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Factors and Efficien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Peanut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in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1
作者 Hongjie TA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3年第2期16-18,共3页
Peanut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is a soil-borne disease,and it has become the main disease of peanut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S.rolfsii survives the winter as mycelia and sclerotia in soil and debris,be... Peanut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is a soil-borne disease,and it has become the main disease of peanut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S.rolfsii survives the winter as mycelia and sclerotia in soil and debris,becoming the primary source of infection in the following year.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peanut varieties,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and cultivation measures are the pathogenic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peanut stem rot.The disease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screening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 and seed chemical treatment,improving soil by deep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carrying out flowing water management of affected field,cutting off transmission routes,and strengthening seed dressing and triple spraying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stem rot Occurrence regularity Pathogenic fact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Streptomyces sp. RP1A-12 mediated control of peanut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um rolfsii 被引量:4
2
作者 Simi Jacob Ramgopal Rao Sajjalaguddam Hari Kishan Sudin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892-900,共9页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is a destructive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 with a wide host range that includes peanuts. Biological control offer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fungicid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oilbo...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is a destructive soilborne fungal pathogen with a wide host range that includes peanuts. Biological control offer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to fungicid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soilborne diseases.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 is aimed at evaluating one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Streptomyces sp. RP1 A-12 for growth promo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eanut stem rot disease caused by S. rolfsii under field conditions. Preliminary studies conducted under in vitro and the greenhouse conditions showed promising results against the stem rot pathogen. Further in vitro and pot experiments conducted to assess Streptomyces sp. RP1 A-12 for its growth promoting abilities using whole organisms have shown an increase in seed germination, root and shoot length. Other parameters like nodule number and plant biomas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ver control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at the test bioagent possesses growth promoting abilities along with disease suppression capabilities. Subsequently field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two consecutive rainy seasons. The bioagent was applied as whole organism and partially purified crude metabolites. Results indicate the bioagent reduced stem rot disease incidence by 64–67% and 22–49% respectively in two field trials conducted with notable increase in yield. Partially purified Streptomyces sp. RP1 A-12 metabolites exhibited an even greater effect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tem rot compared to the pathogen inoculate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stem rot Sclerotium rolfsii Streptomyces sp. crude metabolites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3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王前前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3-1119,共7页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 为筛选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核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较强,EC_(50)为37.12μg/L~80.35μg/L,菌核·福美双的抑制作用较弱,EC_(50)为9541.39μg/L。含有噻呋酰胺的药剂抑制菌核的产生,浓度越高,菌核产生量越少;而菌核·福美双对产菌核抑制较弱。5种药剂皆抑制菌核的萌发,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抑制效果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菌核·福美双对菌核萌发的抑制效果较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噻呋·戊唑醇外,其他四种药剂对花生白绢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36%~28.26%;除噻呋·戊唑醇与菌核·福美双外,其余三种药剂处理对花生的荚果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增产率均在20%以上。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好防治和增产效果的复配药剂噻呋·吡唑酯和噻呋·嘧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花生白绢病 白绢病菌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花生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与助睡眠活性分析
4
作者 赵还珠 冯其翔 +4 位作者 崔莉 邹业飞 魏代磊 张浩 王岱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开展花生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与活性分析研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其助睡眠活性。筛选最佳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2∶8,5∶5∶3∶7,5∶5∶5∶5,v/v),通过梯度洗脱分... 开展花生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与活性分析研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其助睡眠活性。筛选最佳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2∶8,5∶5∶3∶7,5∶5∶5∶5,v/v),通过梯度洗脱分离得到两种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结构鉴定为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采用分子对接分析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对失眠相关的两种蛋白受体(GABRA1和FOS)均有较好的亲和力,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两种化合物具有助睡眠的潜在活性。建立了花生茎叶中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采用分子对接证实两种化合物具有助睡眠的潜在活性,为花生茎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进一步开发助睡眠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叶 黄酮类化合物 高速逆流色谱 分子对接 助睡眠活性
下载PDF
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防治花生苗期土传真菌病害效果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敏 吴翠霞 +4 位作者 张勇 马冲 张田田 周超 杨丽娜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采用种子包衣研究了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00、300、400 g a.i./100 kg处理的种子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1.92%~92.20%... 采用种子包衣研究了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00、300、400 g a.i./100 kg处理的种子对花生冠腐病和茎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1.92%~92.20%和76.36%~86.10%,两处试验田的出苗率为94.88%~95.75%和93.63%~95.25%,分别增产5.78%~13.14%和5.99%~8.40%。综合安全性、防治效果、增产效果,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防治花生苗期土传真菌病害冠腐病和茎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生产上建议使用剂量为300~400 g a.i./100 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 花生 冠腐病 茎腐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我国花生白绢病菌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万朵 晏立英 +8 位作者 于东洋 康彦平 陈玉宁 淮东欣 王志慧 王欣 罗怀勇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 为了解我国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本文对分离自不同地域的39个代表菌株进行了田间、室内(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田间接种花生植株与室内接种离体主茎、侧枝和叶片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菌丝融合群的菌株对花生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所揭示致病力差异,为花生白绢病的防控、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 致病力
下载PDF
河南省花生根、茎和荚果部镰孢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潘鑫 闫书味 +4 位作者 胡新颖 杜鹏强 张晓婷 周琳 高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和利用rDNA-ITS和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镰孢菌,分别属于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孢菌(F.incarn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从花生根腐和茎腐病样品中都可以检出这5种镰孢菌,果腐病样品中未能检出层出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在供试的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9.02%、30.99%和56.41%。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这5种镰孢菌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的致病镰孢菌组成和优势种群,为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腐病 茎腐病 果腐病 镰孢菌
下载PDF
白绢病菌在花生品种间致病力分化和广谱抗性品种筛选
8
作者 于东洋 宋万朵 +8 位作者 康彦平 王前前 雷永 王志慧 陈玉宁 淮东欣 王欣 晏立英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8-1265,共8页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 为探讨白绢病菌菌株在花生品种间的致病力差异,本研究将强、中和弱致病力菌株田间接种不同抗病性花生品种后考察发病严重度。结果表明,白绢病菌株接种后14 d为最佳调查时间;强致病力菌株ZY2、SQ1和弱致病力菌株GP3-1在所测试的10个花生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而中等致病力菌株(HA、H1-3和BL1-1)在品种间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弱致病力菌株GP3-1对各品种的致病力较弱;强致病力菌株能导致供试品种抗性的丧失;中等致病力菌株在抗感品种间的致病力存在分化。本实验筛选出1份对中等致病力菌株存在广谱抗性的花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菌 田间接种 致病力分化 广谱抗性
下载PDF
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傅俊范 刘波 +1 位作者 周如军 王思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对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测序,明确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 对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测序,明确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温度为25℃时该菌产生的菌核最多;最适pH值为5.0;该菌虽能利用供试的7种碳源和7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只在半乳糖和蔗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菌核,在尿素和赖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菌核;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全黑暗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抑制菌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病原菌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温室接种技术的建立和苗期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晏立英 宋万朵 +7 位作者 张芳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康彦平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692,共6页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 为探索温室条件下适宜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的技术体系,对花生白绢病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比较5种接种技术,发现带菌燕麦粒贴茎法和撒表土法的发病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花生白绢病温室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其中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比贴茎法更易操作;不同量(1~5粒)的带菌燕麦粒撒表土法接种花生幼苗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以接种4粒燕麦粒病害发展速度最快;15~35d苗龄的花生幼苗接种带菌燕麦粒后,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建立的接种技术白绢病发病快,发病率达到100%,最大病情指数为89.2。利用该技术在温室内对19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苗期白绢病抗病性鉴定,大部分材料中感或高感,仅中花16表现相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接种技术 抗性鉴定
下载PDF
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雅芳 李全文 +3 位作者 续颖 杨洋 李鹏婧 韦小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4-146,共3页
探讨了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通过运用4种不同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花生茎中白藜芦醇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并将其与常用的维生素C和BHT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结... 探讨了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通过运用4种不同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花生茎中白藜芦醇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并将其与常用的维生素C和BHT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取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20,在50℃条件下浸泡2h,得到的粗提物的得率为0.083%。花生茎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所含的白藜芦醇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 白藜芦醇 提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山东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洪参 张悦丽 +5 位作者 齐军山 张博 李林 徐作珽 李长松 张广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腐病 核糖体DNA-ITS序列 病原鉴定
下载PDF
微波提取花生茎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红霞 王世清 +3 位作者 于丽娜 杨庆利 刘志强 张月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21-225,共5页
以花生茎为原料,微波提取花生茎中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浸泡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和料液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花生茎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浸泡时间55min、微波时间4min、微波功率800W、... 以花生茎为原料,微波提取花生茎中水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浸泡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和料液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花生茎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浸泡时间55min、微波时间4min、微波功率800W、微波温度90℃、料液比1:14(g/mL),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达到6.0%,NSP含量为94.68%,SDF综合评分为6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 微波 水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下载PDF
花生壳茎叶等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泉城 黄景荣 李全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花生壳、花生茎叶资源非常丰富,对花生壳、花生茎叶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对花生壳、花生茎叶在食品行业和化工行业中提取抗氧化成分、天然黄色素、风味物质、制取膳食纤维、用作食用菌培养基料等进... 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花生壳、花生茎叶资源非常丰富,对花生壳、花生茎叶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对花生壳、花生茎叶在食品行业和化工行业中提取抗氧化成分、天然黄色素、风味物质、制取膳食纤维、用作食用菌培养基料等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花生茎叶 综合利用 进展
下载PDF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被引量:14
15
作者 韩小丽 邵鹏 +1 位作者 李明静 刘绣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28-630,共3页
本文采用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含量,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8:2:0.35)为展开剂,狭缝尺寸为3mm×0.45mm,在335nm处进行扫描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46.4~104.4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4... 本文采用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花生茎中白藜芦醇含量,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酸(8:2:0.35)为展开剂,狭缝尺寸为3mm×0.45mm,在335nm处进行扫描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46.4~104.4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446X+2890.328相关系数R为0.9970。该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为103.46%,相对标准偏差为0.66%(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荧光扫描法 白藜芦醇 花生茎
下载PDF
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华 张新友 +4 位作者 韩锁义 严玫 徐静 董文召 孙子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4,共7页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上述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环境条件下主茎高和侧枝长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0),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18%和50.14%;在河南原阳环境条件下主茎高符合两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1-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9%和21.98%,侧枝长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率为88.19%.在三亚、原阳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与主茎高相关的QTL分别为4个和6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81% ~18.00%;检测到的与侧枝长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5个和8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1% ~ 25.12%.主茎高和侧枝长的多基因模型和QTL定位初步揭示出,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主要受多基因效应影响,对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茎高 侧枝长 遗传分析 QTL检测
下载PDF
发酵花生秧粉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机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利 李红亚 +1 位作者 闫志宇 李术娜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8,共9页
研究经复合菌剂发酵后的花生秧粉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机理,探讨利用发酵花生秧粉进行育肥猪节粮健康养殖的可行性.以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供试猪,共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实验组Ⅰ饲喂90%常规饲粮... 研究经复合菌剂发酵后的花生秧粉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机理,探讨利用发酵花生秧粉进行育肥猪节粮健康养殖的可行性.以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为供试猪,共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实验组Ⅰ饲喂90%常规饲粮+10%发酵花生秧粉,实验组Ⅱ饲喂80%常规饲粮+20%发酵花生秧粉,实验为期40d,测定并计算各组供试猪的料重比与增重成本,同时采集各组供试猪的新鲜粪样,测定粪样中菌群结构,常规消化酶活力以及常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Ⅰ、Ⅱ与对照组相比,其料重比分别降低11.70%和4.96%,增重成本分别下降9.45%和0.48%,全程成本分别降低4.71%和9.23%;实验组Ⅰ、Ⅱ菌群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其大肠杆菌数量分别降低48.75%(P<0.01)和40.99%(P<0.01),双歧杆菌数量分别提高1.89%(P>0.05)和22.78%(P<0.05),乳酸菌数量分别提高8.17%(P>0.05)和17.13%(P<0.05),芽孢菌株数量分别提高18.14%(P<0.05)和5.42%(P>0.05);实验组Ⅰ、Ⅱ消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提高15.68%(P<0.01)和4.10%(P>0.05),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2.41%(P>0.05)和6.28%(P>0.05),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17.07%(P<0.01)和14.02%(P<0.05),脂肪酶活力分别提高2.58%(P>0.05)和4.78%(P>0.05);实验组Ⅰ、Ⅱ试猪粪便中常规营养物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含量都降低9.09%(P<0.01),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5.71%(P>0.05)和2.86%(P>0.05),木质素含量都降低4.00%(P>0.05),有机酸含量分别降低7.56%(P<0.01)和9.33%(P<0.01),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6.67%(P>0.05)和14.67%(P<0.01),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发酵花生秧粉饲喂育肥猪可促进动物生长,且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为发酵花生秧粉在育肥猪的饲喂养殖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花生秧粉 育肥猪 料重比 促生长机理
下载PDF
花生品系对白绢病的抗性评价及产量损失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晏立英 宋万朵 +5 位作者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康彦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0,共6页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于30. 0%;白绢病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 73,P <0. 05)。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接种2周后,10个品系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为66. 1%~94. 0%,收获前的白绢病枯萎率为66. 1%~97. 4%,均为感病品系;白绢病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 85(P <0.05)。产量损失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所有品系产量损失均超过91. 7%,严重者几乎绝产。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一份耐病品系16-A13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抗病性评价 产量损失
下载PDF
花生秆水溶性膳食纤维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丽娜 宫清轩 +3 位作者 杨庆利 毕洁 张初署 孙杰 《花生学报》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以花生秆为原料,用超声波法提取花生秆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对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8kHz、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0min、超声波功率240W。在此条件下... 研究以花生秆为原料,用超声波法提取花生秆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并对SDF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S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8kHz、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20min、超声波功率240W。在此条件下,SDF的得率为5.35%,SDF中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65.49%,SDF的综合评分为45.44%。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SDF有较好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铁还原力、钼还原力的抗氧化活性。超声波在提取花生秆SDF中的应用是扩大花生秆的应用范围以及高附加值利用花生秆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秆 水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强 童有才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18-719,721,共3页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0mg/LNAA + 0 .1mg/LBA培养基上生根率和单个外植体产根数分别达到 86.7%和 5 .1个。② 2 ,4 D可促进愈伤组织增生 ,但无诱根效果 ;烟酸和VB6 可促进丛生芽发生 ;NAA对促进生根和生芽均有效果。③不同基因型间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存在一定差异。茎尖经诱芽、诱根培养出完整植株 ,炼苗后移至室外能正常开花、结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茎尖组培 植株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丛生芽诱导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