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one cement composited with mineralized collagen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extremely old patients 被引量:10
1
作者 Kefeng Luo Guoqiang Jiang +5 位作者 Jinjin Zhu Bin Lu Jiye Lu Kai Zhang Xiumei Wang Fu-Zhai Cui 《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 SCIE 2020年第1期29-34,共6页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 new bone cement composed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and mineralized collagen(MC)compared with pure PMMA bone cement in treating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 new bone cement composed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and mineralized collagen(MC)compared with pure PMMA bone cement in treating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in patients aged over 80.In all,32 cases using pure PMMA bone cement and 31 cases using MC-modified PMMA(MC-PMMA)bone cement for OVCFs between June 2014 and March 2016 were screened as PMMA group and MC-PMMA group,respectively,with an average age of over 80.The operation du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hospital stay,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intermediate vertebral height(IVH)and posterior vertebral height(PVH)of injured vertebrae,vert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 value,re-fracture rate of adjacent vertebrae,correction rate of spinal kyphotic angle and wedge-shaped vertebra angle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the VAS,ODI,AVH and IVH in MC-PMMA group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PMMA group.Moreover,the MC-PMMA group showed better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PMMA group 12months after surgery.Thus,this new bone cement has superior clinic effects in the long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PMMA bone cement mineralized collagen elderly patient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Kümmell’s disease with sequential infusion of bone cement: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6
2
作者 Xing Zhang Yong-Chao Li +2 位作者 Hong-Peng Liu Bing Zhou Hui-Lin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3期5887-5893,共7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but bone cement leakage during surgery is a problem that deserves attention.AIM To r...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but bone cement leakage during surgery is a problem that deserves attention.AIM To reduce bone cement leakag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sequential infusion of bone cement during PVP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 or II Kümmell’s disease.METHODS Patients with Kümmell’s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Patients meeting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and sequential infusion(SI).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and duration of operation,bone cement conten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24 i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group and 21 in the SI group.The VAS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both groups when compared pre-and postoperatively,where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1 wk postoperatively and at the final follow-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When the VAS and ODI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any time point.The leakage rate of bone 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I group(14.3%,3 of 21)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single infusion group(41.7%,10 of 24).CONCLUSION SI in unipedicular PVP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neurologically intact Kümmell’s disease,and this technique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bone cement 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 Diseas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one cement leakage Back pain osteoporosis 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原因及治疗策略
3
作者 陈小光 刘福全 张德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1-3317,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压缩骨折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骨水泥外漏作为该手术的一个潜在风险,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后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骨水泥外漏组(n=27)和无骨水泥外漏组(n=7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骨水泥外漏的影响因素,用以构建术后骨水泥外漏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行骨水泥外漏治疗后,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2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7例骨水泥外漏患者中,24例均为椎间盘终板内渗漏,无明显症状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1例发生肺栓塞,请呼吸科协助处理得以好转;2例有症状,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骨水泥取出术;②CT值、骨折严重程度、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水泥注入量是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均较好,且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④对于27例术后骨水泥外漏患者,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低于术后3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CT值、骨折严重程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外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外漏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量和分布对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6 位作者 麦麦提敏·阿卜力米提 买合木提·亚库甫 艾奔·卡依尔汗 依木然·阿布都克力木 阿力木江·阿西木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6-1591,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和有效剂量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时如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和剂量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背景: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和有效剂量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时如何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和剂量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111例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n=17)和未骨折组(n=94)。回顾两组患者以下变量: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绝经年龄、骨水泥分布指数、骨密度T值、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位置、手术节段、既往病史、不良反应及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椎体再发生骨折与椎间盘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49)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7)等因素相关;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渗漏(P=0.000)、骨水泥剂量(P=0.031)和骨水泥分布位置(P=0.015)为经皮椎骨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骨水泥分布Ⅰ型、Ⅱ型和Ⅲ型相比,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的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OR=36.340,P=0.016;OR=27.755,P=0.017);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生骨折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骨水泥分布和骨水泥漏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当骨水泥分布Ⅳ型和Ⅴ型时,容易发生手术椎体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外科医生术前应充分评估上述危险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再压缩 危险因素 骨水泥量 骨水泥分布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后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栋元 关海山 +2 位作者 史浩冉 刘晓亮 周浩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84-5891,共8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多数研究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会增加继发性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概率。然而,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引起的邻椎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目的:归纳并总结骨质疏松...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多数研究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会增加继发性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概率。然而,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引起的邻椎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目的:归纳并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其发生风险以及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骨质疏松症,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邻近椎体压缩骨折,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porosis,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risk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重点为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使老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切实有效的方法。(2)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普及,继发椎体压缩性骨折也逐渐增多,以邻近椎体压缩骨折最为常见。(3)以往的研究仅讨论了骨密度、多发椎体骨折、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骨水泥的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而对于椎体骨折数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骨水泥材料、骨水泥弥散分布、伤椎恢复高度和术后佩戴支具等方面总结的尚不全面,并且对危险因素引起邻椎骨折的具体机制分析也较为少见。(4)文章结果表明,骨密度过低、高龄、围绝经期女性、多发椎体骨折、伤椎高度的过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合并基础疾病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保持正常的身体质量指数、早期手术、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使用新型骨水泥材料、适宜的骨水泥注射体积、均匀的骨水泥弥散分布、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术后佩戴支具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骨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 危险因素 骨密度 骨水泥 高龄 女性 抗骨质疏松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阿里木江·玉素甫 +1 位作者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57-466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手术中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可减少术后椎体二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如何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骨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93例,骨折椎体≤2个,均接受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术后随访期间(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及邻近椎体是否再次发生骨折分为骨折组(n=30)和未骨折组(n=163),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基本资料替换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其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女性患者绝经年龄、骨水泥剂量、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5%CI:1.016-1.167,P=0.016)、骨水泥渗漏(95%CI:0.080-0.582,P=0.002)、骨密度T值(95%CI:1.214-22.602,P=0.026)和骨水泥分布(P=0.007)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且骨水泥分布Ⅰ型(骨水泥分布不接触椎体上下终板)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风险较高;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源于多项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龄、骨水泥渗漏、骨密度T值及骨水泥分布皆为手术及邻近椎体再次骨折设为独立高危因素,若骨水泥分布Ⅰ型则易引发手术或邻近椎体再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相邻椎体骨折 手术椎体再次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BFMCs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丁恒 张帆 +4 位作者 张源 娄振凯 李宏昆 雷宇 李兴国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67-74,共8页
目的探讨BFMCs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OVCF的患者共290例,其中PKP组216例,BFMCs组74例,所有患者均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基线数据,手术指标,随访及影像... 目的探讨BFMCs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OVCF的患者共290例,其中PKP组216例,BFMCs组74例,所有患者均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基线数据,手术指标,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T值及骨折椎体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0名患者都成功地完成手术。与BFMCs组相比,PKP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MCs组骨水泥渗漏明显低于PKP组(P<0.05),其中BFMCs组骨水泥渗漏7例(9.50%),渗漏至椎前3例,椎间隙4例;PKP组骨水泥渗漏85例(39.40%),渗漏至椎前16例,椎间隙44例,椎体旁16例,椎管渗漏9例(沿后纵韧带分布),均无神经脊髓症状。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块分布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0名患者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2组间患者术后第1个月随访时BFMCs组VAS评分明显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FMCs组的ODI评分明显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日、术后第1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评分都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2组间患者在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复高率及脊柱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复高率及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BFMCs与PKP在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相似,它们都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恢复椎体高度,然而,BFMCs能够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是1种即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填充网袋 脊柱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椎体再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灌注率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早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牛茂林 吴大鹏 +2 位作者 赵恩典 孙浩远 梁秋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骨水泥灌注率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病人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的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骨水泥灌注率将病人分为高灌... 目的探究不同骨水泥灌注率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病人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的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骨水泥灌注率将病人分为高灌注率组(20%≤骨水泥灌注率<30%,Ⅰ组,n=71)和低灌注率组(10%≤骨水泥灌注率<20%,Ⅱ组,n=96)。比较2组术前、术后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率、术后伤椎再骨折率。结果2组病人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2.25%,邻近椎体骨折率为18.31%,Ⅱ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3.95%,邻近椎体骨折率为7.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伤椎再骨折率为2.82%,Ⅱ组伤椎再骨折率为4.1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灌注率在10%~30%的范围内时,早期临床疗效无差异,但低骨水泥灌注率可以降低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灌注率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谢学虎 刘宁 +2 位作者 孟海 张国强 杨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22-1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单侧穿刺弯... 目的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单侧穿刺弯曲椎体成形术(PCVP)组,各5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体积、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优良率,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PVCP组手术时间为(22.68±2.72)min,短于对照组[(31.44±4.01)min],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分别为(13.94±3.19)次、(4.56±0.60)mL、16.00%,均显著低于PVP组[(21.02±3.34)次、(6.88±0.87)mL、3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水泥弥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P治疗OVCF治疗效果与双侧穿刺PVP相当,且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分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修复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库提鲁克·守克尔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玉素甫 林航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15-2022,共8页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 背景:虽然研究表明,骨水泥的对称分布可以减少术后椎体再次骨折并有助于改善预后,但是进行经皮椎体成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分布仍然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对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术后椎体再次骨折。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193例患者,根据术后骨水泥分布分为Ⅰ组(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9)、Ⅱ组(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n=80)和Ⅲ组(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n=54)。对比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后凸角、损伤椎体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记录所有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1)Ⅲ组患者术后1年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组和Ⅱ组损伤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于Ⅲ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3组患者其余指标,包括骨水泥渗漏、腰痛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局部凸角、手术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4)提示与骨水泥不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和骨水泥只接触上端板或只接触下端板组相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而且骨水泥同时接触上端和远端端板能够明显降低损伤椎体及总椎体骨折发生率,医生术中应充分掌握骨水泥的弥散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从而有助于减少未来再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骨水泥弥散 椎体再次骨折
下载PDF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王进安 李玉华 刘文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术后均给与抗骨质疏松及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骨水泥注射比较,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 骨质疏松症 腰椎压缩性骨折 内固定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中医分期辨证论治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夏尚君 郭际 +3 位作者 金浪 张建坡 褚立希 黄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403-1408,共6页
目的探讨分期辨证施治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患者骨折愈合进程及骨愈合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上海市光华... 目的探讨分期辨证施治对骨质疏松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后患者骨折愈合进程及骨愈合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8例OVCF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VP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分期辨证施治,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效果、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愈合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水平、血液流变学状态(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骨折愈合优秀率71.79%(28/39)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18/39),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FGF-2、TGF-β1、ALP、IGF-1、BMP-2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FGF-2、TGF-β1、ALP、IGF-1、BM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2/39)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分期辨证施治疗法对PVP术后OVCF患者实施治疗,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上调骨愈合因子表达,可缩短骨折愈合进程,提升骨折愈合效果,并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分期辨证施治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愈合进程 骨愈合因子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14
作者 葛成才 黄定安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单侧组患者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双侧组患者则接受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结果:相比于双侧组,单侧组患者的术中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明显更少(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更高(P<0.05),而Cobb角则更小(P<0.05),ODI评分、V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在选择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采用单侧入路能有效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胸腰椎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骨密度变化
15
作者 胡生轩 张静文 +3 位作者 朱哲民 曾炜波 汪帅 史本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7-432,共6页
目的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于术后返院复查的患... 目的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于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5例,根据返院复查时间分为A组(1~3月,n=16)、B组(4~12月,n=14)、C组(>12月,n=15)。将患者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伤椎和上下邻椎节段椎骨三维重建,分离椎弓根、肋骨、皮质骨和骨水泥得到所需椎体松质骨模型并使用软件读取平均CT值代表其骨密度(BMD),术前与术后分别记为BMD1和BMD2,计算BMD变化率。结果A组中伤椎BMD高于术前(P<0.05),上下邻椎无明显差异;B组中伤椎BMD高于术前(P<0.05),上下邻椎BMD低于术前(P<0.05);C组中伤椎BMD无明显变化,上下邻椎BMD低于术前(P<0.05)。伤椎BMD变化率在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上下邻椎BMD变化率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A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短期内伤椎骨密度增加,邻椎无明显变化,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各椎体均出现骨密度降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骨密度 三维重建 Masquelet技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研究进展与争议
16
作者 周海燕 王庚启 +1 位作者 王竹 陆华栋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已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相关议题已经成为临床热点。本研究就骨水泥注射灌注量、骨水泥弥散体积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以及骨水泥渗漏诱导髓核细胞损伤加速椎间盘退变等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已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相关议题已经成为临床热点。本研究就骨水泥注射灌注量、骨水泥弥散体积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以及骨水泥渗漏诱导髓核细胞损伤加速椎间盘退变等因素进行综述。骨水泥弥散体积结合了骨水泥注射灌注量及椎体骨密度两种指标,与椎体生物力学性能指标及疗效有相关性,临床应针对不同骨密度,选择相应的骨水泥灌注量,以期最优恢复骨折椎体的强度及刚度,提供可靠的脊柱稳定性;预防术后邻近节段椎体退变加重、继发性骨折,减少骨水泥渗漏致椎间盘退变的并发症,实现生物力学效应及临床效果均满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先明博 李晓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 目的分析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以及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等资料,并根据经皮椎体成形术后2个月是否有残余疼痛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无疼痛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后2个月,6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14例(2188%)患者有残余疼痛,设为疼痛组,其余50例(7812%)患者无残余疼痛,设为无疼痛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组骨折椎体≥2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呈O型分布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χ^(2)=7886、7230、6328,P=0005、0007、0012),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无疼痛组(t=7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椎体≥2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少、骨水泥呈O型分布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080~160958、1008~104097、0025~0756、1089~135537,P=0043、0049、0023、0042)。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发生与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后残余疼痛 骨水泥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高黏度骨水泥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改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恢复及渗漏情况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营 崔云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15-91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椎体恢复及骨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对患者椎体恢复及骨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7例行PKP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黏度骨水泥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于术后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结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水泥灌注量、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2.436、3.129、2.569,P<0.05);观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9.26%)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3.081、2.627、3.439,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EE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290、4.718、8.179、3.782、3.018,P<0.05),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辅助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对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椎体结构、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恢复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世怀 欧阳汉斌 +5 位作者 梁振 黄成硕 王振虎 詹泽宇 谭奇超 魏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VP的172例OVCF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DR正侧位片复查结果确定骨水泥弥散...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VP的172例OVCF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DR正侧位片复查结果确定骨水泥弥散范围,并将其分为弥散不佳组和弥散优良组。统计两组的骨密度值、手术入路、黑线征、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骨折类型及骨水泥体积分数。分析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显示,弥散不佳100例,弥散优良72例。两组的骨密度值、手术入路、Kummell病占比、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黑线征占比、骨折类型、骨水泥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是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入路为正相关因素,Kummell病、手术时机和骨髓水肿形态为负相关因素。结论手术入路、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是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下载PDF
PKP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绍欢 陈万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KP术中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3 ml)、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KP术中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3 ml)、常规剂量组(3~5 ml)和高剂量组(6~8 ml)三组,每组各21例。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伤椎高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3个月,三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三组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个月,三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三组伤椎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76%(1/21),常规剂量组为19.05%(4/21),高剂量组为38.10%(8/21),三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中填充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椎体功能恢复;但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在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骨水泥填充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