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乙烯六胺(PEHA)改性MCM-41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韦力 蓝任凯 +2 位作者 靖宇 高正明 王运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43-148,共6页
采用浸渍方法将有机胺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在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表面进行改性,合成一种新型CO_2吸附剂MCM-41-PEHA。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低温N_2吸附/脱附法(BET)和热重分析法(TGA)等手段表征了吸附剂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特... 采用浸渍方法将有机胺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在介孔分子筛MCM-41的孔道表面进行改性,合成一种新型CO_2吸附剂MCM-41-PEHA。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低温N_2吸附/脱附法(BET)和热重分析法(TGA)等手段表征了吸附剂改性前后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其热物理性质,并通过固定床吸附实验,对MCM-41-PEHA吸附CO_2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EHA改性后,MCM-41-PEHA吸附剂仍具有MCM-41规则均一的孔道结构;随着PEHA负载量在孔道内的增加,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之相应下降。在75℃下,MCM-41-PEHA的吸附量随PEHA负载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其中当PEHA负载量为60%(质量分数)时,吸附剂在75℃和100 kPa(CO_2分压)下吸附量最高。吸附/脱附循环稳定性实验表明:PEHA改性的MCM-41分子筛吸附剂在5次吸附/脱附循环吸附操作下,CO_2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吸附剂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五乙烯六胺 MCM-41 CO2
下载PDF
MEA-PEHA复合溶液吸收/解吸CO_2气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曹伟 曲燕 陆诗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16,共7页
为了开发性能优良的MEA/烯胺复配吸收剂,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CO_2捕集吸收/解吸装置,通过测试烯胺及MEA/烯胺复配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吸收量、解吸速率、解吸率等指标确定最佳单组分烯胺溶剂及其与MEA的最佳复配溶剂。研究结果表明,单... 为了开发性能优良的MEA/烯胺复配吸收剂,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CO_2捕集吸收/解吸装置,通过测试烯胺及MEA/烯胺复配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吸收量、解吸速率、解吸率等指标确定最佳单组分烯胺溶剂及其与MEA的最佳复配溶剂。研究结果表明,单溶剂中五乙烯六胺(PEHA)的吸收和解吸效果最好,解吸温度最低,是最佳的单组分烯胺吸收剂;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比(4∶6~9∶1)的MEA-PEHA复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配比为5∶5的MEA-PEHA复配溶液饱和吸收量最大(1.72mol),平均吸收速率最高(81.74×10^(-6) mol/s),解吸温度最低(68℃),平均解吸速率最大(137.09×10^(-6) mol/s)以及解吸率较高(95.23%),是CO_2捕集的最佳MEA-PEHA混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MEA-peha复配溶液 吸收 解吸 烯胺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pentaethylenehexamine-modified solid support adsorbent for CO_2 capture from model flue gas 被引量:5
3
作者 韦力 靖宇 +1 位作者 高正明 王运东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66-371,共6页
A novel solid support adsorbent for CO2capture was developed by loading pentaethylenehexamine(PEHA)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MCM-41 using wet impregnation method.MCM-41 samples before and af... A novel solid support adsorbent for CO2capture was developed by loading pentaethylenehexamine(PEHA)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MCM-41 using wet impregnation method.MCM-41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PEHA loading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N2adsorption/desorption,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o investigate the textural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CO2ad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in a fixed bed adsorption system.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MCM-41 was preserved after loading PEHA.Surface area and total pore volume of PEHA loaded MCM-41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ing.The 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60%of PEHA loading and 75°C.The effect of the height of adsorbent bed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best 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CM-41-PEHA-60 reached 165 mg·(g adsorbent)-1at 75°C.Adsorption/desorption circle showed that the CO2work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CM-41-PEHA kept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adsorption pentaethylenehexamine MCM-41 molecular sieve CO2adsorbent
下载PDF
MEA-PEHA复配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立宾 陆诗建 张慧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4期1-4,共4页
采用CO_2捕集小试实验装置考察了PEHA-MEA复合溶液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速率、再生量、溶液酸碱度、溶液电位值与时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考察了溶液在吸收和再生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采用CO_2捕集小试实验装置考察了PEHA-MEA复合溶液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再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速率、再生量、溶液酸碱度、溶液电位值与时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考察了溶液在吸收和再生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p H降低率、再生率等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5种1.0mol/LMEA-PEHA复配溶液的吸收实验在浓度配比为5∶5时,吸收效果最好,吸收量最大,为1.7188mol,且吸收量变化曲线高于其它曲线;浓度配比为5∶5时,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较大,恒沸温度最低,解吸温度最低。综合实验结果,认为MEA-PEHA溶液的最佳配比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CO2捕集 单乙醇胺 五乙撑六胺 复配溶液
下载PDF
柔性碳纤维基吸附剂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元慧力 钟雯诗 +2 位作者 郑淑娟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解决粉末状固体吸附剂成本高、传质阻力大的缺点,以棉花碳化制得的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制备了固体有机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物理吸附、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 为了解决粉末状固体吸附剂成本高、传质阻力大的缺点,以棉花碳化制得的碳纤维作为吸附剂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制备了固体有机胺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物理吸附、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500℃碳化得到的碳纤维C500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471 m^(2)·g^(-1))。50PEHA/C500吸附剂在75℃时吸附量可达到4.05 mmol·g^(-1),CO_(2)吸附性能优异。对比粉末吸附剂,碳纤维之间具有更大的空隙,放大实验表明,50PEHA/C500比介孔氧化硅基吸附剂(50PEHA/SBA-15)具有更小的传质阻力。循环测试结果表明50PEHA/C500吸附剂具有优秀的再生性能。50PEHA/C500基吸附剂具有低成本、低传质阻力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碳纤维 传质阻力 五乙烯六胺(peha)
下载PDF
五乙烯六胺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对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光 刘岱 +2 位作者 陈绍云 刘洋 张永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用回流法将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到MIL-101(Cr)孔道中的不饱和金属位点上,使用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测...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用回流法将五乙烯六胺(PEHA)负载到MIL-101(Cr)孔道中的不饱和金属位点上,使用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测试氨基改性前后的MIL-101(Cr)在25℃、不同压力下对CO_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负载0.24 m L五乙烯六胺后的MIL-101(Cr)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好,在25℃、常压下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可达58.944 mg/g,相比未负载五乙烯六胺的MIL-101(Cr)吸附量(CO_2饱和吸附量为44.208 mg/g)增加了33%。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MIL-101(Cr)和0.24PEHAM IL-101(Cr)对CO_2的饱和吸附量逐渐增加,当吸附压力为1.1 MPa时,两者的吸附量分别为1 147.59和1 256.74 mg/g,表明该类材料在高压下对CO_2有着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MOF) MIL-101(Cr) 五乙烯六胺 二氧化碳 吸附
下载PDF
五乙烯六胺改性柿单宁金属吸附剂对Pd(Ⅱ)的吸附回收 被引量:6
7
作者 闵慧玉 易庆平 +3 位作者 樊睿怡 洪星星 张青林 罗正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5-1784,共10页
为提高柿单宁金属吸附剂对贵金属Pd(Ⅱ)的吸附能力,采用五乙烯六胺(PEHA)改性柿粉甲醛树脂(PPFR),获得新型柿单宁金属吸附剂PH-PPFR.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以及SEM、FTIR、XRD和XPS等表征手段探讨其对Pd(Ⅱ)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 为提高柿单宁金属吸附剂对贵金属Pd(Ⅱ)的吸附能力,采用五乙烯六胺(PEHA)改性柿粉甲醛树脂(PPFR),获得新型柿单宁金属吸附剂PH-PPFR.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以及SEM、FTIR、XRD和XPS等表征手段探讨其对Pd(Ⅱ)的吸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酸性溶液中改性后PH-PPFR对Pd(Ⅱ)的吸附量均显著高于未改性PPFR,PH-PPFR在盐酸浓度高达4.0mol·L^-1的条件下仍有较强吸附能力.PH-PPFR对P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过程;等温线数据对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系数R^2均达到0.999,理论吸附最大值为263.16mg·g^-1.模拟线路板含钯液柱吸附-解吸附结果显示PH-PPFR对Pd(Ⅱ)的吸附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吸附后的Pd(Ⅱ)很容易被酸性硫脲洗脱.结合表征分析,推测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螯合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受到阴离子交换反应及静电作用的影响,胺基基团和酚羟基为主要参与官能团.PH-PPFR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对Pd(Ⅱ)表现出高吸附容量和选择吸附性,可实现盐酸体系下对电子废物酸浸液中贵金属Pd(Ⅱ)的高效富集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单宁 生物吸附剂 五乙烯六胺 电子垃圾
下载PDF
五乙烯六胺修饰的MCF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星星 谢菁 +3 位作者 胡庚申 贾爱平 谢冠群 罗孟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6-1272,共7页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EO20-PO70-EO20)为模板剂合成了介孔泡沫氧化硅(MCF)材料.MCF经过五乙烯六胺(PEHA)修饰后用于捕捉CO2.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对MCF和MCF-PEHA进...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EO20-PO70-EO20)为模板剂合成了介孔泡沫氧化硅(MCF)材料.MCF经过五乙烯六胺(PEHA)修饰后用于捕捉CO2.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对MCF和MCF-PEH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HA对MCF改性后,并没有破坏MCF载体本身的结构.MCF-PEHA的CO2吸附量在75°C时达到最大.随着PEHA含量的增加,MCF-PEHA的CO2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EHA含量为70%(w)时,CO2吸附量达到最大,为3.55mmol·g-1.水汽促进了吸附剂的CO2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还表明,MCF-70吸附剂经过四次吸脱附循环,吸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很好的可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泡沫氧化硅 五乙烯六胺 吸附 CO2
下载PDF
新型胺功能化海藻酸钠吸附剂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瑾 王芳 +1 位作者 车宜行 田红景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利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将海藻酸钠(SA)和五乙烯六胺(PEHA)进行简单的化学交联,并加入氯化钙溶液进一步使其成为水凝胶,从而制备了一种新型廉价的胺功能化海藻酸钠吸附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 利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将海藻酸钠(SA)和五乙烯六胺(PEHA)进行简单的化学交联,并加入氯化钙溶液进一步使其成为水凝胶,从而制备了一种新型廉价的胺功能化海藻酸钠吸附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水蒸气、吸附温度、进气流量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和吸附剂的循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60℃、进气流量为30 mL·min^(-1)时,SA-PEHA的最佳CO_(2)吸附量为2.35 mmol·g^(-1),且有水蒸气存在时,其吸附性能提高30%,高达3.03 mmol·g^(-1)。经过10次循环再生,CO_(2)吸附量由2.35降低到2.17 mmol·g^(-1),与新鲜吸附剂相比,仅降低了7.66%,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五乙烯六胺 CO_(2)吸附 水蒸气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CO_2 adsorption on nanoporous chromium terephthalate(MIL-101) by amine modificat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Mansoor Anbia Vahid Hoseini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39-343,共5页
Carbon dioxide (CO2) adsorption on a standar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1 and a pentaethylenehexamine modified MIL-101 (PEHA- MIL-101)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adsorbent samples were ch... Carbon dioxide (CO2) adsorption on a standar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1 and a pentaethylenehexamine modified MIL-101 (PEHA- MIL-101)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in this study. The adsorb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desorption isotherms analysis.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measured by a volumetric method. MIL-101 and PEHA-MIL-101 exhibited CO2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0.85 and 1.3 mmO1CO2/gadsorbent at 10 bar and 298 K, respectively. It is observed that CO2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fairly improved about 50% after amine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adsorpti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101 amine modification pentaethylenehexamine peha
下载PDF
脱硫石膏改性固体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脱碳性能
11
作者 许静文 昌晶 +3 位作者 远富启 田红景 郭庆杰 王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00-2109,共10页
将榴莲壳碳化制备生物炭(BC),与硅钙渣混合作复合载体,在其表面浸渍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并加入含水分的脱硫石膏(FGDG),得到胺功能化的含水CO_2固体吸附剂,与不含脱硫石膏的吸附剂相比吸附活性明显改善。通过FT-IR、TGA、SEM及N2吸脱... 将榴莲壳碳化制备生物炭(BC),与硅钙渣混合作复合载体,在其表面浸渍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并加入含水分的脱硫石膏(FGDG),得到胺功能化的含水CO_2固体吸附剂,与不含脱硫石膏的吸附剂相比吸附活性明显改善。通过FT-IR、TGA、SEM及N2吸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吸附剂脱硫石膏含量、吸附温度和CO_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中水的存在改变了氨基与CO_2的相互作用机理。当脱硫石膏含量为30%、吸附温度为85℃时,CO_2最大吸附量为2.33 mmol/g。经12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仅下降了4.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稳定性。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的等量吸附热介于物理与化学吸附热之间,说明吸附过程中物理与化学作用同时进行。用多个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pseudo-first-order与pseudo-second-order模型均不能准确拟合实验数据,而Avrami模型可较好地拟合整个吸附过程,进一步验证BC/SCS-PEHA-30%FGDG的CO_2吸附过程并非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吸附,而是两者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五乙烯六胺 吸附 稳定性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廉价高效氧化硅基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缪杭锦 钟雯诗 +1 位作者 姜伟 胡庚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为了解决“分子篮”固体吸附剂载体成本高的缺点,以廉价SiO_(2)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固体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 为了解决“分子篮”固体吸附剂载体成本高的缺点,以廉价SiO_(2)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固体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穿透曲线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粒径小(6 nm)且比表面积高(321 m^(2)×g^(-1))的SiO_(2)纳米粒子基吸附剂(50PEHA/6SiO_(2))比高成本的50PEHA/SBA-15吸附剂表现出有更优的CO_(2)吸附能力,这是由于50PEHA/6SiO_(2)具有开放的结构和较低的传质阻力。50PEHA/6SiO_(2)吸附剂也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50PEHA/6SiO_(2)吸附剂的低成本和优异的CO_(2)捕获能力展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获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SiO_(2)) 开放结构 五乙烯六胺(peha)
下载PDF
五乙烯六胺改性活性炭对Cd离子的吸附效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秀清 刘俊峰 +1 位作者 樊慧菊 冯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69-1775,共7页
以稻壳活性炭(AC)为基体,采用五乙烯六胺(PEHA)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AC-PEHA。研究了ACPEHA对溶液中Cd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曲线、pH的影响等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HCl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AC和... 以稻壳活性炭(AC)为基体,采用五乙烯六胺(PEHA)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AC-PEHA。研究了ACPEHA对溶液中Cd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曲线、pH的影响等吸附行为,考察了不同HCl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AC和AC-PEHA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在反应时间为60min处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初始Cd离子浓度为10~350mg·L^-1,pH值为5.0的条件下,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量达53.58mg·g^-1,显著高于AC的吸附量26.15mg·g^-1。初始pH值为6~8的条件下,碱性环境更有利于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采用30g·L^-1的HCl时AC-PEHA对Cd离子的解吸率为83.8%。改性后,由于PEHA进入AC孔道,虽然使其孔容和孔径分别降低了21.6%和7.4%,但同时使AC表面负载了伯胺N-H吸附基团,提高了AC-PEHA对Cd离子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离子 活性炭 五乙烯六胺 吸附 解吸
原文传递
改性活性氧化铝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志强 陈彬剑 焦健 《煤气与热力》 2022年第12期V0010-V0016,共7页
以活性氧化铝(γ-Al_(2)O_(3))为原料,不同含量五乙烯六胺(PEHA)的乙醇溶液为改性剂,使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Al_(2)O_(3)-PEHA-X)。通过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FTIR)和氮气吸附脱... 以活性氧化铝(γ-Al_(2)O_(3))为原料,不同含量五乙烯六胺(PEHA)的乙醇溶液为改性剂,使用浸渍法制备改性活性氧化铝(Al_(2)O_(3)-PEHA-X)。通过对改性活性氧化铝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BET)可知,PEHA成功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且没有破坏活性氧化铝原有结构,但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降低。当PEHA含量一定时,在吸附温度为25~70℃范围内,随吸附温度升高,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下降。在吸附温度一定时,随PEHA含量增加,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EHA含量大于2 mL时,CO_(2)吸附量下降尤为明显。Al_(2)O_(3)-PEHA-0.5经过5次重复使用,保持了约81%的吸附能力。在第2次吸附时CO_(2)吸附量下降17.6%,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改性活性氧化铝的CO_(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过程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乙烯六胺(peha) 改性 活性氧化铝 二氧化碳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