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ost Child"in China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The lost child"in China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User-Friendly Web-Based Lost and Found System
2
作者 Khairunnahar Suchana Syed Md. Eftekhar Alam +2 位作者 Anika Tahsin Meem Manoshi Das Turjo Mohammad Monirujjaman Kh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21年第10期575-590,共16页
People get lost every day, which is a very common incidence in our society. In particular, children, the elder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ople go missing all the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web appli... People get lost every day, which is a very common incidence in our society. In particular, children, the elder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ople go missing all the tim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web applications that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to both a lost person’s near and dear ones and also people who find the lost person. Using this developed web application, people who have lost a near and dear one can register via their email address and post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issing person, including photos, in the lost section. People who find someone can also register via their email addresses and post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und person, including photos, in the found section. There is a search panel where people can search for a lost or found person using their name, age, height, location, skin color, etc. There is also a contact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act the person who has lost or found someone via phone, email, or by connecting with their social media profile. Nowadays, when people lose someone or find someone, they report it to the police, advertise on television or in newspapers, and post it on all social media sites like Facebook and WhatsApp. But this web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aster and enhanced way to find and connect with lost and found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Service lost people Web Application Connecting people
下载PDF
高学历育龄人群三孩生育意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长永 喻贞 +1 位作者 胡静瑶 齐雪婷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共20页
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匹配(PSM)等方法实证分析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以及生育支持条件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平... 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匹配(PSM)等方法实证分析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以及生育支持条件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平均只有14.1%的高学历育龄人群愿意生育三孩,而低学历育龄人群有18.4%愿意生育三孩。高学历育龄人群愿意生育三孩的比例与已育二孩的性别结构有关。已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一儿一女的高学历育龄人群愿意生育三孩的比例分别为12.3%、16.0%和13.9%。家庭收入水平对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收入门槛效应。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对高学历育龄人群三孩生育意愿的边际影响效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对家庭收入为11万元-36万元的高学历育龄人群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最大,对家庭收入为11万元以下和36万元以上高学历育龄人群三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较小。相对于没有托育服务的高学历育龄人群而言,政府而非市场提供低价优质的托育服务能够显著增强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意愿。政策启示在于:一是提高中国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水平,不能把过高的期望寄托在高学历育龄人群,尤其是已育有两个孩子的高学历育龄人群;二是提高已育两个孩子高学历育龄人群的三孩生育水平,重点关注已育两个女儿且家庭收入为11万元-36万元的高学历育龄人群;三是降低高学历育龄人群三孩生育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强生育支持政策评估,进一步完善高学历育龄人群的生育休假政策和生育三孩家庭的收入补贴政策,优化高学历人群的延迟退休政策,消除高学历育龄女性的就业歧视,仍然是激励高学历人群生育三孩的重要举措;四是政府主动承担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为育龄人群提供低价优质的托育服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三孩生育激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孩政策 高学历人群 生育支持 生育意愿
下载PDF
创伤儿童(青少年)需求多中心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辉辉 康岩 +5 位作者 刘志梅 程聪 朱亚南 荆晨晨 位兰玲 邢卿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2-495,505,共5页
目的 调查创伤儿童(青少年)的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曼彻斯特创伤儿童(青少年)需求问卷、中文版青少年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Y)、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目的 调查创伤儿童(青少年)的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针对性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曼彻斯特创伤儿童(青少年)需求问卷、中文版青少年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Y)、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多所三甲医院创伤中心的310例创伤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创伤儿童(青少年)创伤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310例患儿的创伤需求得分为(123.94±35.04)分,EQ-5D-Y得分为(16.88±4.93)分,医院焦虑量表得分为(14.10±1.28)分,医院抑郁量表得分为(13.29±1.22)分,患儿创伤需求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541、0.551,P<0.001)。性别、家庭人均收入、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是患儿创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儿童(青少年)的创伤需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建议医护人员应依据创伤儿童及家庭的自我需求报告制订康复宣教内容,同时着重从改善患儿健康相关低生命质量,缓解患儿及家庭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等方面,来制订以患儿为中心的康复计划,从而满足创伤患儿的创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创伤 需求
下载PDF
失独家庭养老服务困境及应对策略--基于社会性别视角
5
作者 汪连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多,失独群体的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独生子女去世后,对父母亲心灵和精神产生严重创伤,对其养老生活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失独家庭的养老服务问题,探索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急难... 社会对失独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多,失独群体的养老保障和服务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独生子女去世后,对父母亲心灵和精神产生严重创伤,对其养老生活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失独家庭的养老服务问题,探索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的“急难愁盼”需求,对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以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服务困境为调查内容,探析失独家庭面临的生活照顾、精神孤寂、失能护理等诸多困境,通过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从政府责任、社会救助制度、心理精神关爱服务、养老服务保障四个维度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服务调查 需求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失独父母的精神困境与干预策略——基于对20名城市失独父母的扎根理论分析
6
作者 韩晶 高鉴国 张丹婷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由于失去独生子女,失独父母身陷多重困境,这些困境相互交织并进一步加重了其精神困境。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扎根理论深入考察城市失独父母精神困境的表现与成因。研究发现,失独父母在遭遇失去独生子女的人生... 由于失去独生子女,失独父母身陷多重困境,这些困境相互交织并进一步加重了其精神困境。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收集资料,使用扎根理论深入考察城市失独父母精神困境的表现与成因。研究发现,失独父母在遭遇失去独生子女的人生困境之后,个人精神支柱坍塌,生活的无意义感、“无儿防老”的养老焦虑和社会融入障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其精神状况,失独父母陷入严重的精神困境之中。因此,需要采取重塑失独父母人生意义、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机制、促进失独父母社会融入等干预策略,帮助他们脱离精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精神困境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聪 淦琳芮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7期118-120,共3页
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分析儿童群体的活动需求、社交需求及互动需求,结合实际案例,从亲子情感角度出发提出在城市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时融入自然探索空间、运动游戏空间、亲子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提升居民体验感,为类似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提... 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分析儿童群体的活动需求、社交需求及互动需求,结合实际案例,从亲子情感角度出发提出在城市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时融入自然探索空间、运动游戏空间、亲子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以提升居民体验感,为类似项目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公共空间 亲子空间 以人为本 情感设计
下载PDF
清代“收留迷失子女律”研究
8
作者 王晓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收留迷失子女律源于汉唐时期的略人略卖人律,明朝时单独设立,并延续至清。该律条主要惩治收留迷失或在逃之人、冒认良人或他人奴婢为自家奴婢、私自收养四岁以上遗弃儿童、故意遗弃子女且待其成年又试图将其认回,以及出征官员兵丁携带... 收留迷失子女律源于汉唐时期的略人略卖人律,明朝时单独设立,并延续至清。该律条主要惩治收留迷失或在逃之人、冒认良人或他人奴婢为自家奴婢、私自收养四岁以上遗弃儿童、故意遗弃子女且待其成年又试图将其认回,以及出征官员兵丁携带逃失良民子女等犯罪行为。与略人略卖人律相比,收留迷失子女律惩治的人群更加多样,且多激情犯罪,两者在实际的司法案件中存在一定转换的可能。此外,清政府还建立了一整套详细的政务流程和奖惩机制用于解决收留迷失子女此类案件。研究收留迷失子女律,有利于深化对我国古代有关惩治人口犯罪法律体系的认识,可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收留迷失子女律 人口犯罪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肖卓霖 廖清亮 黄佳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状况,调研团队选取了粤东西北地区的169位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失独老人的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农村失独老人情感表达存在差异,农村失独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较为排斥,...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状况,调研团队选取了粤东西北地区的169位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失独老人的幸福感,不同性别的农村失独老人情感表达存在差异,农村失独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较为排斥,农村失独老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农村失独老人群体亟需政策帮扶。有关政府部门可从满足失独老人基本生活保障、探索多样化失独老人养老新模式、加大社会养老的宣传力度、完善失独老人精神扶助机制、提高失独老人养老政策有效执行性等方面入手,为失独老人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解决失独老人的后顾之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西北 农村失独老人 养老状况
下载PDF
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雯 王安妮 +3 位作者 姚抒予 罗媛慧 张静平 黎志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617,共6页
目的: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9名失独者,其中男82人,女137人,年龄49~83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抑郁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其中抑郁程度指数(得分/80)>0... 目的: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9名失独者,其中男82人,女137人,年龄49~83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抑郁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其中抑郁程度指数(得分/80)>0.50为有抑郁,比较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的在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失独者抑郁特异性症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失独者的72.1%存在抑郁,轻、中度抑郁为63.5%,重度抑郁为8.7%。男性重度抑郁比例为4.9%,低于女性10.9%(χ2=2.386,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配偶(OR=0.44,95%CI:-1.48^-0.15)、较低的受教育程度(OR=2.07,95%CI:0.11~1.35)、较低的收入(OR=4.21,95%CI:0.48-2.40;OR=2.18,95%CI:0.10-1.50)的失独者抑郁程度较重。失独者CD-RISC的韧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16^-0.5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失独者中常见有抑郁症状,且与较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抑郁症状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雯 王安妮 +3 位作者 郭玉芳 姚抒予 罗媛慧 张静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36-842,共7页
目的:探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4名失独者,其中男80人,女134人,年龄49~83岁,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失独者... 目的:探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4名失独者,其中男80人,女134人,年龄49~83岁,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失独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抑郁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t=2.85,P<0.05)、有无配偶(t=5.62,P<0.05)、家庭所在地不同(t=3.95,P<0.05)、人均月收入不同(F=3.48,P<0.05)的失独者社会支持得分不同;人均月收入不同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26,P<0.01),失独者自我效能感(r=–0.59,P<0.01)和社会支持(r=–0.31,P<0.01)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年龄<60岁、有配偶、人均月收入高及农村的失独者社会支持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较高。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预测失独者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失独者抑郁情绪。社区工作人员在对失独者这一特殊人群进行心理护理时,可以从改变其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抑郁
下载PDF
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 被引量:52
12
作者 肖云 杨光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日趋急迫的社会问题,也是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用优势视角基本理念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他们年老时存在的精神、经济、生活等一系列养老困境及原因。个人、团体、社会应共同帮助他们抚... 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日趋急迫的社会问题,也是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用优势视角基本理念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他们年老时存在的精神、经济、生活等一系列养老困境及原因。个人、团体、社会应共同帮助他们抚平精神创伤,改变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其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优势与其生活环境的整合,以逐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失独老人 养老困境 对策
下载PDF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 被引量:77
13
作者 杨宏伟 汪闻涛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11期21-26,共6页
"失独"作为不幸的家庭变故,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更颠覆了家庭关系,因而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失独者"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群体,我们要从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关注"失独家庭",帮助"失独者"... "失独"作为不幸的家庭变故,不仅破坏了家庭结构,更颠覆了家庭关系,因而导致家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失独者"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群体,我们要从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关注"失独家庭",帮助"失独者"实现家庭重构。家庭重构主要是通过家庭功能的恢复来实现。在"失独家庭"重构中,"失独者"本人要发挥核心主体作用,国家和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失独家庭 家庭重构
下载PDF
失独者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雯 王安妮 +3 位作者 罗媛慧 姚抒予 张静平 黎志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28-2832,共5页
目的对失独者抑郁症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对长沙市249例失独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失独者的抑... 目的对失独者抑郁症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对长沙市249例失独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失独者的抑郁状况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共发放问卷249份,剔除30份未作答问卷,回收21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0%。本研究探索了1~5个潜在类别模型,随着分类数逐渐增加,AIC、BIC、a BIC不断减少,Entropy在4个类别时已最大,但是LMR不显著,且BIC增大,因此,3个类别的分类模型最为合理,其中C1、C2、C3的类别概率分别为0.428、0.305、0.267。根据C1、C2、C3在SDS 20个条目上的条件概率,将其分别命名为高抑郁组(42.9%)、生理-悲观组(31.5%)、低抑郁乐观组(25.6%)。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独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分类特征,可以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高抑郁、生理-悲观、低抑郁乐观,且家庭所在地可影响潜在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失独者 潜在类别分析
下载PDF
失独中老年人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志伟 戚铁宁 +3 位作者 徐英 张庚华 黄淑珍 曾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南昌市失独中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体验,以期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5-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南昌市15名失独中老年人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QSR Nvivo9.2... 目的深入了解南昌市失独中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体验,以期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5-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南昌市15名失独中老年人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QSR Nvivo9.2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南昌市失独中老年人生活体验可归纳为2个类属8个主题,类属一:正性体验,即心理韧性、相互倾诉、同伴教育、抱团取暖;类属二:负性体验,即悲伤、绝望,孤独感、思念孩子,隔离自己、逃避现实,强烈的自责感,担心医疗、养老等。结论失独中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以负性体验为主,医护人员及社会广大力量可根据失独者个人特点帮助其应对负性体验,并给予正向激励,激发其心理韧性,克服负性体验及各种困难,不断地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从而回归、融入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生活体验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失独老人心理的影响——基于需求层次论的视角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天俐 宋新明 +6 位作者 程飞达 王呈珊 张钟杰 荣超 刘明明 向媛媛 朱廷劭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3,共7页
失独老人在事件发生后往往面临长期的心理困境。心理问题不但由于失去子女的哀伤所致,也受晚年生活压力(如养老就医困难)的影响。目前,对于失独者的哀伤心理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针对失独老人晚年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却可以通过提... 失独老人在事件发生后往往面临长期的心理困境。心理问题不但由于失去子女的哀伤所致,也受晚年生活压力(如养老就医困难)的影响。目前,对于失独者的哀伤心理尚缺乏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但针对失独老人晚年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却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服务的方式有效解决。本研究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报告家庭和社会资源不足以及服务分配不均对老人心理的影响。认为解决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不单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和干预,更应首先为存在实际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物质的帮助和必要的服务,失独老人只有生活有保障了才能够体验到心理上的踏实和喜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 心理 需求 经济困难 支持
下载PDF
空巢余悲与生活困境:失独家庭生活福利弱势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韦艳 姜全保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 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各个方面都显著脆弱于一般家庭;失独家庭虽然由于丧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群体内部由于失独父母特征和去世子女特征差异而显示出部分生活福利的差异性。应改进和细化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独生子女死亡 生活福利
下载PDF
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静 刘正奎 +3 位作者 马珠江 布威佐热姆.艾力 赵一翀 刘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随失独年限变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国五省十市为调查点,选取373位失独父母开展调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对其心理创伤症状进行评...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随失独年限变化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我国五省十市为调查点,选取373位失独父母开展调查,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5)、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对其心理创伤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失独父母PTSD症状筛查阳性率为57. 1%(213/373),症状B、C、D、E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7. 7%(290/373)、75. 9%(283/373)、71. 0%(265/373)和68. 6%(256/373)。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能够负向预测PCL-5和症状D得分,即经济状况越好症状得分越低(β=-0. 13~-0. 10,P <0. 05);孩子去世年龄能够负向预测PCL-5、症状B和D得分,即孩子去世时年龄越小创伤症状得分越高(β=-0. 12~-0. 10,P <0. 05);CES-D得分能够正向预测PCL-5及其子症状得分(β=0. 67~0. 78,P <0. 05)。结论:失独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筛查阳性率较高,其创伤症状受家庭经济情况、孩子去世的年龄和抑郁症状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银发浪潮”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兼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33
19
作者 秦秋红 张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6,共7页
中国人口结构转变速度日益加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失独家庭的数量、规模、增速等均快速提高;较之其他老年群体,失独老人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丧失,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国失独家庭的经济供给、养老就医、生活照料、精神慰... 中国人口结构转变速度日益加快,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失独家庭的数量、规模、增速等均快速提高;较之其他老年群体,失独老人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丧失,养老问题更加严峻。本文通过对中国失独家庭的经济供给、养老就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困境的分析,结合对相关制度、政策、体系等问题的研究,着重提出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增加失独家庭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将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用于失独老人的养老救助以及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抚养费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下载PDF
从拔根到扎根:家庭抗逆力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及其干预 被引量:25
20
作者 郭庆 孙建娥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家庭抗逆力是抗逆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研究视角。运用家庭抗逆力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失去独生子女使得失独家庭的家庭结构处于"拔根"状态,而在"拔根"状态下失独家庭的家庭信念、家庭沟通和家... 家庭抗逆力是抗逆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研究视角。运用家庭抗逆力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失去独生子女使得失独家庭的家庭结构处于"拔根"状态,而在"拔根"状态下失独家庭的家庭信念、家庭沟通和家庭组织方式等都发生重大转变,从而导致失独家庭在养老过程中的家庭抗逆力难以实现再生产。在此基础上应确立优势视角的理念,以家庭内部、家庭外部协同推进的方法,构建系统的保护性因素支持机制,以社会建设的高度实现失独家庭重新"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失独 养老困境 拔根 扎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