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口种植紫苏叶中总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1
作者 罗飞 王莹 +1 位作者 冯亭亭 贺伟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市场销售的紫苏叶和河北北方学院百草园种植的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并计算总挥发油含量,通过比较总挥发油的含量评价我校百草园种植的紫苏叶是否达到市售标准。方法:用加热回流法,20倍无水乙醇,于85℃水...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市场销售的紫苏叶和河北北方学院百草园种植的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并计算总挥发油含量,通过比较总挥发油的含量评价我校百草园种植的紫苏叶是否达到市售标准。方法:用加热回流法,20倍无水乙醇,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分别提取两种紫苏叶中总挥发油成分。以紫苏醛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总挥发油中紫苏醛的含量,计算得出两组紫苏叶中总挥发油的含量。结果:由紫苏醛对照品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市场销售的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为0.109%,总挥发油的含量为1.162%,河北北方学院种植的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为0.102%,总挥发油的含量为1.090%。结论:河北北方学院百草园种植紫苏叶的挥发油含量虽然略低于市场销售的紫苏叶,但也已经达到了市场销售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总挥发油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备工艺改进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海兵 谢彦兵 +2 位作者 徐晶 刘卫萍 苏小莲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改进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剂处方中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添加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滑石粉的分散吸附作用,提高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溶解性。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到滑石粉中,充分研匀,加入到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充... 目的改进藿香正气口服液制剂处方中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添加工艺,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利用滑石粉的分散吸附作用,提高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溶解性。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到滑石粉中,充分研匀,加入到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充分搅拌,过滤,即得澄清制剂。结果制剂澄清,口感好,质量合格。结论该方法可行,工艺简单而稳定,且生产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口服液 广藿香油 紫苏叶油 滑石粉 工艺
下载PDF
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苏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大章 吴品江 杨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优化紫苏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收得率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考察β-环糊精-紫苏叶挥发油投料比例、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 目的:优化紫苏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收得率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考察β-环糊精-紫苏叶挥发油投料比例、包合时间及包合温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复相关系数上看,各项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优化制备工艺制得紫苏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75.8±0.9)%,收得率为(73.13±1.2)%。结论:优化的紫苏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包合率和收得率同时都高,可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Box—Behnken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紫苏叶精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奕红 张知侠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植物精油在日常的医药保健、抗菌、化妆品、美容、食品添加剂、粘合剂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紫苏叶是卫生部首批批准的60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苏叶中提取精油,并计算提取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所提... 植物精油在日常的医药保健、抗菌、化妆品、美容、食品添加剂、粘合剂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紫苏叶是卫生部首批批准的60种"药食同源"品种之一,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苏叶中提取精油,并计算提取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所提取的紫苏叶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得出其主要的成分。本文所得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紫苏叶的内容,为增加对紫苏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精油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梵净山不同叶型的紫苏籽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善财 邬小兰 +2 位作者 黄珍 杨洋 戴应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7-71,93,共6页
研究了梵净山4种不同叶片表型的紫苏籽(PFS)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超声辅助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频率40 k Hz、功率300 W、提取1次、时间10 min、提取温度35℃、料液比1∶18(g/m... 研究了梵净山4种不同叶片表型的紫苏籽(PFS)油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优超声辅助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超声频率40 k Hz、功率300 W、提取1次、时间10 min、提取温度35℃、料液比1∶18(g/m L)。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4种不同叶型的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PFS1、PFS2、PFS3、PFS4的提油率分别为(36.63±0.75)%、(34.89±0.66)%、(36.44±0.67)%、(36.68±0.37)%,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54.45%、50.42%、67.04%、69.81%;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相对含量表现出与α-亚麻酸变化相同的规律,其中PFS3、PFS4的PUFAs相对含量分别为91.81%、92.34%。结果表明梵净山紫苏籽(PFS3、PFS4)是天然植物保健油优质资源,同时提示紫苏籽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紫苏叶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响应面法 紫苏籽油 脂肪酸 叶型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时测定紫苏叶油中 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温方方 张昊 姜鹏 《上海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建立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的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方法:GC检测采用HP-5毛细管柱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分别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 目的:建立紫苏叶油中紫苏烯、紫苏酮和紫苏醛含量的气相色谱(GC)测定方法。方法:GC检测采用HP-5毛细管柱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分别在0.07~0.75、0.08~0.79、0.08~0.83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紫苏烯、紫苏酮、紫苏醛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0%、101.4%、100.2%,其RSD分别为1.36%、2.83%、2.96%。结论:采用气相色谱法可同时测定紫苏叶油中的紫苏醛、紫苏酮和紫苏烯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快速筛选不同产地紫苏叶的化学型,为正气片中紫苏叶油的来源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油 紫苏烯 紫苏酮 紫苏醛
下载PDF
白苏叶挥发油超临界CO_(2) 萃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齐富友 蹇顺华 +2 位作者 刘吟 段丽萍 吴昭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148,共7页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白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升白苏叶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量)和响应面分析预测白苏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参数,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苏叶挥发...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白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升白苏叶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量)和响应面分析预测白苏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参数,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利用清除DPPH·和·OH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在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40℃下,连续萃取2.0 h,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71±1.19)%,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高67%,能一定程度降低过氧化值和酸值。从白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学物质,占全油的98.49%,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和烯类化合物。抗氧化试验表明白苏叶挥发油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的白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白苏叶 挥发油 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抗氧化
下载PDF
GC-MS分析紫苏叶与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茵 张礼仲 吴毅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0-265,共6页
为探究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陈皮及紫苏叶和陈皮复配物(简称复配物)的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各挥发油进行分析,比较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从紫苏叶、陈皮及复配物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22... 为探究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陈皮及紫苏叶和陈皮复配物(简称复配物)的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各挥发油进行分析,比较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从紫苏叶、陈皮及复配物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22和31个化合物,检出物总质量分数分别为97.77%、99.76%和97.94%。紫苏叶挥发油中薄荷醇、β-波旁烯、反式-橙花叔醇和环氧化蛇麻烯Ⅱ共4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β-古巴烯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陈皮挥发油中2-蒈烯、对-伞花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和大根香叶烯共5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香附烯酮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而复配物挥发油中新增加了4-蒈烯、邻-异丙基苯、癸醛、γ-榄香烯、乙酸橙花酯和乙酸橙花叔醇酯共6个化合物。因此,该研究说明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变化,为紫苏叶和陈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陈皮 复配物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中国紫苏资源调查和紫苏叶挥发油化学型研究 被引量:69
9
作者 魏长玲 郭宝林 +4 位作者 张琛武 张芬 田景 白晓林 章顺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3-1834,共12页
该文根据对国内紫苏的主产地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先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栽培资源又按主要用途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野生资源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 该文根据对国内紫苏的主产地区的资源调查结果,按照产出类型先分为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两大类,栽培资源又按主要用途分为栽培药用资源、栽培籽用资源、栽培出口资源。野生资源主产区有河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江苏及浙江;栽培药用资源产区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重庆涪陵、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栽培籽用资源产区包括甘肃庆阳、黑龙江桦南、吉林、重庆彭水及云南;栽培出口资源产区有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山东烟台。对各产区采集的43个紫苏叶样品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进行了组成成分分析。43份紫苏叶样品挥发油得率在0.2%-1.5%,挥发油主要包括紫苏酮perillaketone(0.93%-96.55%)、紫苏醛perillaldehyde(0.10%-61.24%)、紫苏烯perillene(52.15%)、石竹烯caryophyllene(3.22%-26.27%)、α-法尼烯α-farnesene(2.10%-21.54%)等31个成份,可分为PK,PA,PP,EK,PL 5个化学型。其中野生资源化学型有PK型和PA型,以PK型居多,栽培药用资源的化学型种类包括了全部5种类型,以PA型居多,栽培籽用资源均为PK型,出口栽培资源均为PA型。紫苏3个变种中,紫苏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包括了5个化学型,以PK型最多,其中PK型主要是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或绿色叶,野生紫苏变种P.frutescens var.acuta只有PK,PA型,PK型较PA型多,其中PK型均为绿色叶,PA型为紫色叶,因此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紫苏,以PK和PA型为主流化学型,PK型更多,且与叶色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回回苏变种P.fruteseens var.crispa主要为PA型,两面紫色叶。主流化学型的区分为历代本草区别使用紫色香气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PK可导致家畜食用后产生肺部毒性,以及紫苏的使用传统,建议紫苏药用限制为紫苏醛型,应建立紫苏叶和紫苏叶油中紫苏醛的检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资源调查 挥发油 化学型 分布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紫苏叶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含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立亚 易红 +1 位作者 高进 杨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紫苏叶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从微乳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GC法测定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含量。色谱条件:HP.5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气化温度为270℃;检测器温度为28... 目的:建立广藿香紫苏叶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从微乳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GC法测定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含量。色谱条件:HP.5色谱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气化温度为270℃;检测器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流速为1mL·min^-1。结果:表明百秋李醇在0.4064-4.8768弘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58904X-0.0214,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10%(n=5)。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挥发油微乳中百秋李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微乳 广藿香油 紫苏叶油 百秋李醇
原文传递
PA型紫苏的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宇 李卫萍 +2 位作者 温春梅 郭佳琪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7-1632,共6页
常用中药紫苏叶和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 常用中药紫苏叶和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1,2 500株/亩;D2,5 500株/亩;D3,8 500株/亩;D4,11 500株/亩;D5,14 500株/亩,1亩≈667 m^2)下种植。选取叶型、株型、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构成等17个性状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型、株型变窄、变小,落叶增加,单株叶产量降低,而叶亩产量增加,且达到D4后基本稳定。叶挥发油提取率在种植密度D2~D5较D1高约0.1%,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份PA种质的耐密植特性有较大差异,与其株型的特征有关,尤其收敛型株型更能适应密植环境。为达到高叶亩产量,推荐以D4(株行距15 cm×40 cm)密度下种植;而综合叶产量、叶型、株型,推荐以D2(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下种植。落叶节数、二级分枝数,株型可作为PA型紫苏种质耐密性评价的特征,收敛株型可作为紫苏种质高产育种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为PA型紫苏适宜种植的密度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紫苏的耐密植特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紫苏叶 形态特征 挥发油 叶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