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被引量:3
1
作者 Shuxian Qu Jianing Qiu +2 位作者 Yidan Zhang Yongming Liu Zhendong Zheng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年第5期218-222,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an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an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a in elde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45 oncology in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who receiv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were older than 65 years from May 2017 to October 2018 in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Northern Theater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were included.Epirubivin Cyclophoshamide-Docetaxel(EC-T)sequenti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was chosen.Forty-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G-rhG-CSF and 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treated with PEG-rhG-CSF,but only rhG-CSF.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PEG-rhG-CSF at the end of chemotherapy for 24–48 h,with a 6 mg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nce per chemotherapy cycle.In the control group,rhG-CSF was administered after 48 h of chemotherapy,with a 100μg subcutaneous injection,1/d,d 1–7.The dosage could be increased step by step with the exacerbation of neutropenia.The primary aims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over the incidence of leukopenia,neutropenia,neutrophilic fever,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neutrophilic fever and adverse reactions de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wo groups(P>0.05).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had a lower,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P>0.05).Conclusion Applying PEG-rhG-CSF could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neutropen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to treat breast cancer.It may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neutropenia after chemotherapy and reduce the chance of infection.The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such as fever and bone pain,was low.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which could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DERLY BREAST cancer NEUTROPENIA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下载PDF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PEG-rhG-CSF) in preventing neutropenia during defini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被引量:2
2
作者 Xin Dong Wei Deng +6 位作者 Leilei Jiang Dan Yang Huiming Yu Dongming Li Anhui Shi Rong Yu Weihu Wang 《Radiation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for preventive or delayed treatment in neutropenia,completion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for preventive or delayed treatment in neutropenia,completion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hospitaliz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during defini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in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who received PEG-rhG-CSF dur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were enroll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There were 32 patients in the preventive group,and 38 patients in the delayed group.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completion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neutropeniarelated hospitaliz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PEG-rhG-CSF preventive group and delayed group.Results:The incidence of severe neutropenia(Grades 3–4)in all patients was 31.4%.Comparison between preventive group and delayed group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neutropenia was 6.3%and 39.4%(χ^(2)=10.428,P=0.001),respectively.In preventive group,the incidence of severe neutropenia was 3.7%and 20.0%,respectively,for primary preven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PEG-rhG-CSF(χ^(2)=12.321,P=0.001).The completion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as 93.8%in the preventive group and 63.2%in the delayed group(χ^(2)=9.220,P=0.002).The incidence of treatment interruption was 25.7%in the whole group,12.5%in the preventive group and 36.8%in the delayed group(χ^(2)=5.389,P=0.020).Seven patients(7/70,10.0%)were hospitalized and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for neutropenia,including 1 in the preventive group and 6 in the delayed group(P=0.078).Conclusions:Prophylactic use of PEG-rhG-CSF during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utropenia,ensure the safety of treatment,and improve the completion rate of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PEG-rhG-CSF与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
作者 朱依雯 周伟贤 +1 位作者 丁可 陈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856-861,共6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PEG-rhG-CSF与rhG-CSF预防肿瘤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CIN)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为使用PEG-rhG-CSF;对照措施为使用rhG-CSF),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5月。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hG-CSF比较,PEG-rhG-CSF可以显著降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发生率(OR=0.64,95%CI=0.51~0.81,P=0.0002)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OR=0.49,95%CI=0.35~0.69,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MD=-0.33,95%CI=-0.68~0.01,P=0.06)、中性粒细胞减少恢复时间(MD=-0.11,95%CI=-0.32~0.09,P=0.27)、骨痛或骨骼肌肉痛发生率(OR=0.81,95%CI=0.66~1.00,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rhG-CSF预防化疗后FN及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明显优于rhG-CSF,PEG-rhG-CSF作为一级预防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META分析
下载PDF
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清娇 郑晓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 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方案,其中应用PEG-rhG-CSF动员的27例(PEG-rhG-CSF组),应用G-CSF动员的19例(G-CSF组),比较两组患者动员采集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采集86例次,PEG-rhG-CSF组与G-CSF组获得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6.54(3.85-12.61)×10^(8)/kg和6.15(1.13-11.58)×10^(8)/kg(P>0.05),采集物CD34^(+)细胞数分别为11.44(1.33-65.02)×10^(6)/kg和4.95(0.30-24.02)×10^(6)/kg(P<0.05),采集时机分别为14(10-20)和14(4-22)d(P>0.05)。PEG-rhG-CSF组在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时单次所采集的产物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外周血WBC<10×10^(9)/L时采集的数量[19.04(2.85-65.02)×10^(6)/kg vs 6.22(0.81-34.86)×10^(6)/kg,(P<0.05)]。结论:采用PEG-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成功率高,中位动员时间为14 d;在无外周血CD34监测情况下,外周血WBC≥10×10^(9)/L可以考虑作为单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采集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动员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基于加权TOPSIS法的PEG-rhG-CSF合理性评价
6
作者 蔡芳 胡海锦 +2 位作者 林方 魏小娟 张进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90-94,共5页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性使用的评价标准,利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PEG-rhG-CSF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福州市第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出院病历,以PEG-rhG-CS...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合理性使用的评价标准,利用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PEG-rhG-CSF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取福州市第二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出院病历,以PEG-rhG-CSF说明书为基础,参照相关指南、专家共识以及文献资料制订评价标准,采用加权TOPSIS法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使用PEG-rhG-CSF的426份病历中,理想解相对接近度(C_(i))>80%共250例(占比58.69%),介于60%~80%的124例(占比29.11%),<60%的52例(占比12.21%)。主要不合理使用问题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时机不适宜、药物联用不适宜。结论基于TOPSIS法的合理性评价,综合考虑多个指标,可以反映药物使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使用情况,评价过程简便灵活,操作性强。评价结果显示福州市第二医院PEG-rhG-CSF的临床应用过程基本合理,但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保证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优劣解距离法 合理性评价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胡潇豪 蔡英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评估不同剂量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使用聚乙二醇重组... 目的分析评估不同剂量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使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4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采取小剂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则采取0.2 U/(kg·d)进行治疗。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血清IGF-1、IGFBP-3水平、生长情况相关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F-1、血清IGFBP-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长速度、骨龄、身高标准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碱性磷酸酶、血清钙、血清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0.2 U/(kg·d)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在促进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成长、骨骼功能水平提升以及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的改善方面均具有比小剂量药物治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无额外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 生长情况相关指标 骨代谢相关指标
下载PDF
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8
作者 任云 吕钦敬 +5 位作者 薛强 姚伟 杨广训 黄广岩 葛畅 宋兴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 目的 探讨归芪合剂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92例行TEC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48 h后给予PEG-rh 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归芪合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总发生11例(23.91%),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Ⅰ级16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1例,总发生36例(78.26%),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NEU[分别为(7.26±1.59)×10^(9)·L^(-1)、(5.07±0.92)×10^(9)·L^(-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3±1.48)×10^(9)·L^(-1)、(4.63±0.87)×10^(9)·L^(-1)](t=3.216、2.3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95.23±2.47)分、(14.23±1.26)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4.12±2.48)分、(17.35±1.24)分](t=21.528、11.97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0.43%,14/46)与对照组(36.96%,17/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7,P>0.05)。结论 归芪合剂联合PEG-rhG-CSF能有效改善乳腺癌TEC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症候积分,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归芪合剂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下载PDF
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社清 宋现书 陈华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20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98)化疗...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20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98)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观察组(n=102)化疗后应用PEG-rhG-CSF。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免疫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应用PEG-rhG-CSF能有效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乔丽 张丁方 +5 位作者 李琳琳 蒋馨莹 禚永雪 徐欣 马德亮 王友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方法。方法将化疗后发生过骨髓抑制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本次化疗结束48 h后,观察组单次皮下注射PEG-rhG-CSF,对照组不预防给药。观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80%(χ^(2)=12.8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13)。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应用PEG-rhG-CSF可减轻骨髓抑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EGFR野生型NSCLC术后辅助化疗中预防应用PEG-rhG-CSF的临床获益分析
11
作者 林燕明 李姝君 +3 位作者 王永存 陈玉婷 梁柱 程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究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中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临床获益。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究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中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临床获益。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EGFR野生型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粒细胞(rhG-CSF),观察组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对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5、10 d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随访期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后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为(5.65±1.11)×10^(9)/L,高于对照组[(4.66±1.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为(3.61±1.51)×10^(9)/L,高于对照组[(2.65±1.4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级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5.56%、11.11%,均低于对照组(35.56%、4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骼肌疼痛、疲劳、感染、发热、胃肠反应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完全性手术切除后Ⅱ~ⅢA期EGFR野生型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预防应用PEG-rhG-CSF可以提高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并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完全性手术切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辅助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尤海玲 陈源 陈丽萍 《内科》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 目的探讨大补元煎加味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PEG-rhG-CS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大补元煎加味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1 d。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研究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与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元煎加味联合PEG-rhG-CSF可改善含铂双药化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元煎加味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石远凯 许建萍 +22 位作者 吴昌平 张燕 杨俊泉 周涛 刘峥 茅卫东 张沂平 王嵬 于忠和 邬麟 陈建华 王娟 安永辉 蔡建辉 刘明 陈振东 李青山 任朝英 杨志勇 李宝兰 赵敏 刘哲峰 刘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多个化疗周期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试验,对需接受多周期化疗的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恶性实体瘤患者连续2~4个周期预防性给予PEG-rhG-CSF。结果:PEG-rhG-CSF初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4.76%(13/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1.83%(5/273)、1.15%(2/174)和2.08%(2/96),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第1个化疗周期的11.36%(31/273)分别降至2~4个周期的6.23%(17/273)、2.87%(5/174)和3.13%(3/96)。第1次随访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0.73%(2/273);FN持续时间中1例为2 d,1例为5 d;第2~4次随访的FN发生率均为0;次级预防给药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筛选期的25%(7/28),分别降至后续1~3个周期的3.57%(1/28)、0(0/28)和6.67%(1/15),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从71.43%(20/28)分别降至10.71%(3/28)、14.29%(4/28)和0(0/15)。研究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48%(44/420)。结论:每个化疗周期应用1次PEG-rhG-CSF可有效预防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多个周期应用可以显示同样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肿瘤 化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建红 罗文苹 +2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刘春琳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5期3067-3072,共6页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邵珊 白海涛 +4 位作者 王椿 万理萍 刘慧霞 吴琳 李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62-666,共5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 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 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0.001)。结论:PEG-rh 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动员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建红 陈海辉 +1 位作者 张日光 黄慧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825-2829,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nating factor,PEG-rhG-CSF)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第一周期的第3天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继续给予6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若未出现ANC减少,则在化疗第二个周期给予3 mg PEG-rhG-CSF皮下注射。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后ANC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31.6%、55.6%(P<0.05);三者之间的ANC减少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一周期、化疗第二周期3 mg PEG-rhG-CSF、化疗第二周期6 mg PEG-rhG-CSF的FN发生率分别为4.3%、7.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有2例出现骨痛、1例出现乏力、1例出现肌肉疼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结论化疗期间使用PEG-rhG-CSF可有效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老年 消化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小丹 郭红燕 李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根据初次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为初级预防组(n=49)和次级预防组(n=27),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需要补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化疗周期延迟发生率等。结果第一、二疗程中,初级预防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49)、6.1%(3/49),明显低于次级预防组发生率66.7%(18/27)、37.0%(10/27)(Z=-6.569,P=0.000;Z=-4.338,P=0.000)。在第三~六疗程中,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938,P=0.348;Z=-0.145,P=0.884;Z=-1.069,P=0.285;Z=-0.027,P=0.978)。化疗结束后初级预防组9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补充rhG-CSF,发生率18.4%(9/49),次级预防组22例,发生率81.5%(2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00)。初级预防组2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重复住院,发生率4.1%(2/49),次级预防组7例,发生率25.9%(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4)。初级预防组1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发生率2.0%(1/49),次级预防组5例,发生率18.5%(5/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过程中初级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显著降低第一、二疗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保证化疗周期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支天 张伟令 +2 位作者 黄东生 张谊 胡慧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4周期相同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予皮下注射PEG-rhG-CSF 100μg/kg,1次/周期,对照组患儿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5μg/kg,1次/d。治疗期间监测患儿血常规并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ANC由最低点恢复至≥2.0×10^9/L所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NC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11天和第9天,分别为(3.0±2.0)×10^9/L和(2.1±1.5)×10^9/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ANC变动幅度较小,化疗周期末ANC数值相对较高。两组患儿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G-rhG-CSF 1次给药与rhG-CSF连续多次给药在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 肝母细胞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下载PDF
PEG-rhG-CSF预防卵巢癌、宫颈癌化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毕春燕 任国平 袁社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应用rhG-CSF,研究组应用PEG-rhG-CSF,两组均化疗两个周期,评估患者两个周期不同时间血常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值(ANC)水平、ANC不同数量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化疗周期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及第二个化疗周期第3 d、第5 d、第7 d、第10 d和第14 d血ANC分别为(3.19±0.32)×109/L、(1.93±0.35)×109/L、(2.08±0.39)×109/L、(2.11±0.36)×109/L和(2.79±0.40)×109/L、(2.44±0.33)×109/L、(1.68±0.34)×109/L、(1.71±0.37)×109/L、(1.92±0.34)×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9/L、ANC<1.0×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分别为23.53%(16/68)、8.82%(6/68)、2.94%(2/68)和29.41%(20/68)、10.29%(7/68)、5.88%(4/6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第一个和第二个化疗周期ANC<1.5×10 9/L、ANC<1.0×10 9/L和ANC<0.5×10 9/L持续时间分别为(3.50±0.18)d、(2.17±0.23)d、(2.06±0.29)d和(4.08±0.22)d、(4.62±0.29)d、(4.11±0.2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中、重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9%(7/68),低于对照组23.53%(1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应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卵巢癌、宫颈癌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宫颈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