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Fengqiao Experi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
1
作者 Yuting ZHOU Peng Y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6期55-59,67,共6页
The"Fengqiao Experience"has risen from the"local experience"in the early days to the"national experience"now.Although it has gone through twists and turns,it is full of exuberant and stro... The"Fengqiao Experience"has risen from the"local experience"in the early days to the"national experience"now.Although it has gone through twists and turns,it is full of exuberant and strong vitality.Fengqiao Experience is the experience of grass-roots mass governance bas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other factors,so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Fengqiao Experience"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rience and people's livelih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ummariz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arrying forward the"Fengqiao Experi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s livelihood.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taking the mass line and implementing autonomy,rule by virtue and rule by law are the ways to carry forward the"Fengqiao Experience"in the new era,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gqiao Experience people's livelihoo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下载PDF
从谋生驱动到生命超越:师范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
2
作者 皮武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13,62,共6页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 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人心理中,选择教师职业的主流原因都是“谋生”的需要,区别仅仅在于对“谋生”设定的标准不同。受此影响,教师职前教育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社会适应”取向,而忽视对师范生进行超越精神的培养。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其超越性根植于人的本性,内蕴于培养目标之中。因此,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应止步于“谋生”的需要,而要进一步体现对“超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谋生驱动 生命超越 价值追求
下载PDF
继续教育如何助推农村“空心化”治理--生计资本视域下的多案例分析
3
作者 刘奉越 《终身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农村“空心化”治理是我国消除乡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此进程中继续教育应该“有为”和“能为”。基于生计资本理论,构建了继续教育助推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乡村振兴的具... 农村“空心化”治理是我国消除乡村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此进程中继续教育应该“有为”和“能为”。基于生计资本理论,构建了继续教育助推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对河北省岗底村、浙江省鲁家村、陕西省袁家村和湖南省十八洞村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生计资本是农户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体现了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类型的生计资本在农村“空心化”治理中发挥不同作用。为使继续教育助推农村“空心化”治理,获取更好的生计结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应重视继续教育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施有差别的继续教育,注重发挥生计资本组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农村“空心化” 治理 生计资本 多案例分析
下载PDF
教育扶贫对脱贫地区农村大学生家庭生计进化效应分析——从摆脱生计困境到趋向共同富裕
4
作者 段若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272-278,共7页
从跨时空视角研究农村大学生家庭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演化规律,有利于检测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乌蒙山区云南脱贫县为实验组,云南非脱贫县为对照组,基于DID模型分析10年教育扶贫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 从跨时空视角研究农村大学生家庭可持续生计水平的演化规律,有利于检测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以乌蒙山区云南脱贫县为实验组,云南非脱贫县为对照组,基于DID模型分析10年教育扶贫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生计资本时空分异特征为正,教育扶贫效果较为显著,生计资本分值已经逼近对照组;脱贫地区农村大学生家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有明显增长,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效应已显现。展望乡村振兴时期,建议优先巩固教育扶贫和就业扶困政策来提升人力资本,并将其向其他资本类型进行转化。强化感恩教育,培育与孵化大学生乡贤,不断内化脱贫地区农村大学生家庭的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生计资本 农村大学生家庭 DID模型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儒家思想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吗?——来自1636个县域经验证据
5
作者 姚博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基于明清进士数量构建地区层面的儒家思想指标,探讨儒家思想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儒家思想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且随着儒家思想氛围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强化特征。儒家思想主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效应和民生效应... 基于明清进士数量构建地区层面的儒家思想指标,探讨儒家思想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儒家思想促进了绿色创新发展,且随着儒家思想氛围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强化特征。儒家思想主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效应和民生效应促进绿色创新发展,且儒家思想氛围越浓厚的地区,知识传播和人力资本积累越突出,这不仅会提升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民生改善的愿望,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地区的绿色创新发展。环境保护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儒家思想促进绿色创新发展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儒家思想对绿色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本土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较为明显。文章拓展了文化与绿色创新方面的研究,对于理解地区绿色创新发展差异,深入洞悉传统文化价值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绿色创新 可持续发展 民生 教育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域下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基于对美国、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研究
6
作者 徐玉峰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借鉴美国、日本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探究新时期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完善“三教统筹、层...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借鉴美国、日本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探究新时期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完善“三教统筹、层次齐全”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借助信息技术,形成“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的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城乡互动”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可持续生计 农业职业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能否改善民生性公共服务 被引量:24
7
作者 宁静 赵国钦 贺俊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7,共11页
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运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总体上不利于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医疗服务方面,改革对人均医疗床位数的影... 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运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总体上不利于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医疗服务方面,改革对人均医疗床位数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导致医疗支出比重相比于改革前下降了11.67%。在公共教育方面,改革对中小学生数占人口比重产生了负面效应,且导致教育支出比重较改革前下降了4.19%。另外,笔者还发现,改革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省份差异性和时间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民生性公共服务 医疗教育服务
下载PDF
中国居民环境保护意愿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曹世雄 陈军 +2 位作者 陈莉 高旺盛 尹宏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04-2110,共7页
调查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态度的影响,从国家安全和农户意愿双重角度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经济收入的关系符合环境经济库兹涅茨(Kuznets)曲线.这主要是... 调查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态度的影响,从国家安全和农户意愿双重角度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经济收入的关系符合环境经济库兹涅茨(Kuznets)曲线.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环境恶劣的城市周边地区或环境严重退化的偏远山区,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城市的环境恶化;通过年龄与环境态度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对环境严重恶化的关切程度及对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增强;发展经济、强化教育、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环境态度 受教育程度 居民生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教育援藏与西藏民生改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春焕 刘明松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一个社会的发展,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础。教育援藏促进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在整个援藏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和平解放以来,教育援藏对于改变西藏经济社会面貌的意义重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援藏在... 一个社会的发展,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础。教育援藏促进了西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在整个援藏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和平解放以来,教育援藏对于改变西藏经济社会面貌的意义重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援藏在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再次部署了援藏工作,教育援藏需继续着眼于西藏民生改善,在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寻找新的着力点,从援藏制度设计方面着手,使教育援藏在改变西藏教育"短板"、惠及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援藏 民生 制度 着力点
下载PDF
卢作孚乡村民众教育建设实践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来兵 彭泽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展露了经济现代化的无限生机,他开拓的现代北碚显现了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前景,成功演绎了经济与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双重变奏。卢作孚在北碚成功进行的民众教育现代...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展露了经济现代化的无限生机,他开拓的现代北碚显现了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前景,成功演绎了经济与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双重变奏。卢作孚在北碚成功进行的民众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一命题在乡村向市镇转型过程中的独特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作孚 乡村建设 民众教育 民生
下载PDF
论教育何以关涉民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燕 孙振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0,共4页
学校教育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民生改善这一系统工程中,无论是依靠制度保障,借助市场互利与居民互惠,还是个体的自主改善,都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障教育在民生改善中的基础地位,... 学校教育是人们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民生改善这一系统工程中,无论是依靠制度保障,借助市场互利与居民互惠,还是个体的自主改善,都离不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障教育在民生改善中的基础地位,应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确保民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重视民生主体参与,推进教育改革民主化;构建面向生活的教育,促进教育民生功能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民生 教育价值 教育发展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民生贡献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喜平 庄洁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29,共3页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事业,通过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改善民生的重要价值,创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为改善民生,这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得到了显现,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等教育在满足人民的受教育权利...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事业,通过对人的教育和影响,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改善民生的重要价值,创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为改善民生,这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得到了显现,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等教育在满足人民的受教育权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将教育列为我国社会民生建设之首,高等教育受到更多的关心与关切,其社会民生价值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功能 民生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九庆 李博 《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第2期93-96,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创新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专业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东北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实践,将专业教学各个环节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对接国家...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创新为核心的工业设计专业必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东北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实践,将专业教学各个环节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专注度,培养能够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有理想、有情怀、明确时代己任的优秀青年设计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业设计 设计教学 民生设计
下载PDF
建国初期党的民生政策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云 张泽一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7期93-99,共7页
关注民生是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和最终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建国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并实施了&... 关注民生是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和最终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建国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并实施了"安顿其身而鼓舞其心"民生建设思想。实践证明,这种民生建设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十分必要,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对于我国目前凸显"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民生建设 民生政策
下载PDF
试论生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克忆 雷小波 张柏森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生计教育是一种整体的、综合性的、以提供谋生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新理念,作为联系受教育者与真实劳动世界的纽带,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本文论述了生计教育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分析了生计教育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计教育 职业生计 意义
下载PDF
走向民生的高等教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子云 李枭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6,共6页
高等教育走向民生,是高等教育生命得以维持和改善人的境况的必要条件。其正当性缘于: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诞生内含走向民生的高等教育的价值合理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作为走向民生的高等教育的实践合理性。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民... 高等教育走向民生,是高等教育生命得以维持和改善人的境况的必要条件。其正当性缘于: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诞生内含走向民生的高等教育的价值合理性;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作为走向民生的高等教育的实践合理性。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民生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具备应然所需的条件,包括要有高等教育走向民生的自信、理念革新和实践创新;二是做好运行机制的准备,包括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就业分流和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我调适。高等教育走向民生并非要求高等教育以民生为唯一目的,在承当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应正视人们对现代性的需求,理性地对待自身传统并反思自身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民生 正当性 可能性
下载PDF
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51
17
作者 王思斌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2000年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大陆快速发展。本文以社会现代化为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指出了其发展中的非协调性,展望了在民生主义社会政策背景下,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社会工作教育 非协调性社会转型 民生主义社会政策
下载PDF
论教育民生的精神向度和取径 被引量:7
18
作者 阮成武 徐雪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精神属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属性。人的精神生活及精神属性是人在从事现实生活活动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生活不仅是教育民生的重要旨趣,也是教育民生的必取之径。教育民生的精神取径包...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精神属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属性。人的精神生活及精神属性是人在从事现实生活活动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精神生活不仅是教育民生的重要旨趣,也是教育民生的必取之径。教育民生的精神取径包括:厚植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与公平感;凸显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人文性与整全性;增强教育过程的包容性与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生 精神向度 精神取径
下载PDF
论“教育之乡”的民生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炜 时金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9-95,共7页
在教育的诸多意义中,民生是最紧贴教育人文本义的。作为地方教育范式的"教育之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之乡"本为民意表达,源自生计思考,彰显乡民权益,适成民居环境。南通教育个案揭示和实现"教... 在教育的诸多意义中,民生是最紧贴教育人文本义的。作为地方教育范式的"教育之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之乡"本为民意表达,源自生计思考,彰显乡民权益,适成民居环境。南通教育个案揭示和实现"教育之乡"的民生意义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区域与全国的多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之乡” 民生意义 南通
下载PDF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活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文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于生活智慧的教育,它是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展开并为了生活的教育。
关键词 生活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