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研究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严加坤 杨爱国 +3 位作者 周丽青 吴彪 白临建 刘志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2,共7页
采用通用引物对山东长岛、文登、日照、广东湛江和海南三亚等5个地理群体栉江珧(Atrinapectinta)16S r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59条441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1%、17.41%、25.74%、26.94%及55.... 采用通用引物对山东长岛、文登、日照、广东湛江和海南三亚等5个地理群体栉江珧(Atrinapectinta)16S r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59条441bp的核苷酸序列。其中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91%、17.41%、25.74%、26.94%及55.65%,AT含量高于GC含量,共检测到了9个单倍型和26个核苷酸多态位点。群体多样性分析表明,文登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表明,五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5007(P<0.001),群体间遗传分化略大于群体内、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NJ和UPGMA分子进化树,5个地理群体的栉江珧聚为两个支,长岛、文登、日照群体聚为一支,海南和湛江群体聚为另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Atrina pectinta) 16S RR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栉江珧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白临建 杨爱国 +2 位作者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2,共6页
随机选取101只野生栉江珧,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壳顶角(AG)4个形态性状和体重(WG)、软体重(WT)、闭壳肌重(WM)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壳顶角与闭... 随机选取101只野生栉江珧,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壳顶角(AG)4个形态性状和体重(WG)、软体重(WT)、闭壳肌重(WM)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壳顶角与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形态性状与重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重量性状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较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通过壳长对重量性状的间接作用较大,直接作用较小,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两个次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栉江珧形态性状关于体重(Y=69.112SH+52.823SW-751.367)、软体重(Y=37.161SH+43.404SW+4.111SA-614.096)和闭壳肌重(Y=4.275SH-18.610)的最优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形态特征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有棘无棘两种表型栉江珧28S和COI基因序列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薛东秀 张涛 +2 位作者 王海艳 郑小东 孟凡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91,共4页
在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棘和无棘两种不同表型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28S rD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表型的DNA序列差异很小,28S rDNA(1 075 bp)无差异,而COI(659 bp)碱基差异最大为1.5%,不能提供这两... 在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棘和无棘两种不同表型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28S rD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表型的DNA序列差异很小,28S rDNA(1 075 bp)无差异,而COI(659 bp)碱基差异最大为1.5%,不能提供这两种表型的栉江珧划分为两个种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Atrina pectinta) 28S RDNA COI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理群体栉江珧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加坤 杨爱国 +3 位作者 周丽青 吴彪 白临建 刘志鸿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5,共7页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28S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28S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显示,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1323(P<0.001),说明栉江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由28SrRNA和COI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推测,由于地理隔离,我国栉江珧南北方群体可能早已分化为不同亚种。这些数据为我国栉江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补充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28S RRNA COI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栉江珧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严加坤 杨爱国 +1 位作者 吴彪 周丽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3-25,82,共4页
[目的]对栉江珧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特定引物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ta)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的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分析片段的碱基序列特征。[结果]栉江珧ITS-1序列长度为570 bp(含20.2%T... [目的]对栉江珧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特定引物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ta)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的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分析片段的碱基序列特征。[结果]栉江珧ITS-1序列长度为570 bp(含20.2%T、30.0%C、22.3%A、27.5%G)、ITS-2长度为618 bp(含22.3%T、27.3%C、23.5%A、26.9%G);与魁蚶、栉孔扇贝、牡蛎、菲律宾蛤仔进行比对,栉江珧ITS-1的相似性在25.6%~38.1%之间,ITS-2的则在24.5%~38.9%之间,说明栉江珧与试验所选的4种贝类之间的进化关系较远,种间变异很大,ITS序列可用于该纲物种的分类及鉴别。[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核糖体 转绿间隔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