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 using electrocauteryenhanced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 for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A promising procedure
1
作者 Si-Ze W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6期5859-5862,共4页
In this editorial,we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Peng et al.Palliative drainage for biliary obstruction resulting from unresectable malignant lesions includ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ainage.The procedures of biliary dra... In this editorial,we comment on the article by Peng et al.Palliative drainage for biliary obstruction resulting from unresectable malignant lesions includ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drainage.The procedures of biliary drainage are usually guided by fluoroscopy or transcutaneous ultrasound,endoscopic ultrasound(EUS),or both.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has been primarily recommend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biliary obstruction,while 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 a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are alternative choices for cases where ERCP has failed or is impossible.PTBD is limited by shortcomings of a higher rate of adverse events,more reinterventions,and severe complications.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 has a lower rate of adverse events than PTBD.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 with electrocautery-enhanced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ECE-LAMS)enables EUS-guided 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 to be performed in a single step and does not require prior bile duct puncture or a guidewire.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ECELAMS has a high efficacy and safety in relieving biliary obstruction in general,although the results of LAMS depending on the site of biliary obstruction.This study has highlighted the latest advances with a larger sample-bas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Biliary drainag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Electrocautery-enhanced lumen-apposing metal stents Transcutaneous ultrasound Endoscopic ultrasou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 biliary stricture inaccessible b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A case report
2
作者 Yohan Lee Chang Hwan Park +1 位作者 Eunae Cho Ki-Hyun Kim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4期8235-8241,共7页
BACKGROUND One challenging scenario in the treatment of biliary stricture is that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LT)biliary strictures cannot be accessed using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Here,we ... BACKGROUND One challenging scenario in the treatment of biliary stricture is that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LT)biliary strictures cannot be accessed using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Here,we report such a case tha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using a novel endoscopic technique.CASE SUMMARY A 60-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caused by a post-LT biliary stricture.He underwent LT for compensated 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unveiled a cholestatic pattern of abnormalities in liver function and a total bilirubin level of 16 mg/dL.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revealed a stricture extending from the right intrahepatic bile duct into the common hepatic duct.Severe postoperative deformities made accessing the ampulla of Vater with a sideviewing duodenoscope impossible.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was performed to treat biliary obstruction.Moreover,to resolve the stricture completely,a fully covered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FC-SEMS)with a novel proximal retrievable string was deployed into the post-LT biliary stricture through the PTBD tract.Before inserting the stent through the PTBD tract,the stent with the distal string was manually inverted to ensure that the distal part with the string became the proximal part for later endoscopic removal.After 6 mo,the FC-SEMS was successfully removed without complications,as the string was pulled out using a forward-viewing gastroscope.CONCLUSION Deployment and endoscopic removal of an FC-SEMS with a novel proximal string through the PTBD tract may be a viable option for treating post-LT biliary strictures that are inaccessible by 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UNDICE OBSTRUC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 Self-expandable metallic stents Case report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
3
作者 何川琦 张诚 +1 位作者 孔祥余 杨玉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经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接受经PTCD瘘道置入FCMS治疗的1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率66.7%(8/12),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成功率100%(4/4),PTCD引导下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成功率100%(7/7)。肝总管长度≥1 cm者5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肝总管长度<1 cm者7例,经PTCD瘘道成功置入FCMS的同时经PJD瘘道置入塑料支架。12例患者均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固定FCMS,术后未发生急性胆管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FCMS留置6~9个月,未发生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FCMS移位等并发症。5例FCMS直接经PTCD瘘道取出,7例FCMS及塑料支架通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取出。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观察见吻合口上方局部胆管壁呈增生性改变,胆肠吻合口通畅,黏膜移行良好,未见明显瘢痕。拔除PTCD及PJD引流管后随访5~29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患者。结论 经PTCD瘘道置入FCMS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经FCMS管腔置入单猪尾PTCD管可预防FCMS移位,经PJD瘘道置入胆管塑料支架可预防FCMS置入术后急性胆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全覆膜金属支架 经皮空肠穿刺引流 急性胆管炎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
4
作者 张诚 何川琦 +1 位作者 孔祥余 杨玉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8-471,490,共5页
目的 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PTCD联合PJD治疗的1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评估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联合经皮空肠穿刺引流(PJD)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采取PTCD联合PJD治疗的1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16例患者中,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左肝管狭窄3例;7例因梗阻性黄疸于外院行PTCD,7例未能找到确切的胆肠吻合的空肠襻,2例引流管穿刺进十二指肠。在我院的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CD,其中左肝管3例,右肝管6例,未发生出血、胆漏、气胸等并发症。16例患者在PTCD引导下成功实施PJD并完成瘘道扩张术,未发生出血、肠漏等并发症。经皮空肠胆道镜(PJCS)下球囊扩张解除胆肠吻合口及左肝管狭窄,经过3~6次胆道镜操作取净肝内胆管结石。5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及3例左肝管狭窄经PTCD瘘道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FCMS),FCMS留置6~9个月无移位,经PTCD瘘道取出FCMS后,行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或PJCS检查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移行良好。随访5~16个月未发现狭窄复发病例。结论 PJD为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路径,PTCD引导不仅能增加PJD成功率,还能降低FCMS的移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总管囊肿 经皮空肠穿刺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胆肠吻合口狭窄 全覆膜金属支架
下载PDF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被引量:9
5
作者 Tilmann Graeter Franziska Ehing +5 位作者 Suemeyra Oeztuerk Richard Andrew Mason Mark Martin Haenle Wolfgang Kratzer Thomas Seufferlein Beate Gruen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6期4925-4932,共8页
AIM: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 and treatment options using interventional methods.METHODS: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35 patients with AE enrolled in the Echin... AIM: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of 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 and treatment options using interventional methods.METHODS: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35 patients with AE enrolled in the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Data Bank of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Ulm.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for treatment of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between 1979 and 2012.Patients' epidemiologic data,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dications for the intervention, the type of intervention and any additional procedures, hepatic laboratory parameters(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medication and surgical treatment(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as well as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vention and patients‘ subsequent clinical courses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compare patients with AE with and without history of intervention, data from an additional 322 patients with AE who had not experienced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and had not undergone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were retrieved and analyzed.RESULTS: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22 male and 13 female patients whose average age at first diagnosis was 48.1 years and 52.7 years at the time of intervention.The average time elapsed between first diagnosis and onset of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was 3.7 years.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were jaundice, abdominal pains, and weight loss.Thenumber of interventions per patient ranged from one to ten.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was most frequently performed in combination with stent placement(82.9%),followed by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31.4%)and ERCP without stent placement(22.9%).In 14.3%of cases,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was performed.A total of eight patients received a biliary stent.A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hepatic function parameters at first diagnosis between patients who had or had not undergone intervention revealed that these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six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intervention.Complications(cholangitis,pancreatitis)occurred in six patients during and in 12patients following the intervention.The average survival following onset of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was 8.8years.CONCLUSION: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s occur in about 10%of patients.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hepatic transaminase concentrations facilitates the diagnosis.Interventional methods represent viable management o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Hepatobiliary complic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 stent placement TREATMENT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行全覆膜支架留置患者的护理
6
作者 王倩 刘明东 +2 位作者 朱浩 曹燕平 田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6期1510-1512,1517,共4页
目的 总结6例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6例行经腹壁SEMS治疗的急性胰腺炎伴WON患者。护理要点包括:体位引... 目的 总结6例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6例行经腹壁SEMS治疗的急性胰腺炎伴WON患者。护理要点包括:体位引流联合脉冲式冲洗引流管进行充分有效的引流;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技术革新,用一次性造口袋保护引流口,防止二次感染;结合疾病特点采取个体化镇痛措施;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全程个性化心理支持。结果 患者拔管出院,出院1个月后复查CT坏死性包裹完全消失,体温正常,体重增加2~4 kg,体表创口愈合,胰腺炎WON治愈。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伴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分阶段多形式的引流及脉冲式冲管,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脓腔壁和引流管壁的坏死物;使用一次性造口袋,能有效预防刺激性皮炎,精准收集了引流量,为医疗诊治提供依据;个性化采取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提供心理支持,对疾病康复起到至关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 经皮清创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7
作者 戴兵 吕新远 +2 位作者 张林娇 刘驰 白璐璐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n=49)、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n=49)、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组(n=51)。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n=49)、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n=49)、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组(n=51)。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 术后1周,3组患者的ALT、ALP、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ALT、ALP、TBIL水平均低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61%,高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患者的12.24%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组患者的1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均高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均高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与手术方式有关,根治性切除术仍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切除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卢天有 吴天文 +1 位作者 潘维来 谭彬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组(行PTCD治疗),同时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目的分析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4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组(行PTCD治疗),同时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作为支架组(行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支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T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支架组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疼痛介质[β-内咖肽(β-EP)、神经肽Y(NPY)]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肽(CP)]明显低于PTCD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明显高于PT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促进肝功能改善,且对患者的应激刺激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下载PDF
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途径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浩 刘会春 +3 位作者 李宗狂 王勇 满忠然 黄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 目的探讨超细胆道镜在经皮经肝胆管肿瘤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9月,对21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的胆管肿瘤,应用超细胆道镜取活检。结果 10例获得明确病理结果(腺癌),5例倾向于癌诊断,1例上皮内瘤变,3例乳头状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病理结果为炎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细胆道镜可以应用于胆管肿瘤经皮经肝途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 超细胆道镜 活检
下载PDF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诚 杨玉龙 +4 位作者 吴萍 林美举 张洪威 史力军 李婧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65-367,371,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一次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6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癌(胆总管)、2例壶...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均一次成功置入胆道金属支架,6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癌(胆总管)、2例壶腹癌以及1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在金属支架植入术后3周~31个月发生胆道感染,发生率为25.5%,包括4例肿瘤堵塞金属支架、3例胆泥及食糜淤积、3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以及2例肝脓肿,分别采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BD)、经皮经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PTCD)、经内镜球囊取石/覆膜金属支架及鼻胆管引流治疗,12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泥及食糜淤积、肝脓肿、肿瘤长入支架、胆囊颈管开口受压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PTGBD、PTCD及治疗性ERCP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 胆道感染 肝脓肿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经皮经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
下载PDF
PTCD+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600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洪波 宫梅 +3 位作者 崔屹 张安忠 马铭泽 张俊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61例,胰头癌109例,肝癌107例,胆囊癌25例,胃癌术后43例,肝转移癌43例,Vater壶腹癌12例,均采...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61例,胰头癌109例,肝癌107例,胆囊癌25例,胃癌术后43例,肝转移癌43例,Vater壶腹癌12例,均采用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2例术后2 h出现胆道出血,经积极治疗出血停止;5例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中位生存期6.5个月。术后存活半年以上298例,其中129例于术后6、7、12个月再次出现阻塞性黄疸。结论 PTCD+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 金属支架 胆汁瘀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涛 田伏洲 +4 位作者 蔡忠红 汤礼军 李旭 陈涛 石力 《消化外科》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技术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治疗意义。方法1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胆道造影后行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术后分别出现胆道及腹腔内...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支架置入技术在胆道恶性梗阻中的治疗意义。方法16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外引流,并胆道造影后行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术后分别出现胆道及腹腔内出血,保守治疗控制。术后1~4周黄疸消除率87.5%。最短生存时间2个月,最长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胆道再梗阻,其中3例经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道(PTCD)外引流+胆道冲洗再通,另3例因肿瘤长入,长期PTCD外引流。结论 (1)胆道金属支架减黄效果确切,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超声介导技术可提高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3)充分有效的胆汁外引流能减少支架置入的相关并发症,也为胆道再梗阻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支架置入 经皮经肝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颖 陈君辉 任毅 《西部医学》 2019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及不同临...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比较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及不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相关资料差异。结果 42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6.06%;所有患者治疗后其直接、间接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均显著较低(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术前KPS评分<50分、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前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C级以及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00umol/L均为导致其临床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军 时启良 +2 位作者 郭长东 王洪剑 吕维富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引流组)或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金属内支架植入术(联合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肝功能变化,以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低位梗阻14例中10例患者放置支架,高位胆道梗阻10例中3例放置胆道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黄疸指数和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中位随访时间为120 d,随访期间经皮穿刺胆管引流组11例死亡7例,联合组13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联合支架治疗胆管癌胆肠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方法可行,低位胆道梗阻更适合胆道支架植入,与单纯PTCD相比,PTCD联合胆管支架植入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金属内支架植入术 胆道阻塞 胆管癌 胆肠吻合
下载PDF
RFA联合胆道自扩式金属支架植入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自刚 黄君 +1 位作者 王宗云 张明 《西部医学》 2018年第7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消融(RFA)联合胆道自扩式金属支架植入(SEMS)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防的影响。方法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为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S...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消融(RFA)联合胆道自扩式金属支架植入(SEMS)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防的影响。方法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为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SEMS治疗,n=41)和联合组(实施RFA联合SEMS治疗,n=41),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氨基转肽酶(γ-GT)、白蛋白]、术后支架通畅率、随访生存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TBIL、ALT、γ-GT、白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TBIL、ALT、γ-GT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且术后联合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9、12个月联合组支架通畅率(92.68%、87.80%)较对照组(73.17%、68.29%)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2个月联合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05)。结论 RFA联合SEMS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时,其在降低实验室肝功能指标、提高白蛋白水平、提高中后期支架通畅率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积极作用较单一SEMS更具优势,可作为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消融 胆道自扩式金属支架植入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经皮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4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磊 刘会春 +3 位作者 李宗狂 鲁贻民 金浩 高之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548-1550,15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胆道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立权 张道权 +3 位作者 姜波 陈江明 谢胜学 耿小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三种姑息性引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5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胆肠内引流组16例,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transhe...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三种姑息性引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5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胆肠内引流组16例,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PTBS)组18例,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endoscopic bile duct metal stents drainage,EBMSD)组24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血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并随访生存时间。结果:引流1周后,3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各组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谷氨酸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肠内引流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另两组明显延长(P<0.05),EBMS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另外两组更低。结论:相对于传统开腹胆肠内引流术,EBMSD和PTBS具有微创及全身情况恢复快等优点,但PTBS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可在内镜治疗失败后考虑应用。EBMSD治疗的适应证广,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汁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 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庆民 韩贵俊 +3 位作者 刘金龙 王海龙 赵艳秋 张蓉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63-1866,共4页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 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25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0.6%(52/253)。胆管内生性狭窄、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的患者术后均有较高的胆系感染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支架放置位置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 胆道支架置入术 胆系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庆民 韩贵俊 +5 位作者 刘金龙 王海龙 孙树臣 张海生 王梦杰 蔡广艳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 目的:探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因不能切除而在我院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访记录支架置入术后30d内患者是否发生胆系感染,以此计算胆管支架置入术后胆系感染率。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胆管梗阻原因(内生或外压)、支架放置位置(是否跨十二指肠乳头)等临床特点,并通过比较这些临床特点以确定其是否为早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30d内胆系感染率为24.2%(31/128)。胆管内生性狭窄患者中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2.4%,高于胆管外压性狭窄患者(13.0%)。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术后胆系感染发生率为31.0%,高于胆管支架未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患者(22.4%)。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后有一定的胆系感染可能,对于胆管支架跨十二指肠乳头放置,胆管内生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 胆道支架置入术 胆系感染
下载PDF
ERCP及PTCD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猛 王启之 +3 位作者 李大鹏 郑海伦 邓晓晶 王勇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45-648,664,共5页
目的观察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途径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38例... 目的观察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途径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38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方式,分为PTCD组(n=65)和ERCP组(n=73);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黄疸消退情况、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作为观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成功率方面,ERCP组为93.15%,高于PTCD组(81.54%),P<0.05;患者手术后黄疸缓解率方面,ERCP组(91.78%)明显高于PTCD组(78.46%),P<0.05;住院总天数及总费用方面,ERCP组较PTCD组明显减少,P<0.001;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情况,ERCP发生率为5.48%,PTCD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好,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整体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低位梗阻性黄疸 胆总管金属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