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tter from Li Peng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o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 Pe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2年第1期1-1,共1页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 greetings to the launch of your Human Rights magazine. Enjoying human rights fully is a lofty goal long pursued after by human race. Over the year...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 greetings to the launch of your Human Rights magazine. Enjoying human rights fully is a lofty goal long pursued after by human race. Over the years when they carried out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truggled indomitably and strived incessantly to achieve this goal. Progress made in this regard has caught worldwide attention. When struggling for, safeguarding, promoting and developing human rights,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combined the universality p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tter from Li Peng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o 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udies LI
下载PDF
In Search of Social Life with “No Litigation”: A Case Study of People's Mediation in Southeastern Chongqing
2
作者 田阡 Lisa La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2期142-162,共21页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orm between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folk mediation. However, in terms of its scope and basis, people's mediation has actually evol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form between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folk mediation. However, in terms of its scope and basis, people's mediation has actually evol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mediation system. In a changing world, grassroots farmers place demands on this form of mediation that provide it with a space for exist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needs to make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s in response to local features.On the basis offieldwork in Southeastern Chongqing,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demand factors among farmer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relations, economic capital and legal resources, Furthermore, taking the practice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in Southeastern Chongqing--the "mediation courtyard"--as an example, we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knowledge to people's mediation practice at the grassroots. Our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factors and livelihood rationality, the villagers demand that social relations be maintained. Since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aecommodates this demand, it has ample room for existence in the villages.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s mediation is a passive choice to which villagers are driven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economic capital and legal resources. In response to the settlement features of mountainous areas and village social relations and systems of meaning, the people's mediation body took institutional measures to localize mediation (the mediation courtyard), integrating the people's mediation system into the logic of village life; but it failed to respond to the problems caused by farmers' disadvantage in relation to economic capital and legal resources. On the basis of our research, we end with some reflections on a developmental path for national systems for the management of villag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bound society peoples mediation mediation courtyard no litigation
原文传递
人民调解的正当性论证——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52,共8页
人民调解是一项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民间习惯的冲突、国家治理技术促成了传统人民调解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以... 人民调解是一项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民间习惯的冲突、国家治理技术促成了传统人民调解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国家法治主义的完善,传统人民调解的功能逐渐发生弱化。但是,国家不仅没有摒弃这一本土的纠纷解决方式,反而成为一种官方提倡和支持的纠纷解决模式。从外部性和国家权力融入基层社会等两个方面分析认为,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人民调解机制之所以具备存在、发展与转化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需要的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调解 传统社会 社会转型 正当性 外部性
下载PDF
学习型组织: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晓君 赵建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前虽然许多单位已开始创建学习型组织,但是并未能正确理解它的历史必然性。作者认为,学习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 目前虽然许多单位已开始创建学习型组织,但是并未能正确理解它的历史必然性。作者认为,学习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既有内部动因,又有外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创新 社会 以人为本 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民生”问题——兼论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大松 孟颖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3,共6页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五有"新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美好愿景,我们要以"五有"新目标为要求,加快推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民生 “五有”目标 中国特色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理念下人民法庭的弱司法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睿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4-159,共6页
在我国,人民法庭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在成立之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很多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法庭工作也面临着困境,集中表现在纠纷的解决与规则之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和背离,"两便"原则并未带... 在我国,人民法庭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在成立之初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很多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法庭工作也面临着困境,集中表现在纠纷的解决与规则之治之间出现了矛盾和背离,"两便"原则并未带来预期效果,人民法庭的特殊功能难以发挥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隐寓着完善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根据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司法实际,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法庭的特殊功能,寻求纠纷解决与通过法律达到规则之治之间的统一,应适时改变人民法庭的传统角色定位,将其从完全的司法性质改造成弱司法性质的简易纠纷处理机构,并通过相关制度的构建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法庭 和谐社会 弱司法化
下载PDF
人民调解:衰落与复兴——基于1986—2009年人民调解解纷数量的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新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4-184,共11页
中国法律年鉴人民调解统计数据勾勒了1986年以来人民调解解决纠纷数量变迁的"U"形轮廓,诉讼分流、社会结构转型、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不足是导致2002年以前人民调解制度式微的三大基本因素,而官方推动下的制度革新则是2002年... 中国法律年鉴人民调解统计数据勾勒了1986年以来人民调解解决纠纷数量变迁的"U"形轮廓,诉讼分流、社会结构转型、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不足是导致2002年以前人民调解制度式微的三大基本因素,而官方推动下的制度革新则是2002年以后人民调解制度重新焕发生机的主要原因。"后诉讼时代"人民调解制度是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民调解 后诉讼时代 纠纷解决
下载PDF
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与法治理念——法治乃政治文明所需、和谐社会所求 被引量:5
8
作者 肖金明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7,共7页
由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思想衍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权力制约与权力统合为内容的分权体制,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民主能力和法治能力;必须贯彻人本思想、民本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民参... 由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思想衍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以权力制约与权力统合为内容的分权体制,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民主能力和法治能力;必须贯彻人本思想、民本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民参与,使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人民、为了人民”;必须以宪政与人权为核心价值,改造国家精神和政治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权力制约体系,建设有限政府;必须将公平正义视为立法和制度的首要价值,为法制注入人性、人道和人权精神,通过公正司法维护社会正义;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将人权和正义价值作为政治社会稳定的内涵,以贯彻法治、保障人权和维护正义为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必须构建以正义和良知为基本内涵的政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 人民司法 有限政府 正义 政治社会稳定 良知
下载PDF
中国乡村司法研究范式之理论检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8,共12页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及其治理方式和格局业已发生显著转变,这势必推动置身其中的乡村司法之转型。然而现存有关乡村司法之研究对此并未给予足够之关注,其主要呈现出三种研究范式。"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将乡村人民法庭置于&... 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基础结构及其治理方式和格局业已发生显著转变,这势必推动置身其中的乡村司法之转型。然而现存有关乡村司法之研究对此并未给予足够之关注,其主要呈现出三种研究范式。"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将乡村人民法庭置于"乡土社会"的背景下进行讨论,以极端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待正式法律规范,忽视乃至拒斥现代法律在乡村变迁中的功用及其价值;"村治理论"虽然关注到乡村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但并未真正摆脱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极端法律工具主义的进路;"法治论"虽强调正当法律程序在乡村司法中的必要性,却忽视了转型期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社会格局及其对司法的不同需求与影响,过分关注程序的封闭性层面,未能兼顾乡村司法的适度开放性。因此在乡村司法的进一步研究中,亟需转换现行单一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乡村司法 乡村人民法庭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与人的社会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瑞云 冯立刚 赵丽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5-76,共2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影响着人类社会,使人具有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现在的人既生存于一个现实的社会,同样不可避免的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中。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相比有着诸多不同,人的社会化在网络背景下必然呈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影响着人类社会,使人具有了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现在的人既生存于一个现实的社会,同样不可避免的要生存于网络社会中。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相比有着诸多不同,人的社会化在网络背景下必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既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人的社会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人的社会化 现实社会
下载PDF
胡锦涛民生思想探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敏 杨非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2-44,56,共4页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自身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胡锦...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自身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胡锦涛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民生思想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试论和谐社会与和谐法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晓伟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宪法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实现,其前提或基础就是人民主权的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正确途径,其中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宪法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的实现,其前提或基础就是人民主权的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正确途径,其中法制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制。和谐法制的标志是: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充分体现人民主权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强调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并注重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各区域之间、全体人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民共和 人民主权 和谐法制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永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与外部因素相互联系、内部各类矛盾相互作用的矛盾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党... 当前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与外部因素相互联系、内部各类矛盾相互作用的矛盾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分析研究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下载PDF
中国建筑学会60年史略——从机构史视角看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亦师 《新建筑》 201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成立至今已60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建筑界重要的学术机构。从机构史角度,研究其设置的背景及其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揭示其在新中国城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文... 成立至今已60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建筑界重要的学术机构。从机构史角度,研究其设置的背景及其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揭示其在新中国城乡建设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对13名健在的学会重要成员和历届领导班子成员的口述访谈,将建筑学会60年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建筑学会的机构演变不但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而且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其研究利于拓宽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60年 机构史 新中国 中国现当代建筑
下载PDF
校园体育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捍东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0-172,共3页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点,结合我国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校园体育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及如何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马克思主义 社会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光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研究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民生是社会历史概念,民生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范式;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动力;当代中国民生... 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研究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民生是社会历史概念,民生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范式;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问题,人的利益和需要是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动力;当代中国民生思想与实践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民生 民生社会 制度安排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四学 刘修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完整的最先进的思想,但是他在当时提出并阐述民生主义时,已经在经济、社会的研究方面站在了中国人的前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生思想 唯物主义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在全面小康目标中解读成人教育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凤英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6-30,共5页
成人教育是我国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位居主体,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学习型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如春 邢建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0-14,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然而,生态环境也面临日益恶化趋势。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然而,生态环境也面临日益恶化趋势。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联系一起,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 启示
下载PDF
社会建设 重在民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光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9-70,共2页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民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