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血肿周边及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许志强 陈曼娥 +1 位作者 蒋晓江 王景周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动态监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边及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 0 .5、6、12、2 4、48和 7... 目的 :动态监测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边及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 0 .5、6、12、2 4、48和 72小时各时间点血肿周边及下丘脑的 NE含量。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 30分钟血肿周边及下丘脑 NE含量开始同步升高 ,并于 2 4小时达峰值〔分别为 (5 5 5 .18± 2 0 .31) ng/ g和 (7846 .16±416 .12 ) ng/ g〕,48小时开始回落。结论 :大鼠脑出血过程中 ,脑内各部位去甲肾上腺素聚集 ,可使神经细胞过度兴奋 ,使局部脑血流进一步减少 ,并能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甲肾上腺素 血肿周边 下丘脑 实验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云利 付学锋 +2 位作者 路奎 廖军 徐文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 1(IGF 1)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在脑出血过程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脑出血组、中量脑出血组和大量脑出血组 ,每组 2 0只 ,每组按出血后 1,8,2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 1(IGF 1)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在脑出血过程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脑出血组、中量脑出血组和大量脑出血组 ,每组 2 0只 ,每组按出血后 1,8,2 4,48和 72h再分成 5小组 ,每小组 4只 .采用Nath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IGF 1的含量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大 ,中 ,小量脑出血组在脑出血后 1h血浆中的IGF 1量开始减少 ,但无显著差异 ,8,2 4和 48h下降明显 (P <0 .0 1) ,以 8h下降最明显 ,72h已恢复至 1h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后 1,8,2 4和 48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GF 1的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8h为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72h接近对照组 .大 ,中 ,小量脑出血组在8,2 4和 48h时象相比有非常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IGF 1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脑组织 血浆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对血肿周围组织能量代谢产物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254-1256,1258,共4页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物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其中脑出血、治疗组、假手术组又分成1、6、12、24、48、72h组。采用二次注...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物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脑出血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其中脑出血、治疗组、假手术组又分成1、6、12、24、48、72h组。采用二次注血法制备兔自体血脑出血模型。治疗组予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4.4ml/kg)治疗。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TUNEL法测定6、24、72h组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后1、6、12h各组间校正后的ATP含量无显著性差别,24h后治疗组血肿周围组织ATP含量明显增高,并在48、72h保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但仍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6h有少量凋亡细胞出现,24h明显增多,72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FDP治疗后,各时间点凋亡细胞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FDP可改善血肿周围组织能量代谢,使血肿周围组织凋亡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 血肿周围组织 三磷酸腺苷 凋亡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边及下丘脑神经肽Y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许志强 蒋晓江 +1 位作者 陈曼娥 王景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88-689,共2页
目的 动态监测实验性脑出血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变化的自身规律和作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0 5、6、12、2 4、48... 目的 动态监测实验性脑出血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 ,并探讨其变化的自身规律和作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出血前及出血后0 5、6、12、2 4、48及 72h各个时相点血肿周边以及下丘脑NPY的含量。结果 脑出血后 6h血肿周边及下丘脑NPY的含量开始同步升高 ,并于 2 4h达峰值 ,48h、72h开始回落 ,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 <0 0 1)。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 ,脑内各部位NPY活性增强 ,使局部脑血流进一步减少并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最终加重神经细胞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肽Y 血肿周边 下丘脑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及脑组织中白介素6的含量 被引量:7
5
作者 郭云 吕云利 +1 位作者 李柱一 陆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其在脑出血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体质量 2 5 0 30 0g,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 .每组又分成 5个小... 目的 探讨白介素 6 (IL 6 )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 ,阐明其在脑出血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 80只 ,体质量 2 5 0 30 0g,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 .每组又分成 5个小组 ,每小组 4只 .采用Nath法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IL 6的含量 .结果 脑出血后 ,脑组织及血浆中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有随脑出血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出血后不同时间IL 6的水平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以 48h最高 (P <0 .0 1) .结论 IL 6升高是脑出血损伤后白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免疫应答改变 ,监测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 白介素6 血浆 脑组织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志强 蒋晓江 +1 位作者 陈曼娥 王景周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测定出血前、出血后 30min ,6、1 2、2 4、48及 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结果 :... 目的 :探讨脑出血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肽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测定出血前、出血后 30min ,6、1 2、2 4、48及 72h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活性。结果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下丘脑及脑干NPY的含量同步升高 ,并于 2 4h达峰值 ,48~ 72h开始回落 ,但仍显著高于出血前 (P <0 0 1 )。结论 :脑出血过程中 ,脑组织NPY活性增强 ,导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 脑组织 神经肽Y 血肿周边 下丘脑 脑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