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量更新背景下综合公园-周边社区步行可达性评估及微更新分析——以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为例
1
作者 徐振 王健慧 +1 位作者 陈妍 左燕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48,共7页
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公园是提升周边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场所,也是城市生态和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步行可达性对综合公园的日常使用至关重要,也是理解其潜在供需及周边中小绿地级配合理性的途径之一。直观、尽量精确且顾及尺度层级的步... 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公园是提升周边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场所,也是城市生态和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步行可达性对综合公园的日常使用至关重要,也是理解其潜在供需及周边中小绿地级配合理性的途径之一。直观、尽量精确且顾及尺度层级的步行范围评估有助于理解公园-社区可达性,并为确定具体干预位置和策略提供参考。以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为例,首先使用泰森多边形工具划分综合公园就近服务范围,然后抓取范围内所有住宅建筑至综合公园入口的百度地图规划路径,并根据不同距离阈值划分步行范围,发现综合公园周边的社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长安公园1 500m步行范围内,居民人口达14.28万人,占长安公园就近服务范围居民总人口的65.7%;周边中小绿地可以补偿服务4.58万人,但仍有2.88万居民位于合理的步行距离外。建议结合微更新理念,增设或调整公园和小区入口等以扩大现有综合公园的有效服务范围,在服务盲区内增建中小绿地以增加受惠居民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步行路径 公园可达性 泰森多边形 步行范围 城市微更新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的平疫结合设计策略及评估模型研究
2
作者 杨柳 赵芳芳 +1 位作者 张慧瑾 刘浩然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的人性化设计是我国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议题,站域公共空间大人流、强聚集的特征还使其成为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服务韧性城市的建设,本研究探讨了站域公共空间平疫结合的设计策略并构建了行人仿真模拟工具,... 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的人性化设计是我国大城市面临的重要议题,站域公共空间大人流、强聚集的特征还使其成为突发性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为服务韧性城市的建设,本研究探讨了站域公共空间平疫结合的设计策略并构建了行人仿真模拟工具,以南京新街口地铁站为例,对不同场景下站点周边人行道和广场的设计策略进行了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 城市设计 计算机模拟 行人仿真 量化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
下载PDF
快速公交站点步行吸引范围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祥国 姜洋 +1 位作者 张汝华 雷丽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基于济南市快速公交站点问卷调查结果与GIS处理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快速公交的各类型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应主要以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为标准;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与其月收入相关性最大;快... 基于济南市快速公交站点问卷调查结果与GIS处理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快速公交的各类型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应主要以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为标准;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与其月收入相关性最大;快速公交的首末站步行吸引半径为普通站点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公交 站点 步行吸引范围 数理统计
下载PDF
导向标志可见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冰雪 吴宗之 +2 位作者 谢昱姝 代宝乾 刘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6-22,共7页
在介绍可见域概念的基础上,将导向标志可见域转化为偏移角和观察距离的关系,开展了不同偏移角下导向标志观察距离的测量实验,分别测定了两种导向标志类型(电光源型和磷光型)在两种环境照度水平(正常照明和无照明)下,9种偏移角(0°、... 在介绍可见域概念的基础上,将导向标志可见域转化为偏移角和观察距离的关系,开展了不同偏移角下导向标志观察距离的测量实验,分别测定了两种导向标志类型(电光源型和磷光型)在两种环境照度水平(正常照明和无照明)下,9种偏移角(0°、10°、20°、30°、40°、50°、60°、70°和80°)所对应的观察距离。实验发现随着偏移角的增加,观察距离非线性的减少,导向标志的可见域为椭圆形,该椭圆的短轴是偏移角为0°时的观察距离,该项实验的开展为导向标志可见域的确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标志 可见域 人员疏散
下载PDF
生活街区轨道站步行易达性测度研究--以深圳和香港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方 张澄洋 丁思远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二层步行连廊能够有效的减少步行距离、步行等待时间等要素,提高步行易达性;受步行网络和站点形态的影响,实际步行集散区与理论步行集散区存在较大差异;多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有效拓展站域服务面积,提高市民乘坐意愿。结果表明,港铁站点在步行易达性方面存在不小优势,站点步行集散区普遍较大;深圳的开放住区站点兼有城中村站点和封闭住区站点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住区模式。在当今城市面临大规模更新背景下,探寻轨道站生活街区步行网络系统构建途径,提升步行出行衔接时效分布,活化站点社区的城市界面,对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步行易达性 步行非直线系数 步行集散区 步行等候系数
下载PDF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of Metro Passengers and Relationship with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Metro 被引量:1
6
作者 HE Jinliao ZHANG Ruozhu +1 位作者 HUANG Xianjin XI Guang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In the metropolises of China, the metro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ting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ffordability, and cleanlin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lking acce... In the metropolises of China, the metro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ommuting because of its efficiency, affordability, and cleanlin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to metro stations a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s, such as age, monthly income, travel frequency, gender, and travel purpos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 context. Nanjing Metro Line 2 is selected as the case study. By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spatial decay function, analysis of covariance(ANOVA), network analysis of routes, and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destrian walking distance, with the exception of gender. Furthermore, the paper finds a spatial decay effect in walking access distance, the decay rate of which, however, varies across stations. Terminal stations have a larger 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 than in regular and exchange stations. Moreover, the passengers of Nanjing Metro Line 2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are vital indicators in determin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walk to the stations. Middle-class passengers have a higher dependence on the metro and tend to walk longer than other groups do.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lanners and transport sectors to optimize land-use an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铁 人口统计 距离 旅客 特征 存取 案例 运输部门
下载PDF
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量:35
7
作者 申犁帆 王烨 +2 位作者 张纯 姜冬睿 李赫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3-2439,共17页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相对人口数据,结合2017年9月10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轨道站点刷卡数据得到该站点的相对乘车率。基于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构建GARCH模型,分析早高峰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站点相对乘车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始发轨道站点与站点乘车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站点所在线路的换乘概率与站点乘车率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2)轨道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与乘车率显著正相关;(3)小区—站点的路径转折数和步行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数等可步行性特征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无显著影响,步行范围的公交车站密度与站点乘车率正相关;(4)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度与乘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5)合理步行范围内的路网密度以及早高峰拥堵道路比与乘车率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正向关系;(6)共享单车订单数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7)相比手机信令数据,"宜出行"定位数据的精度更高,适用于分析微观尺度下的实时人口分布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合理步行范围 建成环境 通勤行为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