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蒜茬花生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及密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秋芝 李彤 +2 位作者 张晗 尹会会 杨中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8期29-34,共6页
为探讨蒜茬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模式,2014—2015年在聊城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对其田间配置方式及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配置方式(垄上小行距)为主处理,设A1(25 cm)、A2(35 cm)、A3(45 cm);密度为副处理,设单粒精播B... 为探讨蒜茬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模式,2014—2015年在聊城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对其田间配置方式及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配置方式(垄上小行距)为主处理,设A1(25 cm)、A2(35 cm)、A3(45 cm);密度为副处理,设单粒精播B1(18万株/hm^2)、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4(27万株/hm^2)、双粒穴播B5(13.5万株/hm^2)5个密度水平,研究田间配置方式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积累及田间群体透光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处理垄上小行距A1(25 cm)、A2(35 cm)对花生群体透光率、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和荚果干重的有利影响显著高于A3(45 cm),其他性状主处理间差异不大;密度对群体透光率、植株干重、产量性状影响较大,结果显示花生饱果期副处理B2(21万株/hm^2)、B3(24万株/hm^2)、B5(13.5万株/hm^2)群体透光率较低,即群体光截获率较高,更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产量结果以A1B3最高,与A1B2、A2B2、A2B3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余主副处理协作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茬花生 田间配置方式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