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粉碎技术在降低精煤灰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付晓恒 张龙 +2 位作者 胡晓星 耿朋飞 何岩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为提高炼焦煤选煤厂总精煤产率,提出了通过降低浮选精煤灰分,提高选煤厂总精煤产率的技术路线,即超细粉碎煤泥中间产物,致使其中的无机矿物和有机可燃体充分解离,采用絮团浮选的方法分选出灰分较低的浮选精煤,在保持现有总精煤灰分不变... 为提高炼焦煤选煤厂总精煤产率,提出了通过降低浮选精煤灰分,提高选煤厂总精煤产率的技术路线,即超细粉碎煤泥中间产物,致使其中的无机矿物和有机可燃体充分解离,采用絮团浮选的方法分选出灰分较低的浮选精煤,在保持现有总精煤灰分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重选的分选密度,提高重选精煤的灰分,由此达到较大幅度提高全厂总精煤产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全厂总精煤灰分不超过9.50%时,重选精煤的产率由现有的69.25%提高到75.79%,全厂总精煤产率增加了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 重选 煤泥 超细粉碎 絮团浮选
下载PDF
投药条件对结团凝聚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廷林 曹翀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04-410,共7页
本文根据凝聚剂PAC和高分子助凝剂PAA的特点,认为在结团工艺中,PAC的主要作用是使水中颗粒脱稳凝聚形成理想的初始粒子;而PAA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初始粒子同结团体间的结合强度,由此亦决定了PAC和PAA投加位置的不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AL... 本文根据凝聚剂PAC和高分子助凝剂PAA的特点,认为在结团工艺中,PAC的主要作用是使水中颗粒脱稳凝聚形成理想的初始粒子;而PAA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初始粒子同结团体间的结合强度,由此亦决定了PAC和PAA投加位置的不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ALT和PT值对分析指标C_t、p_c、d_p及V_f的影响规律和它们的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 结团体 投药 工艺
下载PDF
管式絮凝器用于结团凝聚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廷林 曹翀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本文针对结团凝聚工艺特点,提出了管式絮凝器的水力控制指标A(G/Re)^(1/2) T和边界控制参数L/d.通过实验,得出了A(G/Re)^(1/2) T对主要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以及(G/Re)^(1/2) T和L/d的适宜范围.
关键词 管式 絮凝器 结团体 凝聚
下载PDF
结团体致密的动力条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廷林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53-59,共7页
根据絮凝动力学原理,认为在结团凝聚工艺中,高体积浓度悬浮层所引起的对结团体的作用力一体积力是结团体致密的主要作用力.通过对结团体悬浮层中两种搅拌方式的动力分析,认为适宜的强制搅拌强度可增强体积力的致密作用,是结团体致密的... 根据絮凝动力学原理,认为在结团凝聚工艺中,高体积浓度悬浮层所引起的对结团体的作用力一体积力是结团体致密的主要作用力.通过对结团体悬浮层中两种搅拌方式的动力分析,认为适宜的强制搅拌强度可增强体积力的致密作用,是结团体致密的主要动力来源:上升水流速度的增加,降低了悬浮层的体积浓度,削弱了体积力的致密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适宜的强制搅拌速率为25—40rad/min;从提高水处理效率角度讲,在上升流速为55cm/min时,出水仍能满足澄清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 结团体 悬浮层 动力学
下载PDF
絮凝体形态学和密度的探讨(Ⅱ)——致密型絮凝体形成操作模式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晓昌 丹保宪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5-390,共6页
论述了致密型絮凝体形成操作的两种模式 :脱水收缩和逐一附着 ,前者通过长时间机械搅拌进行 ,后者通过上向流造粒流化床操作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操作均可生成接近于球型的致密化团粒 ,但脱水收缩条件下生成的团粒仍具有颗粒有效密... 论述了致密型絮凝体形成操作的两种模式 :脱水收缩和逐一附着 ,前者通过长时间机械搅拌进行 ,后者通过上向流造粒流化床操作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 ,两种操作均可生成接近于球型的致密化团粒 ,但脱水收缩条件下生成的团粒仍具有颗粒有效密度随粒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其分形维数为 2 40— 2 47.而逐一附着条件下生成的团粒密度基本上与粒径无关 ,可认为其分形维数接近于 3.通过讨论上向流造粒流化床操作条件 ,并将实验得到的致密型絮凝体密度和常规絮凝体密度进行比较 ,说明用该方法实现逐一附着型絮凝操作是促使絮凝体致密化的有效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体 密度 致密型 形态学 操作模式 絮凝剂
下载PDF
增效结团流化床处理低浊水的启动试验
6
作者 李磊 王先宝 +3 位作者 左倪军 李平舟 王玉姣 黄廷林 《供水技术》 2010年第4期5-8,共4页
将增效结团流化床应用于低浊水处理,并探讨了其启动条件。研究确定启动增效结团流化床装置需投加pH值为7.31,Zeta电位为-1.28mV的底泥约624g;同时得出在进水流量Q=2040~2720L/h时,最佳的启动条件为:PAC投加量3.0~3.2mg/L,PAM投加量0.4... 将增效结团流化床应用于低浊水处理,并探讨了其启动条件。研究确定启动增效结团流化床装置需投加pH值为7.31,Zeta电位为-1.28mV的底泥约624g;同时得出在进水流量Q=2040~2720L/h时,最佳的启动条件为:PAC投加量3.0~3.2mg/L,PAM投加量0.42mg/L,污泥回流比4.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结团流化床 启动条件 絮体 悬浮层 浊度
下载PDF
投药条件对结团凝聚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菊霞 舒燕 《包钢科技》 2000年第4期87-91,共5页
本文阐述了结团凝聚的基本原理及优越性。认为在结团工艺中 ,PAC的主要作用是使水中颗粒脱稳凝聚形成理想的初始粒子 ;而PAM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初始粒子同结团体间的结合强度 ,由此亦决定了PAC和PAM投加位置的不同。通过实验研究 ,得出了... 本文阐述了结团凝聚的基本原理及优越性。认为在结团工艺中 ,PAC的主要作用是使水中颗粒脱稳凝聚形成理想的初始粒子 ;而PAM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初始粒子同结团体间的结合强度 ,由此亦决定了PAC和PAM投加位置的不同。通过实验研究 ,得出了PAC和PAM对分析指标Ct、ρ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团凝聚 结合强度 结团体 投药条件 水处理工艺
下载PDF
絮凝体的分形特征和致密型絮凝体形成(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昌 金鹏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传统混凝条件下形成的随机型絮凝体具有分形特征 ,其分形维数 Df 与其密度函数ρ3∝ dp- Kp的指数Kp 之间具有 Df=3- Kp 的关系 .通过建立分步成长絮凝体模型 ,讨论了在絮凝过程中逐次导入颗粒间的空隙率对絮凝体密度和构造的影响 .模... 传统混凝条件下形成的随机型絮凝体具有分形特征 ,其分形维数 Df 与其密度函数ρ3∝ dp- Kp的指数Kp 之间具有 Df=3- Kp 的关系 .通过建立分步成长絮凝体模型 ,讨论了在絮凝过程中逐次导入颗粒间的空隙率对絮凝体密度和构造的影响 .模型参数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分步成长的絮凝体是一个典型的分形 ,其分形维数取决于空隙率 ε和颗粒结合个数 m.降低 ε或提高 m均有利于提高 Df,使絮凝体由松散型向致密型过渡 .脱水收缩和逐一附着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操作模式 ,前者可以通过延长机械搅拌时间来实现 ,而后者通过造粒流化床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能提高形成的球状颗粒的密度 ,但是前者所形成的团粒依然具有颗粒密度随粒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其分形维数为 2 .4 0~ 2 .4 7;而逐一附着模式所形成的团粒密度基本上与粒径无关 ,其分形维数接近于 3.通过讨论造粒流化床操作条件 ,并将试验得到的致密型絮凝体密度和常规絮凝体密度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分形 絮凝体密度 脱水收缩 逐一附着 造粒流化床
下载PDF
Effects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nd pellets seeds on aerobic granule properties 被引量:6
9
作者 Huacheng Xu Pinjing He Guanzhao Wang Liming Sha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37-544,共8页
Aerobic granules seed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nd pellets (obtain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flocs) were cultivated in two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Compared with granules... Aerobic granules seed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nd pellets (obtain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flocs) were cultivated in two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Compared with granules seed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flocs, those seeded with pellets had shorter start-up time, larger diameter, bet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moval efficiency, and higher hydrophobicity, suspended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Mg 2+ content. The different inocula led the granule surface with different microbial morphologies, but did not result in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cells. The anaerobic bacterium Anoxybacillus sp. was detected in the granules seeded with pellet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advantage of pellet over activated sludge floc as the seed for aerobic granul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sludge flocs aerobic granule COMPARISON pelletS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原文传递
高效澄清池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吴根林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278-283,共6页
本文介绍了结团凝聚高效澄清池新工艺,指出,在处理设备中,合理地控制投药条件并依靠高效容积絮凝和高体积浓度悬浮层接触时颗粒间的摩擦、挤压作用改变絮凝体的构造形态,形成致密化结团絮凝体是该工艺在净化效率、泥渣脱水性能等方面优... 本文介绍了结团凝聚高效澄清池新工艺,指出,在处理设备中,合理地控制投药条件并依靠高效容积絮凝和高体积浓度悬浮层接触时颗粒间的摩擦、挤压作用改变絮凝体的构造形态,形成致密化结团絮凝体是该工艺在净化效率、泥渣脱水性能等方面优于其他工艺的根本原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推广运用价值,成为水质净化的新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清池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