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欧洲行人保护UN R127的某车型腿部优化分析及试验验证
1
作者 贺鑫 董华东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以某款出口欧盟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为例,该SUV需要满足UN R127要求,以顺利通过法规认证。其头部保护技术已开发完毕,满足UN R127的头部试验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满足UN R127的腿部试验要求。通过简化整车碰撞模型,并对主要变形件... 以某款出口欧盟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为例,该SUV需要满足UN R127要求,以顺利通过法规认证。其头部保护技术已开发完毕,满足UN R127的头部试验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满足UN R127的腿部试验要求。通过简化整车碰撞模型,并对主要变形件细化网格,建立行人保护的专用模型。初步仿真分析发现其不满足法规腿部试验要求,确定优化方案后,代入仿真模型验算后得出可满足法规要求的结论。但摸底试验发现,其腿部伤害值存在一定风险,故针对性地优化了腿部上、下支撑梁,验证试验满足法规腿型试验要求。结合摸底试验、仿真分析、验证试验,该车型最终一次性顺利通过UN R127认证试验,为顺利出海进军欧盟市场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R127 行人保护 优化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某款微型电动车的行人保护头部优化分析及试验验证
2
作者 贺鑫 李伟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以某款出口欧盟的微型电动车为例,该车须满足UN R127《关于批准机动车行人安全性能的统一规定》要求,方能顺利通过法规认证。腿部开发完毕后,在满足UN R127腿部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简化整车碰撞模型,截取前端结构并细化网格,建立行人保护... 以某款出口欧盟的微型电动车为例,该车须满足UN R127《关于批准机动车行人安全性能的统一规定》要求,方能顺利通过法规认证。腿部开发完毕后,在满足UN R127腿部法规要求的基础上,简化整车碰撞模型,截取前端结构并细化网格,建立行人保护基础模型。初步仿真分析发现,该车不满足法规头部试验要求。通过研究仿真动画、测量数据模型距离可知,大灯、流水槽区域缺乏头部吸能空间。锁定优化方案后,重新代入行人保护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在优化结果可行后又进行了实际试验,发现关键风险点均满足法规要求,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仿真分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 R127 行人保护 优化设计 试验验证
下载PDF
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伟 周旭 +3 位作者 赵彩虹 何洋 宋玲玲 周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05-1911,共7页
为探索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围绕课前和课后一定时段不同空间位置处的短时人群涌现,采用“多点试验观测+统计分析”模式对高校校园进行人群观测试验分析。首先,基于高校学生出行的需求和目的,选取课前和课后各10 min作为... 为探索高校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围绕课前和课后一定时段不同空间位置处的短时人群涌现,采用“多点试验观测+统计分析”模式对高校校园进行人群观测试验分析。首先,基于高校学生出行的需求和目的,选取课前和课后各10 min作为观测时段,分布于教学区、食堂、宿舍区和运动区的8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开展为期两周的观测试验。然后,汇总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流量时间分布特征、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流量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高校学生人群在课前向教学区汇聚的过程是缓慢而分散的,而在课后离开教学区的疏散过程则是迅速且集聚的,并表现出波动传递的特征,流动路线上相近和距出发地距离相近的地点会呈现较强的流量相关性,流量变化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高校 人群 聚集 流动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布裕 陈扬文 +2 位作者 颜全胜 罗宇蕃 余晓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155,共24页
自从巴黎索尔费里诺桥及伦敦千禧桥等一系列人行桥大幅横向振动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开始启动,试图揭示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机理。尽管这20年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 自从巴黎索尔费里诺桥及伦敦千禧桥等一系列人行桥大幅横向振动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随后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开始启动,试图揭示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的机理。尽管这20年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关于人行桥横向大幅振动的机理仍未得到非常明确和权威的解释,人们对其背后的复杂机理的了解还十分有限。鉴于此,基于作者近10年的研究积累,该综述从案例、试验测试、理论发展等多角度,系统地介绍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就目前较具说服力的自激力模型(尤其是其中的倒摆模型)展开重点介绍,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背后潜藏的复杂机理,也可为人行桥相关规范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桥 人致横向振动 人-桥相互作用 试验测试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面向碰撞再现验证的车辆冲撞行人实验平台搭建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泉 王田 +3 位作者 张金换 金益锋 石屹 王明直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1期17-22,共6页
当前我国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呈现危害性大、碰撞机理复杂、现场痕迹混乱等现实问题,由于事故过程不具有现场复原性,因此,加强面向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分析和碰撞再现验证平台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开展车辆冲撞行人动力学建模研究,... 当前我国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呈现危害性大、碰撞机理复杂、现场痕迹混乱等现实问题,由于事故过程不具有现场复原性,因此,加强面向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分析和碰撞再现验证平台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开展车辆冲撞行人动力学建模研究,搭建一个与已有行人发射台相匹配的车辆碰撞实验台架,从而对典型车辆和行人模型之间冲撞特性进行研究,并开展车辆风挡玻璃-行人头部、车辆保险杠-行人小腿两种碰撞实验,用以验证冲撞动力学理论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合理性。所搭建实验平台可多次重复进行碰撞实验,相比于实车碰撞实验具有成本低、易于控制和可重复性验证等优点,同时,基于此平台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碰撞再现模型验证等研究工作,为行人安全研究提供了低成本、实用化的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冲撞行人 碰撞再现 实验平台 案件分析
下载PDF
单人步行荷载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伟平 章涛 +1 位作者 何卫 冯金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4-220,共7页
对于大跨轻柔结构,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较为显著,要准确预测结构人致响应,需建立更加精细的单人步行荷载模型。在单自由度弹簧、质量和阻尼(SMD)模型中,引进包含亚谐分量的内部自激励,建立了更加精细的ASMD模型Ⅱ,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 对于大跨轻柔结构,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较为显著,要准确预测结构人致响应,需建立更加精细的单人步行荷载模型。在单自由度弹簧、质量和阻尼(SMD)模型中,引进包含亚谐分量的内部自激励,建立了更加精细的ASMD模型Ⅱ,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结构自振频率处于亚谐共振区时,需考虑亚谐分量的影响,其影响随人/结构质量比的增加更显著,忽略亚谐分量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处于倍频共振区时,不考虑人-结构相互作用的共振响应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相比之下,ASMD模型Ⅱ能更好的预测结构人致竖向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荷载模型 相互作用 自激励 亚谐分量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交叉口行人交通分析实验设计与教学
7
作者 王艳丽 王晨曦 +2 位作者 孙海浩 洪玲 王玲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9期9-12,共4页
研究交叉口行人交通对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交通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已有的机动车交通仿真的基础上引入行人交通,设计了基于仿真的交叉口行人交通分析实验。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展示了实验过程,并... 研究交叉口行人交通对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交通分析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已有的机动车交通仿真的基础上引入行人交通,设计了基于仿真的交叉口行人交通分析实验。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展示了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行人加入及参数设置对机动车交通仿真的影响给出了实验结果分析示例。该实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叉口复杂交通流的理解,可直接应用到交通工程类本科生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口 行人交通 实验设计 VISSIM仿真
下载PDF
路段行人过街方式比较分析实验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丽 王忠宇 +1 位作者 吴兵 李林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51期265-266,共2页
路段行人过街方式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综合考虑实验课程体系需求与课时限制、实验内容的综合与可拓展性,在现有交通工程实验体系增设路段行人过街方式比较分析实验,阐述了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方法和过程,为交通... 路段行人过街方式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综合考虑实验课程体系需求与课时限制、实验内容的综合与可拓展性,在现有交通工程实验体系增设路段行人过街方式比较分析实验,阐述了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方法和过程,为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开放实验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段行人过街 过街方式比较 实验设计 VISSIM仿真
下载PDF
异构感知融合的主动式行人碰撞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雷 石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6-382,共7页
道路行人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在交通事故中伤亡占比高,且头部和下肢是在事故中受伤害最多的部位.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仅仅通过被动安全很难有所突破,为此当前国内外车企及相关研究机构均加大了对行人安全的投入和技术研究.主动弹... 道路行人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在交通事故中伤亡占比高,且头部和下肢是在事故中受伤害最多的部位.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仅仅通过被动安全很难有所突破,为此当前国内外车企及相关研究机构均加大了对行人安全的投入和技术研究.主动弹起式引擎盖常规通过力学传感器感知触发执行机构面临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且力学感知传感器易发生不触发或误触发.近年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进入普及阶段,集成ADAS的紧急防撞功能(AEB)和引擎盖系统,通过摄像头和雷达进行行人识别和距离感知,碰撞时可快速触发引擎盖弹起,实现行人保护的精准性,减少开发成本和误报的同时,缩短开发周期,性能得分比被动行人保护提升30%以上,大大改善对行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保护 试验验证 摄像头 弹起式引擎盖
下载PDF
五座实验桥视角下的数字建造模式思考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祥 袁烽 《建筑技艺》 2021年第7期57-62,113,共7页
通过五座实验性数字建造步行桥的设计推演和技术解析,研究了思考模式、策略选择和技术整合在设计建造一体化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建造在建筑形式之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建造模式升级为建筑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五座实... 通过五座实验性数字建造步行桥的设计推演和技术解析,研究了思考模式、策略选择和技术整合在设计建造一体化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建造在建筑形式之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建造模式升级为建筑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五座实验性人行桥均使用了新型材料、工艺和建造方式,融合了数字设计技术和优化实现技术,展现了新型工艺探索和具体工艺约束下对建造策略的思考,得出了数字工艺在建筑表达中的内蕴化策略。同时,对传统建造工艺的效率进行了再思考,展示了数字建造技术对传统工艺升级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桥 数字建造 建造模式 建造策略 设计建造一体化
下载PDF
高速列车脉动风作用下车站人行天桥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鹏辉 韩自力 +1 位作者 赵健业 尹京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内人行天桥跨越股道连接各站台,当动车组高速通过正线时,列车周围将产生较大的气动力,会对跨越正线上方的人行天桥产生瞬间的推力和吸力,引起天桥结构横向、竖向振动,从而影响旅客通过天桥的舒适性和安全感。本文对国... 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内人行天桥跨越股道连接各站台,当动车组高速通过正线时,列车周围将产生较大的气动力,会对跨越正线上方的人行天桥产生瞬间的推力和吸力,引起天桥结构横向、竖向振动,从而影响旅客通过天桥的舒适性和安全感。本文对国内外人行天桥振动标准进行归纳,分析京沈高速铁路阜新站内跨线人行天桥的自振特性和动车组通过时人行天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人行天桥在脉动风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特点、振动水平和振动分布规律,为我国高速铁路人行天桥振动舒适度限值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人行天桥竖向振动加速度参考限值为1. 0 m/s2,横向振动加速度参考限值为0. 3 m/s2;列车行车速度大于300 km/h时,天桥跨中桥面中心区域竖向加速度超过参考限值。建议列车速度大于300 km/h时通过增大高速铁路跨线人行天桥竖向刚度、阻尼等方法减小其竖向振动,并采取优化天桥外形、增大天桥高度等方法减小脉动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人行天桥 试验研究 振动舒适度 脉动风
下载PDF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walking activity in urban spaces:Shaping,transformation,and interrelations 被引量:1
12
作者 Ahlam Ammar Sharif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3年第3期496-508,共13页
New walking studie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multiplicity of pedestrian experiences.Some consider walking as an activity that unfolds as part of social life,allowing people to creat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wher... New walking studie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the multiplicity of pedestrian experiences.Some consider walking as an activity that unfolds as part of social life,allowing people to creat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where multiple walking types can be identified depending on these relations.Some contributions,inspired by actor-network theory(ANT),suggest understanding this activity through a networked perspective that associates human and non-human actors,with a focus on their various and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m.The focus on stabilized networks,which emphasizes the recurrence of these relations,helps in identifying and extending themultiplicity of walking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emerging types.Despite this potential,ANT contributions are still limited.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the ANT potential in unpack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walking activity.It utilizes the case of Dahiyat Al Hussain park in Jordan and applies an ANT-inspired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unpackwalking.It uses desk research,in-depth interviews,go-along interviews,and observations to engage with participants’views and experiences.By tracing the recurring relational patterns,the paper identifies three instances when walking practice can be considered as stabilized during network shaping,transformation,and interrelations.These stabilizations provide a nuanced perspective into the multiplicity of walking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or-network theory pedestrian experiences Walking activity Stabilization MULTIPL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