砂岩 峰值应力 滞回环 能量演化 耗散能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合理封孔长度分析及囊袋带压封孔技术
11
作者 王江龙 雷腾飞 《陕西煤炭》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为确定适合陕西黄陵二号煤矿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封孔长度,开展基于钻孔应力状态分布特征的封孔长度分析,并运用巷道弹塑性软化模型定量得到符合黄陵二号煤矿地质条件的瓦斯抽采钻孔峰后应力升高区半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井的最... 为确定适合陕西黄陵二号煤矿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合理封孔长度,开展基于钻孔应力状态分布特征的封孔长度分析,并运用巷道弹塑性软化模型定量得到符合黄陵二号煤矿地质条件的瓦斯抽采钻孔峰后应力升高区半径,通过理论计算确定该矿井的最佳封孔长度为12 m。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囊袋一体化封孔技术替代传统聚氨酯材料实施封孔,预抽钻孔平均瓦斯浓度由14.2%提升至30.2%,取得良好的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预抽 封孔长度 钻孔应力 峰后应力 带压注浆
下载PDF
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动力响应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乔国栋 刘泽功 +2 位作者 高魁 刘健 傅师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2,共9页
为了研究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稳定性,以淮南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扰动瓦斯综合治理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爆破作业扰动巷道围岩模型,并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及波前动量守恒定理推导出了爆破震动作... 为了研究爆破震动作用下高地应力巷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其稳定性,以淮南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扰动瓦斯综合治理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爆破作业扰动巷道围岩模型,并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及波前动量守恒定理推导出了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振动方程。使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围岩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elocity,PPV)的衰减特征,从应力分布规律的角度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补充,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振动方程显示,爆炸应力波入射角度的不同会导致巷道围岩不同区域的动态响应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爆心距增大,巷道轮廓面附近围岩PPV出现波动,并在自由面处获得最大峰值振速;地应力对巷道围岩PPV具有抑制作用,地应力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且不同位置围岩的PPV对地应力敏感度存在差异;随着地应力增大,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受力状态从拉剪变为压剪,最大主应力和剪切应力也随之增大。研究认为随着埋深增加,在对爆破震动作用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时地应力因素不可忽略。对于潘三矿超前预裂卸压爆破工程现场而言,除了巷道的直墙外,墙角、拱墙也是危险区域,应当着重予以加固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动力响应 爆破震动 围岩失稳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下载PDF
基于反复直剪试验的强膨胀土强度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李云鹏 林一芃 张晶旭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利用ZJ型四联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对南水北调邯郸段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强膨胀土进行反复直剪试验,设置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5%、20%、25%、饱和4种状态,研究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峰值及残余强度均随竖... 利用ZJ型四联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对南水北调邯郸段不同初始含水率的重塑强膨胀土进行反复直剪试验,设置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5%、20%、25%、饱和4种状态,研究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相同时,峰值及残余强度均随竖向应力的增长而增长;竖向应力相同时,强度随含水率的增长而降低。强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随着含水率的增长而降低,且可能存在一个含水率的临界值使强度发生明显衰减,强度指标快速降低,研究区膨胀土强度受初始含水率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强度 残余强度 强膨胀土 初始含水率 竖向应力
下载PDF
切缝药包爆破定向断裂机理及围岩损伤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雁冰 李书萱 +1 位作者 耿延杰 谢平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32,共12页
依据弹性波动理论,结合冲击波在岩石或类岩石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切缝药包爆破时切缝方向与非切缝方向的孔壁峰值应力、粉碎区和裂隙区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切缝药包爆破模型,在其切缝方向与非切缝方向各等间... 依据弹性波动理论,结合冲击波在岩石或类岩石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切缝药包爆破时切缝方向与非切缝方向的孔壁峰值应力、粉碎区和裂隙区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AUTODYN软件建立了切缝药包爆破模型,在其切缝方向与非切缝方向各等间距设置5个测点,对测点处的应力峰值、爆破振动速度峰值以及峰值对应的时间进行了分析.而后基于淮南矿区顾北煤矿的巷道爆破试验,进行了普通药包、切缝药包以及不同周边孔间距的爆破试验,研究了切缝药包以及周边孔间距的大小对围岩损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切缝药包爆破时,在其切缝方向会产生爆轰产物射流和应力集中,同时会减弱非切缝方向的应力峰值和爆破振动速度,延缓非切缝方向的能量传播速度,减弱非切缝方向的能量传播大小,从而达到定向断裂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可以发现,使用切缝药包比使用普通药包爆破后,围岩的损伤度下降了30%以上;当使用切缝药包爆破时,随着周边孔间距的增大,爆后围岩损伤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缝药包 应力峰值 爆破振动速度 药包间距 围岩损伤 定向断裂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深部回采工作面超前应力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国华 邢文彦 段燕伟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29-633,共5页
为研究超前应力分布对深部工作面开采的影响,以平岗煤矿底部层33^(#)层右一面为工程背景,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超前区域的应力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得出,在工作面煤壁前方8.53 m... 为研究超前应力分布对深部工作面开采的影响,以平岗煤矿底部层33^(#)层右一面为工程背景,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超前区域的应力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得出,在工作面煤壁前方8.53 m处超前支承应力峰值为20.71 MPa;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工作面煤壁前方9 m左右峰值应力保持在20.7 MPa左右;钻孔应力计现场实测,工作面煤壁前方8.8 m处应力峰值为21.59 MPa,三者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超前支护以及巷道围岩控制初始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超前应力 钻孔应力计 应力峰值
下载PDF
MODELING THE STRESS-STRAIN CURVES UNDE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W. Gao T. Sakai and H. Miur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 - Communica- tions, Chofu, Tokyo 182 - 8585, Japan)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relative grain size model proposed by Sakai and Jon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behaviors under DRX are analyzed and simulated. Introd...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relative grain size model proposed by Sakai and Jon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behaviors under DRX are analyzed and simulated. Introducing the variation of dynamic grain size and th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disolo- cation densities densities under DRX,a simple method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DRX processes is developed by using Laplace transformation theory.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the present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literatures. This simulation can reproduce a number of features in DRX flow behaviors, for example,single and multiple peak flow behaviors followed by a steady state flow,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m,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COMPUTER simulation stress - STRAIN CURVE single and multiple peakS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 shear stress field for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
17
作者 陈培善 肖磊 +1 位作者 白彤霞 王溪莉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4期549-557,共9页
(陈培善,肖磊,白彤霞,王溪莉)Theenvironmentshearstressfieldforthe1976Tangshanearthquakesequence¥Pei-ShanCHEN;LeiXIAO;Tong... (陈培善,肖磊,白彤霞,王溪莉)Theenvironmentshearstressfieldforthe1976Tangshanearthquakesequence¥Pei-ShanCHEN;LeiXIAO;Tong-XiaBAIandXi-Li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 environment SHEAR stress EARTHQUAKE prediction peak acceleration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几种高分子聚合物变形耗能特征试验
18
作者 刘义晴 王晓林 +1 位作者 冯红春 周凯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不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耗能效果,采用电液伺服机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5种材料开展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试验,分析应变率、材料种类对试件压... 为探究不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耗能效果,采用电液伺服机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5种材料开展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试验,分析应变率、材料种类对试件压缩变形率、峰值应力、单位体积耗散率及能量耗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POM、PC、PVC、PP、PE试件峰值应力分别为104.60、77.60、65.82、43.63、28.70 MPa,压缩变形率分别为7.80%、2.04%、0.81%、4.38%、4.21%,弹性模量变化为PVC>PC>POM>PP>PE,POM试件强度及变形率最高,PVC试件变形程度最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试件峰值应力随之增加,试件强度存在显著应变率效应,且POM试件应变率效应敏感度最弱,PE试件应变率效应最强。试件耗散能与入射能间存在线性正相关,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变化规律为PVC>PC>POM>PP>PE,高应变率下PVC材料耗能效果最好,其次分别为PC、POM、PP,PE材料耗能效果最低。冲击气压的增大使得试件单位体积耗散能增大,能量耗散率降低,试件能量耗散率为PVC>PC>POM>PP>PE,因此PVC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其强度较高且增幅较大,其自身耗能效果及能量耗散率最大,是定向爆破药包外壳最优选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 应变率 变形率 波阻抗 峰值应力 单位体积耗散能 能量耗散率
下载PDF
对称多向聚能装药爆破破岩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宗琦 王富强 +3 位作者 汪海波 吕闹 程兵 王梦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究聚能槽个数的不同对聚能爆破破岩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聚能槽锥角为48°时不同聚能槽个数(0、2、4、6、8个)的多聚能爆破几何模型,对不同聚能槽个数装药的应力波传播过程、岩体裂纹分布情况和岩... 为了探究聚能槽个数的不同对聚能爆破破岩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聚能槽锥角为48°时不同聚能槽个数(0、2、4、6、8个)的多聚能爆破几何模型,对不同聚能槽个数装药的应力波传播过程、岩体裂纹分布情况和岩石孔壁聚能、非聚能方向处的有效应力峰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爆破相比,多向聚能爆破在爆炸瞬间能量主要聚集在各个聚能槽方向,聚能和非聚能方向的应力比值为1.32~1.94倍;非聚能方向应力峰值均小于常规装药应力峰值;随着聚能槽个数的增加,聚能方向孔壁上测点单元的应力峰值逐渐减小;当聚能槽个数为4时,聚能方向应力峰值是非聚能方向的1.94倍、常规装药应力峰值的1.44倍,裂纹平均长度与最长裂纹长度均最大。相较于普通装药,多向聚能装药能够提高炸药利用率、实现定向预裂,解决很多复杂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多向聚能爆破 聚能槽 应力峰值
下载PDF
A METHOD FOR CORRECTING INTENSITY IN CONTINU-OUS SCANNING X-RAY STRESS MEASUREMENT
20
作者 LI Jiabao HANG Zengqi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Fatigue and Fracture of Materials,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Academia Simca.Shenyang,China HE Jiawe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Chin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2期457-461,共5页
A set of absorption curves was priorly prepared on transparent films to fit the backgroundand peak intensities in continuous scanning X-ray stress measurement.It may be betterto correct both background and absorption ... A set of absorption curves was priorly prepared on transparent films to fit the backgroundand peak intensities in continuous scanning X-ray stress measurement.It may be betterto correct both background and absorption of pure diffraction intensity.Experimentalresults revealed this to be a reliable corre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DIFFRACTION stress measurement INTENSITY correction peak LO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