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圣林 田英轮 +1 位作者 许南方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8-345,共8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而实施寰枢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术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7~75岁,平均47.8...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因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而实施寰枢椎后路“组合式”内固定术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7~75岁,平均47.8±14.7岁。术前诊断寰枢关节不稳33例,寰枢关节脱位25例。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JOA 8~16分,平均13.2±1.8分)。采用的内固定方式包括寰枢椎弓根螺钉、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Magerl技术)、枢椎椎板螺钉、下颈椎侧块螺钉及下颈椎棘突螺钉。58例“组合式固定”患者中,45例应用2种内固定方式组合,9例应用3种方式组合,4例应用4种方式组合。使用“组合式固定”的原因包括:枢椎段椎动脉高跨、枢椎椎弓根细小或椎体发育不良、颈椎椎弓根变薄(颈椎融合畸形患者)、枢椎椎弓根骨质疏松明显以及医源性枢椎椎弓骨折等。观察手术融合率及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血管损伤。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6.8±10.5个月。57例(98.3%)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并获得骨性融合,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造成未融合。术前合并颈脊髓功能损害者32例,术后脊髓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 11~17分,平均15.2±1.5分)。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延迟愈合、脑脊液漏以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针对合并颅椎区骨发育畸形、血管变异或者常规固定方式失败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合理选择“组合式”内固定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不稳 寰枢关节脱位 组合式内固定 枢椎椎板螺钉 椎弓根螺钉 棘突螺钉
下载PDF
椎弓根螺丝钉、棘突钢丝系统治疗青年性腰椎椎弓峡部裂 被引量:3
2
作者 滕勇 关玉成 +6 位作者 向阳 伊里亚尔.迪力木拉提 马在松 贾勇 范相成 严耘 冯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峡部植骨后椎弓根螺丝钉、棘突钢丝系统治疗青年性单纯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对23例共46处男性单纯青年性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19~28岁)行腰椎弓峡部裂取自体髂骨直接修复峡部裂后,行椎弓根螺丝钉、...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峡部植骨后椎弓根螺丝钉、棘突钢丝系统治疗青年性单纯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对23例共46处男性单纯青年性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19~28岁)行腰椎弓峡部裂取自体髂骨直接修复峡部裂后,行椎弓根螺丝钉、棘突钢丝内固定。术后随访,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修复效果,并根据MacNab’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6~56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临床下腰痛显著缓解,按MacNab’s标准,优17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1.3%;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结论峡部植骨修复后椎弓根螺丝钉、棘突钢丝系统固定治疗青年性腰椎椎弓峡部裂符合生物力学原则,能充分保留腰椎运动节段,避免椎间融合的同时能有效恢复腰椎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 椎弓根、棘突钢丝系统 腰椎弓崩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的客观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淞文 孟仪 +2 位作者 龙钰函 徐哲 张泳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50-5855,共6页
背景:对于合并有显著的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切除,同时扩大变窄的神经根管以缓解腰神经根的压迫,并且在切除突出椎间盘和扩大神经根管的同时还需要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解除不稳定... 背景:对于合并有显著的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切除,同时扩大变窄的神经根管以缓解腰神经根的压迫,并且在切除突出椎间盘和扩大神经根管的同时还需要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解除不稳定因素所导致的腰神经根受压迫而产生的腰腿疼痛症状。有研究认为,CT检查可以准确的反映椎间盘是否发生突出,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和部位。目的:CT影像学评估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研究于2018-06-30通过大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完成随访;②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③随着时间的延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MacNab疗效的优良率逐渐显著增加(P<0.05);④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P<0.05);影像学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腰椎角度逐渐恢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恢复,CT扫描检查显示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没有断裂和松动现象;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CT影像检查的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离与腰痛目测类比评分、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⑤结果提示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体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CT影像学方法不但可以评估病情而且还可以评估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恢复情况、腰椎角度恢复情况、螺钉置入的位置以及鉴别螺钉是否发生松动或断裂,评估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椎间融合 CT 椎间盘腹侧高度 椎间盘背侧高度 椎间孔间最大高度 棘突顶距
下载PDF
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6
4
作者 高俊 李志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行X线或CT复查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局部连续...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行X线或CT复查显示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达到解剖复位,局部连续性骨痂形成。术后无骨不连、后凸畸形、再发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按JOA评分: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棘突椎板回植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椎管内肿瘤,稳定脊柱,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减少术后因瘢痕增生粘连导致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棘突椎板回植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以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作为胸腰椎椎弓根经皮置钉矢状面进钉角度的参照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健 张猛 +1 位作者 刘欢 王守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85-4490,共6页
背景: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并且涉及到辐射暴露,大量的射线对患者和外科医生都有严重的影响。目的:介绍一种以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作为椎弓根螺钉矢状面进钉角度参照的经皮置钉技术,以有效减少术中辐射暴露。方法:收集10... 背景: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并且涉及到辐射暴露,大量的射线对患者和外科医生都有严重的影响。目的:介绍一种以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作为椎弓根螺钉矢状面进钉角度参照的经皮置钉技术,以有效减少术中辐射暴露。方法:收集100例正常成人的胸腰椎MRI(健康对照组),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及肥胖组,分别测量T1-L5椎体上终板的平行线与相应棘突顶点皮缘连线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再收集100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MR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及肥胖组,同样方法对L1椎体临近的上下椎体进行测量,即T12及L2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与椎体上终板的交角,与健康对照组测得值分别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与椎体上终板的角度。结果与结论:①健康对照组正常体质量者中,矢状面上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与椎体上终板平行线夹角为87°-95°(T1-L4范围),健康对照组肥胖患者矢状位片上在86°-94°(T8-L2范围),2组平均值均为90°;②骨折组所测角度范围在90°附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该角度并不受椎体骨折影响;③结果表明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手术中,正常体质量者T1-L4范围、肥胖者T8-L2范围矢状面上保持椎弓根螺钉置钉角度与棘突顶点皮缘连线夹角在90°左右,可使椎弓根螺钉与椎体上终板保持平行。提示以棘突顶点皮缘连线作为椎弓根螺钉矢状面进钉角度参照的经皮置钉技术是一项治疗脊柱骨折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棘突顶点皮缘连线 微创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矢状面进钉角度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杰多 罗雨桥 +2 位作者 黎伟文 黎全猛 钟小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的进展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00±0.75)分,末次随访为(1.10±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为(7.45±5.73)分,末次随访为(23.10±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术前为(30.10±10.40)分,末次随访为(5.10±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结果以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26例患者中,24例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无进展,1例患者由术前B级进展为C级,1例患者由术前C级进展为D级,无一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在有效减压、松解神经根、融合手术节段的同时,可有效保护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ASD),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弓根钉 腰椎融合术 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颈胸段椎弓根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与邻近解剖标志研究
7
作者 关典 金正帅 +2 位作者 殷国勇 曹晓建 张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目的 :测量多个解剖标志与上终板平面之间的角度,寻找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术中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sagittal screw angle,SSA)新的定位技术。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颈胸段(C6~T6)CT片,分别测... 目的 :测量多个解剖标志与上终板平面之间的角度,寻找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术中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sagittal screw angle,SSA)新的定位技术。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颈胸段(C6~T6)CT片,分别测出上终板平面在矢状面上与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 1);相邻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 2);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方法 3);同一椎骨左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 4);右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 5)。得出每个椎骨各种方法的参考值,比较各方法的优劣,采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作为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定位新技术。结果: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在下颈椎C6到C7段角度在100°~110°之间且数值差异较大,在上胸椎T1到T6两种方法的角度值趋于90°,差异相对较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从C6到T6角度值逐渐变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左右侧椎板平面夹角基本为90°即垂直位。结论:在颈胸段(C6~T6),当椎弓根螺钉垂直于椎板平面进钉时,即椎弓根螺钉在矢状面上角度为0°,椎板平面可作为颈胸段(C6~T6)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椎弓根螺钉 棘突顶点连线 棘突嵴线连线 椎板平面
下载PDF
棘突终板角在腰椎融合术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斌 高威 +1 位作者 曾晗冰 安忠诚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7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棘突终板角在腰椎融合术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行开放式腰椎减压椎体间融合术(PLIF或TLIF)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观察组(54例)参照棘突终板角置钉,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AO技... 目的探讨棘突终板角在腰椎融合术椎弓根置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行开放式腰椎减压椎体间融合术(PLIF或TLIF)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观察组(54例)参照棘突终板角置钉,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AO技术置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扫描椎弓根螺钉与周围皮质关系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钉板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参照棘突终板角置钉与常规置钉具有同样的置钉准确性,却可以缩短置钉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并获得更好矢状面置钉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 终板 椎弓根置钉 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