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PCNA、Bcl-2及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海平 李佳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0.05)。结论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临床病理 生存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洋 刘伟 +2 位作者 韩晓东 马娜 秦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配对盒基因8抗体(PAX8)表达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3项指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Bcl-2、CXCL13、PAX8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雌激素受体(ER)阴性、肿瘤最大径≥3 cm、孕激素受体(PR)阴性患者比较,ER阳性、肿瘤最大径<3 cm、PR阳性患者中Bcl-2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患者比较,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中CXCL13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AX8高表达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表达情况与Bcl-2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与Bcl-2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XCL13、PAX8表达情况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与PAX8表达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CXCL13、PAX8表达情况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影响,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趋化因子配体13 配对盒基因8抗体 临床病理
下载PDF
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COX-2信号轴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冯诚 刘冬 +3 位作者 张军 张蓉 吴菁 程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13-819,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环氧合酶-2(COX-2)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0例食管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血清,同时收集10例做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食管上皮组织和血清,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A和COX-2蛋白的表达,real time-PCR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L-17A mRNA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食管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L-17A(100 ng/mL)组和IL-17A(100 ng/mL)+PDTC(100μmol/L,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组,Western blot法检测OE19细胞中p50、p65、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阳性染色细胞数高于癌旁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食管腺癌组织中IL-17A和RORc mRNA水平增多(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食管腺癌患者血清中IL-17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比较,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染色面积更大更深。与对照组相比,IL-17A组OE19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IL-17A组相比较,IL-17A+PDTC组细胞中p-IκB-α和COX-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7A表达在食管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均增加。在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IL-17A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COX-2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白细胞介素17A 环氧合酶-2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OE19细胞
下载PDF
胃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31-2735,共5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Bcl-2 mRNA表达,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关系。结果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27.63%(21/76),邻近癌旁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4.29%(3/76),胃癌患者癌组织EB病毒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EB病毒阴性的胃癌患者比,EB病毒阳性患者中病灶位于近端胃、组织浸至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的占比较多(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B病毒感染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未感染胃癌患者(P<0.05)。结论EB病毒感染与胃癌患者近端胃病变、组织浸至浆膜层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EB病毒可能通过驱动宿主p53基因甲基化来上调p53表达,与Bcl-2协同促进癌细胞生长,这些可能为临床提供胃癌诊疗评估因子及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疱疹病毒 P53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和核因子-κB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6
作者 郭敬 施伟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72-775,782,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T2D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T2D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血浆单核细胞中TLR2、TLR4、NF-κB表达水平。根据是否并发有自主神经病变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自主神经病变组(n=46)和无自主神经病变组(n=66),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分析T2DM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LR2、TLR4、NF-κB表达水平与T2DM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核细胞中TLR2、TLR4、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主神经病变组与无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年龄、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及胱抑素C、TLR2、TLR4、NF-κ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R、TLR2、TLR4、NF-κB是T2DM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LR2、TLR4、NF-κB水平与T2DM患者发生自主神经病变呈正相关(r=0.825、0.822、0.819,P<0.05)。结论TLR2、TLR4、NF-κB在T2DM患者中表达上调,TLR2、TLR4、NF-κB表达水平与T2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自主神经病变 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血清Ang-2和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7
作者 卢燕 王敏 李学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5-469,F0003,共6页
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28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28天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2组患者分别分为脓毒症... 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28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28天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2组患者分别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测定Ang-2和HMGB1水平。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脓毒症休克患者占比及入科APACHEⅡ评分为(85.71%)和(29.29±5.99)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51.84%)和(24.96±5.84)分。2组患者血清Ang-2和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天的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显著相关,而第1天、第3天、第5天的HMGB1水平及上述各时间点的Ang-2水平与患者预后均无相关性。各时间点血清Ang-2水平的算术平均值与APACHEⅡ评分的算术平均值呈正相关,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并无相关性。联合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Ang-2和HMGB1水平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59.3%。联合第7天的Ang-2和HMGB1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1,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55.6%。结论 脓毒症患者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的平均血清Ang-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脓毒症患者第7天的血清Ang-2和HMGB1水平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灵敏度最高,明显高于单独某项指标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素-2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预后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瘤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和β2-微球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9
作者 邹思平 王畅 林剑扬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LDH-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7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门... 目的:分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LDH-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7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在同一医院门诊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以及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LDH-5和β2-MG表达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DH-5和β2-MG水平对DLBCL的诊断价值;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DH-5和β2-MG与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LDH-5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7例患者中治疗有效72例,无效15例。LDH-5和β2-MG水平联合检测诊断DLBCL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值分别为0.944、0.922、0.931及0.876(0.641-0.910),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价值(P<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有骨髓浸润、治疗反应为无效、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高危者LDH-5和β2-MG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无骨髓浸润、治疗反应为有效、ⅠPⅠ评分为低危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LDH-5和β2-MG水平均与DLBCL患者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LDH-5和β2-MG在DLBCL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状态,联合检测上述两个指标可提升单一指标对DLBCL患者的诊断价值,为患者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 Β2-微球蛋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价值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俊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传染性软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参照组采用夹疣治疗,试...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传染性软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参照组采用夹疣治疗,试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小儿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传染性软疣 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 复发率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
11
作者 洪艳 徐道云 +1 位作者 陈静雅 胡影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内科确诊的82例PV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2b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栓再发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5月淮南市朝阳医院内科确诊的82例PV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测定血液学指标,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200 g/L,则行静脉放血治疗,300 mL/次,1~2次/周,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皮下注射,300万U/次,3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再次动脉或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液学指标(PLT、RBC、WBC、Hb)、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IL-17、IL-2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98,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学指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TT升高,Fbg降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EPO升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观察组再次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用于PV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及凝血功能,提升疗效,拮抗炎症反应,降低PV患者血栓再发风险,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Α-2b 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12
作者 代建霞 刘媛 于媛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CAS斑块破裂所致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CAS斑块未破裂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的影响及与病情的关系,并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IRT1、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Fibulin-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MCI)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腔隙性梗死(LI)患者,Fibulin-5、Bax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 LI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Fibulin-5、Bax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血清SIRT1、Bcl-2低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高水平患者的2.311倍、2.921倍,Fibulin-5、Bax高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470倍、3.184倍(P<0.05);血清SIRT1、Bcl-2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Fibulin-5、Bax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分别为0.716 (95%CI:0.648~0.778)、0.796 (95%CI:0.733~0.850)、0.728 (95%CI:0.660~0.789)、0.763 (95%CI:0.698~0.821),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为0.909 (95%CI:0.860~0.945),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CAS斑块破裂所致ACI及其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对临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b淋巴细胞瘤基因-2 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血栓素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研究
13
作者 赵允 胡文晋 +1 位作者 赵骁虎 王爱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A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A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组(n=104)。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对TKA后并发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术后24 h血清D-D、TXB2水平均高于非并发组(P<0.05),术后24 h血清6-K-PGF1α水平低于非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是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预测TKA后并发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4.23%,曲线下面积为0.92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对TKA后并发下肢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栓素b2 6--前列腺素F1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
14
作者 李宏英 李培培 宋亚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19-3221,共3页
目的分析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摸红蓝球法分为联合组(400例)与单一组(400例)。单一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 目的分析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摸红蓝球法分为联合组(400例)与单一组(400例)。单一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新液。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性交后出血)、宫颈修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75%(387/400)]较单一组[86.50%(346/400)]高(P<0.05)。与单一组比,联合组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性交后出血缓解时间及宫颈修复时间较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单一组比,联合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宫颈炎 康复新液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5
作者 何雄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中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检测两组肝功能状况,治疗后24周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12、18、24周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生长分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乙型肝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芳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给予替诺福韦酯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白蛋白(ALB)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29、27.253、30.580、11.7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均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大于A组,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4(IL-4)均降低,且B组降低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77、7.614、24.624、1.609,P<0.05);B组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00、4.019、4.909,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替诺福韦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替诺福韦 肝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彭福江 李志杰 袁美蓉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NA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NAs治疗基础上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sAg转阴情况、HBsAg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24周,两组患者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观察组部分患者发生流感样症状、食欲下降、乏力、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s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 CHB患者能提高HBsAg转阴率,降低HBsAg水平,安全性良好,但对血清ALT水平、HBV-DNA水平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Α-2b 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小麦TabHLH112-2B基因克隆及每穗小穗数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子培 李龙 +3 位作者 史雨刚 孙黛珍 李超男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3,共11页
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TabHLH112-2B,该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编码444个氨基酸,在315~364位氨基酸处具有一个典型的HLH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 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TabHLH112-2B,该基因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构成,编码444个氨基酸,在315~364位氨基酸处具有一个典型的HLH保守结构域。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TabHLH112-2B在小麦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和根中表达量较高。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bHLH112-2B启动子区含有植物激素应答、胁迫响应、与分生组织发育相关的多种顺式作用元件, q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响应ABA、IAA、MeJA等植物激素和干旱、高盐、低温、高温等胁迫处理。基因组序列多态性分析检测到启动子区域的2个SNP,分为2种单倍型。根据SNP-682开发分子标记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该标记与干旱、高温等多种环境下的每穗小穗数显著相关,Hap-2B-2为每穗小穗数多的优异单倍型。研究结果为培育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优异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bHLH112-2b 分子标记 关联分析 每穗小穗数 优异单倍型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尧 梁健 +7 位作者 张春 董静 陈照林 周旭 娄方明 杨小康 刘波 宋海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24 w,然后两组均继续接受ETV治疗,随访至48 w。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载量。结果在随访24 w末,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5.7±3.2)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3)g/L,P<0.05】;观察组血清IV-C、HA、PⅢP和LN水平分别为(154.3±11.7)μg/L、(130.9±17.5)μg/L、(110.6±16.2)μg/L和(152.7±14.3)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7±12.4)μg/L、(161.8±18.7)μg/L、(157.4±17.3)μg/L和(200.9±16.3)μg/L,P<0.05】;观察组血清HBsAg水平为1363.8(623.1,2767.6)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19.6(1144.9,5094.3)IU/ml,P<0.05】,而血清HBsAg阴转率为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结论联合应用ETV和Peg-IFN-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提高血清HBsAg阴转率,可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
下载PDF
基于NF-κB与NRF2/ARE通路探索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抗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红梅 王婷 李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 目的明确紫杉醇-比伐卢定介入涂层(Luo Fengning,LFN)对管腔再狭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体内动物实验分组:WT假手术组、WT血管拉伤组、NRF2-/-血管拉伤组、NF-κB-/-血管拉伤组、WT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RF2-/-血管拉伤+LFN干预组、NF-κB-/-血管拉伤+LFN干预组;体外细胞实验分组:第一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F-κB敲减组、LPS+LFN+IκB敲减组、LPS+LFN+NF-κB过表达组、LPS+LFN+IκB过表达组。第二批分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LFN组、LPS+LFN+NRF2敲减组、LPS+LFN+Keap1敲减组、LPS+LFN+NRF2过表达组、LPS+LFN+Keap1过表达组。采用HE染色法检测血管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增殖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和细胞中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靶标及配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LFN对血管拉伤模型大鼠的血管内膜增生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在有效阻断管腔再狭窄的同时拮抗血栓形成。与WT血管拉伤组相比,LFN干预后可上调IκB、NRF2、NQO-1和HO-1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P<0.05,P<0.01),此调控作用在NRF2-/-突变型大鼠中可被逆转。NF-κB、NRF2及其配体敲减或过表达可影响LFN对HCASMC模型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拮抗作用,并可不同程度削弱其对细胞内NF-κB与NRF2/ARE通路关键蛋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能力。结论LFN抗血管再狭窄具备体内应用有效性,该效应的部分机制是LFN通过对NF-κB和NRF2/ARE通路上核转录因子及其关键配体的表达进行双通道正反两个方向的统一调控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 介入器械涂层 再狭窄 NF-κb与NRF2/ARE通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