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vor Amidst Plainness:An Examin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People’s Fil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1
作者 Yang Gu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3期132-144,共13页
The“People’s Films,”w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present a unique visual style tha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sparse filming and deliver a scenery-based ideology through bac... The“People’s Films,”when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aesthetics,present a unique visual style that creates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sparse filming and deliver a scenery-based ideology through background shots,contributing to the overall aesthetic taste dominated by plainness.Chinese national aesthetic tastes,distinguished by implicitness,symbolism,and ethereality,have the magical power to present charming conceptions via plain and simple scenes,thus endowing the“People’s Films”with natural,plain,and harmonious frames that are unique to China.Behind the silent and plain scenes are representations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essential values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people,which are achieved via the momentary presence and entirety of scenes photographed in the films,delivering an internal transcendence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inness classical aesthetics the“people’s Films subjectivity
下载PDF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2
作者 张晗 QIAN Chuiju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3期558-575,共18页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This reflec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and implies that common prosperity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issue,but also a political matter,a moral subject,and a human rights goal.Being“people-centered”is the core positioning of common prosperity,with its inherent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In terms of the object dimension of prosperity,i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rights such a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which are advanced in a coordinated manner,and a deepening level of guarantee gradually improving.In the practical concept of“shared development,”it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state obligations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as well as the phased approach and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the rule of law.Therefore,the essence of common prosperity lies in shifting from a“material-centered”perspective to a“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centered”perspective.It combines the principles of fairness and inclusiveness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diverse developmental needs.The focus is on enhancing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aiming to truly achieve the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and promote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common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prosperity people’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people-centered shared development subjective initiative
下载PDF
For a Legal Guarantee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Thoughts on policy concerning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3
作者 NIU YOUNI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has undergone three readings 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Law, once promulgate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Insurance Law (draft) has undergone three readings a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Law, once promulgated,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t will help regulate the various social insurance relationships and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 a Legal Guarantee to Improve people thoughts on policy concerning social draft s Livelihood and Protect Human Rights
下载PDF
“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景天魁 王翰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 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在建立二元Logit模型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KHB方法对“合群”效应进行分解,探讨了“合群”与当前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验证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其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群”可以显著提升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合群”通过影响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水平和社会联结程度是“合群”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机制,其中介效应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社会联结程度的解释比例要高于社会信任水平。在此基础上,证实了“合群”对民众主观幸福感增进作用的存在,也为更好地认识“合群”如何有效地促进民众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群” 社会联结 社会信任 主观幸福感 民生福祉
下载PDF
“下交群评”:迈向人民主体性的基层治理——以北京市平谷区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5
作者 陈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下交群评”通过治理主体的组织嵌入化、治理单元的熟人社会化、治理规则的崇公抑私化、治理机制的交互整体化形塑了新时代“三治融合”的实践机制,为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接诉即办的倒逼式治理到主动性治理,再到自主性治理,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情况的监督者。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基层正在从被动的市民诉求驱动迈向人民主体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诉即办 “下交群评” 基层治理 三治融合 人民主体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徐鹏 周长城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43-52,共10页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为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过度依赖,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
下载PDF
人民主体性: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习近平文化思想
7
作者 丁一 任鹏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2,共12页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性向度,也是唯物史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生动体现。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以及权力主体。从唯物史观视域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性向度,有利于揭示习近...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性向度,也是唯物史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生动体现。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以及权力主体。从唯物史观视域考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性向度,有利于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立场指向。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与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再现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核,回答了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等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体现了在人民主体性引领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权力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价值取向与时代启示
8
作者 郭呈才 邢静玥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4,96,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彰显中国担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彰显中国担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启示,文化建设要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推世界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振煜 郑元景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30,44,共9页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思想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有关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成果丰硕,涵盖基本内涵、生成机理、实现路径、时代价值等各方面,贯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思想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有关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成果丰硕,涵盖基本内涵、生成机理、实现路径、时代价值等各方面,贯穿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等全过程,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学术界应在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野等方面继续加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体 马克思主义 治国理政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品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雪雪 李灿琪 李全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0-45,50,共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法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彰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初心为民的鲜亮底色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保障人民权益的根...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法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彰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初心为民的鲜亮底色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保障人民权益的根本目的、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人民性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品格,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需要在法治中国伟大实践中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性 价值取向 伟大实践
下载PDF
《周易程氏传》君臣民关系的民本思想根源及历史价值
11
作者 程必定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5-80,共6页
程颐所著的《周易程氏传》涉及对君臣民关系的阐释,主张尊君与劝君、用臣与束臣、爱民与教民,其根源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君臣民关系 民本思想 《周易程氏传》 程颐
下载PDF
劳动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三个维度及其启示
12
作者 魏泽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共同富裕的三重意蕴探赜
13
作者 李智信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21,共6页
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蕴含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意蕴。共同富裕要求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的要求,要处理好三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发... 推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蕴含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意蕴。共同富裕要求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的要求,要处理好三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要求坚持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明确了生产是分配的前提,推进共同富裕要以生产正义为基础,以分配正义为手段,以人民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政治经济学 人民主体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法理观照:理论逻辑及其展开
14
作者 杨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法政治学概念,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更高层次幸福生活的回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和制度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维度的美好生活样态之实现,必须以法律为... 新时代美好生活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法政治学概念,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更高层次幸福生活的回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和制度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维度的美好生活样态之实现,必须以法律为有效保障手段。因此,在对新时代美好生活制度建构的过程中,透过习近平法治思想,可引申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蕴含着“以人为本”“良法善治”与“公平正义”的法理意蕴。这三者在新时代美好生活样态的建构中存在着承前启后的内在逻辑关系,故厘清这三者在新时代美好生活范式建构中的逻辑地位,对人民群众所向往的新时代美好生活之实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为本 良法善治 公平正义
下载PDF
共同富裕治理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素
15
作者 杜熙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7,共17页
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治理角度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晰共同富裕治理的构成要素,才有可能找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实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治理角度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明晰共同富裕治理的构成要素,才有可能找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研究认为,善治是共同富裕治理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共同富裕治理的标准,内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蕴;共同富裕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复杂化、治理方式多样化、治理过程制度化以及治理评价综合化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共同富裕需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础上处理好上述各治理要素间的有效连接与良性互动;深入分析共同富裕治理5个要素及其特征可知,人民至上是共同富裕治理的基本遵循,这决定了共同富裕治理需要构建共同富裕治理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载体创新、数字赋能增强共同富裕治理主体能力。研究表明,面对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风险,需要以治理思维应对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各类问题与挑战,走向合作共治是未来共同富裕治理面临的现实而必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治理 善治 合作共治 人民共享 数字平台 治理主体
下载PDF
The CPC’s Century-O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View on People
16
作者 HUANG Chengliang YANG Kaizhong GAO Shiji 《China Economic Transition》 2022年第4期429-460,共32页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in the people its roots,its lifeblood,and its source of strength.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and the Five-Sphere Advancement of 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has in the people its roots,its lifeblood,and its source of strength.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and the Five-Sphere Advancement of Socialism.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written into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tected by the fundamental law,with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nature as its core,and with its underlying value orientation adhering to a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Learning from the CPC’s century-o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cluding its germination,exploration,development,perfection,and maturity,especially in the new era,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CPC’s century-old history,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tablished,which specifically guid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t is not onl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but also fundamentally manifests its value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supremacy in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differs from Western anthropocentrism or ecocentrism.It develops keen insights into important documents of people’s supremacy in the history of the CP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e 20th century,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genealogy of the CPC more completely,accurately,and systematically,to clarify the underlying value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 better learn and practice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and to build a modernized society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PC’s endeavors over the past century ecological civilizat i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RXIsM the supremacy of the people
原文传递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培英 钟扬 苗德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1,共6页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 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释,那就是其观察问题的特殊角度,即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视角。从这一视角看问题,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规定性中,人的真正发展应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发展,发展的永续性机制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双向建构中。从这一角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 主客体关系 视角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华兴 黄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3,155,共11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泉。毛泽东宏大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价值观,即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其中蕴含人民主体、人民至上...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泉。毛泽东宏大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价值观,即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其中蕴含人民主体、人民至上、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毛泽东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人民主体 价值观
下载PDF
跨文化形象学:问题与方法的困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共9页
跨文化形象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流动结构以及其中展现的西方话语霸权,分析西方现代性在现代世界观念秩序中表现出的强大的"形塑力",其明确的问题意识指向中国文化自觉,试图从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建构中国思想主体。这种... 跨文化形象学关注中国形象的跨文化流动结构以及其中展现的西方话语霸权,分析西方现代性在现代世界观念秩序中表现出的强大的"形塑力",其明确的问题意识指向中国文化自觉,试图从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建构中国思想主体。这种在中国/西方、自我/他者二元对立框架内提出的问题与思考的方法,是未经反思的。就问题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未必能够建构中国思想主体,中国不是缺乏思想的主体意识,而是缺乏思想的能力,甚至建构中国思想主体的问题都是意识形态性的;就方法而言,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后学"方法,在西方思想体系中是合理的,移植到中国语境中,意义可能相反。我们的反思有必要回溯30年中国思想历程,追问思想的主体究竟应该是"人"还是"国家",究竟应该是知识哲学与道德哲学问题,还应该是政治哲学甚至意识形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形象学 文化自觉 思想主体 中国思想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海林 刘佑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0-64,共5页
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这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目的地位的肯定;(二)坚持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公正要求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凸显公平正义的... 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伦理意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这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目的地位的肯定;(二)坚持以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公正要求为基本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凸显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三)充分尊重个体主体价值,促进每个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利;(四)凸显可持续发展伦理:它要求以人所特有的道德自觉态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社会伦理正义 个体主体价值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