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压塞四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冯斯婷 曾玉杰 +1 位作者 覃秀川 吴溪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1期1533-1535,共3页
目的尽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压塞的征象并及时处理,以避免猝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严... 目的尽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压塞的征象并及时处理,以避免猝死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严重心脏压塞患者收缩压下降20-30mmHg(1mmHg=0.133kPa),心率增加10—20次/min,超声心动图示术后2—12h内新出现右心房液深3—5mm,并舒张期右心房或右心室塌陷。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排除其他导致低血压的原因并存在以上临床和心脏超声的证据时,应立即停止抗凝药物,尽早行心包穿刺或开窗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压塞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下载PDF
自体心包软环应用于三尖瓣成形术的长期随访研究
2
作者 蒋伟 龙小毛 +2 位作者 钟永泷 贺榜福 林辉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455-2459,共5页
目的研究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对继发于左心系统瓣膜病变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矫治时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7例患者分为自体心包(Pericardium)软环组(Pericardium组)38例、Edwards-MC3... 目的研究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对继发于左心系统瓣膜病变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7例患者进行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矫治时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7例患者分为自体心包(Pericardium)软环组(Pericardium组)38例、Edwards-MC3成形环组(Edwards-MC3组)35例和DeVega组34例。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三尖瓣反流度(STR/STA)、舒张期三尖瓣环直径(diastolic trisuspid annuloplasty diameter,DTAD)、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 RAD)和右心室直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等右心室参数。术后统计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患者例数、5年的再次入院率以及生存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DTAD、RAD、RVD以及STR/STA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Edwards-MC3组和DeVega组患者的术后DTAD、RAD、RVD以及STR/STA均明显高于Pericardium组(P<0.05)。另外Edwards-MC3组和DeVega组患者术后5年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患者比例以及患者术后再次入院率均明显高于Pericardium组患者(P<0.05)。Pericardium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Edwards-MC3组(P<0.05)和DeVega组患者(P<0.05)。结论自体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对三尖瓣关闭不全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随访效果明显优于Edwards-MC3和DeVega法,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软环成形术 三尖瓣成形术 长期随访 生存率
下载PDF
5例透析或导线相关性中心静脉梗阻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闵心平 徐鹏 +2 位作者 昌金星 王志维 夏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心包补片、人工血管转流等外科方法治疗透析或起搏导线相关性中心静脉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腔静脉梗阻患者资料,其中维持性血透合并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梗阻患者4例... 目的探讨应用心包补片、人工血管转流等外科方法治疗透析或起搏导线相关性中心静脉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腔静脉梗阻患者资料,其中维持性血透合并锁骨下静脉或无名静脉梗阻患者4例,起搏导线植入后合并上下腔静脉梗阻1例。结果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肢体肿胀等静脉回流梗阻症状均改善明显,人工血管或心包成形血管无血栓发生,透析患者透析通路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腔内治疗效果不佳的透析或起搏导线相关性中心静脉梗阻病变,可考虑应用心包补片、人工血管转流等外科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梗阻 透析 起搏导线 心包血管成形 人工血管旁路
下载PDF
肺动脉补片和心包补片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的效果对比观察
4
作者 傅金利 李玲 宋大志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肺动脉补片和心包补片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缩窄段切除联合主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50例临床资料,根据补... 目的研究肺动脉补片和心包补片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缩窄段切除联合主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心外科Co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患儿50例临床资料,根据补片不同分为心包补片组(n=21)和肺动脉补片组(n=29),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主动脉缩窄处压差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心包补片组出现严重心力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障碍1例;肺动脉补片组发生严重肺部感染1例,2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主动脉缩窄处压差呈降低趋势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1、3个月时压差均明显低于术后即刻(P<0.01),且心包补片组术后3个月时压差高于肺动脉补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3个月,心包补片组发生CoA再狭窄4例(19.05%),肺动脉补片组未见再狭窄病例。结论肺动脉补片主动脉成形术用于CoA合并主动脉发育不良患儿较心包补片更有利于降低主动脉缩窄处压差,并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主动脉成形术 心包补片 肺动脉补片
下载PDF
自体心包代血管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6例
5
作者 高会江 石国栋 +3 位作者 潘茂杰 于文泉 汤嘉宇 魏煜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 目的探讨自体心包移植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技术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自体心包移植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联合上腔静脉修补的6例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移植物血管通畅情况以及近期预后等指标。结果全组手术(192.3±32.5)min,术中出血(105.0±27.5)ml,胸腔引流(4.5±1.5)天,术后住院(5.3±2.5)天。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满意,血管造影显示1例术后10个月左头臂静脉旁路重建血管闭塞,其他患者重建血管通畅。术后平均随访34.3个月,1例于术后23个月出现胸壁转移,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余5例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自体心包进行纵隔大血管重建治疗局部晚期恶性胸腺瘤安全有效,其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外科手术 自体心包移植 血管重建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