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学生课堂获得感的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郭凌敏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140-143,共4页
研究大学生课堂获得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传统的知识本位课堂转向素养本位课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大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以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起点,以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为终点,坚持以人为本。要提升大学生的课堂获得... 研究大学生课堂获得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传统的知识本位课堂转向素养本位课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大学生的课堂获得感以学生的需求和期待为起点,以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为终点,坚持以人为本。要提升大学生的课堂获得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学生的客观获得与主观感受,落实教学目标的情感维度,提升教学内容的价值关怀,构建体验型课堂,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业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获得感 以人为本 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体验型课堂
下载PDF
农民的民生保障获得感、政府信任与公共精神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荣 段晓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 如何培育农民的公共精神以解决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探究政府信任在民生保障获得感与农民公共精神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民生保障获得感与政府信任是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变量,二者均能对公共精神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政府信任是民生保障获得感影响农民公共精神的重要机制,在二者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政府要进一步把握民生关切,增强民生保障的精准性、公平性与普及性,同时通过制度建构确保在社会保障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以协调好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提升农民的政府信任和对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抓好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价值规范与价值引领,强化农民的集体归属感,涵育农民公共精神,加强乡村社会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获得感 政府信任 农民公共精神
下载PDF
休闲体育增进民生福祉的逻辑、挑战与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盈盈 邓万金 +1 位作者 黄旭佳 左逸帆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休闲体育作为生活富足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群众体育活动,其发展契合生命体对身心健康的追求,符合健康中国以及全民健身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休闲体育在...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休闲体育作为生活富足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群众体育活动,其发展契合生命体对身心健康的追求,符合健康中国以及全民健身战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休闲体育在增进民生福祉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依据挑战来确定走向和路径,从而实现休闲体育对民生福祉的再造。研究认为:休闲体育能够通过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再造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完善的体育政策体系,持续提升的全民健康素养,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要求,更加便捷的体育场馆设施,稳步向前的社会和谐发展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体育公平保障体系不健全,获得感缺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幸福感下降、美好生活运行机制受阻,安全感减退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给其发展带来挑战;未来可通过建构体育公平机制,使获得感更加充实;提高生活满意度,使幸福感更有保障;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安全感更可持续等措施为休闲体育产业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休闲体育 民生福祉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民众获得感的现状与提升路径探析
4
作者 范玲霞 谭旭运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检验发展成果是否转化为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以浙江省民众为研究对象,从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分享5个方面探析人民群众获得感现状、特点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检验发展成果是否转化为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以浙江省民众为研究对象,从获得内容、获得环境、获得途径、获得体验和获得分享5个方面探析人民群众获得感现状、特点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注重获得感各维度的均衡提升,注重良好社会环境营造等全面提升获得感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过程中制定更完善社会治理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主观社会地位 民众需求 共同富裕
下载PDF
What about people in pedestrian naviga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Zhixiang FANG Qingquan LI Shih-Lung SHAW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135-150,共16页
Pedestrian navig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opic in many disciplines such as cartography,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lobal and indoor positioning,spatial behavior,psychology... Pedestrian navig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opic in many disciplines such as cartography,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lobal and indoor positioning,spatial behavior,psychology,sociology,and neuroscience.Many research studies view pedestrian navigation using process-oriented and goal-directed approaches.However,this paper revisits people’s needs in pedestrian navigation and classifies their needs as three layers:physical sense layer,physiological safety layer,and mental satisfaction layer according to Maslow’s theory.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eople-centric framework for pedestrian navigation theory based on these three layers and discusses theoretical challenges for meeting each layer of people’s needs.These challenging theories may represent promising and valuable research and promote usage of pedestrian navigation systems or devic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navigation people’s need physical sense physiological safety mental satisfaction
原文传递
民众获得感导向的肇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6
作者 许明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期153-155,共3页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健身设施短板,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以民众获得感提升为导向,借鉴SERVQUAL模型构建肇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测评模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肇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民众体育...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健身设施短板,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以民众获得感提升为导向,借鉴SERVQUAL模型构建肇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测评模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肇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中民众体育获得感的实际感知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有行性、移情性、有效性、响应性、均等性、信息便捷性,其中响应性、均等性和信息便捷性感受的评价一般,偏向较不满意,民众体育获得感整体水平不高。为此,应通过提高全民健身服务内容的数量与质量、持续打造多元主体合作发展格局和不断拓宽民众需求表达及反馈渠道等策略确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获得感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高质量发展 sERVQUAL模型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民获得感指标体系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吴克昌 刘志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0,共8页
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试金石",不仅是衡量改革客观投入与民众实际获得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为有效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况,本文对获得感及其不同维... 人民获得感作为新时期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试金石",不仅是衡量改革客观投入与民众实际获得感知的重要指标,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为有效观测我国人民获得感的现实情况,本文对获得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内涵进行概念界定,通过CSGS全国性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建立了人民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归纳出民生获得感、宏观经济获得感、个人经济获得感与社会公平获得感四个维度,不同维度的获得感是人民获得感有效增长的实现路径,并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的人民获得感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民生 因子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29
8
作者 张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02-407,共6页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 "获得感"是指因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可以长久维持下来的满足感,它强调在为我基础上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获得感"的出发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获得感"追求务实,是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真正实惠。要实事求是地解释"获得感",就要从自我价值和自我尊严得到满足的社会认知角度理解"获得感"。"获得感"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解决好现实问题并规避社会的物化现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获得感",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共享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实事求是
下载PDF
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产生机理、逻辑进路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9
作者 封铁英 刘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9,共10页
获得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衡量老年群体生活福祉提供“中国概念”。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的产生是客观获得与主观评价合力作用的结果,精准化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的实际获得是养老获得感产生的客... 获得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衡量老年群体生活福祉提供“中国概念”。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的产生是客观获得与主观评价合力作用的结果,精准化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的实际获得是养老获得感产生的客观基础,通过公平认知与多重比较叠加对实际获得产生满意的主观评价是养老获得感产生的主观基础,而遵循的逻辑进路为,“基本权利要求的获得产生逻辑”“实现多维度发展的需求满足逻辑”,以及“基于获得利益比较的主观评价逻辑”。中国为有效提升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应通过革新养老理念、发展科技驱动的智慧化养老模式、优化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养老保障从“福利”到“权利”、从“供需错位”到“精准供给”、从“隐形失衡”到“适度平衡”的三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养老保障 主观幸福感 新时代老年群体 养老获得感
下载PDF
城市居民税负感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东升 杜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5,102,共5页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 根据北京市居民税负感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对居民税负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税负感与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社保呈显著负相关。在被调查的居民中,超过一半的居民税负感较重或很重,其中,收入越高和对税收了解的越多税负感就越重,本科学历和中年人群税负感较重,未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重,参加社保的居民税负感较轻。税负感研究的结论显示,居民税负感不仅与税收负担的高低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的财政支出方向密切相关,扩大财政的民生开支是降低居民税负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负感 居民收入 文化程度 民生开支 社会保障 税负痛苦指数 财政支出 个人收入所得税
下载PDF
脱贫成效精准:脱贫户获得感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沁洁 张开云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从脱贫户获得感维度检验中国脱贫的实践效应。通过对广东省48村1518已脱贫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且比已知脱贫收入线显著偏高,产业扶贫对收入增长的作用显著;脱贫户基于家庭劳动力人数、老人数和学生子女数等客... 从脱贫户获得感维度检验中国脱贫的实践效应。通过对广东省48村1518已脱贫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且比已知脱贫收入线显著偏高,产业扶贫对收入增长的作用显著;脱贫户基于家庭劳动力人数、老人数和学生子女数等客观需求,多数自觉获得了体现客观机会获得的脱贫政策福利;脱贫户拥有较高的获得感,并没因调查个体的人口特征而存在差异,其显著地与客观需求呈负相关,与客观获得呈正相关,需求既定时客观获得增加,则获得感会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新时代基于需求-获得-满足的精准扶贫逻辑具有实践效应。在客观获得确定而需求增加时,获得感会显著偏低,收入的影响作用最大。因此,后脱贫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乡村教育扶持力度,从外部基础、成人主体内在动力和代际发展潜力来保障和提升脱贫成效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户 获得感 脱贫成效 精准扶贫 后脱贫时代
下载PDF
河北省基层群众“获得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爱君 崔晨秋 +1 位作者 林乃磊 杜君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8年第1期80-82,共3页
"获得感"已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对把握我国社会的"新矛盾"意义重大。鉴于此,通过问卷法和实地访谈,以河北省为例,结合区域、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政治面貌... "获得感"已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评价标准,深入分析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对把握我国社会的"新矛盾"意义重大。鉴于此,通过问卷法和实地访谈,以河北省为例,结合区域、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政治面貌及家庭收入等变量,针对医疗保障、居住环境、文化活动、生活及工作压力、组织领导等多个内容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河北省基层群众的获得感现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提出以深化改革为基础,提升完善和提升基层组织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加强专题宣讲促政策落地为主要途径,满足基层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基层群众 获得感
下载PDF
《太平经》的民本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兵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太平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糅合了儒、墨、道等学派的民本观念。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的朴素民主观念;君、臣、民三相须;平均主义的物质分配原则;重德轻刑;客观对待民众饮食、男女之事,提高妇女地位... 《太平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糅合了儒、墨、道等学派的民本观念。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的朴素民主观念;君、臣、民三相须;平均主义的物质分配原则;重德轻刑;客观对待民众饮食、男女之事,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而对《太平经》一类道教经典现代价值的抉发,不仅可赋予道教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太平经》的民本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真正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观念等均有着一定的伦理价值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经 以民为本 民生 现代启示
下载PDF
网络空间“人民获得感”的生成理路
14
作者 戴从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29-33,共5页
网络时代出现的“人民获得感”危机问题,严重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也催生了网络空间“人民获得感”的生成范式。文章立足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空间逻辑,论述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与“人民获得感”的共鸣,论证传统网络... 网络时代出现的“人民获得感”危机问题,严重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感召力,也催生了网络空间“人民获得感”的生成范式。文章立足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空间逻辑,论述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与“人民获得感”的共鸣,论证传统网络空间治理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基础上探讨网络空间“人民获得感”生成的实践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人民获得感 逻辑规制 实践维度
下载PDF
价值秩序及人的意义感的缺失与追寻
15
作者 张永芝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面对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价值多元、个性张扬的生存环境,在"我是谁"的问题论域中,现代人的生存问题成了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人的感性泛滥的物质追求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感逐渐缺失,这也是共同体所认同的普遍情感体验。人的... 面对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和价值多元、个性张扬的生存环境,在"我是谁"的问题论域中,现代人的生存问题成了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人的感性泛滥的物质追求过程中,生命的意义感逐渐缺失,这也是共同体所认同的普遍情感体验。人的意义感与价值秩序密切相关,理想的、合意的价值秩序是人的意义感的重要基础。人的意义感的缺失直接根源于人的存在和发展中,和人在存在和发展中应该追求什么价值,偏好追求什么价值,最高价值何谓等价值秩序的主要内容不可分割。建构主导价值秩序对人的意义感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秩序 人的意义感 缺失与追寻 主导价值秩序
下载PDF
电车难题: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明娟 廖凤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2-88,共7页
以往的电车难题研究中,关于引起被试认知差异和情绪差异的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年龄、性别、关系亲疏等变量,对情境人数这一变量鲜有考量.本研究通过连续变化电车难题中主岔道人数,将电车难题设计为数量上连续变化的问题,从而分析不同数... 以往的电车难题研究中,关于引起被试认知差异和情绪差异的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年龄、性别、关系亲疏等变量,对情境人数这一变量鲜有考量.本研究通过连续变化电车难题中主岔道人数,将电车难题设计为数量上连续变化的问题,从而分析不同数量情境与被试的道德判断、恻隐之心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恻隐之心无显著影响.2.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显著相关.与做出非功利性选择的被试相比,做出功利性选择的被试更痛苦,更同情情境中的遇难者,也即恻隐之心更为强烈.3.男性和女性在道德判断上没有差别,在恻隐之心上有较大差别.具体来说,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痛苦,女性和男性均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车难题 情境人数 道德判断 恻隐之心
下载PDF
换一种思维看散文:用相似性给散文命名
17
作者 李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散文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提出大散文概念,有的认为散文就是美文,还有人把散文分为感性与知性,其实这些观点与传统的散文定义一样,都没有揭示散文的内在规定性,不可能据此建立散文创作理论。从思维的角度看散文... 新时期以来人们对散文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提出大散文概念,有的认为散文就是美文,还有人把散文分为感性与知性,其实这些观点与传统的散文定义一样,都没有揭示散文的内在规定性,不可能据此建立散文创作理论。从思维的角度看散文,散文的内在规定性就在于相似思维。作者运用相似思维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感悟生活,发现真知,不断地刷新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内在规定性 美感 相似思维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紫薇 熊占路 +3 位作者 张可可 李奕 张玉 汪宏波 《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10期14-19,共6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是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无论是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过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计成本全力救治,竭力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积极发动和组织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出一个人民政党的鲜明本色,也彰显着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下载PDF
论人民“获得感”的生成:逻辑规制、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民获得感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卫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5,共8页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人民"获得感"尽管作为对现实"获得"的主观感受而呈现出个性化样态,但其背后却承载以"获得"逻辑为支撑的客观规定性。获得逻辑...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人民"获得感"尽管作为对现实"获得"的主观感受而呈现出个性化样态,但其背后却承载以"获得"逻辑为支撑的客观规定性。获得逻辑是关于人民"获得感"实现的客观规定性,这种客观规定性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伟大理念中,即"外在获得"和"内在获得"及其结构规定性、人民"获得感"的"劳动-获得"逻辑、人民"获得"实现的超个体性意蕴及公共化取向。反思当前人民"获得感"流失的现实,"获得"逻辑的消解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于此,夯实获得内容保证人民"获得感"生成的实在性、健全"获得"实现的保障机制实现人民"获得感"的再生、养成合理的"获得"心态以为人民"获得感"的实现提供价值保障、以"获得"的公共性推动人民"获得感"普遍实现,是"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必然选择,而上述方案选择也契合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获得感” 获得 获得逻辑 劳动一获得
下载PDF
论科技创新与人民“获得感”的增强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佳 许斗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民"获得感"一词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文中。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立足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 人民"获得感"一词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文中。人民"获得感"的科学内涵立足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的理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一致,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一致,与共享发展理念相一致。科技创新在实现人民"获得感"的过程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创新实现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技创新奠定了国富民强的有利基础。本文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人民"获得感"的作用,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民“获得感”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