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Isolated Bacteria from Soils in Likouala Peat Bog Area, Republic of Congo
1
作者 Gatse Elgie Viennechie Mboukou Kimbatsa Irène Marie Cécile +3 位作者 Morabandza Cyr Jonas Mfoutou Mampanguy Claujeans Chastel Ifo Suspens Averti Nguimbi Etienne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3年第6期263-274,共12页
This study aimed to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isolated bacteria from the soils of Likouala (Congo-Brazzaville) peat bog area. Counting and isol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Mossel and TSB media enriched with petrole... This study aimed to th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isolated bacteria from the soils of Likouala (Congo-Brazzaville) peat bog area. Counting and isol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Mossel and TSB media enriched with petroleum and vegetable oil;the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of 16S RNA genes by PCR and Artic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bacterial loads of (5.81 ± 1.08) × 10<sup>4</sup>;(6.64 ± 1.94) × 10<sup>4</sup> et (8.56 ± 1.19) × 10<sup>3</sup> CFU/g on Mossel respectively for samples 1, 2 and 3 against (2.12 ± 4.1) × 10<sup>8</sup> et (8.15 ± 10.1) × 10<sup>7</sup> CFU/g respectively on TSB enriched with petroleum and vegetable oil exclusively with sample 2. The analysis of the 16S rRNA of the isolates gene made it possible, after PCR,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 identify eight (08) strains with similarities of 99 to 100% whose sequences genes placed in GenBank have made it possible to obtain accession numbers corresponding to: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ON303633);Bacillus cereus strain (ON350770);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ON350771);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ON738723);Priestia megaterium strain (ON738719);Bacillus anthracis strain (ON738720);Bacillus subtilis (ON738721);Enterobacter sp (ON738722). The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strains was done and revealed two genuses which are Bacillus and Enterobacteri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peat bog Area PCR SEQUENCING 16S rRNA
下载PDF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汝海 王起超 +2 位作者 吕宪国 麻壮伟 方凤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 ,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 65 8~ 1 86 6ng/g ;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 ,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 .甲基汞平均含量为 0 1 6~ 1 86n...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 ,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 65 8~ 1 86 6ng/g ;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 ,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 .甲基汞平均含量为 0 1 6~ 1 86ng/g;约占总汞的 0 2 %~ 1 4% ,泥炭地总汞最高浓度出现在 5~ 1 0cm深处 ,为 1 86 6ng/g ,甲基汞最高浓度出现在 1 0~ 1 5cm处 ,为 1 86ng/g ,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甲基汞含量与总汞没有很强的相关性(p =0 0 5 ,r=0 2 8) .森林坡地土壤总汞含量低于泥炭 ,泥炭地疏干后总汞浓度明显升高 ,而甲基汞浓度则降低 .植物中总汞浓度苔藓 >草本 >灌木 >乔木 ,苔藓总汞浓度为 1 1 9ng/g ,区域汞的来源为大气传输 ,并明显富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泥炭 生态系统 甲基汞 泥炭沼泽 土壤监测 苔藓
下载PDF
海侵作用影响下的高分辨煤相序列及其古泥炭沼泽发育模式——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秦勇 王文峰 +2 位作者 李壮福 夏筱红 吴艳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 古泥炭沼泽是煤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含煤地层沉积过程的重要环节。煤相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是指示古泥炭沼泽条件的重要标志。为此,本文以山西北部安太堡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为例,在煤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研究,从沼泽水体动力条件、盐度和氧化还原性三方面,对煤相及其古泥炭沼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显示,其演化具有4个特点。第一,煤相包括5种类型,即障壁岛-泻湖低位沼泽相(A)、下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B)、上三角洲平原低位沼泽相(C)、上三角洲平原潮湿森林沼泽相(D)和山前冲积平原干燥森林沼泽相(E)。第二,煤相发育过程经历了7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均为半旋回,旋回内部的演化具有跳跃性,揭示泥炭沼泽水面可能发生过脉动式上升。第三,古泥炭沼泽起始于海进作用,发展于缓慢海退的沉积背景,结束于快速海进事件,整个地质过程明显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其间沼泽水体的盐度和还原程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动力趋于增强,沼泽类型从以A相和B相为主演化为以D相和E相为主。第四,古泥炭沼泽发育期间的海退过程由一系列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呈现出波动式海退的特征,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最后,该期间最大一次快速海进事件的到来(第Ⅶ阶段),结束了古泥炭沼泽整个发育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作用 煤相 古泥炭沼泽 高分辨 发育过程 演化模式
下载PDF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代世峰 艾天杰 +5 位作者 侯惠敏 毛鹤龄 马风学 李宝春 杨宝瑞 曹玉洵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相 泥炭沼泽 可选性 乌达矿区
下载PDF
国外大气沉降泥炭沼泽档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国平 贾琳 +1 位作者 刘景双 王金达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69-74,共6页
雨养泥炭沼泽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因为沼泽表面水的流动是缓慢并且有限的,所以沉降至其中的物质依然基本保留在原处。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历史在泥炭累积时被保存。在最近20a期间,雨养泥炭沼泽被证明是痕量元素大气沉降富有意义... 雨养泥炭沼泽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因为沼泽表面水的流动是缓慢并且有限的,所以沉降至其中的物质依然基本保留在原处。因此,大气颗粒物污染历史在泥炭累积时被保存。在最近20a期间,雨养泥炭沼泽被证明是痕量元素大气沉降富有意义的档案。尤其Pb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并且Pb在泥炭芯中的非迁移性被很好地展示,其它元素也被指明保存在泥炭芯中。国外的泥炭沼泽沉积记录研究在某些方面非常深入细致,前期工作成为后续工作的铺垫,长年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利用泥炭沼泽档案,人们对历史时期的环境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在大气金属沉降的泥炭沼泽档案与泥炭地古气候反演方面;但稍显不足的是比较重视对“记录”的研究,而对“机制”的研究深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大气沉降档案 进展
下载PDF
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地质档案 被引量:5
6
作者 鲍锟山 赵红梅 +2 位作者 于晓菲 吕宪国 王国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42,共9页
雨养泥炭沼泽是一种重要的泥炭沼泽类型,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点,其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包括雨、雪和空气尘埃)。它是一个记录大气环境变化的积极的信息储备系统,记录有大气输入的海盐气溶胶、沙尘颗粒、酸沉降、重金属和有机污... 雨养泥炭沼泽是一种重要的泥炭沼泽类型,具有全球广泛分布的特点,其养分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包括雨、雪和空气尘埃)。它是一个记录大气环境变化的积极的信息储备系统,记录有大气输入的海盐气溶胶、沙尘颗粒、酸沉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信息。采用地质定年技术将泥炭深度剖面转化到年代坐标上,并结合泥炭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检测分析,提取反映这些信息的代用指标,是重建大气环境的变化历史的有效方法。本文讨论了泥炭沉积地球化学行为对沼泽定年和地质记录研究的意义,综述了泥炭沼泽常用的定年方法,总结了大量利用泥炭地质档案反演海洋、岩石—土壤及人类社会对大气环境变化的影响历史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大气环境变化的泥炭档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地质记录 环境变化 定年 大气沉降
下载PDF
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河 黄庭 +3 位作者 程胜高 胡忠霞 刘晓彤 周莹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泥炭作为一种环境信息载体,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的哈尼泥炭地位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意义更加显著。运用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对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测定,结合^14C测年数据,与泥炭纤维素δ^18 O... 泥炭作为一种环境信息载体,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的哈尼泥炭地位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意义更加显著。运用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对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测定,结合^14C测年数据,与泥炭纤维素δ^18 O时间序列相比较,较好地恢复了全新世哈尼地区的古气候状况,指出了哈尼地区的全新世气候演变的5个阶段:111.5~9.8kaBP气候温暖阶段;29.8~9.0kaBP气候急剧降温寒冷阶段;39.0~4.8kaBP气候温暖阶段;44.8~1.8kaBP气候冷暖交替波动阶段;51.8~0kaBP气候寒冷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泥炭地 泥炭腐殖化度 全新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鲍锟山 贾琳 王国平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以长白山区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海拔选择赤池、锦北、大牛沟、金川和哈尔巴岭5个代表性采样点。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5个剖面进行高精度定年,综合研究和分析泥炭沉积物质量磁化率沿深度垂直分布特... 以长白山区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海拔选择赤池、锦北、大牛沟、金川和哈尔巴岭5个代表性采样点。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5个剖面进行高精度定年,综合研究和分析泥炭沉积物质量磁化率沿深度垂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在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规律,富集时间始于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后期达到峰值,且其富集含量可达以下层位富集平均值的5~10倍;长白山区泥炭磁化率的表聚性特征反映了在盛行西风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大气降尘和城市扩张等多种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很好地指示了区域磁性颗粒物污染扩大和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 磁化率 环境变化 长白山
下载PDF
东北地区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全新世气候变迁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新荣 胡克 +2 位作者 胡一帆 介冬梅 王东坡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泥炭作为一种地质信息载体,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泥炭地研究的意义更为显著。笔者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泥炭地研究的多种成果,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和区域气候变迁历史进行... 泥炭作为一种地质信息载体,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泥炭地研究的意义更为显著。笔者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泥炭地研究的多种成果,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和区域气候变迁历史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①东北地区泥炭有三次沉积高峰,分别始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与晚全新世初期;②该区10000a以来大体上经历了冷湿-温暖适宜-凉湿-温暖偏干-冷干-寒冷略湿-变暖这样一个气候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东北地区 全新世 环境气候变迁
下载PDF
泥炭沼泽的演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善春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11,共6页
泥炭沼泽的演化普遍存在,演化的实质是在成因因素有利的配合下,沼泽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乃至更替。根据泥炭植物残体分析和煤层的煤岩、煤化学研究,可以了解泥炭沼泽的演化和形成煤层的原始泥炭沼泽的演化。
关键词 演化 研究法 泥煤 沼泽 成矿 煤矿床
下载PDF
新疆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煤岩型铀成矿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毛毛 李华 邱余波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12期12-16,共5页
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煤岩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12#号煤层。具有品位高、厚度薄、矿体连续稳定等特征。研究区内煤岩型铀矿成规模的发育,与其上覆头屯河组砂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煤岩样品进行煤质分析和显微定量统... 伊犁盆地洪海沟地区煤岩型铀矿主要赋存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12#号煤层。具有品位高、厚度薄、矿体连续稳定等特征。研究区内煤岩型铀矿成规模的发育,与其上覆头屯河组砂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煤岩样品进行煤质分析和显微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12#煤层铀富集因素、古气候和水动力环境。结合研究区头屯河组沉积相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等因素,对研究区煤岩型铀成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流泛滥盆地内由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层,直接与上覆砂岩接触,有利于煤岩型铀矿化的形成;煤岩型工业铀矿化与惰质组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地下水北西向流动,形成了特有的向河心泥滩向北西方向延伸的舌状煤岩型铀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型铀矿 沉积相 惰质组 泥炭沼泽 洪海沟地区 伊犁盆地
下载PDF
中国福建省亚热带山地4000年来植被变化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宏烈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1X期11-23,共13页
根据采自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亚高山水系源头地带(大致25°40’N,118°11’E)泥炭沉积洼地的孢粉纪录,对该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近400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孢粉记录和其他沉积资料显示,3个取样点的泥炭沉积开始于4000年前... 根据采自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亚高山水系源头地带(大致25°40’N,118°11’E)泥炭沉积洼地的孢粉纪录,对该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近400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孢粉记录和其他沉积资料显示,3个取样点的泥炭沉积开始于4000年前,很可能是全新世后期气候转冷的结果.在距今4000~1200年前期间,戴云山脉上部(海拔1300~1600m)的植被为亚热带针阔叶混交类型,优势种属包括Cryptomeria(柳杉)、Castanopsis(栲)、Quercus(栎)和Tsuga(铁杉)等.距今1200年前左右,该区域的植被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表现在上述优势属种的孢粉在样品总孢粉数的比例突然下降,而Pinus(松),Gramineae(禾本科)以及Dicranopteris(芒萁)等属种的比例则提高了.这次剧烈的植被变化在其中的一个泥炭钻孔中留下了一层粘土记录,它代表了当时流域内植被受破坏后出现的严重土壤侵蚀.从泥炭沉积提取的孢粉记录还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松林是一种次生植被,它是人类不断干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脉 孢粉集合 泥炭沼泽 人为干扰 泥炭沉积洼地
下载PDF
东北山地贫营养泥炭的性质与泥炭的发育过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淑云 郎惠卿 +1 位作者 王升忠 李波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根据野外实践和室内分析资料,重点对东北山地贫营养泥炭的植物残体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垂向变化规律、泥炭沼泽发育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贫营养泥炭 植物残体 沼泽 发育 泥炭
下载PDF
森林沼泽改造后泥炭土的速效养分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燕 郎惠卿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93-97,共5页
本研究选择小兴安岭改造5年和29年的森林沼泽为试验材料,探讨泥炭土速效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森林沼泽改造后较改造前,泥炭土中速效氮提高了25%~35%,速效磷提高了15%~30%,速效钾提高了10%~20%,沼泽改造... 本研究选择小兴安岭改造5年和29年的森林沼泽为试验材料,探讨泥炭土速效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森林沼泽改造后较改造前,泥炭土中速效氮提高了25%~35%,速效磷提高了15%~30%,速效钾提高了10%~20%,沼泽改造的时间越长,速效养分提高的幅度越大;泥炭土中速效养分的时空变化规律明显,同一泥炭发生层及相同月份比较,改造后高于改造前,这说明森林沼泽排水改造有利于泥炭分解释放营养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沼泽 泥炭土 速效养分 营养元素
下载PDF
长白山圆池泥炭氮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莹 赵明宪 王国平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7,共6页
通过对长白山圆池4个泥炭剖面样品的分析,揭示了其氮元素分布规律。在圆池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利用泥炭采样器采取新鲜泥炭样品。分析结果表明,4个泥炭剖面氮元素含量在0.014%~3.353%之间;剖面间相比较,其中贫营养泥... 通过对长白山圆池4个泥炭剖面样品的分析,揭示了其氮元素分布规律。在圆池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利用泥炭采样器采取新鲜泥炭样品。分析结果表明,4个泥炭剖面氮元素含量在0.014%~3.353%之间;剖面间相比较,其中贫营养泥炭整体含氮量较低;4个泥炭剖面的氮元素分布呈现明显规律,受泥炭上层不同植物、泥炭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泥炭剖面中氮元素累积峰可能出现在剖面的表层(0~5cm)或中间层(10~20cm);泥炭剖面氮元素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泥炭剖面C/N比值变化在9.51~66.98之间,部分剖面层位C/N比值异常高,表明该层位碳的累积速度显著高于氮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元素 泥炭沼泽 长白山圆池
下载PDF
辽宁省泥炭沼泽土壤碳库调查研究
16
作者 李烨 《山西科技》 2015年第4期91-92,共2页
对辽宁省内281块泥炭沼泽斑块土壤碳库进行了调查、测定与计算,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土壤碳库 辽宁省
下载PDF
杂草入侵背景下的云南嘉利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种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沁 沈初泽 +1 位作者 唐骋 吴岷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66-73,共8页
对云南嘉利泽泥炭沼泽进行了基于样方调查的植物多样性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含66科137属的176种高等植物;其中外来入侵物种17种。176种植物中的82种,有5种外来杂草。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对当地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并... 对云南嘉利泽泥炭沼泽进行了基于样方调查的植物多样性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含66科137属的176种高等植物;其中外来入侵物种17种。176种植物中的82种,有5种外来杂草。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对当地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并采用χ2检验方法研究了30个主要物种种对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12个群丛类型,分别为;莲-浮萍-满江红-黑麦草,黑麦草-野豌豆-艾蒿-三叶鬼针草,芸苔-黑麦草-狗牙根-三叶鬼针草,芦苇-黑麦草-狗牙根,蒲公英-黑麦草-三叶鬼针草-芦苇,狗牙根-三叶鬼针草-苦荬菜属,艾蒿-狗牙根-三叶鬼针草-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狗牙根-芦苇-空心莲子草-狐尾藻,三叶鬼针草-空心莲子草-打碗花,三叶鬼针草-芦苇-龙葵,锦葵和毛茛-酸模-三叶鬼针草群丛。2.30种主要植物组成的435个种对中,正联结的种对占42.5%,负联结的种对占56.3%,完全无关联的种对占1.2%。显著正关联和显著负关联关系的缺乏表明:本区植物各物种独立性强,竞争关系也尚未完全建立。本研究暗示了除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外,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入侵 种间关联 杂草 人为干扰 泥炭沼泽
下载PDF
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磊朝 郭雪莲 +2 位作者 王山峰 刘双圆 王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18-2424,共7页
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碧塔海湿地内的典型泥炭沼泽地为研究区,研究了牦牛放牧干扰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放牧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有显著影响。牦牛放牧干扰下,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粪斑>粪斑+践踏&... 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碧塔海湿地内的典型泥炭沼泽地为研究区,研究了牦牛放牧干扰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放牧对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有显著影响。牦牛放牧干扰下,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粪斑>粪斑+践踏>对照>践踏(P<0.05)。试验期间,粪斑、粪斑+践踏、对照和践踏的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4.38、9.48、4.71和2.60μmol·(m^2·s)^(-1)。对照的CO_2排放通量与10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粪斑、践踏、粪斑+践踏的CO_2排放通量均与10cm土壤温度无相关关系(P>0.05)。牦牛放牧过程中,粪便输入促进了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践踏抑制了泥炭沼泽湿地CO_2排放,放牧干扰减弱了土壤温度对CO_2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高原湿地 泥炭沼泽 牦牛放牧
下载PDF
Matter Composition and Two Stage Evolution of a Liangshan Super High-Sulfur Coal Seam in Kaili,Eastern Guizhou 被引量:7
19
作者 YI Tong-sheng QIN Yong +2 位作者 ZHANG Jing WU Yan-yan LI Zhuang-fu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Super-high sulfur coal resultes in serious coal-derived pollution but might have a particular genesis. Thus,a columnar section of an Early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coal seam. weight average sulfur content 5.80%,fro... Super-high sulfur coal resultes in serious coal-derived pollution but might have a particular genesis. Thus,a columnar section of an Early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coal seam. weight average sulfur content 5.80%,from Kaili,eastern Guizhou,was studied using the methods of coal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m was apparently formed in seawater-effected peat bogs that developed in two distinct stages. During the first stage various layers were formed in a supratidal bog and have a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of a bog with a gradually decreasing sea-water effect,decreasing water dynamics,and an increasingly reductive environment. Layers in the upper seam formed during a second stage in an intertidal bog. These layers are very high in total and inorganic sulfur,the ratios of or-ganic/inorganic sulfur and V/I drop,they are high in coal ash yield and have a high ash component index,considerable barkinite,oxidized and detrital macerals,have a porphyroclatic micro-structure and are rich in pyrite,all of which indi-cate the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had higher oxidation potential,strong and roiling water dynamics,and intermittent exposure to a sulfur rich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东部地区 煤炭 进化 复合物质 沼泽 硫磺
下载PDF
吉林省泥炭沼泽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祥义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第1期26-27,共2页
通过对泥炭沼泽调查得到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对全省泥炭沼泽的数量、质量、分布、理化特征进行评价。为泥炭沼泽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泥炭沼泽 生物量 含碳量 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