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ing of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on an escalator 被引量:4
1
作者 Fu-Rong Yue Juan Chen +2 位作者 Jian Ma Wei-Guo Song Siu-Ming L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328-333,共6页
As a convenient passenger transit facility between floor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escalato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shopping malls, metro stations, airport terminals, etc. Compared with other vertical transit f... As a convenient passenger transit facility between floor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escalato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shopping malls, metro stations, airport terminals, etc. Compared with other vertical transit facilities including stairs and elevators, escalators usually have large transit capacity. It is expected to reduce pedestrian traveling time and thu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destrian’s experiences especially in jamming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noticed that pedestrians may present different movement patterns, e.g., queuing on each step of the escalator, walking on the left-side and meanwhile standing on the right-side of the escalator. These different patterns affect the actual escalator traffic volume and finally the passenge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built environments. Thu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microscopic cellular automaton(CA) simulation model considering pedestrian movement behavior on escalators is built.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considering different pedestrian movement speeds, queuing modes, and segregation on escalators with different escalator speeds.The actual escalator capacities under different pedestrian movement patterns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walking on escalators will not always benefit escalator transit volume improvement, especially in jamm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on pedestrian movement escalator capacity
下载PDF
Pedestrian lane formation with following–overtaking model and measurement of system order
2
作者 李碧璐 李政 +1 位作者 周睿 申世飞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7-263,共17页
Pedestrian self-organizing mov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vacuation studi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Lane formation,a typical self-organizing phenomenon,helps pedestrian system to become more orderly,the majori... Pedestrian self-organizing move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vacuation studies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Lane formation,a typical self-organizing phenomenon,helps pedestrian system to become more orderly,the majority of following behavior model and overtaking behavior model are imprecise and unrealistic compared with pedestrian movement in the real world.In this study,a pedestrian dynamic model considering detailed modelling of the following behavior and overtaking behavior is constructed,and a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lane formation and pedestrian system order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 is proposed.Simulation and analysis demonstrate that the following and avoidance behavio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lane formation.A high tendency of following results in good lane formation.Both non-selective following behavior and aggressive overtaking behavior cause the system order to decrease.The most orderly following strategy for a pedestrian is to overtake the former pedestrian whose speed is lower than approximately 70%of his own.The influence of the obstacle layout on pedestrian lane and egress efficiency is also studied with this model.The presence of a small obstacle does not obstruct the walking of pedestrians;in contrast,it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egress efficiency by guiding the pedestrian flow and mitigating the reduction of pedestrian system orderl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movement lane formation information entropy order degree
下载PDF
Cellular automata pedestrian movement model considering human behavior 被引量:16
3
作者 YANG Lizhong, FANG Weifeng, LI Jian, HUANG Rui & FAN Weich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Yang Lizhong (e-mail:zxd@ustc. edu.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6期1695-1699,共5页
The pedestrian movement is more complex than vehicular flow for the reason that people are more flexible and intelligent than car. Without the limit of 搇anes?pedestrian movement is loose and free. Furthermore, they a... The pedestrian movement is more complex than vehicular flow for the reason that people are more flexible and intelligent than car. Without the limit of 搇anes?pedestrian movement is loose and free. Furthermore, they are easily affected by other walkers as well as the environ-ment around. In this paper some special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considering human behavior to make the rules more reasonable. By simulating the two-dimension pedestrian movement, the phase transition phenomena of pedestrian movement, including the up walkers moving from the bottom to the upper boundary and the right walkers moving from the left to the right boundary, are presented. Studying on the effect of the system size on the critical density shows that the critical density is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size in the scope studi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行为 步行运动 二维空间 二维模型 机器人步行模拟 基本原理 智能化 相位转换
原文传递
基于动态视觉算法的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预测模型
4
作者 房志明 高寅轩 +1 位作者 黄中意 何其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0-1559,共10页
在元胞自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视觉遮挡的动态视觉算法,结合视觉算法建立了预动作时间模型。从跟随效应的角度出发,在作用机理的层面上解释预动作时间在不同布局场景内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探究了场... 在元胞自动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视觉遮挡的动态视觉算法,结合视觉算法建立了预动作时间模型。从跟随效应的角度出发,在作用机理的层面上解释预动作时间在不同布局场景内产生分布差异的原因。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探究了场景中不同因素对人群预动作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本模型能够体现不同类型疏散场景下人群预动作时间变化的趋势,且各场景的仿真试验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数值相近,本模型具备一定合理性;(2)在相同场景内,提高室内空间的视野通透性可以将人群的预动作时间均值缩短7.05%;(3)疏散过程中当引导员在人群中的占比从0达到20%时,人群的预动作时间均值缩短23.17 s;(4)在单房间场景中,人群密度从0.1人/m^(2)提升至0.9人/m^(2),人群预动作时间均值缩短9.66 s。提出的模型为疏散预动作时间的生成提供了一种新理论,为建筑疏散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行人疏散 预动作时间 动态视觉算法 元胞自动机 疏散仿真
下载PDF
行人运动仿真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5
作者 郭谨一 刘爽 +1 位作者 陈绍宽 毛保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37-2242,共6页
行人运动仿真是近年来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行人运动仿真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行人运动仿真研究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行人运动仿真模型的三种类型,分析了成本效益元胞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磁场力学模型... 行人运动仿真是近年来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行人运动仿真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行人运动仿真研究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行人运动仿真模型的三种类型,分析了成本效益元胞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磁场力学模型、社会力学模型、排队网络模型五种典型的行人运动仿真模型的原理和适用条件。最后探讨了目前行人运动仿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运动 仿真模型 疏散
下载PDF
一种基于社会力的行人运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邓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7-980,共4页
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群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多种因素。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行人运动的各向异性、行人对于动态阻塞区域的避让行为,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该模... 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涉及到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群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多种因素。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考虑到行人运动的各向异性、行人对于动态阻塞区域的避让行为,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该模型能更为真实的体现人群的实际运动,模拟人群运动的分层自组织现象。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其结论可为公共场合的建筑通道设计提供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力 各向异性 动态堵塞 行人运动模型
下载PDF
多层面步行系统中垂直联系对人流预测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宇 宋晓宇 戴晓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1-1057,共7页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与垂直联系的距离及其类型对多层面步行系统的人流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以两个轨交站区的多层面步行系统为例,分析发现距离及类型两个因子均对行人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别采用两种修正方法之后,人流预测模型...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与垂直联系的距离及其类型对多层面步行系统的人流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以两个轨交站区的多层面步行系统为例,分析发现距离及类型两个因子均对行人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别采用两种修正方法之后,人流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多层面 行人流量 垂直联系
下载PDF
行人运动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亚璪 尹华省 +1 位作者 陈坚 郝小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100,132,共8页
阐明了对行人运动行为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力模型在该领域研究中的理论及实践可行性,对行人运动模拟体系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相对速度的影响、运动的各向异性、需求空间分析、算法... 阐明了对行人运动行为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社会力模型在该领域研究中的理论及实践可行性,对行人运动模拟体系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相对速度的影响、运动的各向异性、需求空间分析、算法优化、参数选取及模型应用等7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地回顾。统计表明:模型结构及表达式的改进、算法优化及参数选取是已有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行人交通 行人运动行为 社会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行人运动模型的人群疏散三维仿真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清梅 方卫宁 +1 位作者 郭北苑 农忠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 以人群运动过程中人与人和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行人群集行为疏散模型及三维仿真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员行为细节的微观离散仿真模型,采用蒙皮动画和有限状态机技术实现对人物行为和人物模型细节状态的控制,可以实现人群疏散过程的动态三维可视化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人群疏散 行人运动模型 群集行为
下载PDF
基于行人运动模态辨识的室内外无缝导航航向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欣 许建新 +1 位作者 张苗 熊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8-885,共8页
目前行人导航航向解算算法均基于导航传感器在行人身体上的固定安装模式,或者依赖其他射频信息辅助修正陀螺航向,这极大约束了导航传感器的适用条件。为此,利用陀螺对低频噪声的敏感性及加速度计低频的稳定性,提出了解决行人手持手机稳... 目前行人导航航向解算算法均基于导航传感器在行人身体上的固定安装模式,或者依赖其他射频信息辅助修正陀螺航向,这极大约束了导航传感器的适用条件。为此,利用陀螺对低频噪声的敏感性及加速度计低频的稳定性,提出了解决行人手持手机稳态查看与非稳态摇摆的运动模态辨识算法和基于时域互补滤波器实现姿态的最优融合方法;研究了改进型互补滤波以消除行人的运动加速度对姿态解算的干扰误差,提高了载体姿态的测量精度;此外,利用磁传感器标定后的数据设计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抑制了航向角的误差发散。经实际数据测试验证,室内外行人手持稳态与非稳态下的航向角测量精度提高了80%,同时大大提高了导航传感器的适用性与便携性,满足实际工程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传感器 改进型互补滤波 磁异常辨识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行人运动模态辨识
下载PDF
基于群组行为的大学校园楼梯及通道行人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明 温鹏景 +1 位作者 曹淑超 梁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250,共9页
为探讨不同场景中行人群组运动的微观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群组运动差异,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内楼梯上及通道内的观测实验,获取行人运动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群组大小、社会关系、运动场景和性别对群组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校园内行人成组... 为探讨不同场景中行人群组运动的微观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群组运动差异,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内楼梯上及通道内的观测实验,获取行人运动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群组大小、社会关系、运动场景和性别对群组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校园内行人成组比例低于商场周围行人成组比例;群组成员间的交流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群组构型;由于群组成员越多相互协调就越困难,所以群组规模越大,其速度越小;此外,男性群组速度大于女性群组速度,情侣间频繁的交流也会对其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就差异性而言,2人和3人群组间的速度差异小于单人和2人群组间的速度差异;单个行人不同性别间的速度差异大于2人和3人群组不同性别间的速度差异;楼梯上单人与群组的速度差异没有通道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运动分析 观测实验 行人群组 楼梯 通道 速度
下载PDF
空间句法自然出行原则在中国语境下的探索——作为决策模型的空间句法街道网络建模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戴晓玲 于文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5,共8页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 空间句法理论对空间结构的定量化表达使它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工具。其理论基石"自然出行原则"认为,塑造城市使用者运动模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特定的土地利用,而是街道网络的空间结构关系。以杭州的实证调研为例,测试了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对其街道网络建模方法的三类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更多实证案例对该建模方法进行本土化调试;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模型的包容度,进行更好的设计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出行 步行者 自行车使用者 空间结构 决策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最邻近规则的移动端行人运动特征辨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伟 杨一涵 +1 位作者 孙枫 姜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5,260,共6页
针对当前行人运动特征监测方案中存在运动信息种类单一、特征提取不完善、识别算法复杂且需要依赖专业检测设备等问题,提出基于智能移动端内置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运动特征自动辨识方案,为运动特征识别提供准确多样的运动信息。采集移动端M... 针对当前行人运动特征监测方案中存在运动信息种类单一、特征提取不完善、识别算法复杂且需要依赖专业检测设备等问题,提出基于智能移动端内置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运动特征自动辨识方案,为运动特征识别提供准确多样的运动信息。采集移动端MEMS加速度计输出信息后,分别提取加速度数据的三种时域及频域特征后,通过训练最邻近规则分类器实现行人行走、跑步和上下楼梯运动模式的自动识别。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男女性运动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邻近规则的移动端行人运动特征辨识方法对4种日常活动的平均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达到88.7%和90.3%,对提高微惯性行人导航系统普适性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最邻近规则 MEMS 行人运动
下载PDF
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王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 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厢式客车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一种考虑斜向运动参量的行人疏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涛 杨鹏 于润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前,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采用Von Neumann型和Moore型两种形式的邻域进行演化处理。这两种邻域形式描述行人疏散均有其不足。Von Neumann型邻域忽略了行人斜向运动的可能性,而Moore型邻域虽然考虑了斜向运动,却不能有效地区分斜向运动... 目前,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采用Von Neumann型和Moore型两种形式的邻域进行演化处理。这两种邻域形式描述行人疏散均有其不足。Von Neumann型邻域忽略了行人斜向运动的可能性,而Moore型邻域虽然考虑了斜向运动,却不能有效地区分斜向运动与水平竖直运动的区别。基于此,在选择Moore型邻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向运动参量的概念,重新阐述了疏散演化规则,修正了原Moore型邻域在描述疏散中的不足,更精确地反映了行人的疏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利用新模型模拟仿真了疏散空间的行人疏散过程,结果表明:斜向运动参量越小,行人选择水平竖直方向运动的可能性越大;疏散时间会随斜向运动参量f值减小而增加。斜向运动参量取0.7左右时,疏散效果最佳;而当斜向运动参量取0时,Moore型邻域的疏散结果演化为Von Neumann型邻域的疏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元胞自动机 行人疏散 斜向运动参量 疏散时间
下载PDF
重庆市三峡广场空间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旭东 石理平 《新建筑》 200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发展研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三峡广场的规划设计与建成情况作一系列相关分析。着重研究空间结构与空间中人的活动;主要对建筑、聚落、城市乃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进而... 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发展研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三峡广场的规划设计与建成情况作一系列相关分析。着重研究空间结构与空间中人的活动;主要对建筑、聚落、城市乃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进而认识山地城市中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更应该基于空间可达性、人流密度、人流平衡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开辟更为广泛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人流量 可达性 深度值 整合度 轴线分析
下载PDF
人车碰撞事故中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奇 张道文 +1 位作者 王鑫 唐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138,共5页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 为研究行人与车辆碰撞后的抛距、运动姿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2起真实案例,针对事故中常见的厢式客车和普通轿车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研究2种车型不同车速和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动力学响应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型和车速是影响行人抛距和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而碰撞角度对行人碰撞后的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Madymo模拟 车辆类型 运动形态 人体损伤 参数分析
下载PDF
行人微观仿真中的运动模型与行为模型——STEPS与NOMAD模型对比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冬 张蕊 《城市交通》 2008年第6期33-40,共8页
为了解各类行人仿真模型的性能差异和适用范围,以选取适当模型进行交通枢纽行人仿真,对两种典型行人仿真模型进行研究。依据模型对行人行为描述的复杂程度,将行人仿真模型分为运动模型、部分行为模型、行为模型3类,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 为了解各类行人仿真模型的性能差异和适用范围,以选取适当模型进行交通枢纽行人仿真,对两种典型行人仿真模型进行研究。依据模型对行人行为描述的复杂程度,将行人仿真模型分为运动模型、部分行为模型、行为模型3类,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特点。选取典型的运动模型软件STEPS和行为模型软件NOMAD,详细探讨其采用的数学模型,并通过4个仿真实例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型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出两种模型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异同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仿真 仿真实验 运动模型 行为模型
下载PDF
服务机器人融入建筑环境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洁 张盛耕 +2 位作者 舒平 刘帅 郭士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394-7400,共7页
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与人类一起生活在建筑环境内,机器人的融入必将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设计并开展建筑环境内人-机器人自然交互实验,参考相机标定原理提出室内坐标转换方程,采用定帧法获取服务机器人融入建筑环境后行人运... 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与人类一起生活在建筑环境内,机器人的融入必将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设计并开展建筑环境内人-机器人自然交互实验,参考相机标定原理提出室内坐标转换方程,采用定帧法获取服务机器人融入建筑环境后行人运动构型、运动速度、偏移距离等运动特征参数,在宏观层面基于交互主体、交互运动构型、交互意愿展开定性分析,在微观层面对建筑通道内人机交互运动速度与交互偏移距离展开定量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机器人融入建筑环境后对行人运动行为、运动速度、偏移距离均产生显著影响,人机共生系统势必对建筑尺度和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以期引发服务机器人融入建筑环境的思考,为构建人、机器人、建筑环境系统设计框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设计 服务机器人 行人流动 运动特征
下载PDF
基于眼动实验的右转车辆驾驶员注视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之红 赵莉 许旺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机非混行的特征使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研究是指导驾驶员安全右转、减少冲突的重要手段。依托驾驶员倾向性实验,采集了109名驾驶员的问卷数据,将驾驶员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并选择6名不同类别的驾驶员进行了实... 机非混行的特征使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驾驶员的注视行为研究是指导驾驶员安全右转、减少冲突的重要手段。依托驾驶员倾向性实验,采集了109名驾驶员的问卷数据,将驾驶员分为保守型和激进型两类,并选择6名不同类别的驾驶员进行了实车眼动实验,对不同倾向驾驶员在右转过程中的注视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守型驾驶员主要分布于大部分女性和高驾龄人群,激进型驾驶员主要分布于大部分驾龄较短和年龄在30岁左右的人群;机动车右转过程中驾驶员视点路径呈线性分布,保守型驾驶员在右转时注视点密度和注视强度明显高于激进型驾驶员,激进型驾驶员在右转时忽视右侧区域,导致与行人冲突中存在更多的盲区和危险点。研究为解决右转车辆与过街行人冲突的核心问题提供理论基础,训练驾驶人的视觉搜索和危险感知能力,提高驾驶员驾驶技术,减少机动车右转与过街行人交通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注视行为 人车冲突 眼动实验 驾驶倾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