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冲突相位组的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
1
作者 陈思雨 吴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50-163,173,共15页
【目的】在无信号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轨迹将与过街行人产生大量冲突,如何利用交通控制手段使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并避免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造成较大的干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冲突... 【目的】在无信号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轨迹将与过街行人产生大量冲突,如何利用交通控制手段使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并避免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造成较大的干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冲突相位组的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将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流向分为4个冲突相位组,在各相位组内单独分配通行时间,基于冲突相位组对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过街的通行时间进行建模;在穿插式通行模式的基础上,使用行人信号灯保障行人过街需求,建立考虑行人二次过街的自动驾驶交叉口交通控制模型。模型以交叉口各流向需求量与实际交通量乘积之和最大为目标,以各流向允许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和行人信号灯状态为决策变量,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行人和车辆通行权等约束,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LP),该控制模型可为各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分配通行权。【结果】本文模型的车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26.74%,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11.53%,人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51.66%,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36.20%。这表明本文模型能有效提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结论】本文模型能根据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对交叉口时空通行权进行分配,有效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自动驾驶 行人过街 交叉口 冲突相位组
下载PDF
Study on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 movement using ant algorithms
2
作者 Sibel Gokce Ozhan Kayac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25-534,共10页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 flow. Pedestrian movement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t algorithms. A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dropping a chemical, called a pheromon...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 flow. Pedestrian movement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t algorithms. A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dropping a chemical, called a pheromone, on the substrate while crawling forward. Similar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oppositely moving pedestrians drop 'visual pheromones' on their way and the visual pheromones might cause attractive or repulsive interactions. This pheromenon is introduced into mod- elling the pedestrians' walking preference. In this wa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edestrians will be based on 'the instinct of following'. At some densities, the relationships of velocity-density and flux-density are analyzed for different evaporation rates of visual pheromones. Lane format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are observed for certain evaporation rates of visual pherom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a computer simulation bi-directional pedestrian flow phase transition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Timing the Pedestrian Walk Interval
3
作者 Abdullah Jalal Nafakh Darcy Michael Bullock Jon Douglas Fricker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2年第4期732-743,共12页
At a typica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he pedestrian phase consists of a walk interval and a change/clearance interval, during which pedestrians are given the right of way. The walk interval is intended to allow pedes... At a typica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he pedestrian phase consists of a walk interval and a change/clearance interval, during which pedestrians are given the right of way. The walk interval is intended to allow pedestrians to exit the curb ramp and enter the crosswalk. The clearance interval will enable them to cross entirely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Unfortunately, the literature is quite vague on how long the walk interval should be and provides values ranging from 4 to 15 seconds based on qualitative pedestrian demand ranging from Negligible to High. To provide some quantitative guidance for walk interval selection,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that collected 1,500 pedestrian movement data from 12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varying pedestrian demand, pedestrian storage areas, and pedestrian push-button locations. The data was used to propose a quantitative model for designer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walk interval.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seeks to add values to the Traffic Operations Handbook walk-interval guidelines as to how many pedestrians are considered “negligible volume” and can be accommodated by the 4 second minimum time, how many pedestrians are considered “typical volume” and require 7 to 10 seconds, and how many pedestrians are considered “high volume” and require 10 to 15 seconds, or perhaps longer. In addition to examining pedestrian demand,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impact of storage areas and pedestrian push-button location on pedestrian start-up time and, consequently, an appropriate walk inter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Start-Up Time Walk Interval pedestrian Phasing
下载PDF
全向行人过街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算法研究
4
作者 王玉全 王槟楚 《交通工程》 202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全向行人过街交叉口这种行人过街形式的关键是有1个行人专属相位,此时4个方向的车辆相位都为红灯,行人不但可在传统四方向穿行并且可在新设计的对角斜向方向自由行走.全向干线协调,即是道路干线中包含全向交叉口的干线协调.本文研究了... 全向行人过街交叉口这种行人过街形式的关键是有1个行人专属相位,此时4个方向的车辆相位都为红灯,行人不但可在传统四方向穿行并且可在新设计的对角斜向方向自由行走.全向干线协调,即是道路干线中包含全向交叉口的干线协调.本文研究了全向干线协调成本模型,讨论了评价指标选取及目标函数构建时的具体思路,结合全向行人过街交叉口特性和实际情况,对传统设计干线协调控制方案进行改进,结合传统韦伯斯特公式,提出1种新的周期时长计算方法;构建干线协调控制适用性模型,用约束条件设限,确定了全向干线协调最小成本前提下的最优信号配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对比,对得到的仿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十字路口 干线协调控制 相位差优化 VISSIM仿真
下载PDF
基于UWB与RTK的高精度室内外行人定位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海斌 杨国伟 +2 位作者 王国帅 何羽恒 冯治超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23年第6期12-16,共5页
针对单一定位技术难以实现室内外全场景定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行人的联合超宽带(UWB)、惯性单元和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的定位系统。室外定位采用RTK定位,并结合惯性导航的行人航位推算(PDR)实现卫星信号遮挡区域定位。室... 针对单一定位技术难以实现室内外全场景定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行人的联合超宽带(UWB)、惯性单元和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的定位系统。室外定位采用RTK定位,并结合惯性导航的行人航位推算(PDR)实现卫星信号遮挡区域定位。室内定位采用超宽带双边双向测距技术,并结合PDR实现非视距区域定位。室内外过渡区域定位则利用结合波峰检测法与非线性步长估计优化后的PDR定位,以提高其精确性和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减小了信号遮拦、非视距情况下的定位误差,实现了室内外区域定位平稳过渡,整体平均定位误差在0.137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外定位 非视距 误差修正 超宽带定位 行人航位推算 载波相位差分定位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适用性研究
6
作者 安喜才 曹义 +2 位作者 袁超 刘威 韩宜森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3年第8期59-65,72,共8页
为缓解交叉口人车冲突问题,在提高行人安全的同时保障交通运行效率,提出基于人车冲突的两相位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适用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人车冲突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人车冲突数估计模型和人车冲突延误模型,同时引入信号延误,分别作... 为缓解交叉口人车冲突问题,在提高行人安全的同时保障交通运行效率,提出基于人车冲突的两相位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适用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人车冲突机理的基础上,推导人车冲突数估计模型和人车冲突延误模型,同时引入信号延误,分别作为交叉口安全和效率评价指标,构建行人专用相位适用性模型。其次,通过案例实地调查数据,利用软件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冲突数和延误误差分别为11.48%和5.6%。最后,考虑交通流量、车辆的转弯比和行人违章率参数指标,对行人专用相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人专用相位在人、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更具优势,且其适用范围随着车辆转弯比增加而增大,随行人违章影响系数的增加而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专用相位 适用性 人车冲突 两相位交叉口
下载PDF
考虑公平性的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
7
作者 张雨迪 王嘉文 +1 位作者 吴健章 陆依宁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3年第8期192-196,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行人和机动车效用的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公平性考虑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4种因素建立了行人与驾驶员的多元线性效用模型,并标定参数。其次,构建人车效用和延误模型,提出了考虑公平性的行人专用相... 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行人和机动车效用的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公平性考虑不足的问题。首先,基于4种因素建立了行人与驾驶员的多元线性效用模型,并标定参数。其次,构建人车效用和延误模型,提出了考虑公平性的行人专用相位优化方法,得出设置条件。最后,选取两相位信号交叉口进行分析,验证了设置条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公平性的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需根据机动车流量和行人流量确定:机动车流量不超过1800辆/h,行人流量超过800人/h时设置行人专用相位;机动车流量在1800~2500辆/h,行人专用相位设置要求随车流量增加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专用相位 公平性 两相位交叉口 效用模型
下载PDF
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杨晓光 马万经 林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行人专用相位是国内近年来用于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运用穿越理论推导在行人通行时,穿越行人的转弯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延误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人均延... 行人专用相位是国内近年来用于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运用穿越理论推导在行人通行时,穿越行人的转弯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延误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人均延误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设置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条件。本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位信号 行人专用相位 通行能力 行人延误
下载PDF
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韩涛 郭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1,共5页
为确定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绿灯时间,研究了行人穿越交叉口的过街时间.利用交通波理论推导了行人跨越安全岛的时间函数,考虑同向、对向和交叉行人流的影响,借鉴HCM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构建了行人穿越交叉口对角的时间公式.采用录像... 为确定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绿灯时间,研究了行人穿越交叉口的过街时间.利用交通波理论推导了行人跨越安全岛的时间函数,考虑同向、对向和交叉行人流的影响,借鉴HCM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构建了行人穿越交叉口对角的时间公式.采用录像法和人工测量法对威海市4个交叉口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到:行人穿越交叉口对角和非实体安全岛的15%位速度为1.43 m/s,穿越实体安全岛的15%位速度为1.35 m/s;行人在对角通行的有效宽度为9 m和12 m;利用SPSS标定了模型参数.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行人过街时间,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行人专用相位 行人 过街时间 模型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安全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黎 葛兴 雷智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评估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实施的效果,探讨路口实施行人专用信号的可行性,兼顾路口交通安全与效益指标,建立安全效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车流与行人交叉口发生冲突的机理,引入行人间距的概念,定义行人的列冲突当量及行冲突当量,建立... 为评估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实施的效果,探讨路口实施行人专用信号的可行性,兼顾路口交通安全与效益指标,建立安全效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车流与行人交叉口发生冲突的机理,引入行人间距的概念,定义行人的列冲突当量及行冲突当量,建立交叉口人车期望潜在冲突模型;并依据事故损失来计算单位车流、行人停车延误时间成本和个人平均生命价值,估算单位人车期望冲突量成本,最终建立路口整体安全效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车道流量、路口行人流量及车流右转比是影响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的效益的显著因素;人车冲突成本、行人停等延误成本及车流停车延误成本是评估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的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实例表明,应在行人流量较高或车流右转比较大的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行人专用相位 人车冲突 行人间距 交通安全 延误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动态设置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洁霜 卞春 +2 位作者 王嘉文 林诗悦 刘魏巍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减少交叉口的人车冲突,并保证交叉口行人与车辆通行的公平性,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时的相互影响,将每个信号周期中的行人和机动车作为研究目标,分析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的冲突特性,实时估计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前后行人与机动... 为减少交叉口的人车冲突,并保证交叉口行人与车辆通行的公平性,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时的相互影响,将每个信号周期中的行人和机动车作为研究目标,分析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的冲突特性,实时估计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前后行人与机动车的吞吐量,得出动态控制模型中重要参数(行人和机动车每周期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运用0-1规划模型,以人车通行效率作为约束条件,以人车通过交叉口的公平性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数据驱动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最后说明了EPP动态控制流程及实施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人流量的交叉口采用本动态方法可提升通行效率及公平性。灵敏度分析表明该动态方法适用于公交车比例为0.1~0.3的交叉口。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合上海市北京路常德路EPP控制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对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中的具体参数进行标定,并在3种仿真条件下(不设置EPP、设置EPP、动态控制EPP),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微观仿真结果表明,对交叉口采用动态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总体说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保证行人与机动车更为公平地通过交叉口,同时提高交叉口可通过的交通量并对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动态设置方法 0-1规划模型 行人专用相位 数据驱动 公平性优化 两相位交叉口
下载PDF
汽车行人碰撞接触中行人运动学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艳辉 许洪国 董金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仿真试验的自变量,对不同碰撞环境下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过程中的行人运动学规律(包括运动姿态和对应的碰撞车速阈值)进行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仿真与真实事故以及碰撞试验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吻合性和一致性。研究表明,笔者采用的计算机建模仿真方法在汽车行人碰撞运动学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人碰撞 碰撞接触阶段 运动学规律 影响因素 车速阈值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的行人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庆新 张春阳 方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161-3164,共4页
针对单特征辨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行人检测方法。首先构造二维对数Gabor函数,利用此函数提取样本的相位一致性特征,将样本的相位一致性特征和样本的局部二值模式算子(LBP)特征相结合,得到新的行人检测方法。使用支持向... 针对单特征辨识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行人检测方法。首先构造二维对数Gabor函数,利用此函数提取样本的相位一致性特征,将样本的相位一致性特征和样本的局部二值模式算子(LBP)特征相结合,得到新的行人检测方法。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并与基于HOG特征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在INRIA行人数据库上的实验证明,基于多特征的检测方法提高了行人检测精度、降低了误检率,检测率高达99.4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检测 相位一致性特征 方向梯度直方图 局部二值模式算子
下载PDF
设有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行人闯红灯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裴玉龙 平永青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5期73-77,共5页
针对主次路相交并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行人闯红灯的普遍现象,提出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与几个进口行人可用相位相结合的信号配时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得出,该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行人闯红灯率,减少了行人的等待时间,而且机动车的... 针对主次路相交并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行人闯红灯的普遍现象,提出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与几个进口行人可用相位相结合的信号配时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得出,该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行人闯红灯率,减少了行人的等待时间,而且机动车的延误没有明显的增加。这种配时方案为解决我们城市主次路相交等道路宽度差距较大的交叉口中的行人闯红灯现象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信号控制 VISSIM仿真 行人专用相位 延误 闯红灯
下载PDF
有行人相位交叉口车辆延误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韩涛 毛宏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1,共5页
分析了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交叉口冲突,阐述了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涵盖行人专用相位的四相位交叉口为案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点样本法、HCM2000模型和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以两种过程计算延误.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通行能... 分析了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交叉口冲突,阐述了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以涵盖行人专用相位的四相位交叉口为案例,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点样本法、HCM2000模型和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以两种过程计算延误.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模型计算的饱和度基本反映了实际交叉口的拥堵状况;延误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与实际值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交叉口 行人专用相位 延误
下载PDF
有行人相位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韩涛 季喜军 张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交叉口设置行人专用相位避免人车冲突的同时增加了车辆延误.为分析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车辆的延误程度,在探讨常用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以HCM1985和Akcelik1988模型为依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标定相关参数,建立... 交叉口设置行人专用相位避免人车冲突的同时增加了车辆延误.为分析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车辆的延误程度,在探讨常用交叉口车辆延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相关数据,以HCM1985和Akcelik1988模型为依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标定相关参数,建立了修正的有行人专用相位的车辆延误模型.基于威海市实际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饱和度较大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交叉口 行人专用相位 车辆延误
下载PDF
地铁站Y型通道内行人汇集流交通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邱果 宋瑞 +1 位作者 何世伟 邹彦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为探索地铁站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建立改进偏随机步行者格子气模型来模拟开放边界条件下高峰期Y型通道内行人流汇集过程,模型由正方形与三角形格子组成,并利用QT编程仿真以任意角度相交的通道内的行人流.通过分析分支通道... 为探索地铁站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建立改进偏随机步行者格子气模型来模拟开放边界条件下高峰期Y型通道内行人流汇集过程,模型由正方形与三角形格子组成,并利用QT编程仿真以任意角度相交的通道内的行人流.通过分析分支通道与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的相变规律特征,得到密度变化相图.研究证明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密度随分支通道宽度及偏移角度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理论推导证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对于分支通道宽度相同的Y型通道,当分支通道行人流密度分别为0.4和0.3时,汇集通道内行人流发生拥挤过度,此时汇集处行人流密度约为0.5;但当分支通道宽度不同时,Y型通道汇集处发生拥挤的临界密度随分支通道宽度比值增大而减小,且随偏移角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通道 行人汇集流 相变规律 格子气模型 模型仿真
下载PDF
考虑行人过街的两相位交叉口配时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树民 裴玉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3期146-151,共6页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性,考虑了行人过街与机动车运行的相互影响,为满足行人的安全过街,在两相位交叉口信号配时中加入行人行走的迟起、早断时间.考虑行人过街的需求,在信号配时中将行人过街的最大延误时间以及行人...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和行人的运行特性,考虑了行人过街与机动车运行的相互影响,为满足行人的安全过街,在两相位交叉口信号配时中加入行人行走的迟起、早断时间.考虑行人过街的需求,在信号配时中将行人过街的最大延误时间以及行人过街的总延误纳入到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中,提出以周期、停车率、饱和度、排队长度、行人最大允许延误时间、机动车最大允许延误时间作为约束条件,以机动车和行人的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模型,给出求解方法,为信号交叉口的优化配时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位交叉口 行人过街 行人延误 配时优化
下载PDF
基于人车冲突分析的转向专用相位设置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学臻 张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缓解行人与转向机动车的冲突,提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设置转向专用相位.运用基于人车冲突分析的转向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过街平均延误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设置转向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给出... 为缓解行人与转向机动车的冲突,提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设置转向专用相位.运用基于人车冲突分析的转向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过街平均延误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设置转向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给出了转向专用相位的设置条件.研究表明,在该条件下设置转向专用相位将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行人过街的平均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转向专用相位 人车冲突分析 通行能力 行人延误
下载PDF
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洪峰 郑明明 李克平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10,120,共7页
面向典型的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和4个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结构,采用一种半环分析方法,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相位组合方案和相位切换方案,定义了起始相位和末尾相位两种机动车相位属性,分析了相位切换过程的基本规... 面向典型的十字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建立了具有8个机动车相位和4个行人相位的双环相位结构,采用一种半环分析方法,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相位组合方案和相位切换方案,定义了起始相位和末尾相位两种机动车相位属性,分析了相位切换过程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不同属性的机动车相位的固定最小绿灯时间与相位结构、行人相位绿灯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的数值关系。以相位结构、最小行人过街时间和绿灯间隔时间为主要依据,离线计算得到机动车相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控制时段内,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当前信号周期内的机动车相位属性,为其动态分配固定最小绿灯时间。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固定最小绿灯时间 双环相位结构 行人过街时间 绿灯间隔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