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ce-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laminated with shape memory alloys 被引量:4
1
作者 Zhi-Qiang Wu Zhen-Hua Zh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65-1070,共6页
As a preliminary step in the nonlinear design of shape memory alloy(SMA) composite structures,the force-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 layer are studied.The bilinear hysteretic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 As a preliminary step in the nonlinear design of shape memory alloy(SMA) composite structures,the force-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 layer are studied.The bilinear hysteretic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SMA material.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re is no point of SMA layer finishing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process,the generalized restoring force generated by SMA layer is deduced for the case that the simply supported beam vibrates in its first mode.The generalized force is expressed as piecewise-nonlinear hysteretic function of the beam transverse displacement.Furthermore the energy dissipated by SMA layer during one period is obtained by integration,then its dependencies are discussed on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the SMA's strain(Ms-Strain) value at the beginning of martensitic phase transformation.It is shown that SMA's energy dissipating capacit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tiffness difference of bilinear model and nonlinearly dependent on Ms-Strain.The increasing rate of the dissipating capacity gradually reduces with the amplitude increasing.The cond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dissipating capacity is deduced for given value of the vibration amplitude.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designing beams laminated with shape memory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 memory alloy Laminated beam Bilinear hysteretic model force-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 Energy dissipation
下载PDF
实施科学的前世今生(下篇)——理论、范式和特点
2
作者 徐东 蔡毅媛 陈江芸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6-693,共8页
实施科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套理论、模型和框架,可用于指导实施过程,确定影响实施的因素,并评价实施效果。在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性研究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循证实践,识别实施循证实践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并选择性地... 实施科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一套理论、模型和框架,可用于指导实施过程,确定影响实施的因素,并评价实施效果。在理论的指导下,实施性研究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循证实践,识别实施循证实践的障碍和促进因素,并选择性地应用实施策略推动循证实践的采用、实施和维持,从而形成实施性研究范式。这一范式亦赋予了实施性研究在研究设计方面的鲜明特色,包括大量使用理论、模型和框架,符合真实世界和环境,应用混合研究设计,采用快速研究方法,以及根据实施环境优化干预。本文作为“实施科学的前世今生”下篇,将简要介绍实施科学的理论、范式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科学 实施性研究 理论 踏车模型 特点
下载PDF
线控制动系统踏板模拟器与制动感觉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姬芬竹 周晓旭 朱文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9-994,共6页
在分析传统液压制动系统踏板特性的基础上,以试验得到的踏板特性为目标,设计了以弹性元件和液压单元为基本模拟单元的踏板模拟器;分析了"制动感觉"指数(BFI)评价指标;以AMESim和Matlab/Simulink为仿真平台,建立踏板模拟器仿... 在分析传统液压制动系统踏板特性的基础上,以试验得到的踏板特性为目标,设计了以弹性元件和液压单元为基本模拟单元的踏板模拟器;分析了"制动感觉"指数(BFI)评价指标;以AMESim和Matlab/Simulink为仿真平台,建立踏板模拟器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拟器输出的踏板反力随踏板行程的增加而增大,其踏板特性能够跟随目标踏板特性而变化;改变弹性元件的刚度和液压缸的压力,可以得到不同的踏板特性;对3种不同弹簧刚度的模拟器"制动感觉"进行评价,BFI达到92.4分,具有良好的制动感觉;通过调整模拟器参数,可以适应不同的车型或满足不同的驾驶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踏板模拟器 踏板特性 制动感觉 评价
下载PDF
基于高速数据采集的离合器踏板特性测试系统 被引量:8
4
作者 陆艺 郭斌 +1 位作者 赵静 陈宇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1,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USB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离合器踏板特性便携式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对离合器踏板力学/位置特性、时域特性及分离做功进行测量和分析,解决了以往只针对单独离合器或踏板特性参数进行测试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有... 设计了一种基于USB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离合器踏板特性便携式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对离合器踏板力学/位置特性、时域特性及分离做功进行测量和分析,解决了以往只针对单独离合器或踏板特性参数进行测试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有效地对离合器进行实车试验,测试精度高,满足了车载便携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踏板特性 便携式测试系统 数据采集
下载PDF
离合器轴向非线性特性对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万里翔 刘雪莱 +4 位作者 陈权瑞 侯秋丰 张晨 王善南 上官文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分析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与踏板力-位移特性曲线的关系。建立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离合器压盘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建模中,考虑了膜片弹簧和波形片的轴向非线性... 分析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与踏板力-位移特性曲线的关系。建立了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离合器压盘总成和从动盘总成的有限元模型。建模中,考虑了膜片弹簧和波形片的轴向非线性特性。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离合器的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通过台架测试了离合器的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和波形片轴向刚度对分离力-分离位移曲线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离合器踏板力-位移特性的改进。利用离合器操纵系统试验台进行了离合器踏板力-位移特性测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建立了膜片弹簧的工作位置和波形片的轴向刚度与离合器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的关系,可为改善离合器踏板操纵舒适性提供计算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分离力-分离位移特性 踏板力-位移特性 膜片弹簧 波形片
下载PDF
GM-L65电控柴油机突加减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伶 易雪梅 刘玉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23-25,共3页
介绍了GM-L65电控柴油机的性能及控制参数,阐述了柴油机的特性与车辆性能及变速器换档之间的联系.通过柴油机突加减速特性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突加减速特性及相应的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变化特性,为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体化控制以及换档规... 介绍了GM-L65电控柴油机的性能及控制参数,阐述了柴油机的特性与车辆性能及变速器换档之间的联系.通过柴油机突加减速特性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突加减速特性及相应的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变化特性,为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体化控制以及换档规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调逮柴油机 安加减速特性 动力传动一体化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电磁铁的线控制动踏板模拟器及其“制动感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缪佳宇 姚明 +3 位作者 陈浩杰 温鹏景 柴红杰 陈士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共8页
在分析传统踏板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铁装置的踏板模拟器,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建模分析及踏板力计算仿真。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对“制动感觉”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制动踏板行程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方... 在分析传统踏板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铁装置的踏板模拟器,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建模分析及踏板力计算仿真。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对“制动感觉”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制动踏板行程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电磁铁的踏板模拟器能准确模拟传统踏板特性,其BFI评价指标能达到90分以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所用优化方法可以为解决踏板行程过长的问题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踏板特性 踏板模拟器 电磁铁
下载PDF
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明超 高俊江 《冰雪运动》 2020年第5期25-27,41,共4页
探索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数字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速度轮滑运动员双蹬技术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的重心轨迹与下肢各关节角度变... 探索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数字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速度轮滑运动员双蹬技术平刃蹬地双支撑阶段、外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单支撑阶段、内刃蹬地双支撑阶段的重心轨迹与下肢各关节角度变化。依据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描述双蹬技术不同阶段的滑行特征,为技术训练与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轮滑 双蹬技术 特征
下载PDF
地铁车辆电动升弓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熊梅 程畅栋 《技术与市场》 2013年第2期11-12,共2页
针对传统脚踏泵辅助升弓所遇到的操作性难题,通过分析地铁车辆升弓用风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电动升弓装置,并在实际项目上进行了应用验证。
关键词 受电弓 脚踏泵 升弓用风特性 电动升弓
下载PDF
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格日乐图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6-47,共2页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 ,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动学3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 :在一个单步中右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 ,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但右腿单支撑时间的延长并...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 ,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动学3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 :在一个单步中右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 ,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但右腿单支撑时间的延长并不是随意的 ,而是受节律限制 ,其单步时间与单支撑时间之比为 :1 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蹬冰 支撑时间 速滑运动员 优秀 技术动作结构 冰刀 运动学 延长 节律 特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发动机转速和扭矩信号的离合状态识别研究
11
作者 刘长运 《汽车零部件》 2019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于MT车型,为了实现EP自动驶离功能,需要得到离合踏板结合状态。即在发动机运行、挡位处于前进挡或倒挡、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后,EPB控制器还需要确认离合器已经开始结合才能进入自动释放逻辑。从而在合适的时机释放EPB的驻车制动力,帮... 对于MT车型,为了实现EP自动驶离功能,需要得到离合踏板结合状态。即在发动机运行、挡位处于前进挡或倒挡、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后,EPB控制器还需要确认离合器已经开始结合才能进入自动释放逻辑。从而在合适的时机释放EPB的驻车制动力,帮助驾驶员完成车辆在坡道上的起步,达到起步平顺且无溜车的要求。而增加离合行程传感器,对国内MT车辆增加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基于发动机扭矩输出、发动机扭矩损失、发动机转速三者和离合踏板是否结合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离合结合识别方法,并应用于无离合行程传感器时的EPB自动驶离功能实现策略上,进行了实车测试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B 发动机特性 离合踏板 状态识别
下载PDF
次最大强度下改变坐角、坐高对骑行影响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罗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76-1080,1095,共6页
在次最大强度下改变骑行变量坐角与坐高,结果表明:恢复阶段的曲柄角速度及膝、踝关节轨迹特征的理论论证与实际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参与本次实验的自行车运动员坐角不应小于72°、坐高不低于106%TH的定位较为合理;初步确认了... 在次最大强度下改变骑行变量坐角与坐高,结果表明:恢复阶段的曲柄角速度及膝、踝关节轨迹特征的理论论证与实际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参与本次实验的自行车运动员坐角不应小于72°、坐高不低于106%TH的定位较为合理;初步确认了踏蹬技术的三种运动学诊断指标即提拉阶段的曲柄角速度、不同组合下踏蹬时上、下死点区域的大小,膝、踝关节中心轨迹的重叠程度、光滑程度、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踏蹬过程中大腿屈伸范围的基本恒定性,因而提出了提高自行车运动员髋关节伸展功率的力量训练方法—即力量训练应控制大腿屈伸范围在30°-85°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特征 坐角 坐高 踏蹬技术 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