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时,相同黏度骨水泥按不同骨水泥体积分数注射的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 采用PVP治疗103例老年OVCF患者。记录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体积)×100%]、疼痛VAS评分、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骨水泥注入量1.5~6.3(3.52±1.23) ml/椎,伤椎体积为16.11~22.62(19.27±1.51)cm^(3),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为9%~31%(18.43%±6.39%)。按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将患者分为A组(<10%)24例、B组(10%~25%)63例、C组(>25%)16例。疼痛VAS评分术后1、2、3 d 3组均较术前明显减轻(P<0.05),术后1、2、3 d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骨水泥渗漏率C组高于A、B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的大小与OVCF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无明显关系,伤椎骨水泥体积分数维持在10%~25%时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文摘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将骨水泥注入骨折椎体治疗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最广泛的方法。我们研究目的是找出PVP术后引起邻近椎体骨折的可能因素及适宜的骨水泥注射量。方法 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共治疗98例因OVCF进行PVP手术的患者,选择其中有完整随访信息的患者75例。其中22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骨折组),53例患者未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水泥注射率(骨水泥的注射量与骨折椎体体积的百分比),分析以上因素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效缓解背痛,再骨折组:男性2例,女性20例,年龄(75.77±8.21)岁,体重(51.24±4.38)kg,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为(-2.78±0.26)g/cm2;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36例,年龄(73.19±9.02)岁,体重(53.08±4.54)kg,BMD值为(-2.62±0.32)g/cm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骨水泥注射率:ROC下曲线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46,P<0.001,截断值:0.405。两组间性别、BMD值及骨水泥注射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注射率、BMD值及性别均与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统计学上显著相关,骨水泥注射率超过40.5%易引起手术椎体的邻近椎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