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格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以《法德农民问题》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林英 邵景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土地制度是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详细阐述了在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如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路:一是坚持土地公共占有的制度底线,以确保土地的公平分配与利用;二是通过实施农业合作经营... 土地制度是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详细阐述了在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如何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路:一是坚持土地公共占有的制度底线,以确保土地的公平分配与利用;二是通过实施农业合作经营的主体策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落实尊重农民意愿的工作方法,以保障农民的参与和权益。恩格斯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对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赢得无产阶级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于新时代的中国而言,坚持和发展恩格斯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思想,就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扎实推进农业合作经营内容创新,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发展策略,用足够的历史耐心不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法德农民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 马克思主义 中国
下载PDF
公民意识诘难青年农民工及其培养刍议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勇 郭文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青年农民工由于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缺乏及权益屡遭侵害而得不到有效维护等,使得其遭遇公民意识的诘难,即存在着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要求不尽一致的诸多公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不足,权益意识不强,责任意... 青年农民工由于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缺乏及权益屡遭侵害而得不到有效维护等,使得其遭遇公民意识的诘难,即存在着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要求不尽一致的诸多公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不足,权益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高。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形成,就难有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实现。为此,探讨影响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培养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公民意识 问题 培养 探索
下载PDF
大众传媒对农民体育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月芹 徐恒勇 王永成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农民体育传播过程中存在设施失衡、意识失衡、利润失衡、结构失衡、功能失衡等问题,并提出了对农民体育传播的对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媒的体育传播体制,引导新农...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农民体育传播过程中存在设施失衡、意识失衡、利润失衡、结构失衡、功能失衡等问题,并提出了对农民体育传播的对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媒的体育传播体制,引导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大国家政策的惠及与政府的扶持力度;改善传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农民体育 传播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江村经济》:中国的农政问题与农政转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叶敬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8,共38页
《江村经济》的核心主题是农政问题,而非土地问题。农政问题是考茨基在1899年以书名的形式正式提出的学术概念,关注的是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向更高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农地、农民、农村的转型变迁。在《农政问题》中,作为正统马... 《江村经济》的核心主题是农政问题,而非土地问题。农政问题是考茨基在1899年以书名的形式正式提出的学术概念,关注的是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社会向更高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农地、农民、农村的转型变迁。在《农政问题》中,作为正统马克思主义代表的考茨基认为,农政问题的理论分析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农政转型必须经由资本主义路径才能完成。在《江村经济》中,费孝通采用了正统马克思主义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的概念和框架,尝试探索中国农政转型的生计框架视角和生计多元化发展路径,以此对话和回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农政转型理论和道路选择。这一观点是在学界对《江村经济》已有的诸多共识性评价之外费孝通的又一重要学术贡献,也是《江村经济》成为著名学术经典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村经济》 农政问题 农政转型 马克思主义 生计框架
下载PDF
论“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前景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孔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4-720,共7页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 ,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 ,尤其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三农问...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 ,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 ,尤其在世纪之交的今天 ,“三农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 ,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经过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准备 ,解决“三农问题”已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个人的大力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乡二元经济 农业效益 农业问题 农村问题 农民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三农”问题探索的历史性贡献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何景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80,62,共6页
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 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毛泽东 历史贡献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农家乐”民俗旅游与“三农”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琳桂 陈新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利用"农家乐"民俗...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利用"农家乐"民俗旅游解决我国严峻的"三农"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 调整农业结构 旅游方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增收 重要途径 中国 必要性
下载PDF
涪陵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儒 李柳伯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3-98,共6页
立足于用信息技术支持农业技术服务的思想,通过建立“涪陵农技信息服务系统”,就涪陵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方面的网上知识查询、农民-专家互问答、热门话题设置服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民一专家互问答 后评估
下载PDF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鲁轶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8-21,共4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个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驻村工作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它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个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驻村工作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它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总结了若干推动农村发展的具体模式,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发展模式 农业 现代化 小康社会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国“三农”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艳 郑国杰 蔡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78-480,共3页
邓小平历来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他进行改革的历史起点。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不仅使改革初期以及后来的农民受益匪浅,而且指明了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方向,即一切为农民着想,不断进行体... 邓小平历来关心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他进行改革的历史起点。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不仅使改革初期以及后来的农民受益匪浅,而且指明了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方向,即一切为农民着想,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持和贯彻这一理论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 “三农”问题 农村经济体制 农民收入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农家乐民俗旅游: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湖南省农家乐民俗旅游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琳桂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农家乐民俗旅游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家乐民俗旅游 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农”问题
下载PDF
浅谈开展“农家乐”旅游的问题及对策
12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4X期51-51,共1页
该文肯定了国内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指出我国农家乐旅游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应该政府主导、科学策划、挖掘内涵、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家乐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切实抓好村干部培训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革新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57-58,59,共3页
实现农民增收,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离不开村干部的身体力行和模范带头。村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他们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应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应把加强村... 实现农民增收,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离不开村干部的身体力行和模范带头。村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他们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应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应把加强村干部培训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教育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 村干部培训
下载PDF
农民“命根子”之破解与反思
14
作者 曾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破传统土地“命根子”说的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土地 收入 “命根子”
下载PDF
邓小平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初探
15
作者 何晓红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为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体制支撑;他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农民问题 思想
下载PDF
失地农民法律保障机制构建探讨
16
作者 周培萍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9-171,共3页
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随着城镇化建设,失地农民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生老病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新近出现的失地农民就业环境的恶劣和居住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引起人们和有关部门... 城市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随着城镇化建设,失地农民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生老病死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新近出现的失地农民就业环境的恶劣和居住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引起人们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法律层面找出关于失地农民法律保障的缺失,提出构建全方位的失地农民的法律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现状及问题 法律保障机制
下载PDF
人口重压下我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兼论“三农”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景熙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6期60-64,共5页
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我国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此,必须对当前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三农'问题
下载PDF
邓小平新时期农民利益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雪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83-585,共3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科技支持农民获利;理顺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利益 农民问题 中国 获利 生产积极性 小康目标 政策扶持 标的 保证 理顺
下载PDF
河南省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丽辉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6-177,共2页
2004年以来,河南省农民增收打破了前几年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同时也意味着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究其根源是因为长期以来制约河南农民增收的诸多难点并未得以根本解决。要在前几年增收的基础上解决持续增收问题,应建立... 2004年以来,河南省农民增收打破了前几年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同时也意味着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究其根源是因为长期以来制约河南农民增收的诸多难点并未得以根本解决。要在前几年增收的基础上解决持续增收问题,应建立和完善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农民增收 问题及对策
下载PDF
论邓小平农民致富增收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
作者 卢红军 储著源 《华东经济管理》 2006年第8期78-80,共3页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三农”问题 致富增收 启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