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德才 胡威龙 王高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AngioJet... 目的探究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皮人工血栓抽吸(MAT)术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相关指标、患健肢周径差、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均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前者在血栓清除率与置管取栓时间上更具优势,也更有利于减轻患侧下肢水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 经皮人工血栓抽吸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In vitro investigation of a new thrombus aspiration and autologous blood reinfusion system
2
作者 Weixiao Li Qiang Li +4 位作者 Shuiting Zhai Tianxiao Li Nick Cheshire Zhidong Zhang Kai Liang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Purpos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venous-thrombus aspiration and autologous blood(auto-blood) reinfusion system.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constructed the venous model from polyviny... Purpos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venous-thrombus aspiration and autologous blood(auto-blood) reinfusion system.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constructed the venous model from polyvinyl chloride(PVC) tubes and three-way unions using a fresh clot of chicken blood as the venous thrombus. Eight French and 12 F aspiration catheters were used to aspirate the thrombus in the right–pulmonary-artery model, 8 French and 14 F aspiration catheters were used in the inferior–vena cava model, and 8 French and 10 F aspiration catheters were used in the left-–iliofemoral-vein model. A thrombus filtration and auto-blood reinfusion bottle was used to filter the thrombus and re-infuse auto-blood. We evaluated the thrombus aspiration capability of each catheter by comparing preaspirated with the post-aspirated thrombus volume, and 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 in aspiration capability between the two catheters in each model by comparing their thrombus aspiration rates. We used Student’s t-test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Differences between pre-aspirated and post-aspirated thrombus volumes for each catheter were insignificant, as were those between the thrombus aspiration rates of the two catheters in each venous model. Using the thrombus aspiration and auto-blood reinfusion system, each aspiration catheter could fluently aspirate the thrombus out of the venous model.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we designed a new venous-thrombus aspir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could be used to aspirate acute venous thrombi and re-infuse autologous b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venous THROMBOSIS Manual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UTOLOGOUS blood REINFUSION aspiration CATHETER
下载PDF
Current Considerations of Thrombectom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3
作者 Ahmed N.Mahmoud Islam Y.Elgendy Anthony A.Bavry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B05期265-272,共8页
Management of thrombus in coronary lesions remains a challenge that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nd is usually associate... Management of thrombus in coronary lesions remains a challenge that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and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At the same time,the optimum management of such lesions remains a dilemma.Multiple thrombus removal procedures have emerged with the short-term aim of improv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a longer-term aim of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both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and all-cause mortality.In this review,we will highlight the main procedures utilized for thrombus removal during primary PCI for STEMI,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aspiration thrombectomy.We will also approach possible theories that might explain the apparent lack of clinical benefit recently shown with such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下载PDF
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丁振 方灿军 +7 位作者 邱海军 聂宗杰 查振平 梅文俊 汪文锐 柏霞 王晓天 潘力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2-1356,1385,共6页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和大鞘吸栓两种不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51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MT方案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和大鞘吸栓两种不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51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MT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7),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AngioJet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鞘吸栓联合CD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植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器取出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合并髂静脉压迫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血栓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Villalt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ioJet吸栓和大鞘吸栓在急性LEDVT的治疗中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其中,AngioJet吸栓较大鞘吸栓在住院时间、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方面具有优势,而大鞘吸栓在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势,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P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 大鞘吸栓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禹 张国明 +7 位作者 陈练 孙志军 王峙峰 金琴花 任艺虹 牛玉瑾 盖鲁粤 杨庭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器者为抽吸器组(n=33),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器者为抽吸器组(n=33),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情况从同期STEMI患者中选取条件相当者作为对照组(n=33),比较两组间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相似、抽吸器组支架直接置入率高、远端栓塞发生率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计数(cTFC)值小、心肌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高,住院期间抽吸器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峰值浓度较低,术后1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0.01);但两组间无/慢血流、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及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情况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器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组织微灌注,减少心肌酶的释放,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器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经皮动脉长鞘抽吸去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陆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经皮抽吸去栓术进行去栓。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成功去栓,技术成功率为100%。3组平均取栓时间为(2.48±0.47)min,收集的血液量平均为(41.0±4.2)ml。去栓后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各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均显示再通,少数(<4,且不相邻)二级血管内可见血栓残留。去栓过程中及去栓后未见血管损伤、小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用8 F动脉长鞘经皮抽吸去栓安全、有效,而且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栓塞 经皮抽吸去栓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中选择性血栓抽吸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国栋 赵慧强 +2 位作者 李虹伟 沈爱东 陈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术对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术对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明确诊断STEMI并行直接PCI术的患者586例,根据血栓负荷情况分两组,血栓负荷积分≧2分者行选择性冠脉血栓抽吸术,其余患者未行血栓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以及院内死亡率差异。结果血栓抽吸组与非抽吸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差异(2.96±0.2 vs.2.5±0.2,P=0.827),术后72 h内NT-pro BNP水平无显著差异(6 585±3 735 pg/ml vs.6 757±3 827 pg/ml,P=0.601),术后72 h内左室射血分数(49±7%vs.48±7%,P=0.394)及左室舒张末内径(50±5 mm vs.51±5 mm,P=0.106)无显著差异;院内死亡率(2.0%vs.1.6%,P=0.990)也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高血栓负荷者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术相比非抽吸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是,考虑到高血栓负荷本身就是不利因素,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术还是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直接PCI 血栓抽吸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庆成 汪承炜 +3 位作者 梁桂娟 许文峰 韩晓丹 张向峰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65-767,共3页
目的评价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脉血栓形成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冠脉血栓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脉血栓形成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冠脉血栓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起搏器,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使用IABP(79.5%vs 25.0%)、临时起搏器(76.9%vs 28.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术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一年,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功能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
9
作者 郝斌 张希全 +3 位作者 王义平 朱亮 朱伟 张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血栓抽吸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大腔导管手动抽吸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伟 王林君 +4 位作者 王松茂 董阳民 孟路阳 田坤 蒋焕乐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3期2529-2532,25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T)技术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栓清除治疗的41例急性中央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MAT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A组)15例,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目的探讨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T)技术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栓清除治疗的41例急性中央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MAT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A组)15例,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辅助CDT治疗(B组)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清除率、植入支架比例、治疗持续时间、尿激酶(UK)总用量、手术前后Hb变化、住院时间、总费用、介入耗材费用、6个月时Villalta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0%。A组患者治疗持续时间、UK总用量均高于B组,介入耗材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血栓清除率、植入支架比例、住院时间、总费用、6个月时Villalt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穿刺点、消化道及颅内等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术中及术毕前造影均未发现血管壁损伤;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PE)等不良事件。结论MAT技术治疗中央型DVT有效、经济、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大腔导管手动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经皮血栓碎吸与介入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清 张希全 《当代医学》 2013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术与介入溶栓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A组37例行经皮血栓碎吸术,B组34例行介入溶栓术。结果 A组治疗总有...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碎吸术与介入溶栓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A组37例行经皮血栓碎吸术,B组34例行介入溶栓术。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B组73 53%,并发症A组8 11%低于B组3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1 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皮肤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血栓碎吸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单纯介入溶栓术,临床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皮血栓碎吸术 介入溶栓术
下载PDF
改良手动抽吸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彭义盛 楼文胜 +7 位作者 顾建平 何旭 陈国平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施万印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515,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及单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12月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或造影确诊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及单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12月经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或造影确诊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改良MAT辅助CDT组(A组,n=18)、Angio Jet PMT辅助CDT组(B组,n=12),单纯CDT组(C组,n=30)。对三组患者术后血栓清除率、血栓清除过程失血量、CDT时间、尿激酶(UK)用量、患肢消肿程度、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A、B、C组分别有17例(94.4%)、11例(91.7%)、26例(87.7%)获临床成功(血栓清除达Ⅱ级以上),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栓抽吸中失血量分别为(99.8±11.4)m L、(117.6±12.3)m L(P=0.001);CDT时间分别为(2.9±1.5)d、(2.8±1.6)d(P=0.922),均较C组(7.1±1.4)d显著降低(P<0.001);UK用量分别为(166.7±93.9)万U、(121.7±115.2)万U(P=0.918),均较C组(325.8±106.8)万U显著减少(P<0.001);24 h患肢消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1±1.4)d、(5.9±1.7)d(P>0.05),均较C组(11.0±1.8)d显著缩短(P<0.001)。三组患者髂静脉支架植入枚数、手术相关并发症、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及严重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MAT辅助CDT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原理与Angio Jet PMT辅助CDT治疗类似,临床疗效相似且安全,可降低手术费用;与单纯CDT治疗相比,可有效缩短溶栓时间、减少UK用量、减轻患肢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动抽吸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缺血6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园 黄昊 +6 位作者 顾建平 何旭 陈亮 赵伯翔 史亚东 陆照璇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coStream血栓抽吸治疗的6例ALLI患者临床资料。技术成功定义为完成AcoStream取栓操作;临床成功定义... 目的 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AcoStream血栓抽吸治疗的6例ALLI患者临床资料。技术成功定义为完成AcoStream取栓操作;临床成功定义为ALLI相关症状缓解。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估术后即刻血供,Cooley疗效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出院后30 d随访手术相关并发症、截肢率、短期通畅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取栓手术操作。3例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2例联合CDT,1例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及CDT。1例伴有严重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术中行髂动脉球囊扩张术。TIMI分级术前0级2例,1级4例;术后即刻2级和3级各3例,其中3例联合CDT术后1 d复查TIMI分级均为3级。出院后30 d随访,患肢通畅6例;Cooley疗效评分显示痊愈3例,良好3例;无截肢、死亡。结论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LI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经皮机械清除血栓 急性下肢缺血
下载PDF
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中应用价值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冉阳 何小娇 +2 位作者 杨渊 吕籽 罗素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应用血栓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在Pub 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急性STEMI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支架介入...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应用血栓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在Pub 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急性STEMI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通过血栓抽吸联合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对比,全因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RR=0.85,95%CI=0.73~1.00,P=0.05),但血栓抽吸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PCI组(RR=0.81,95%CI=0.68~0.97,P=0.02)。结论:对于急性STEMI的患者行血栓抽吸能减少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对远期生存率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冠脉支架介入治疗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德洋 李卫校 +2 位作者 徐如涛 崔明哲 翟水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P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治疗的15例APVS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住院及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症状、DSA、CT、血液检查等相关数据变化,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出院时支架管腔和肠系膜上静脉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8例。随访时间为(11.7±5.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因拒绝再次手术死于肝衰竭,1例术后28个月再发血栓形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好转后出院,2例出现肝性脑病。术后6个月完全再通9例,部分再通5例。所有生存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穿孔及消化道大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TIPS术治疗APVST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量、恢复正向血流,尽早实现门静脉系统再通,降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皮机械取栓术 AngioJet血栓抽吸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山长星 陈志丹 +3 位作者 龚斌 张超 陈德杰 谷涌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并探索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患者先后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经皮血栓...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并探索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患者先后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经皮血栓抽吸术(PAT)、导管接触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必要时)、下腔静脉滤器转换术,比较治疗前、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并进行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植入贝朗可转换滤器,并于2个月后成功转换。所有患者均经腘静脉置管,盲穿成功26例,路图引导下穿刺成功5例。总溶栓时间为50~110 h,平均(75.74±15.52)h。尿激酶用量为215~465万U,平均(320.06±64.75)万U。3例(9.68%)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共植入Wallstent支架4枚。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好转,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有7例(22.58%)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其中2例(6.45%)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栓部分残留;其余24例(77.42%)患者恢复良好。3例髂静脉支架植入患者下肢无肿胀,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支架通畅。治疗及随访期间无症状性肺栓塞、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中,IVCF+PAT+CDT联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腔内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经皮血栓抽吸术 导管接触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
下载PDF
应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汪涛 楼文胜 +5 位作者 苏浩波 钱成 李英豪 陈国平 何旭 顾建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至11月本院收治的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观察比较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至11月本院收治的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肢与健侧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血栓清除等级、术中失血量等指标,随访评估采用Villalta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评估疗效。结果入组16例均成功完成治疗,治疗前患健侧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分别为(3.69±0.97)、(3.34±0.75)cm,患侧静脉通畅度评分为8(7.25,9)分,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分别为(0.81±0.68)、(0.84±0.70)cm,患侧静脉通畅度评分1(0,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7例血栓Ⅲ级清除,9例血栓Ⅱ级清除,血栓抽吸过程中患者平均失血(133.1±12.0)ml。随访6个月,Villalta评分为0(0,1.75)分。结论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置管溶栓 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系统
原文传递
抽吸取栓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早期支架内血栓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郭鹏 贾建文 +6 位作者 王宇 钟红亮 杨洪超 黄菊梅 李彤 刘赫 汪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早期颈动脉支架内血栓(EST)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抽吸取栓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出现EST的...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早期颈动脉支架内血栓(EST)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抽吸取栓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出现EST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4.0±11.9)岁(范围:48~77岁);占同时期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2.0%(5/244)。其中3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例二磷酸腺酐抑制率不达标;4例置入XACT颈动脉支架,1例置入Wallstent颈动脉支架。5例CAS术后均存在较高残余狭窄表现,残余狭窄率为43%~55%。患者均行急诊抽吸取栓治疗,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和临床预后。结果患者CAS术后至EST发生的时间间隔为3 h至14 d,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意识障碍及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患者术前均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术中均通过抽吸取栓再通血管。4例术中行球囊扩张,2例应用第2枚支架套叠。术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栓子脱落至C2段,1例栓子使用颅内取栓支架取出,1例通过导引导管抽吸取出。术后患者脑梗死溶栓分级均为3级,4例术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MRI提示右侧额、岛叶及右侧脑室旁大片新发脑梗死。出院后患者定期复查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及栓塞表现。随访时间7.6~2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改良Rankin评分0~1分4例,2分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急性颈动脉支架内血栓为颈动脉支架术后罕见并发症,经皮介入抽吸取栓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套叠等技术在治疗急性支架内血栓时可迅速开通闭塞血管,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支架 早期颈动脉支架内血栓 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抽吸取栓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原文传递
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作用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9
20
作者 甘立军 张春卉 +3 位作者 张猛 程云涛 刘雪玲 李传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再灌注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